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语文教案汇编十篇.docx
有关语文教案汇编十篇有关语文教案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汉字10个,会写6个生字,并理解文中好词、好句。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和别人合作,并愿意、学习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猜谜语。(出示谜语) “_能游,_会飞,爬树无法追。”(学生自由填) 是的,每个小动物都有各自不同的本领,那么它们谁的本领最大呢?我们今天学习一篇童话,名字就叫比本领,学完之后就明白了。 2、谈话。让生说说自己最大的本领是什么?那么谁的本领最大呀?有一只梅花鹿和一只金丝猴,它俩也想比一比,看谁的本领大?我们看看它们是怎样比的? 二、自学 1、自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语,可以通过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再有不懂的可以向小组其他同学请教。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字音。 3、小组分角色练读。 4、指名分角色读,全班正音。 三、识字 1、读字卡。摘果子(大树上有许多果子,学生读对一个,就可摘一个。强调音:“垂、丧、摘”。) 2、用自己最得意的方法识记字形。注意:“垂、象”。 四、自读自悟 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学习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它们两个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这句话。 (可以采用表演这一方式来理解) 五、表演 让学生把自己当做梅花鹿或是金丝猴,想象当时的神态、心理,再运用动作、表情来表演当时它们是怎样想的。 (激发学习兴趣,换位思考,体会感情,铺垫下文。) 六、诵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1、大象伯伯的话要读出老者的语气来。让学生自己体会读。 2、带着刚才表演时的心情读读两个人的想法。 3、分角色练读、表演读。 七、交流探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梅花鹿的本领大吗?你是怎样认为的?(有的学生会认为它本领大,让学生抓词句谈体会。如“飞快地跑”、“轻轻一跳”等。也有的会认为它本领不大,因为摘不到果子。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想法。谈想法的过程就是再次理解课文的过程。) 在读文中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的意思。 2、金丝猴的本领大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方法同上) 八、诵读 体会梅花鹿的心情变化,读出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的感情来。金丝猴的话要读出着急的心情来。 九、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何收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明白了什么?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段。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三、四自然段,小组讨论:它们谁的本领大?你是怎样知道的?回顾全文,畅所欲言。(学生通过读言语中词句,自己理解。同学间交流会得出两人合的本领最大。此设计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手段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思考,学会发现。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2、理解最后一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两个人都明白什么了?试着用各自的语气说一说。(换位思考,升华主题,体会合作的重要。) 三、讨论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小组讨论:什么是合作? 2、以刚才讨论作为实践活动,评价哪些同学会合作,哪能个小组合作得最好。 3、再次讨论:当你和同学意见不一致时,你是怎样做的?(结合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践能力,真正培养学生会合作的个性品质。) 四、写字 本课生字笔画较多。“象、垂”可以先书写,课后练写。其余几个生字,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字形,自己学写。 五、练习。 1、连一连。 天鹅大虾梭鱼梅花鹿金丝猴 跑飞翔游泳爬树 2、说话。 用“得意洋洋、垂头丧气”说一句话。 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白儿童小说构思的特点,培养鉴赏儿童小说的能力。 具体目标 1、明白本小说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主题 2、体味轻讽和夸张在小说中的作用。 3、咀嚼本小说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1、这篇小说贴近学生生活,线索清楚,阅读上不会有大障碍。让学生阅读全文,顺手划出字词。 2、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3、理解儿童文学(小说)的特点,分组畅谈对奥依达的印象和理解。 二、活动流程 1、速读全文。 2、划出字词。注音解释。 正音 1、瘸腿()唬()舷窗()狡黠()撅()煞有介事() 2、多音多义字 着陆()一着棋()着火()沿着() 哽咽()咽喉()咽气() 露出马脚()露馅儿() 一圈()猪圈() 挑衅()挑三拣四() 解释 声嘶力竭 大名鼎鼎 连绵起伏 煞有介事 3、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一 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提示:小说以奥伊达的成长为线索,叙写故事,展开情节。 讨论归纳: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写小时候奥伊达不用父母取的名字,坚持为自己取名“奥伊达”。 第二部分,发展,(从“奥伊达上小学的时候”到“自己是坐在爸爸的膝盖上看完电影的”。)写上小学时,奥伊达不要特权,坚持要父母为自己买电影票。 第三部分,高潮,(从“以后好长一段时间”到“男孩奥伊达的冒险经过”。)写奥伊达混上去瑞典的飞机,去北极探险,成功,可在父母、同学的眼中,成了未来的探险家。 第四部分,结局,(从“后来,奥伊达上了中学”到结尾。)写奥伊达在父母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做人首先应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公民,并获得了真正的选择上的自由。 讨论交流二:分组畅谈对奥依达的印象和理解。 提示:儿童小说的特点。儿童小说除了一般小说的特点之外,还有其自己的特点,即反映儿童成长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点和性格,儿童小说要欢欣明快,生动形象,幽默有趣。本小说就符合这样的特点。