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中班教案.docx
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捉迷藏中班教案捉迷藏中班教案1 动物,是幼儿所喜爱的,也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幼儿对动物有很大的探索欲望。同时中班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有所欠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因此我借助昆虫捉迷藏这一活动,一方面让幼儿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激发幼儿探究动物积极思考的愿望。另一方面,引导幼儿通过 “动物捉迷藏”的游戏,帮助幼儿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提升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1.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掌握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原理及方法; 难点:理解保护色,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PPT、保护色前期准备、图片五组、黑板; 一、导入 1、你们玩过捉迷藏吗?捉迷藏怎么玩?(其他人躲起来,一个人去找) 2、有一些昆虫想和你们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来看看你们认识它们吗? 二、基础部分 (一)播放PPT:引导幼儿认识昆虫。(蚱蜢、知了、花螳螂、枯叶蝶) (二)昆虫捉迷藏。 1、你们现在都认识了这些昆虫,那让我们来找一找它们都藏在了什么地方吧! 2、还有许多昆虫也很淘气,也藏了起来,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上藏了哪一只昆虫? 总结:原来枯叶蝶也跟花螳螂一样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3、你们的眼睛可真厉害,还有一只昆虫也藏了起来,我们找找看。 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个新的本领,叫做“保护色”。谁来告诉大家什么叫做保护色?(利用与自己颜色、形状相近的地方躲避敌人叫做保护色) (三)帮助昆虫藏一藏 1、还有一些昆虫不知道自己该藏在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帮它们藏一藏吧。 2、幼儿操作,教师轮流指导。 3、进行活动小节。 总结:原来,你们都是利用保护色的方法帮小昆虫们找到它们的藏身之处的。 三、本领迁移 (一)不仅昆虫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之外,还有一些动物也会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二)播放动物PPT 1、猫头鹰:你看谁藏在这里了?它又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 2、雷鸟:它为什么要躲在雪地里? 3、变色龙:这是谁?它为什么躲在这里? 4、我们人类要保护动物。 5、那我们又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呢?(看看衣服、鞋子、眼镜、帽子) 四、结束部分 其实,我们玩捉迷藏的时候也可以用保护色的方法保护自己,活动结束后,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我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下午小朋友和我一起来分享你们的好方法好吗? 五、活动延伸 在图书区投放相关图书、资料,让幼儿继续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本次活动,依据中班幼儿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幼儿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动中注重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究,丰富体验,给幼儿较充分的发展机会。也借此活动幼儿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但由于前期幼儿对昆虫的了解还不够多、不够深入,他们在活动时对有些昆虫的生活习性还不是很了解,有些幼儿没有找到躲藏的昆虫。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提供更多的机会,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 捉迷藏中班教案2 1、学习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动作 2、听懂老师的指令,有一定自控能力,能遵守游戏规则 3、能情绪愉快地参与音乐游戏 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遵守游戏规则 猫妈妈头饰;捉迷藏游戏的环境布置;已掌握猫走步的动作 一、谈话激趣律动进入场地 1让幼儿观看小猫视频 2和老师一起学做小猫的叫声和走路 师:“今天天气可真好,猫妈妈要带小猫去做游戏,谁是我的小猫呀?我要看看哪只小猫最聪明,做得和妈妈一样”律动猫走步进入场地,幼儿围坐半圆 师:“瞧,我们今天来到森林里了,你们看森林里有些什么呀? 幼:“有草、有树、有房子”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的环境 二、学习游戏规则 师:“小猫们可真能干,现在跟着妈妈一起来唱首歌吧!”复习歌曲找小猫 问:刚才歌里唱的是谁和谁在做什么? 小猫和妈妈玩捉迷藏,心里怎样?(高兴) 小猫捉迷藏的时候可以躲在哪里呢?小猫躲好以后,怎样才不会被妈妈发现?” 三、师幼一起游戏 1、交待玩法 师:“小猫们可真聪明,现在就和妈妈一起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吧!待会儿小猫唱完第一段歌曲以后就去找个地方躲起来,别乱动,被妈妈找到的小猫,妈妈会摸摸他的头”当唱完两段歌曲后,猫妈妈会喊“还有的小猫在哪里呀?”没有被发现的幼儿就站出来:“在这里”! 2、第一遍游戏 表扬遵守游戏规则,唱完第一遍歌曲后再躲藏的幼儿 3、第二遍游戏 猫妈妈表扬躲好后没有乱动,没有发出声音的小猫,提醒其他幼儿躲好后不乱动根据实际情况特别表扬找到不一样的躲藏方式的小猫,比如趴在草丛里,并请没有被发现的小猫来说说自己是躲在哪里的 4、第三遍游戏视幼儿情况决定游戏次数 四、游戏结束 “小猫们,今天玩的高兴吗?天黑了,小猫的肚子也饿了,跟妈妈一起回家吃饭吧”游戏自然结束 捉迷藏中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借助已有游戏经验,感受散文诗的情趣美。 