小学数学34年级试讲教案模板.docx
小学数学34年级试讲教案模板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我的问题回答完毕,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师:同学们都爱吃水果吧,这里有个梨子和苹果,你想吃那个?梨,梨,它的个头大,个头大?这位同学是在比较它们的什么?生:体积 师:谁能说下体积指的是什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生:。 师:在这里,有一种小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现在把两个这样的正方体排在一起组成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它们的体积是多少?把4个排在一起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长方体,体积分别是2和4立方厘米,数个数就可以知道。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刚才我们是通过数小正方体的个数,来判断它们的体积的,真聪明,你们来看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的体积能直接判断出来吗?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不能直接看出来,怎样来计算它们的体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师:刚才有同学提出能不能通过测量计算来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老师就想问大家了,测量什么呢?你们觉得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什么有关呢?猜猜看生:长,越长的物体越大生:宽也有关系 师:很好,我们有了不一样的猜想,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教具,请同学们前后四人小组合作,用这些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下面开始吧,组内注意分工,完成课本中的表格。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汇报你们的研究过程和成果?第一组先来。 生:把12个正方体木块摆成3排,每排2个,摆2层,这个长方体的长师2厘米,宽师3厘米,高师2厘米,体积是12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 师:很好,我们得出了不同的长方体,现在看看数据跟我们的猜想一致吗?生:很一致,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都有关系 师:那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到底有什么具体的关系呢? 师:刚才老师把同学们的实验数汇总成了这张表,我们一起来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生:长方体中的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师:很好,再仔细观察一下,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长宽高与体积有什么关系?小组内继续探讨。 师:谁发现了,就你吧!生:每排的个数相当于长,每层的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 生:因为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相乘就是体积,所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猜想、实验、验证总结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今后在学习上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学习,如果长方体体积用V表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你能用字母将长方体的体积表示出来吗?生: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a*b*h师:我们知道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需要知道长方体的什么才能计算它的体积呢?生:长宽高的数据 师:很好,举个例子: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全班动笔做一做,你来说说怎么做的?生:7*4*3=84师:正确吗?说的很有条理,如果有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师6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6厘米,求它的体积,你会吗?这是什么立体图形?生:正方体 师:这个图形有什么特征?生:长宽高都是6厘米, 师:这样的图形怎么计算体积?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生: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生:用字母表示V=a*a*a=a3师:为什么可以这样表示?生:正方体师特殊的长方体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我们都知道了,下面就来用用这些公式。 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试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小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想玩游戏吗?都想啊,好,那我们今天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老师刚才买了一本笔记本,猜一猜。我花了多少钱?你说,2元5角,多少元呢?2.5元,再来,猜一猜老师的身高多少米?1米6,对1.6米。猜一猜自制数位表的长和宽是多少?你来说,宽15厘米,长25厘米,这是我们猜出来的,怎么验证咱们的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你们有什么办法?量一量,很好,老师提前量好了,来看看与我们猜的一样吗?还有什么发现吗?都是用小数表示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小数的知识。 师: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小数,老师带来了这个,谁认识?对啦,米尺非常准确,我们把一米的尺子平均分成了10分,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一份应该是多长,对1分米,如果用米做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思考一下,你来说,分数1|10,小数0.1,很好,如果是3分米、7分米呢?用分数和小数又该怎么表示呢?请同学们自己思考独立完成课本中的内容。完成了吗?谁说说看?3分米就是3|10米,也是0.3米; 7分米就是7|10米,也是0.7米,好,0.3米里面有几个0.1?0.7米里面有几个0.1?仔细观察每组分数和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可以和同桌说一说,你来说说你的发现:分数分母都是10,都是零点几的小数。 师:你们已经发现了,像0.1、0. 3、0.7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右边有一位小数,我们称它为一位小数,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也就是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很正确,我们把分母时候10的分数写成了一位小数,那两位小数呢? 师:我们刚才把1米的尺子分成了10份,每一份师1分米,如果把每一份再平均分成10份,想想我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你来说,100份。 师:我们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0份,现在来看放大图,请想一想,把1米的尺子分成100份,用米做单位,每一份是多长?每一份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如果继续平分,将1米平均分成1000份,用米做单位,一份可以怎么表示?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前后小组内讨论并完成课本中的内容,讨论完了吗?你代表你们小组来汇报一下,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师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4厘米用分数和小数怎么表示?