本文用轻喜剧的笔法,塑造了奥伊达这个儿童形象。 4、归纳总结: 奥伊达,小说的主要人物。他是一个具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着追求精神,但同时又不乏天真、顽皮、好奇、聪慧的天性的儿童形象。作者用轻喜剧的手法,生动刻画了奥伊达的儿童心理和性格特征。 一、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着追求精神的具体表现:很小的时候,就坚持自己取名;上小学时,最大的理想是不要特权,即坚决放弃小孩可以不买票的特权;之后,又想只身去北极探险,成为未来的一名探险家。 二、天真、顽皮、好奇、聪慧的表现:坚持为自己取名,可为什么想出这个稀奇古怪的名字,他并不知道,为了放弃“特权”,他无论如何要父母买电影票,可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成熟的孩子竟然“是坐在爸爸的膝盖上看完电影的”;他想尽办法去北极探险,这种冒险行为竟然发生在一个“搞不清楚,到底先有地图还是先有探险家”、去北极探险“主要是觉得冰天雪地的北极总归要比澳大利亚好玩”的孩子身上。特别是为了给自己买一双新鞋,竟然想出了要母亲为自己平日干的零活付劳务费的方法。这一系列细节让读者感觉奥伊达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意识是那么可爱,同时又是那么真实、自然、有趣。 这几件小事在常人看来是很平常的,甚至是可的,但却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所特有的心理特征,对一个成长中的儿童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独特的。独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和执着以及天真、顽皮、好奇、聪慧,奥伊达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心理特征和性格,既是独特的,又反映了儿童们普遍的心理和性格,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三、活动延伸 1、课外阅读一篇儿童小说,体味儿童文学(小说)的特点。 2、抄写字词 3、思考:(1)什么是幽默?本小说在刻画奥伊达和其父母时用了那些幽默的方式?(2)奥依达父母的教育方法,你有怎样的个性看法?你对当今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又有何看法? 第二课时 一、活动流程 1、讨论上课思考题 (1):什么是幽默? 幽默是智慧的表现。 它是用一种轻松、有趣、乃至荒诞的形式表达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及社会生活的方式。幽默的特点:表现的东西看似离奇古怪、哭笑不得,实则兴味盎然、妙趣横生,让人回味久远。 这种表达,通常是通过悖谬的方式,即表现出人们目的与行为,手段、过程与结果的矛盾,事物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等等,让人发出会心的笑,并在笑中体味其中的寓意哲理。 幽默往往和童心连在一起的。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往往更具有天然的幽默感,童真的乐趣。而好的儿童小说,也往往是要表现孩子们的这个特点的。 儿童小说里如何表达幽默呢?常见的方法是: 一是童年情态和童言稚语的描摹。如上一课,我们把握奥伊达形象时已经知道了一些。(还可以再分析探险情节中的一些儿童心态和行为加以证明。) 二是“一惊一乍”的事件或突发事件的表现。 如本文取名字的情节。 读104页到106页第三行有关文字。 思考:本小说在刻画奥伊达和其父母时是怎样运用幽默方式的? 讨论 归纳 奥伊达的爸爸、妈妈,这是一对既平常又特别爱儿子的父母。对刚出生的儿子,他们同其它父母一样,对他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可他们的方式却与别人不同。在爸爸的世界里,儿子是小“拜伦”,未来的大诗人;而在妈妈的心目中,儿子是“小杰克逊”,明天的超级名星。为给奥伊达取一个表明自己希望的名字,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最终达成协议,各喊各的,互不干涉。爱和美好的愿望,让爸爸妈妈有了超乎常理的行为,可结果呢,奥伊达的伙伴无所适从,不能理解,奥伊达本人也很苦恼,最后不得不声嘶力竭地给自己取了个莫名其妙的名字。奇怪的是,这个结果爸爸妈妈竟然接受了它,而且大加赞扬它。这又不得不让奥伊达纳闷。 取名字的情节,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了父母美好的愿望与离奇言行之间的矛盾冲突,让人发出会心的笑意,同时也让人回味这些妙趣横生的情节中的深意:望子成龙成凤,愿望固然是好的,但必须合乎常理,顺乎自然,切不可以家长的主观愿望强加孩子。 文章中描写这些愿望与言行悖谬的情节,或者说惹人发笑的情节比比皆是。如当奥伊达提出要为自己买电影票时,妈妈哄他,爸爸唬他,因为在他们眼中,小奥伊达是个孩子,可当觉得拗不过奥伊达时,只好又暂时屈从于他,为他买回了电影票。这种不听/从便顺从的做法是当今太多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所采取的方法。当奥伊达成了探险“名人”之后,爸爸妈妈又都认为,应该改变原来的想法,决定齐心协力把儿子培养成真正的探险家。他们就是这样,寄希望于儿子,深爱着儿子,但他们的爱都是从成年人的角度所给予的爱,是脱离孩子需要的爱,是一种宠爱,甚至错爱,因而往往表现得离奇夸张,让人发笑。当然,这种爱是几乎天下所有父母爱子的那种方式。 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不仅善意的表达了奥伊达父母在目的与行为方式方法上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他们的觉悟。当奥伊达的父母从儿子给他们那份账单上发现了他们爱的错位时,于是能够借助回账单这种巧妙的方式给予奥伊达一种真正的爱,一种成功的教育。这是我们今天多数做父母的所不能做到的。 所以说,这篇小说的成功在于,不但塑造了奥伊达这一典型的儿童形象,同时还塑造了一对重感情而又理智的父母形象,启发人们应如何做好父母。 讨论问题 对奥依达父母的教育方法,你有怎样的个性看法?你对当今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又有何看法?(如果这题来不及讨论,或可以写篇250字左右的小作,或开一个演讲辩论会也可。) 分组讨论 总结归纳评讲。 三、活动延伸 1、继续进行课上的问题(2) 2、继续阅读中文儿童文学中的名篇佳作。 3、自己创作一篇童话、寓言或者儿童小说。500字左右。 语文教案篇3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 1导入: 2自读儿歌。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 指名试读,注意读准。 3理解。 (出示小黑板)这首儿歌里讲了哪些姓? 有哪些姓的音相同?哪些姓的音相近? 4指导朗读。 5拓展练习。 小朋友你的姓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回答吗? 你还知道哪些姓不可以这样回答,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6实践。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读题,明确题意。 2掌握笔顺规则。 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小、水、日、国。 按笔顺书空:小、水。 这两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什么? 3指导书写。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理解题意。 