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语文《神奇的小罗盘》优选教学设计案例.doc
最新二年级语文神奇的小罗盘优选教学设计案例 神奇的小罗盘写的是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幼年时的故事,反映出他从小就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观察、思考和探索的特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二年级语文神奇的小罗盘优选教学设计案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神奇的小罗盘优选教学设计案例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抓住爱因斯坦三次摆弄罗盘时的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明白其中道理. 3.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知道爱因斯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研究,后来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使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意. 教学难点: 对 爱因斯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研究,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物 理学家. 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爱因斯坦小时候生病时,爸爸拿来什么哄他玩?(小罗盘) 2.你们看,这就是小罗盘.(展示实物)(让学生动手摆弄) 提问: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玩意儿?(可能会说:有意思的,好玩的,新奇的,神奇的 ) 师:它到底神奇在哪里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神奇的小罗盘 . 二、细读课文 1.大声读第二自然段,找到有关小罗盘样子的句子用横线划下来. 出示: 只见罗盘里有一根针在轻轻抖动 那根针一半红 指向北方. 实物展示,观察小罗盘的针,它是什么样子的?(轻轻抖动)当看到红色的一端指向北方时,爱因斯坦会想什么? 2.请你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爱因斯坦是怎样观察、摆弄小罗盘的?边读边用笔画一画有关的句子.(师巡视,指导学生边读边标划的方法.) 3.交流 (1)第一次摆弄: 爱因斯坦把小罗盘转了一个方向,可是,那根针却不肯跟着罗盘一起转,红色的一端仍旧指向北方. A.他是怎么做的?想象一下,他当时的眼神?动作?(眼睛紧紧地盯着罗盘,观察罗盘指针的变化;动作较慢,想看清指针是怎么变化的.) B.指针是怎么变化的?(板书:仍旧) C.指导朗读:读出爱因斯坦对小罗盘的好奇心. (2)师:他死心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 A.第二次摆弄: 爱因斯坦把罗盘捧在胸前,身体猛地扭过去,再扭回来. 读句子,找一找这句中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其中有个词语最能表现爱因斯坦对小罗盘的更大的好奇心.(捧、扭)(捧更表现了爱因斯坦的好奇心) 师:一个 捧 字,还说明什么?(对事物的观察、探索精神) B.小罗盘的指针有什么变化吗? 出示: 奇怪,红色的一端还是指向北方. (板书:还是) (3)师:真是太奇怪了!他总想弄个明白,于是 他变换各种方法,顺着转,倒着转,侧着转,快转,慢转,都不起作用. A.读一读这句话,你可以像他一样做一做动作. B.指导朗读,读出他好奇的语气. C.这是的指针有变化了吗? 出示: 那根针始终不肯改变方向. 那根针不肯改变方向. 读一读,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始终)你觉得哪句好?为什么?你能换个词吗?(一直、总是) (4)师:爱因斯坦三次摆弄罗盘,红色的一端 仍旧 指向北方; 还是 指向北方; 始终 指向北方.它的红针都始终不肯改变方向,你觉得小罗盘怎样? 出示:三次摆弄及罗盘反映的句子. 请你再读一读这些句子,感受一下小罗盘的神奇吧. 4.师:通过爱因斯坦摆弄小罗盘时的样子,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爱观察、爱思考)(板书:观察 思考) 5.指学生问: 小爱因斯坦,你这样爱观察、爱思考,面对这始终不肯改变方向的小罗盘你还想怎样? (拆开看看、找找到底有什么东西拉着它 )快读读第四自然段. 问: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小罗盘还是这样.小爱因斯坦,你在想些什么呢?(理解 沉思 的意思及明白 沉思 的是一个问题) 出示:是什么力量拉着它,使它指向北方呢?是什么力量拉着它,使它总是指向北方呢? 问:(读一读)你觉得哪句好,为什么?(指导读出疑问语气) 师引读:就是这小小的罗盘,唤起了爱因斯坦的好奇心,激励他去探索,去研究.后来,他成了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归纳板书:所以,开始你认为它是好玩的小罗盘,是新奇的小罗盘,现在你觉得说什么样的小罗盘更合适?(神奇的小罗盘)再齐读课题 三、朗读全文 1.现在我们面对这神奇的小罗盘,就和爱因斯坦一起从疑问开始,去探索,去研究,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课文吧! 2.你想对爱因斯坦说些什么? 作业: 你想知道小罗盘的奥秘吗?课下搜集资料 二年级语文神奇的小罗盘优选教学设计案例二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 2、使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章,明白其中道理. 3、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知道爱因斯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研究,后来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使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课文. 