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的调查工作报告.doc
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的调查工作报告 离休干部是特殊年代做出特殊贡献,党和国家制定特殊政策予以照顾的特殊群体,目前看老干部处于“三高”时期,中央三令五申要确保他们离休费按月足额发放,医药费在规定范围内实报实销,现在我县所属四县离休费基本上做到了按月足额发放,但医药费报销上还存在统筹标准不高,管理不到位、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按照市里的总体安排,各县都组成了调查组,对医药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及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如下 : 一、医药费保障机制的建立过程 大庆市所属四县现有离休干部1096人,其中党政机关292人,事业单位349人,企业单位455人。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是从1999年开始,压滤机滤布各县根据中组部199836号和黑老干字19984号文件精神,为解决企业和未参加医疗保险的离休干部医疗费前清后欠问题,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各县的具体实际建立起来的,大体分三种情况:一是林甸模式,即采取企业(主管部门)和财政按6:4的比例承担。根据企业当时的经济效益,承担基数不同,因此企业所承担的额度不一,最高2,700元,最低的600元。年统筹金42.8万元,财政承担15.6万元,128人均可支配医疗费3,265元;二是肇源模式,即实行大统筹,不论机关、事业还是企业职工,全员参加医疗保险,单位按职工工资的1.5%上缴,职工个人按工资额2%上缴,财政按个人工资额3%上缴,年筹资额近600万元,离休干部的标准为2,500元滤布;三是杜蒙、肇州模式,即企业和未参加保险的离休干部统筹金由企业(或主管部门)承担,企业(或主管部门)承担不了由县财政承担,这两县人均为3,500元。 二、医疗保障机制运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从医疗费保障机制运作的四年实践看,基本解决了未参保企业、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医药费报销问题,总体运行效果良好,起到了“保障、减压、调剂”的作用,即对未参加保险的企业、事业单位离休干部报销医药费起了保障作用;对特困企业特别是老干部较多的特困企业减轻了压力;对重大病号调剂了余缺。99年基本保证了实报实销,但从2000年到2002 年看,这个统筹标准就明显满足不了,2000年人均4,000元,2001年人均4,500元,2002年人均突破了5,000元。同时统筹也出现了一些潜在的和不可忽视的问题。从客观因素看:一是离休干部这个群体人数越来越少,统筹费相互调剂能量减少;二是随着离休干部整体年龄的提高,身体越来越差,大病、重病、突发病增多,医药费总量逐年攀升;三是诊断费、医疗费、药品价格上涨。去年国家两次下调药品价格,但总体看还是居高不下,而且定点医疗的医院比药店的药价还高很多。从主观因素上看,是统筹费上缴难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企业经济效益发生了变化,有的可能由差变好,有的由好变差,甚至个别企业出现了关、停、并、转、倒闭、出售、破产等情况。企业主管部门资金也十分紧张,有些差额拨款单位,拨款人数还没有离退休人数多,很难筹集统筹款。二是少数部门领导对统筹还有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存在着畏难、等待、观望、依靠等思想。困难的主管部门认为在职人员都不开支,筹款畏难;企业亏损严重的有等待思想,等待好转时再交;有的单位与其它部门攀比观望,怕先交吃亏;实在没有能力筹款的部门,有依靠财政兜底的思想。四是县级财力紧张,虽然各县财政每年都拨专款保证医疗费统筹基金,但由于财力有限,只能救急不能治本。由于上述原因,医药费保证机制亟待健全和完善。 三、对策和建议 要保证离休干部有病应治必治,医药费在规定范围内实报实销的政策得以充分落实,必须进一步健全医药费保障机制,要完善这一机制根本在于提高统筹的标准,其标准应在上年离休干部人均医药费的基础上,每年递增20%,所需资金应采取企业筹一点、地方财政补一点、上级财政支持一点的办法解决。这事要快办、急办,否则将留下很多遗憾。在建立完善医疗保障机制的同时,要想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必须强化管理,由于管理关系的制约,老干部局、医保局与定点医院无法协调相关事宜,导致老干部医药费居高不下,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一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淘汰制,县城一般的定点医院为三家,即县医院、中医院和老干部保健所,每年由老干部局、社保局、卫生局和老干部代表组成评审组对这三家医疗单位进行多方面测评,实行末位淘汰,即只选两家,使他们有 危机感;二是对老干部所患疾病的病历和所花的药费实行季度公示,从而避免一人吃药,全家享用。同时也避免报人情方的问题;三是设立门诊和大病统筹机制相结合的办法,即门诊设立10002000元,当年结余可奖励老干部本人,余下30004000元可作为大病统筹,由医保局统筹使用。 根据上述对策,按照中央61号文件和组厅字18号文件要求,建议省业务主管部门召开由劳动、卫生、财政等相关部门参加的研讨会,统一出台一些政策,同时省、市财政支持资金要按时纳入预算,及时到位。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