那8厘米呢?你来补充。哪个小组探究了平均分成1000份的,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怎么表示?用小数怎么表示?生:1|1000米,0.001米 师:除了这些,你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什么?你来说说看,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也就是百分之几,真会归纳,还有呢?你补充,分母是1000的分数,写成了三位小数。结合上面的探究,谁能帮老师总结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分母是 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可以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也可以阅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读完了吗?你来说说你的发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可以再进一步说说吗?你来补充,那么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同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呢?对啦,计数单位分别是0.0 1、0.001,好,它们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是10,非常的好我们今天再一次深入研究了小数,谁能说说今天都学习到了什么知识,想一想,你来说,很好,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怎么来的,还有呢?相邻两位小数的进率,很好。 我们今天的课就学到这里,好,下课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试讲到此结束,。 等式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能够抽象归纳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3、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4、总结反思,深化重点 5、布置作业 亿以内数的认识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抽到的试讲题目是亿以内数的认识,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师:好,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同学们请坐,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些图片,你们想看吗?都想看是吗?你来说说看是什么呢?对,是大熊猫,非常的棒!看到大熊猫,你能想到我们国家的哪个省呢?诶,谁来说?谁的知识比较渊博,好你来说,呀,四川省,很好,咱们大熊猫的故乡就在咱们的四川省,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四川省除了大熊猫意外还有什么呢?奥,你得到了一个数学的数字,这个数字你会读吗?这是我们四川省的人口数量,你说说看,非常的大,这样的数里每一个数字所代表的含义,你知道吗?咱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 师:好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我们学习数,认识数的时候,需要用一个什么工具啊,需要一个工具?你说说看,对,计数器,计数器到底能帮助我们认识这么大的数吗?老师今天把这个宝贝也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当中,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我们以前通过计数器认识了谁,你说说看,奥,我们认识了个位,十位,百位还有咱们的千位,很好,在千的后面还有谁呢?你来说说看,还有万,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来拨算珠,拨到万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神奇的事情呢,好,跟着老师一起来拨,一万,两万,三万,四万,五万,六万,七万,八万,九万,十万,唉,老师拨的过去吗?没有珠子可以拨了,怎么办,奥,这位同学说的可真是准确,要进位了,他说,我们九万拨完了,不可以往下拨了,那这表示9个一万,下面就应该是10个一万了,十个一万是几万呢?对了,眼睛尖的同学在咱们的计数器上已经看到了是十万位,非常的好,怎么把9个珠子给他拨过去,好,我们在十万位上拨一个珠子,那表示的就是一个十万,一个十万是几万啊?大家一起说,是10个一万,好那么我们继续拨,老师有一个新的想法,老师想请一个同学起来给怎么拨拨看,好不好?好,就请你吧,你上来带领同学们拨,十万,二十万,三十万,很好,我们拨完了,发现了没有拨到九十万的时候又不可以拨了,怎么办?进到咱们的百万位当中去,在百万位拨一个珠子下来,这表示的是什么呢?动脑筋想一想,好,你来说,表示的是100万,是多少个十万呢?啊,对了。是十个十万,十个十万是一百万,那比一百万还要大的数是多少呢?现在老师想让你们拿出自己的计数器然后跟同学拨一拨,看你们还能发现谁,好,下面开始,同学们拨完了没有,老师发现你们数的声音越来越小了,好,你代表你的同桌,来给咱们汇报一下吧。奥,你发现拨到900万的时候也一样要进位了,所以在千万位上拨了一个珠子表示的是1000万,很好同学们你们告诉他,1000万是多少个100万,对了,是10个100万,非常好,那比千万位还要打的数是多少?你来说,是咱们的亿位,一亿表示的是多少?10个1000万,好现在跟着老师一起来说一下,10个一万是10万,10个百万是千万,10个千万是一亿(边说边拍手)很好,同学们我们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我们认识了哪些新的计数单位呢?谁来总结?你来说说看,他说: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还有亿,很好,那咱们以前又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这些计数单位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特别是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你能给这些计数单位排一排顺序吗?好,老师请你们四个人为一个小组来讨论下,老师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如果说忘记了没关系看咱们的大屏幕,大屏幕上有提示,好下面开始,同学们讨论完毕了吗?老师已经收集了很多关于你们讨论的一些结论,下面呢我们请一些同学代表你们的小组来给老师汇报下,给全班同学汇报下好不好,就请你吧,你来说说看,他说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他们的进率是10,为什么?说的真有条理,十个十万是百万,所以百万是十万的十倍,我们知道了进率,还有呢?哪个小组把我们的顺序给排出来了,啊。你上台来给咱们展示,同学们,他写的对不对,非常的准确,咱们的计数单位就是以这样的顺序呈现的,现在老师想让你们观察下咱们的计数单位,它们身上有什么特点呢?如果让你们来给这些计数单位分类的话,你们会怎么分?啊,你来说说看,分类你不会,但是你发现,有一些计数单位都是跟万有关的,诶,你举举例子,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很好,都是跟万有关的,这就是我们的万级,那比万级还小的同样也有四个数位,我们称它们位个级,比万大的就是亿级,这个以四个计数单位为一级,我们称他为数级,我们现在认识了计数单位,这个四川省的人口当中的每一个数字表示的是什么含义呢?你们知道吗?这个留作咱们的家庭作业回去之后探究一下,咱们这一节课就到这里。 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试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模板【篇1:数学试讲教案】 试讲教案123 【篇2:小学数学_试讲教案_教师资格证_教师招聘】 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a.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呢?(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反馈1口答。填空 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a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b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c教师板书: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3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4、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 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5、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 (2)例1是直接求体积,例2是求出体积后再求重量。