教学难点: 对 爱因斯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研究,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的正确理解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抓重点词语,使学生知道爱因斯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研究,后来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 2、学习生字: 唤、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前板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神奇的小罗盘.请大家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轻声读一遍课文,想想.提示学生:轻声读怎么读呀?自己能听见就行了.(生读课文)(培养学生轻声读课文的习惯) 3.师:看谁说得又清楚又简单?(指生说)师注意评价,如:你说得真清楚.适时板书:爱因斯坦 二、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章,明白其中道理.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爱因斯坦怎么就想起玩小罗盘了呢?轻声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哪句话能告诉我们? 2. 指名说:他小时候生病了.父亲拿来一个小罗盘哄他玩. 3. 师过渡:就是哄他玩的,可爱因斯坦却不断地摆弄起来.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师:请大家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想一想:爱因斯坦是怎样摆弄小罗盘的, 小罗盘又有什么变化?认真读一读,边读边用直线画出来.提示学生: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生默读、画句子) 2.投影展示一名学生画的句子.师:一起来看看,你画对了吗?-这是写小罗盘变化的句子.(师边说边用括号把写小罗盘变化的句子括起来.)画的不对的地方可以像这样修改一下.(培养学生修改的习惯) 3.师:再看看第二自然段,爱因斯坦刚刚拿到小罗盘,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指生说:新鲜、好玩、有趣)书上是说的是?(新奇) 4.师:对呀,就是在这种心情的驱使下,爱因斯坦才不断地去摆弄它.一起来看看,爱因斯坦是怎么摆弄来着? 5.全班交流 第一次摆弄 (1)课件出示句子:爱因斯坦把罗盘转了一个方向, 师:结果怎样呢?出示句子:可是,那根针却不肯跟着罗盘一起转,红色的一端仍旧指向北方. (2)师:什么叫仍旧指向北方?能换个词吗?(指生说:还是、仍然、依旧)师:把它送回句子中读读.红色的一端仍旧指向北方说明原来它原来指向 ? (3)那小罗盘原来什么样呀?(指生说)出示句子:只见罗盘里有一根针在轻轻抖动.那根针一半红,一半蓝,红色的一端指向北方. 师:你们都来读读,一边读一边想想小罗盘的样子,读到哪儿就想到哪.练习读. 师:谁想给大家读读,让我们听清小罗盘的样子.指生读.(师:听你读,我听出来了,小罗盘的指针还在轻轻抖动呢!) (4)师生对读2次.师:爱因斯坦把罗盘转了一个方向,可是,-(生接读) 第二次摆弄 (1)师:所以他-?(课件出示句子:)爱因斯坦把罗盘捧在胸前,身体猛地扭过去,再扭回来.自己读读这个句子 (2)师:他是怎么摆弄的?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学生加动作读 (3)师注意观察,叫一个同学演示给大家看并问:你为什么要这样扭?指生说(适时课件显示:猛地加着重号)那这句话你该怎么读? (4)师:他这么用力,在想什么?(课件出示)爱因斯坦把罗盘捧在胸前,身体猛地扭过去,再扭回来.爱因斯坦想:.自己试着说说,指生说(生可能说:红色的一端怎么不指别的方向?为什么红色的一端不改变方向?) (4)(课件出示句子:)奇怪,红色的一端还是指向北方.(课件显示: 奇怪 、 还是 变色)师生接读 第三次摆弄 (1)师:于是,他-(课件出示句子:)他变换各种方法,顺着转,倒着转,侧着转,快转,慢转,都不起作用.那根针始终不肯改变方向.学生读 (2)师导读:他顺着转,那根针-(生:不肯改变方向.) 他倒着转,那根针-(生:不肯改变方向.) 他侧着转,那根针-(生:不肯改变方向.) 他快转、慢转,那根针-(生:不肯改变方向.) (3)无论怎么转,那根针-生接读:始终不肯改变方向.( 始终 变为红色:) (4)师:这句话是不是就是在说那根针不肯改变方向?(课件出示句子:)那根针不肯改变方向.你们把这两个句子对比着读读(课件继续出示句子:) 那根针始终不肯改变方向. 师:哪句话更能表现出无论变换什么方法,那根针一直都不改变方向?(生:第二句)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生:始终)师:始是开始,那终呢?(结束)从开始到后来,那根针?生接读 (5)你觉得这块小罗盘怎样呀?(神奇)(师指课题)所以课题说,这是一块 生:神奇的小罗盘 6.把2、3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你觉得爱因斯坦怎么样?指生说教师随机板书:探索 板画:心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爱因斯坦变换各种方法转动罗盘,可是它始终不肯改变方向.小爱因斯坦是不是就此罢休了呢?(不是)他又是怎么做的?指生说 2.随着学生说,课件出示句子:可是,他什么也没有找到.这根针的四周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自己读读这个句子.想想小爱因斯坦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读这个句子. 3.小爱因斯坦不禁陷入沉思.他在想什么?读出来课件出示句子 是什么力量拉着它,使它总是指向北方呢? a 师引导理解 沉思 是呀,是什么力量在拉着这根针?你们也静静地想一想这个问题. 刚才你们认真地思考,聚精会神地想问题,就叫在沉思.爱因斯坦也在深深地思考着这个问题.板书:思考 b品味语言 是什么力量拉着它,拉着谁呀?(这根针) 师:总是指向北方,如果变成-? 好不好,为什么?