2简介: 3指导读好停顿。 4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一、理解题意。 1指名读题。 2本题要求是什么? 二、看图、听故事 1出示四幅彩图,要求学生仔细看,专心听,认真记。 2教师指着图,有声有色地读述这个故事,共讲三遍。 三、练习讲故事 1教师重点指导练说第一幅图。 2学生自由练说第二、三、四幅图。 3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把四幅图连起来说,师、生给予评点。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讲给邻居的小朋友听。 语文教案篇4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更、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课,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感受文中美的因素,培养环保意识,使学生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脑袋圆圆、眼睛圆圆,满身绒毛,尾巴像伞。 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松sng是平舌,鼠sh是翘舌。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想知道什么呢? 二、熟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老师读: 同学们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朗读反馈指导。 三、自读感悟 1、练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2、汇报交流: 指名读第一段: 说说读这段时是什么心情,怀着这种心情朗读课文。 谁喜欢第二段?指名读: 注意读出思考的语气。 谁喜欢第三自然段? 说说读第三自然段时是什么心情: 用担心的语气朗读课文。 生试读师指导师范读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指名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并读出喜悦的语气。 其实每一段都很美,课文缺了哪一段都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让我们捧起书,从头到尾有感情地读一遍。 四、实践活动“画未来” 1、学了这篇文章,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 2、小松树埋下的松果已经长出了一棵棵挺拔的小树,请大家用画笔让小松树章得更加高大吧。 五、教学反思 在上课之前,我以一个松鼠的谜语导入,再书写板书的过程中,我顺势讲了“松”是平舌音,“鼠”是翘舌音,我觉得及时解决一个问题比后来单独拿出来讲效果会好些。之后我让他们看着题目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再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接着我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看一看在课文中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要学生自己去寻找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会比平常有兴趣的多。在后一阶段的朗读中,我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划出生字词,在朗读前必须对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有目的性地去听朗读,而不是盲目为之。 第二课时 一、认字 1、初步感知: 出示生字词: 聪明活泼突然眨眼睛如果主意总有一天以后 自由认读: 不会的看拼音,也可问同学。 同桌之间检查。 2、巩固练习: 给带点字交个朋友,组成新的词语。 认读生字练习: 全体同学把卡片摆放好,老师或学生读生字,全体同学赶快从卡片中找到生字并举起来。 游戏: 编、猜字谜。 “智慧博士送信”: 先将字(词)卡发给部分学生,老师语言描述,拿到该卡的学生把字卡送给老师) 二、写字 1、示范引导: 出示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教师范写: 学生仔细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讲解要点: “心字底”要注意不要把“卧钩”写成“竖弯钩”。 “意”中的心字要比“总”中的心字更扁一些。 “更”字的关键一笔是“竖撇”,一定要先“竖”后“撇”,而且要从竖中线起笔,穿过日字开始拐弯。 “以”字的第二笔点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后”字中出现了两个撇:“平撇”和“竖撇”,平撇要写平,竖撇要先竖后撇。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要求学生临一遍、对照一下,找到不好的地方,再观察前边的范字,看准后再临写。 教师巡视,发现姿势、书写等问题及时纠正。 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个人自我感觉最好的环节便是游戏巩固的环节,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两个游戏,我在黑板上贴上所有的生字,再找两个学生,让他们以比赛的方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我说一个字,让学生尽快在黑板上找到,学生的积极性就特别高,后来的一个游戏便是“智慧博士送信”,我让学生听我说的词语,并把相应的卡片送还给我,气氛显得特别高涨。 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通过组合拆分汉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巩固识字。 复习巩固词语。 会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搜集资料,结合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组合拆分汉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巩固识字。 丰富词、句、段的积累,学会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教学过程: 学成“我的发现” 出示学习伙伴的话指名读一读; 同桌合作找组合体中隐藏的字,看看谁找得多; 组织比赛拆分“树、园”;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完成“日积月累” 指导完成“我会接”。 自己读一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全班词语接龙。 同桌词语接龙。 指导完成“读读说说”。 自由读两个句子,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关系? 完成练习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选出读得最好和同学参加班级朗读比赛。 指导背诵诗歌。 北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介绍背诵方法。 班级诗歌背诵比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多形式多角度地创设交际的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讲的冲动。 