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与人文精神的构建.doc
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与人文精神的构建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与人文精神的构建 摘 要:本文从高校图书馆与人文精神建设的关系入手,指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优势,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人文精神的现状,阐明了高校图书馆对地方人文精神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探讨如何发挥图书馆在地方人文精神建设中的功能,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及人文精神构建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人文精神 服务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中心和文化集散地,储存着大量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及众多学科的专著、读本、报纸、期刊,以及信息量庞大的数字图书馆及网络资源。人们通过对图书馆这一知识宝库的广泛涉猎,博览中西,主动弥补了当代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的缺陷,促进了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了地方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在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在不断由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的同时,更承担着提升地方人文精神的重任,如何发挥高校图书馆对地方人文精神建设的作用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与人文精神的兴起 我国高校教育体制中较偏重自然科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被忽视,造成了人们人文精神的失落和价值体系的混乱。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早就指出:“教育不光在学校, 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关,第一是图书馆。”一些发达国家把学校与图书馆视为“同一辆车上的两个轮子”。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窗口,它集图书资料、报刊文献、情报信息为一体,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二、人文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内涵 “人文素质指的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态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这是形成人文素质的基础,包括文、史、哲、艺术、科学技术史、伦理史等;二是对人类、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意识;三是高尚的人格要素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人文素质是人的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是人类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品质,对于人的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品格。”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这种教育实质是人性教育,其目的是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三、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服务和人文精神的失衡和分离 现代科学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及其由此带来的图书馆工作的显著进步,使图书馆崇尚科学,重视技术蔚然成风,然而技术学派片面强调图书馆技术的使用性,甚至相信现代技术的应用必然给图书馆带来彻底解放,图书馆只要用电子计算机武装起来,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许多高校图书馆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和狂热使他们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上,忽略了读者对精神服务的需求。现代图书馆乐于追求技术手段而漠视人的主体需要和价值,其结果必然导致图书馆服务人文精神的发展出现滞后,甚至在不断滑落。由于人文精神的缺失而背离了图书馆的宗旨和目的,如此的矛盾现象,实质反映了高校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和人文精神的失衡和分离。 2、高校图书馆为地方民众服务的缺失 高校图书馆不是知识贮藏所,而是读者和人类知识资源产生有效地相互影响的信息流动中心,当然它也是当地民众摄取精神粮食的宝地。看一个地方的发展,不但要看他们的物质生活是否提高,更重要的是看他们人文素质是否进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物质和精神同样富有的和谐社会,所以高校图书馆有责任向他们提供摄取知识的有益场所。面向社会开放也是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在美国,所有的大学图书馆几乎都向校外人员开放,他们不分地区、年龄、种族,所有来图书馆者,只要出示能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就可以办理有关手续,进入馆内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日本的部分大学也正分层次的向社会开放。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而我国高校图书馆基本上都没有面向社会开放, 这也是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的缺失。 四、高校图书馆人文精神构建的途径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人文素质 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满足读者的信息服务需求,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改进服务方式,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以一颗诚挚的心去关爱读者,在服务中充分体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让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齐头并进,共同促进提高。 2、拓宽面向社会服务的人文关怀 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是丰富充实人们思想境界的精神食粮。开展各种服务活动,是高校图书馆实现各种功效的唯一途径。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服务活动,充实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图书馆通过藏書的外借,可以影响读者的心灵,启迪读者的思想、陶冶读者的情操,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读者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应大力提倡文献外借,研究读者的阅读倾向,坚持有选择,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内容健康,品位高尚的文献提供给读者。可以采取多种外借方式,如:个人外借、集体外借、馆际互借、预约借书、馆外流动借书等,特别是馆外流动借书,也就是采用流动站,流动车,送书上门,将部分馆内文献送到馆外,采取有偿服务的形式,直接在读者身边开展借阅活动,主动为广大读者服务。这样,自然沟通和密切了读者和图书馆的关系,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增长了人们的学习意识,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质,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 五、高校图书馆构建人文精神的措施 1、营造和谐的个性化咨询服务环境 在咨询服务中构建人文精神,实质上就是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性化服务环境,如:把咨询室设在安静、优雅,空间不宜太大,座位不须过多的地方,并配上合理的室内布局。安排有一定能力的工作人员主持,配备品种齐全的工具书,来帮助读者解决教学与研究中的疑难。解答咨询实质上是馆员以一定的专业学科知识为基础,细心和蔼为标准,充分利用书目文献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图书馆对读者进行深层次服务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以读者对象来确定可信可靠的工具书, 进行因人而异的特殊服务。另外,专门开通业务咨询电话和E-mail,方便读者在随时随地咨询,分体现图书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 2、利用导读和阅读指导,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导读和阅读指导是高校图书馆育人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首先在导读内容上,要改变以往偏重专业书籍、文艺书籍的导读倾向,增加德育书刊及文、史、哲、艺术类书刊的导读;其次在导读形式上,除了利用宣传栏、专题讲座、书评等传统导读方式以外,应尽快融入具有直观生动、学生乐于接受的现代化教育手段。比如在我馆的电子阅览室,可以引导读者在网上阅读有关此类的种种优秀读物,在视听研究室,引导读者观看一些优秀的影片等等;再次在导读方法上,应改变“一锅煮”的工作模式,不能只管导读不问效果。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动向,以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去满足大学生各个不同层面的要求,使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转化为学生的需要。 3、建立特色社科阅览室,举办人文社科方面的各种活动 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的转化和体现,丰富和繁荣社会科学文献是我们加强人文知识的基础。读者日常所需的社科文献大部分是靠图书馆来满足的,因此,建立特色社科阅览室势在必行。同时,开辟“人文阅读”专栏,举行读书宣传月活动和一月一次的读书心得大赛,聘请专家学者开设人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和讲演, 使读者学习到系统完整的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4、创造充满人性的读书环境 创造良好的读书環境和学习氛围,是图书馆最基本的服务条件。读书环境一般包括建筑环境和服务环境,富于人性的读书环境不仅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效率,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读者的人文教育。图书馆除了在硬件条件上应更加宽敞现代,其借阅图书的开放性和舒适性,能让人自由地、不受限制地获取知识和信息。在服务区外围,安置靠窗的桌椅板凳让人阅读。在宽敞明亮的基础上,从人的审美情感出发,营造一个宁静、舒适、典雅的读书环境,使读者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六、结束语 在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人文精神和潜力,就是要把图书馆人员的创造精神和潜力充分释放,把科技与人文完美的结合,主动从各方面为读者提供富有人文关怀的服务,努力构建出良好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图书馆是人类智慧的宝库,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类文明进步方面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高校要加大对图书馆的投资,拓宽图书馆的功能,重视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建设,把图书馆作为培养地方人文精神的教育基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