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docx

    • 资源ID:31759172       资源大小:22.86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docx

    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 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 时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资料,欢迎参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2.相关的对子歌; 3.指导学生提前搜集、预习对子歌。 课时安排 1课时 相关资料 时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设计方案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对子”。 对子就是对偶的词句。对偶就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比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子歌的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分韵排列,声调和谐,节奏响亮,对仗工整,义理健康,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古人在学律诗时,就先学写对子。学好对仗句,是学好律诗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古时私塾学童首先学“对对子”。 二、自由朗读,学习基础知识。 1.蓑su,“衰”本为草雨衣的象形字。因为与草有关,所以后来增加一个草字头,写作“蓑”,即蓑衣,是一种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指导书写时应着重强调“蓑”的下部分是“衰”而不是“哀”。 2.“鸿”、“钧”的学习可以通过观察,练习书写。 三、再读对子歌,指导朗读。 1.小组内读。 2.教师示范读。 3.在停顿、延长和语调的高低变化上。 4.找一找,对子歌中蕴含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5.小组讨论:这些相对的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懂?现在小组内交流,再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6.读出对子歌的节奏感和韵律,小组比赛。 四、拓展与运用。 1.读一读。这是杭州孤山公园内的一副对联,全用叠音写成,而且还可以回文倒念,它起到了绘形绘色的作用。首先要认真地读,读出韵律、节奏,背诵、积累;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说一说,上下两联哪些词语相对。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2.写一写: 溪对谷, 水对, 峻岭对。 积累 要求熟读背诵。个别生字可以查字典,了解字意,如:“萼”、“鹭”等。 设计方案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读一读,背一背。 1.学生自读,感知对偶的修辞方法: (1)正确朗读下面的对联。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4.再次朗读,感受对子整齐的结构美,和谐的音韵美,凝练的内容美,深远的意境美。 5.背一背:看谁记得快。 6.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对联。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这些对联,体会对联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四、交流从生活中找到的对联。 1.各小组内交流这些对联。 2.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了解对联这种蕴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汉字文化。 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达到背诵,默写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查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查资料自学,体会诗人的表达思想感情。 2.品味欣赏“绿”“还”等字在诗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了以下教学辅助用具。搜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插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剖析课题 1.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学生在班级中相互汇报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总结)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请同学们回忆已学过的与“月”相关的古诗,如古朗月行,静夜思 3.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4.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4)由课题引出问题。 5.与学生一起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老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说、背、做、写”的学习方法。 二、读诗 1.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幻灯片)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山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 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3.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桌互读或者小组内互相读课文。 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由教师范读,帮助学生 领悟。 三、背诵 1.试背(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试背) 2.全班进行汇报背诵的结果。 四、说说 1.交流收获,粗通诗意四人一组交流,结合资料讨论,写下收获和疑惑。讨论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提问点击课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2.体会诗的情感,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可以读出问题来。如果可以,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上”中“绿”的用法。“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2)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绿”的推敲。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绿”字中感受到什么?个人思考。 (3)小组简单交流。“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4)他的问题老师也相信你们有逛街的见解。学生简单交流后,全班发言。(略) (5)学生朗读,说说自己侧重表现的感情:有的侧重表现其思乡,有的侧重表达对前途的信心。有的侧重表达他对江南美景的爱恋。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6)那我们课外又了解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呢?推敲诗中诗人所用的一些词语之妙处,并通过形象的位置图展示出当时作者所在地,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做做 学生在体会诗的意境后,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同学们大多数会采用朗读、书画、戏剧表演等形式来表达当时的意境。 六、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先由学生自己对这节课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的概括。 总结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 知识拓展延伸(课堂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老师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做题3: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桥)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板书设计 学习方法:读、说、背、做、写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靠家近,很难还)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离家久,早想还) 明月何时照我还。