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5篇.docx
-
资源ID:3205203
资源大小:18.3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学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5篇.docx
学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5篇【篇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最后关键阶段,总书记殷殷嘱托,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升环境保护水平和生态建设质量,确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是在“全面建成”四个字上。既然是全面建成,就要在短板上下功夫,只有补齐短板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问题其中一个就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深度贫困地区等方面短板明显。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深度贫困是当前脱贫攻坚短板中的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小康建设短板,是其中一项必须要完成的重点工程、必须要啃的“硬骨头”。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要逐县逐村落实脱贫攻坚规划,加大帮扶力度,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瞄准扶贫对象,找准致贫原因,打牢精准基础,对症对因下药,确保扶到点上。要坚持国家制定的扶贫标准,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实事求是,既不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也不调高标准。确保在脱贫道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补齐民生短板。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代表生活水平的“三大件”,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到上世纪90年代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再到现在的车子、房子、票子,变化之大超出想象。与此同时,民生的“短板”也发生了深刻的阶段性变化。民生“短板”从温饱问题向生活质量问题转变、从收入增长速度向收入分配机制转变。“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腾飞,但毋庸讳言,快速发展过程中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影响,污染物排放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重、生态受损大、环境风险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坚持把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抓手,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坚决的执行力、系统的协同推进落实好各项环保措施,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篇二】近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习近平提出要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三个关系,并从人群、区域、领域等方面查找弱项和短板,为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补短板之策最初来源于“木桶效应”。补短板的意思是说整体水平取决于具体能力中最弱的一项,就像一只木桶,装水的容量最多只能达到所有挡板中最短那块的高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条路上,如果遇上“木桶效应”,那么就会严重影响打赢脱贫攻坚的质量。因此,补短板是硬道理,是势在必行的。从人群看,补短板就补齐“老弱病残贫困人口”这块短板。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中,老弱病残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其中因病致贫占40.7%,因残致贫占20.2%,65岁以上贫困老人占18.5%。老弱病残贫困人口多数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和条件,因此,要重点解决看不上病,看不起病、孩子辍学、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制度,必须统筹安排财力,解决这块短板。从区域看,补短板就补齐“深度贫困地区”这块短板。深度贫困地区是指“三区三州”以及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贫困县和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贫困村,这些地方往往是交通、资源、公共设施等最薄弱,且经济发展最难。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是短板中的短板,特别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要补齐这个短板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要解决这块“硬骨头”,就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实行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主要是加强水、电、路等基本设施和农村危房改造,以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同时要加强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和兜底保障工作。从领域看,补短板就补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这块短板。主要聚焦的问题是大气污染、城市黑臭水体、农村环境脏乱差、教育不均衡、部分群众“看病难”等问题。因此,要攻克这块“短板”,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贯穿发展的全过程,优先解决重点环境污染突出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的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短板”是通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的关卡,如果不打通补平,势必会影响全面小康的成效。为跑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补短板问题势在必行!【篇三】2020年,已到了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千年愿景即将梦圆。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脱贫攻坚全面收官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面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短板问题,排查出的问题稍微用心就可避免,目前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问题整改任务重,要认真过细的再梳理、再排查、再整改、再落实。同时必须做到头脑清醒,解决方法要精准得当;必须做到思路清晰,聚焦难点、巩固成果、跟踪到底、提升群众满意度,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整改工作;必须做到责任清楚,履职尽责再紧再实、督查指导再严再细、作风改进再好再优,不能当甩手掌柜,要亲力亲为,不忘初心大意、心存侥幸,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到位,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清零工作,以全优的标准,交出脱贫攻坚的满意答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各级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针对各地的发展水平差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的工作也应各有侧重。要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客观真实反映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形成良好预期,坚定发展信心。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的路程,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篇四】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全面小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短板效应”理论已经被广泛用于解释全面小康的关键难题和重点任务,“补短板”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曾对全面小康的“全面性”进行科学阐释。他指出,“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覆盖的领域要全面,主要是沿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展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揭示了全面小康的主体内容,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全面小康社会的五条最重要的边板。其中,边板的长度会因为地区等差异而出现差异,通常相对较短的边板被称为短板。因此,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标“高水平”,找准找对自身短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所有地区、所有人口的热情支持、深度参与,构成了全面小康的最为宽广厚实的基础,只有以此为支撑,我们的全面小康才能够行稳致远,才能够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此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要关注协调发展,深化改革,确保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任务。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治理机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稳定、安全的内外环境。【篇五】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习近平强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短板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我们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持续开展脱贫措施“户户清”行动,动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特别是住房、饮水安全问题。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查找漏洞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加强对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动态监测,扎实开展动态调整,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扎实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行动。健全社保兜底机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老弱病残等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综合运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保障救助措施,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兜住基本生活底线。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机制,解决好因病致贫问题。(二)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推进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提升村卫生室,消除医疗服务空白点。加强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经办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扩大乡村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鼓励送文化下乡。(三)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立足荣昌资源禀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城郊农业,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全面落实“粮安工程”,确保“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充足稳定。加快恢复生猪生产,适度发展大型养殖企业,引导散户向龙头企业集中,提高工厂化养殖水平,提高对重大疫病防控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进一步落实扶持外出返乡人员创新创业政策措施,在用地保障、税费减免、项目资金奖补和水电气“三通”等方面予建立一套扶持政策体系。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解决乡村创业资金。健全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增加农民土地收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三变”改革,让农民分享发展成果和改革红利,增强幸福感、获得感。(四)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开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解决农村环境突出问题,切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