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立方米3a立方米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立方米 (1)6立方米(2)3立方米(3)2立方米2、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教室长12m,宽6m,高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的圆锥体。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书本44页第3、4、5。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例2:(1)麦堆的体积: 【篇3:小学数学试讲教案_教师资格证面试】 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a.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呢?(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反馈1口答。填空 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a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b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c教师板书: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3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4、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 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5、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 (2)例1是直接求体积,例2是求出体积后再求重量。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 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立方米3a立方米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立方米 (1)6立方米(2)3立方米(3)2立方米2、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教室长12m,宽6m,高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的圆锥体。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书本44页第3、4、5。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例2:(1)麦堆的体积: 小学数学教师试讲教案 【篇1:小学语文教师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教师试讲教案 刘彬 各位专家: 您们好! 我是来自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全日制 公费硕士研究生刘彬,2021年6月毕业,今年已经42周岁,中共党 员,在考取研究生之前,我是安徽省宿州市一所农村小学的一名语文 老师,任教有20年了,担任过班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报社通 讯员、现金会计、主管会计、总务主任等职务,是我们那个市的小学 语文高级教师之一。 我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听我试讲,在我试讲 过程中,如果有不妥当的地方,恳请你们给予批评指正,以便我今后 在教学过程中改进。 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册(版本)第课(板书课题)课型是,体裁是,作者是。这一设计的教学理念是 采用三读法(板书出来):一、粗读课文,略知大意; 二、细读课文, 解决疑难; 三、精读课文,加深巩固。突出了学生的读,让他们在读 中感悟。彰显了课标中提到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 学生能够有兴趣地读书、学习,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也 能够引导学生自觉有效地完成学习知识、培养学习能力、陶冶品德情 操等主要内容。 今天我要试讲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采用的是课题导入法,因为课题也就是文章的眼睛,俗称“文眼”,一篇文章的题目与文章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可以揭示文章的主要的内容。请同学们跟老师读一遍课题,然后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后老师评价(同学们读得很整齐、声音也很响亮)。那么请你们再读一遍课题,思考一下你想从课题上了解哪些内容呢?学生齐读课题后,留给他们2到3分钟的时间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可以找3到5名学生,对学生的回答作简短的评价,如果你真会思考,你从课题上想了解的内容大致就是这节课所要重点讲述的部分,请你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认真听讲,认真记,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1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自己试着或词典解决。 2找出自己不太明白的句子,标上记号,以便在老师讲课时注意理解。 3准备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希望你能在认真读文的基础上,提出有一定针对性、有价值的问题。 老师的建议就是上面三条,这样做的目标是体现教学过程中的三个统一,也就是:学生主体作用与老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统一; 自学、讲读、练习的统一; 听说读写的有机统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养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实际上语文教学也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过程。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地、细心地朗读课文,朗读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你们既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 既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一段来读,也可以选几段来读; 既可以与同桌一起读,也可以几个人一个小组读。老师相信你们在读的时候能够发现问题,有发现,才能有所创造。留给学生6到8分钟的时间读课文以及他们思考问题,在学生读书的时候,老师下去到位上指导学生读书的姿势、方法等。 同学们饶有兴趣地朗读了课文,而且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一点很好,也是读书的要诀之一。下面请同学们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可以找4到6名同学提问题,请你把所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把自己的姓名也写上。学生在写问题的板书时,老师适时进行评价一下。比如:这个同学的问题提得真好,提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说明他读书很细心,粉笔字也写得很漂亮。那个同学的问题问到了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说明他读书很认真,字也写得工整。大约留3到5分钟的时间,老师出示一下小黑板或课件等,出示的内容是预设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启发同学们再认真地思考,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以便大家共同讨论。 这些同学课文读得仔细、认真,提的问题很好,值得大家鼓掌鼓励一下。