引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 教学过程: 读要求,明题意。 过了解,你知道哪些动物是有益的动物? 同学组织交流。 组织口语交际。 1、课件演示: 你认识画面2的哪些小动物?除了这些动物,你还能说出其它小动物的名称吗? 这些小动物对人有哪些益处?我们应该怎样代保护这些可爱的小动物? 小组讨论,进行汇报。 动手实践: 请你制作标语牌,宣传画等方式保护有益的动物。 拓展性学习 回家向朋友,家长讲一讲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有益的小动物。 语文教案篇6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质疑。 3、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提出的问题太好了。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了解这个新同学,然后,我们再作决定,是否和他成为朋友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渎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然后和你的伙伴在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2、学生自学后在组内交流。 三、认识本课中的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红、白两色的生字卡片,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红色卡片:十分要没有一位孩子挑选 白色卡片:花盆一位挑选并宣布十分 规定盛开一丝发芽表情煮熟 2、说说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呢?(四个自然段) 3、同桌互读课文,并相耳评价。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四、再读课文,初步解疑。 1、(小黑板出示)解题时学生提出的问题 思考题:(1)这个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谁” (2)他怎么捧着空花盆呢? (3)他为什么要捧着花盆? (4)他和放羊的孩子一样吗?他爱撒谎吗?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个别读),你能解答哪个问题呢? 3、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4、全班汇报。 5、教师小结:同学们对文章的内容都比较清楚了,此时,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6、学生质疑。 语文教案篇7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诗歌共有5小节。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实的童年生活。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并与诗歌的开头相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学情分析 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孩子们很感兴趣,教学时,可以从此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对于祖先的摇篮的理解有些困难,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示。 教学建议 1、识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2、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注意诗歌中有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排成两行,教师应该通过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中的停顿。 3、以画助读,展开想象。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动手画画这美丽的摇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学习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读好问句,学习准确地使用动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难点 1、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新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准确地运用动词。 3、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准确地运用动词。 难点 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三、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请看录像。(播放原始森林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四、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的大意是什么? (4)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五、检查自学情况 1、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课文,下面老师来看一看你们自学的情况怎么样。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自学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 (3)提出问题:你在自学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学习动词。 读一读以下短语,注意加点的词语。再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带有动词的短语,读一读。 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 逗松鼠捉蜻蜓逮蝈蝈 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 (1)齐读短语。 (2)分组讨论:加点的词语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3)教师提示:加点的词语都是动词,表示人做一件事时的行为、动作。 (4)学生可以演一演上面这些动词表示的动作。 六、初读课文,了解祖先的摇篮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小节。 2、指名读课文第1小节,其他同学思考: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指名说) 3、分组讨论:第1小节写了祖先的摇篮的什么特点? (写了祖先的摇篮很大。) 4、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七、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学生注意书写。 