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名师优秀教案.docx
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小学语文名师优秀教案小学语文名师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培养良好习惯。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X,培养写作兴趣。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X,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培养良好习惯。 2、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3、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7、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X,培养写作兴趣。 2、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前天,我们在思品与社会课中举行“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很多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的特点。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有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勇敢正直;有的勤劳简朴;有的幽默风趣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交代任务,选材构思 1、出示要求 写小伙伴的一个特点; 用一件事来写; 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 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大组交流 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 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人物时要多写神情、动作、语言、心里描写。要大胆地想象。 三、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1、朗读学生地的优秀日记我的爸爸 让学生边看听思考: 1、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2、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3、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交流归纳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他使全校轰动我心中的偶像任性的表妹) 2、动草起笔。教师巡回指导。 五、修改誊写。 1、写好后自行修改。 2、教师面批后,誊写习作。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佳作。 评议,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修改问题较多的习作1篇。 1、投影展示习作。 2、评议: 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如:格式、标点、词语的运用、句子是否通顺、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事情的叙述是否清楚 三、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誊写1遍。 小学语文名师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 3、学习借助解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夜书所见 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正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解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4、感情朗读。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王维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习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怎么学习这一首古诗。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解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渎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提问:你能用读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吗?3、 3、引导以读启发想象。提问:同学们在朗读时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并再次练习有感情朗读。 五、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1、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2、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在用得特别好? 六、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1、出示生字:促、忆、异、逢、佳、倍、遥、遍、插,读记、组词。 2、说说要求会写的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练写生字,同桌互相评点或当堂展评。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教学反思: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种特殊的的课文,古诗教学教师要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以朗读、吟诵为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力和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名师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4、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结合语境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等词的意思。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充满期待、向往的,放风筝时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产生的疑问,如:我们的心情为什么回起这样大的变化?)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激励学生主动起来读。 (2)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课文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适时理解“憧憬”。) (5)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这一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立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可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读字、组词。 (2)观察要求会写的字,交流写字经验。 (3)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 五、课外延伸 上网搜索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检查。 2、听写部分词语。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一自然段至第三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四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比较读的方式进行) (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的怎么样?从哪些词语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五至八自然段。 (1)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飘走了,你会怎样呢? (2)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第五至八自然段。 (3)生读:让学生在读中逐渐表现出孩子们难过而不甘心的心情来。 (4)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们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的?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风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四、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1、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反思: 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告诉学生: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讲台并非是老师专有的阵地,老师要常常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也神采飞扬站在这里施展自己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每颗种子都感受到春天的阳光。 小学语文名师优秀教案 篇4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体会概括叙述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乐园 教学重点: 了解一词多义,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说说每组加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按组读词,读熟练,将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先和同桌讨论。 2、检查朗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3、以“走”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早义。 4、学生分组讲座理解多义词词义的方法。 师小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平时不断积累多义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掌握联系语境中推断具体含义的方法。 二、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1、读, 2、分组讨论:加点词语的作用。 3、介绍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 4、小结:阅读时抓住概括性的总起句和总结句,就能很快把握语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时使用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就能全面,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句子。 2、讨论句子的意思。 四、读一读 1、自主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过什么例子具体说明的? 2、怎样阅读才有自己的见解? 3、合作交流:明白有独到见解的是思维深刻的表现。 小学语文名师优秀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学生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儿童都是一名诗人。”我们应当看到,儿童与诗歌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会认会写“寻”等八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开小火车和游戏等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 1.识字和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 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第一课时 一、作业导入,创设情境 1、前置性作业: ()的北风 ()的谷粒 ()的地方 ()的朋友 ()的身体 ()地成长 ()地哭泣 ()地等待 ()地奔跑 ()地游戏 2、课件出示: 师:小朋友们真棒!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讲述故事,老师可以及时补充或纠正) 3、提问引入:马良用神笔做了些什么吗?(指生讲一讲) 4、师:是啊!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文中的小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23课假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字教学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要求: (1)画出生字、词语; (2)想一想,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小诗人会做些什么呢? 2出示难记字的生字卡片,让学生通过熟字加熟字的方法,或熟字加减偏旁的方法来记字。生字卡片:健康、哭泣、缩着、寻食 分别找到含有“健康、哭泣、缩着、寻食”的句子,练习朗读。 (1)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2)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3)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条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3、师配乐朗读课文。 4、生自由朗读,要求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想一想,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小诗人会做些什么呢? 5、请四位同学读一读这首诗,每人一小节,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想一想, 假如这位小诗人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会做些什么呢? 6、生生评价,完成练习:假如这位小诗人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会画()给(),画()给(),还会画()给() 7、全班交流。 三、读悟结合,体验情感 1、1.学习第一节: 课件呈现:图1:一棵光秃秃的小树在寒风中独立。 (1)创设情境,品词悟读。 师:为什么要给窗前的小树画太阳呢?你们看这就是寒风中,窗前的小树,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们能表演一下小树吗?(全体起立,来表演一下小树吧)(再次开课件)!“小树小树,现在你感觉怎样?你想说些什么呢?(太冷了)(全体学生亲身体验:学生“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师:带着这种感觉读这句话?(小树在寒冷的冬天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用逻辑引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出感情) 师: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师:小女孩看见了小树,给小树画了什么?(红红的太阳) 课件呈现:太阳图整节诗 师:还可以说什么样的太阳?(指名拓展)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小树身上,(学生做伸展的运动)小树小树,现在你感觉怎样?想说什么?现在是怎样的一棵小树?相机板书 师:有了太阳,小树还会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吗?(指导朗读: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想一想,该怎么读好这个句子?(指名齐读) (再出示: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再读) (2)朗读整个小节。 师:看到小树那么高兴,小女孩的心情怎样,你们呢,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读这节诗吧!。 2.学习第二节。 师: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看到了一棵棵快活成长的小树,接着小女孩又用神笔做了什么事?课件出示:小鸟等妈妈图 并配上文字: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1)你看,图上都有谁呢?多可爱的小鸟啊!鸟妈妈为了不让小鸟饿肚子,一大早就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寻找食物了,想象一下,鸟妈妈会去哪些地方找食物呢?(指名2个说),鸟妈妈离家越来越远,越来越远用课文的话说就是(在想象说话中明白“遥远”的意思)(指导朗读“遥远”) (2)苦苦等待:你看小鸟在家从早上一直等到了天黑,鸟妈妈也还没有回来,小鸟伤心得流下了眼泪,小鸟小鸟,你现在想说什么?(指名)像这样等了很久很久,心里又担心又难受,就叫做“苦苦等待”(生读指名齐读)。 