接下来,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老师还是建议同学们从课文中来找答案,看看哪些同学能够在读书的过程中快速、准确地找出答案来。这次读的时候,可以是围绕问题有重点地读部分段落,与同桌或小组在一起讨论,合作学习。也可以自己思考,自主学习。这里注重了学法的指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形式,因为学法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形成语文素养的方法,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能够从读课文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请你们再细致地读读课文,就会有新的发现了。这次读书以及讨论的时间大概4到8分钟。学生在读书、讨论的时候,老师下去巡回指导。 同学们读书读得都很认真,思考、讨论问题也很热烈,值得表扬。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试着解答黑板上的问题。可以找5到7名学生,在这些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老师适当评价,补充他们说得不够完整的地方。他们可能有说得脱离主体的内容,老师适时加以引导,让他们再看课文后理解,尊重他们的独特阅读感受,爱护他们的求知、好奇的心理。评价的内容可以是: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说明你们很会读书,很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在读书之前就说相信你们的能力,果然不错。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能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必须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思考、鼓励不同的见解。现在这些问题解决了,请问你们刚才提问题的同学理解了吗?要是理解的话,请你上来把你的问题擦掉吧!这个时 间段需要5到8分钟的时间。这些问题的答案基本上都是从课文中找出来的,为了加深一下你对课文的理解,请你再围绕着解决问题的段落朗读一遍,就会有解决问题成功的自豪感,这次朗读大约需要3到5分钟,教师还要下去辅导学生。 同学们学习积极、主动,认真、细致。这让老师很感动,这篇课文讲得就是这些内容了,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学习了文章中优美的词、句、段等,收获不小吧!下节课,同学们还可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继续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这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想给同学们提一下作业建议: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要写得工整、规范。 2摘抄文中优美句段,最好熟读成诵。 3回家把课文朗读给家长听,听听他们给你提的建议和意见,自己认真领会。 这一过程大概用时2到3分钟,问题的设置明确提出的是三个延伸,即:让学生能够使自己的知识向能力延伸; 课内向课外延伸; 学习向生生活延伸。 我相信同学们能够做得很好!这节课就讲到这里,同学们再见!再次感谢各位专家来听我试讲课文,恳请你们对这节课提出批评和意见,以便我今后改进。 谢谢! 【篇2:小学数学教师面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面试,十分钟说课(随机抽一说课内容)我面试时说课的是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简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例1-例2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垂直概念、会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及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实际情景引出三角形,然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形成表象来抽象出概念,从而在这基础上学习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底和高(钝角三角形钝角边上的高在这里不作要求),最后,通过实验探索特性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本课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形的面积及其他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二、说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做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在三角形内做高 教学难点:在三角形内做高 三、说学生 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认识图形. 但是对于三角形做高,要充分利用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垂直的概念”,它的依附性很大且作高还需学生动手、动脑多方面结合。因此,对于作高就成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数学的真理.并非是由客观对象抽取而来,而是由主体施加与对象之上的动作,从而也就是主体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教师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的生活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强才干。 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活动教学法、类比迁移和多媒体教学法。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概念、在练习中形成技能、在应用中学到知识。 五、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情景引入 在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欣赏各种本区及学校里面有三角形形状的建筑物,然后顺势提问:“你能在这几符图中发现三角形吗?谁来说说”从而揭示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这个情景的创设,不但揭示了课题,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概念是抽象的。数学的抽象形式常使学生感到乏味,思维很难集中,而表象是形成思维的“细胞”,所以我通过以下环节来对三角形的概念进行教学: (1)通过操作、形成表象问:“生活当中有这么多地方都用到了三角形,你能用你手中的小棒摆出三角形来吗?”让学生通过在摆的过程中,领悟到三角形应该在什么情况下、具备那些条件才能摆成功。 (2)突出关键词,突破难点词“围成” 通过问:“你是怎样摆的”“为什么要这样摆” 让学生把摆的过程通过说显化出来,再与全班交流、辨析从而理解关键词:三条、线段、围成 然后追问“这个叫围成吗?为什么” 突破难点“围成” (3)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让他感觉到这个定义是自己给出的,体验到探索成功的价值, 然后呈现出书中给出的三角形的定义。 实例概念实例,这样就能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此我设计了下面这个环节 (4)正反例辨析,巩固概念 (出示一些平面图形)问:“这些是三角形吗?为什么” 来进一步理解关键词:三条、线段、围成2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如皮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样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因此在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是,我在学生已经有了角的边和顶点的基础上通过问“你们看看手中的三角形,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再设问:“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指的是哪,顶点又在哪?”让学生明确 ?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三条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每两条线段的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