祖的偏旁是礻,不要多写一点。 摘、掏的偏旁都是扌,右边笔画数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能漏写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 八、梳理板书 祖先的摇篮 祖先的摇篮原始森林 祖啊浓望蓝 摘掏赛忆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2、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难点 1、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复习导入 1、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相应的字卡。 2、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3、齐读课文。 四、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1)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为祖先的摇篮? (3)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2、学习第2、3小节。 (1)同桌互读,说说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有着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做了些什么?(指名说) (3)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范读第2、3小节,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5)学生练读第2、3小节。 (6)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7)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3小节,说一说。(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3、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1)全班齐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保护环境) 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摇篮中会做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置身于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中,你会做些什么? 六、梳理板书 祖先的摇篮 摘野果和野兔赛跑 掏鹊蛋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捉红蜻蜓 采野蔷薇逮绿蝈蝈 原始森林苍苍茫茫 七、教学感悟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课前学生的预习到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语文教案篇8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意境。学习生字词,认识新的偏旁"禾"。 2、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中描绘的意境。 3、通过想象、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教学重点:掌握朗读方法,想象画面,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创造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引入:现在老师给大家放一段音乐,你们仔细听听,听到了什么?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大自然有各种神奇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认真倾听,就能听到最美的声音。在清朝有位伟大的诗人-涨潮,他被称为"听声大师"。他特别喜欢倾听大自然里的各种声音,并为我们写下了许多好听的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听声。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 2、想不想像老师那样美美的读一读课文?自己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3、读好了吗?画出生字,每个字大声的读3遍。 三、练读课文 1、老师引读 2、男女生读 3、出一对代表来读 4、汇报读 四、深入读文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描写了哪几种声音? 1、出示第一句话:春听鸟声,夏听蝉声。 秋听虫声,冬听雪声。 (1)指名读,这里有哪几种声音?(鸟声、蝉声、虫声、鸟声)出示蝉的图片,认识"蝉" 这个生字。 (2)秋天来了,田地里的蛐蛐啊、蝈蝈啊这些小虫子开始低声的呢哝。认识"秋",认识禾字旁-"禾"。 (3)冬天我们听什么?雪声。怎么来记"雪"这个字? (4)指导语气:这句话里写了4个季节里听到的不同声音,谁能读一读?怎么读? 四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最喜欢听那个季节里的声音? 读这句话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能一边想象着这4个季节里的美丽景色,一边读课文吗?指名读。 2、出示第二句:松下听琴,月下听箫。 这句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琴声"、"箫声"。琴和箫是什么东西?认识"琴"和"箫" 课文里还写了哪些声音? 3、出示第三句: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松风。 这句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瀑布声、松林声。瀑布的瀑是三点水,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是三点水旁?还有涧字也是三点水。课文里描写了这么多声音,你觉得怎么样?是啊,这么多你听在耳朵里,心里觉得怎么样? 4、出示最后一句:觉耳中别有不同。 你觉得怎么了?那么多不同的、美妙的声音传进耳朵里,心里很舒服,觉得很美。 5、全文出示:现在我们再来看这首诗,大家再来读一读,听一听这些美妙的声音。 五、品读课文 作者在诗中为我们创造了一幅多么清静幽远的画面啊,蝉声、鸟声、虫声、雪声,涧边的瀑布、松间的风声,这美妙神奇的、大自然的音乐,使人忘记生活中的喧嚣和烦恼,那就让我们沉浸到大自然中,入情入境的诵读,美美的诵读,全班跟着老师的手势再读 六、总结收获 1、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 出示识字歌。 2、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3、作业,把文章读给家长听,并且把今天老师教的这几个字多些几遍。 语文教案篇9 教材简析: 贝多芬和致爱丽丝是第7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用一个充满“爱”的故事讲述了贝多芬如何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