师:现在的小鸟是只怎样的小鸟?(指名回答)相机板书:饥饿的小鸟 (3)带着这种感受,读这句话。(学生感情朗读)师:小鸟,小鸟现在你最需要什么?(谷粒、米饭、面碎)课件出示:谷粒 整节诗 (4)小女孩又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谷粒) 师: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小鸟吃得饱饱的,再也不挨饿,还有鸟妈妈陪着呢!小鸟现在你觉得怎么样?(指名)师相机板书:(快乐的小鸟) (5)小鸟们,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男女同学来比赛读这节诗吧! 3.学习第三节。 课件出示:西西坐在家里图 并配上文字图:他只能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鸟和飞燕. (1)师:同学们,你们看课外活动,同学们在操场上( )、()他们多高兴啊。你们喜欢做游戏和体育活动吗?说说你最喜欢做什么游戏或体育活动。 (2)师:看课件图谈话:我们都有健康的身体,可以在操场上奔跑,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可西西怎么了?他只能坐在屋里,觉得西西怎么样?课文里用哪个词来形容西西?(不幸)你为什么觉得他可怜?除了这些,西西还想去做哪些事情?(指名回答) (3)师:西西想做的事,他一件也不能去做,心情怎么样? (设计意图:在换位对话中,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到没有一双好腿的西西的痛苦,产生了要帮助西西,还西西快乐的强烈愿望。情感熏陶和人文渗透水到渠成,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4)师:原来西西也和你们一样有一双健全的腿,可一场意外的事故,使他永远不能站起来了。西西心里该多痛苦啊!女孩读懂了西西的心。课件出示:有好腿的西西图 出示整节诗 (看图说)练习句子:西西有了一双好腿,他终于可以(),可以(),可以(),想做的事情都能去做了。西西心里多()、()、()。(师相机板书) (5)品读: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西西,你这么高兴,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谢谢)小女孩,你帮助了西西,看到西西这么快乐,你的心情怎样?看到西西那么开心,我们也一样开心。让我们把真诚的祝福送给西西。(小组赛读) 齐读指导再读(在师生评议练习有感情朗读) 4、指导背诵,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出示百度搜集的图片: 1、师:现在,老师也给你带来了一位朋友。她的名字叫“海伦”,她出生不久就双目失明了,还成了一名聋哑人。但她后来却克服了身体的缺陷,成了著名的作家。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怎样帮助她呢?(全班讨论) 2、师:请大家看图,这里是什么地方?(一望无际的沙漠)。假如你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应该怎样改善这里的环境呢?(全班讨论) 3、这是山区失学的儿童,假如你有一枝神笔,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全班讨论) 4、师:来,能写的小朋友呢,把你的想法像书上的格式写一写。 5、抽学生上台展示。 五、指导书写 1复习要写的字。记住字音,认识字形,扩词、用词语说句子。 2小组交流。 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3指导书写。重点提示: 哭:两个“口”大小要适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双:左边的“又”写得稍窄些,捺变点。 六、总结 师:如果我们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们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小学语文名师优秀教案 篇6 教学思路 刻舟求剑是寓言两则的第一则,课文讲的是有个人照船上刻的记号去寻找落入江中的宝剑,批评他不按照情况的变化去处理问题。内容上讲比较简单,本人想利用这节课继续传授学习方法之“提问阅读法”,因此设计了这节课。提问阅读法是本人第一次引入课堂,为了让他们尽快地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因而所设计的问题偏简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认真体会语言故事中含着的道理,懂得做事一定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2、引导学生学习“提问阅读法”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并学会运用。 3、利用录音磁带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重难点 1、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2、学会运用“提问阅读法”。 3、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这则寓言。 教具 PPT课件,录音机,同步朗读磁带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熟读课文,于本节课前已经扫清生字障碍。 教师: 制作PPT; 准备录音机以及同步磁带。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下上学期大家学习的寓言故事是什么呢?(狐假虎威、鹬蚌相争)提出思考引入课文:大家坐船过江,一不小心,身上有东西掉进江里去了,你该怎么办?(学生讨论)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看看古时候的一个人如何做的。请翻开课本P41页 二、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引入学习方法“提问阅读法”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学习方法,名字叫提问阅读法。现在先听录音,然后我们一起边学习课文,边学习这种方法。 (2)、播放录音,引导学生学习朗读节奏。 (3)、学生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4)、教师简单点评朗读情况 三、课文讲解 (1)、解释课题刻:用小刀挖。舟:小船。求剑:找剑。 (2)、从课题中提出问题 找得到剑吗?(明确:找不到。) 如何找剑?用简洁的话概括回答。(明确:掏出小刀继续坐船靠岸沿着刻痕找剑) (3)、分析第一自然段 学生先朗读,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提出相关问题。 这一段写了什么?(明确:写了时间、地点、发生的事。) 船的状态如何?(明确:船向前航行。) 掉进江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一不小心”就把宝剑掉进了江里去了。) (4)、分析第二自然段 学生先朗读,后教师辅助提出相关问题。 这一段又写了什么内容呢?(明确:写的是丢剑人的表现。) 丢剑人的表现如何呢?(明确:一点也不着急,掏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5)、分析第三自然段 学生先朗读,后学生自主提出相关问题。 这一段主要的内容是什么?(明确:主要写的是同船人的表现。) 同船人的表现如何?(明确:催他快捞,对他的做法不理解。) (6)、分析第四自然段 学生先朗读,后自主提出相关问题。 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写的是丢剑人解释刻舟的原因。提示学生注意:“不慌不忙”一词。) 放手学生猜测结果(明确:跳入水里去寻找宝剑,但他永远也求不到宝剑。) (7)、思考讨论 他找得到宝剑吗?为什么? 明确: A、找不到剑的基本道理:宝剑掉进江后,他的位置已经固定,而船是行进着的,人和船舷上的记号都在随着移动。等船靠了岸,记号所指的位置已经变化了,再按照记号下水捞取,是无法找到宝剑的。 B、丢剑人的基本错误:他不注意根据变化的情况解决问题,还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四、总结 这个寓言讽刺了那些不用变化的眼光处理问题的人,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注意具体的实际情况,不要犯“刻舟求剑”这样的错误。 五、拓展 刻舟求剑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六、作业 1、背诵刻舟求剑 2、写第11课会写字:字3、音3、词3 七、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名师优秀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X。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X?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X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X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X水鸟。青天:蓝X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X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