(课件出示句子:) 是什么力量拉着它,使它指向北方呢? 指生说. c师导读 红色的一端一直指向北方,真是让人琢磨不透.难怪他要问-?生接着读 他多想知道 ?生再读 4、师:小小的罗盘唤起了爱因斯坦的好奇心,激励他去探索,去研究.后来怎么样?把书拿起来,大家齐读.师板书: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成了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小罗盘有什么关系?(指生说)师画箭头 回读全文:把书拿起来,从头到尾再读一遍课文,再体会一下小罗盘是怎样唤起爱因斯坦的好奇心,激励他去探索、去研究的?生读课文 三、识字、写字 1.这篇课文里有两个字长得很像,(师出示生字卡片). 2.师:读读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相同点:读音相同;都有 奂 ,右边也念 奂 ,我们汉字中有许多像这样一边表音,一边表意.谁表音来谁表意,请你留心多注意!)(若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引导学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不同:偏旁不同,意义不同.引导学生结合偏旁理解字义.师:和学生交换书使学生理解 换 和手的动作有关.早上,妈妈呼唤你起床的时候要用-? (嘴)所以, 呼唤 的 唤 是口字旁. (3)你能把它们区分开吗?考考你们!课件出示 选字填空 换 唤 1、小狗不停地叫( ),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2、爸爸和妈妈交( )了一下意见. 自己读题,想想怎么填?写在田格纸上.看谁写得又对又快!生写,师判几个,投影展示一生作品,师:他写得对不对?都谁写对了?举手.祝贺你们! (4)指导书写 师:怎么把它们写好看呢?让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这两个字的结构,(课件显示结构比例).你们看看这两个偏旁,说说有什么发现?(提手旁和整个字等高等长,口字旁比较小,写时要偏上) 看看右边的 奂 ,你又有什么发现?( 呼唤 的 唤 右边的 奂 要写得更宽些) 教师板书: 唤 你们也描一描,练习写两个. 总结,作业: 学完这篇课文,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生可能说:我想知道是什么力量拉着这根针,使它总是指向北方吗?课下可以去读读有关的书,你一定会解开这个谜. 板书设计: 神奇的小罗盘 唤 思考 探索 伟大的物理学家 二年级语文神奇的小罗盘优选教学设计案例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认读生字,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朗读课文、在角色体验中学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章,明白道理.(以上两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知道爱因斯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研究,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如下理念: 1、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开展探究的学习方式. 2、体验式学习,在角色的转变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3、以读为本.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感受、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展示实物,给学生时间动手摆弄小罗盘,进而提问,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玩意儿?因为不同于学生平时的玩具,学生可能会说有意思的、好玩的、新奇的.抓住学生答案,引出课题,探讨小罗盘的特点. 在初读课文时,请学生找到有关 奇 的词,奇怪、好奇、新奇、神奇,面对四个近义词,让学生再读文,体会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现新奇、神奇是在描写小罗盘,奇怪、好奇是描写爱因斯坦感受的.根据板书让学生质疑,小罗盘为什么由新奇转变为神奇?小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对小罗盘产生好奇心?以 奇 为线,进而体会他喜欢观察、思考和探索的特点. 先请学生找到描写小罗盘新奇(即小罗盘的样子)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出新奇的特点.再请三名学生上台模仿爱因斯坦的三次不同动,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词:转一个方向,捧在胸前,身体扭过去,再拉回来,变化各种方式,同时体会小罗盘的变化:红色指针仍旧指向北方;红色指针还是只向北方,那根针始终不肯改变方向.教师课件出现这三句话.使学生通过动作演示体验式学习,句式的对比,体会出仍旧、还是、始终的含义,并训练三次读的感情,体验三次读的层次,训练朗读,体验感情.使学生觉得小罗盘真的神奇. 接下来引导学生从小爱因斯坦的提问中知道爱因斯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研究,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出示对比句,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你就是小爱因斯坦,你在想些什么?使学生明白爱因斯坦 沉思 的是一个问题,而不是答案,同时也理解了 沉思 这个词的意思.再通过对比读,体会 总是 的含义,再一次进行文本对话,通过小爱因斯坦的提问,你想对他说什么?学生从前面的动作体验、情感渐进体验的基础上发表意见,从而体会爱因斯坦是一个会观察、爱思考的孩子,突破难点.创设情境,你相对小爱因斯坦说什么? 最后根据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揭示小罗盘的奥秘,引导学生说说面对神奇的小罗盘,自己和爱因斯坦一起从疑问、探究、揭开奥秘的过程体会到了什么,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