(思家切,不能还) 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使学生能品味诗歌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意思,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的情感,把握炼字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泊船瓜洲。 二、初步参与 1.同学们课外已经做了预习,你对作者了解了多少?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介绍地真具体。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了。给你们准备一下,马上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 3.指名读,教师充分肯定。并激励其他同学大胆展示自己。 4.古诗琅琅上口,不少同学预习这首诗时就会背诵了。这样,再给你们准备一下,看谁能背诵,比谁背得熟练。 5.指名数名学生背诵。教师夸奖:你们走在了学习的前面,真了不起。 三、充分参与 1.书读得很准确。不过,如果要带上感情,还须理解诗。今天, 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全班交流。指名说,其他人补充。 四、精读感悟 (一)读题 1.“泊”“瓜洲”什么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B.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板画地名位置(师京口,生瓜洲;怎么知道的?) (2)“间”“一水”指什么?并让学生改变句子表达方式(把、被字句) (3)“钟山”(生板画)与诗人有什么关系?“数重山”什么意思? (4)让学生说说第二行诗句的意思 (5)齐读一二两行,再说说第一二两行写了什么? (6)体会感情 现在诗人的船停泊在瓜洲,与自己的第二故乡钟山很近,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如果是你,又会想些什么呢? (靠家近),应该(应该还)看看,用这一种心情来读好前两行诗。(练读指名读再练习指名齐读)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又绿”什么意思?说诗句意思,并体会诗句的意思 这句诗写出诗人怎样?(离家久) 靠家近,应该还;离家久,怎么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更应还) (2)意会“绿”字 a.故事及想象: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请同学们想想看,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 (到、过、入、满、来、拂、碧) b.比较中体会讲诗人用字的准确性(“绿”字化静为动,画龙点睛,体现江南的美)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词语?(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还会想到哪些诗句?(与春天有关的诗句) c.推敲:我也炼一炼 选词填空: 旺浓闹红杏枝头() 动拂翻皱起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3)朗读并评价(边读边想象) (4)说第四行诗句的意思并改变句式。(!?) (5)“明月”换成“月亮”行不行,为什么? (圆月代表团聚,体会到什么?思念家乡)(拓展:李白静夜思及苏轼的词) (6)角色转变,体会感情 是啊,诗人身在异乡,遥望着故乡,可能也想起了许多诗词曲赋,他的思乡之情会更加地(急切)(思家切)。让我们怀着想念家乡的感情朗读后两行诗。 (7)第一二行诗说靠家近应该还,第三行诗说离家久更应还,最后一句该怎么说?(思家切何时还) (8)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不能还?)师生根据搜查的资料介绍原因。 (二)情景交融,走个来回 全诗从哪些字词中反映出诗人的思乡之情的?(一水间、只、数重山、又绿、何时) (三)指导读背,释放感情 (1)划节奏,注意读出韵味与感情 (2)读诗比赛(想象并设身处地地进行朗读) 五、作业超市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一幅作品(或书法、或绘画) 3.课后收集思念家乡的诗 4.推荐阅读登飞来峰 水平出乎意料得高。 有趣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来历、作用,了解有趣的对联及背后的故事。 2、对对联产生喜爱的感情,乐于习作。 3、展示自己收集的有趣的对联,交流对联背后的故事。教学重难点: 了解有趣的对联及背后的故事。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趣的对联。教师准备有趣的对联、PPT。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中写到,正月初一这天,人们要放鞭炮,还要干什么?(贴春联)板书:春联 二、对联的来历。 1、对联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你知道它的来历吗?板书:来历 2、学生交流。 3、幻灯片出示幻灯片的来历。 古代盛传山林里住著“神荼”、“郁垒”两位神仙专门吃鬼怪,人们就把桃枝刻成这两个神的模样悬挂在门上,期能永久平安,这就是所谓的桃符。后来桃符渐渐简化,以方形红纸画个桃形,再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代替。到五代以后,又在这红纸写些吉祥话,再修饰对仗,慢慢就形成今天的春联。五代后蜀主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4、有些春联很有趣,如横批:辞旧迎新 上联:爆竹鞭儿叭叭紧赶羊儿辞旧岁。下联:春雷鼓声隆隆恭迎金猴送新禧。你搜集了哪些有趣春联,和同学一起交流交流。 5、教师出示有趣的春联。 有一年新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连贴了三次对联,都被喜爱他字的人暗地揭走了。临近除夕,他不得不又写了一副。他怕再被人揭去,就上下剪开,各先贴上一头。上联是“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这招果然奏效,人们见他写的不是吉庆的内容,也就不再揭了。到了新年黎明之际,王羲之又各贴了下一半,对联就成了: (出示) 上联:福无双至今朝至下联:祸不单行昨夜行 三、对联的特征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 贴在右侧的称为上联,贴在左侧的称为下联,贴在上方的称为横批,也称横额,内容是横着书写的。横批对于春联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通常为四个字,也有 五、六个字的。横批的意思要与上下联相配合,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些对联对于横批,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对联的上联和下联没有一定的字数限制,但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字数必须相等。 四、有趣的对联故事。 这副对联怎么样?其实有趣的对联不仅仅只有春联,还有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这些我们统称为“对联”板书:对联。 你搜集了哪些有趣的对联?你能讲讲对联背后的故事吗?板书:故事学生交流。预设: 1、寿联。(写给过生日的老人的对联) 花甲重逢,又增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再添一度春秋。 (上下联均道出了老“寿星”的年龄:古时,花甲指60岁,花甲重逢则是120岁,再加上21岁,当然是141岁;古稀指70岁,古稀双庆无疑是140岁,再添1岁也是141岁。) 2、装饰联(贴于屋内作装饰) 据说苏东坡年轻时候,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被人夸奖,便渐渐骄傲起来。作了副对联贴在中堂上: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过往行人看了,有的夸这家出了能人,也有的摇摇头,觉得海口夸得太大了。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老朽特来请教。”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出于尊敬,他为老人让了坐,问:“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捧过一本书来。苏东坡接过书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生字越多。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用以自勉。这副门联成了: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3、交际联 坐请坐请上座茶香茶敬香茶 五、小练笔 1、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用李绅悯农中的有关语句填入上联) 2、以“读书”为主题写一副对联。 对于思想的冲击很大。 13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docx)为本站会员(知****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