2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习用诗中的句式回答问题。 3通过玩游戏“颜色宝宝在哪里”,扩展散文诗的内容。 活动准备: 1太阳头饰、红、黄、蓝、绿、白色、粉红色、紫色、桔黄色卡片; 2大幅的散文图片(根据散文诗的内容来设计)。 活动过程: 1交流玩“捉迷藏”的经验,回味情趣。 师:昨天老师和小朋友们玩了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躲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初步熟悉散文诗。 (1)师出示背景图、太阳和颜色宝宝:太阳公公和颜色宝宝们也来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它们来到了哪里?你猜它们会怎么玩? (3)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4)提问:你觉得这首散文诗有趣吗?哪里最有趣? 3第二次欣赏散文诗,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1)师出示图片,边操作教具边朗诵散文诗。 (2)提问: 是谁把太阳的眼睛蒙了起来?太阳数数时,颜色们在干什么?它们是怎样去躲的?学习词:静悄悄 颜色们都躲到了哪里?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色彩的相互对应。) 颜色们都躲好了,太阳找到他们了吗?黑夜解开手帕,太阳睁开眼睛又是什么时候? 4师幼共同朗诵散文诗。 5游戏:颜色宝宝在哪里? (1)师:太阳和颜色宝宝们玩得真开心,其他颜色宝宝也想来玩这个游戏,你们猜还有谁也想来?它会躲在哪里呢? (2)师扮演太阳,每个幼儿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颜色宝宝,帮它找一个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静悄悄地躲起来。 (3)师:和你的同伴说一说:×颜色躲在哪里? 捉迷藏中班教案4 活动目标: 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中颜色宝宝捉迷藏的有趣意境。 认识颜色与相应事物之间的关系并能尝试仿编诗句。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6号;各种颜色的物品以及相应的色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来说说捉迷藏游戏是怎么玩的?(幼儿交流游戏玩法后教师小结) (出示太阳的图片)看,谁也来玩捉迷藏了?今天,太阳带了一群颜色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有些什么颜色?那他们是怎么捉迷藏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中颜色宝宝捉迷藏的有趣意境。 完整欣赏诗歌一遍。(出示图片)欣赏完后提问: 太阳和谁一起玩捉迷藏了?他们怎么玩的?(幼儿自由讲述,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颜色:绿色、黄色、白色、蓝色、红色) 它们到底是怎么玩的呢?我们再来仔细听听诗歌。 再次欣赏诗歌,欣赏完后提问: 谁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太阳数数的时候,颜色们在做什么? 你听到什么颜色躲在哪里?(学说诗句:xx躲在xx里。) 分开来提问:绿色为什么有的躲在树叶里有的躲在小草里?(教师用绿色的色块分别放在树叶和小草上引导幼儿发现颜色和物体的关系:原来颜色都是躲在和它自己一样颜色的物体里,这样就不容易找到)等大家都躲好了,黑夜就把手帕解开了,太阳睁开眼睛一下子就把它们全找出来了。为什么太阳可以一下子就把所有的颜色都找出来了? 刚才我们听的是一首诗歌捉迷藏,现在我们一边听一边来跟着说说太阳和颜色是怎么捉迷藏的。 三、仿编诗句。 太阳和颜色捉迷藏真有趣,我们也来做颜色宝宝和太阳玩玩捉迷藏的游戏,你想好了你是什么颜色会躲在哪里太阳就容易找到?(幼儿相互交流)谁先来说说看你是什么颜色躲在哪里?(例如:我是红色,躲在草莓里)(教师要事先想好各种颜色相对应的东西) 现在,我们就要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喽!我们一起念到“静悄悄,躲在里面”时,请你们找喜欢的“颜色小屋”躲起来。 教师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是什么颜色的东西,为什么躲在这间“颜色小屋”里。要求幼儿连贯地说:“我是xx,躲在x里。 请幼儿选择另一个喜欢的地方,再次游戏。教师有意识地运用“赶快躲起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太多了,挤不下”“大家都躲好了”等诗句来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 捉迷藏中班教案5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这个世界存在着一些奇异的物种,需要大家一起去探索发现,而对于中班的孩子而言,更是觉得神奇,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让孩子主动地无穷的想像力,从而感知这个奇妙的世界。 中班孩子年龄较小,他们想了解认识的奇异动物很多,一些物种不是我们随处可见,通过故事谁丢了尾巴,让幼儿了解并知道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特殊的保护方式,充分想像的空间,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吧。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用保护色、断尾、喷“墨汁”等保护自己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3、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了解周围事物的动态。 活动准备 1、挂图二幅,图一:蝴蝶、蟋蟀、瓢虫、蜻蜓、枯叶蝶、花螳螂,竹节虫变色龙、树蛙、斑马等;图二:壁虎、海星、蚯蚓、乌龟、乌贼鱼等 2、幼儿、家长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图片、碟片、图书等资料。 3、没尾巴的动物图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活动,讲述故事谁丢了尾巴 (1)根据故事情节提问: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谁丢了尾巴?(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去交流,发现) (2)根据上述内容让幼儿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有了大致了解。 2、出示挂图1(枯叶蝶、蟋蟀、瓢虫、竹节虫等)讲解它们为什么不容易被敌人吃掉,引导幼儿说出它们自己有特殊的“保护色”。让幼儿了解这些小动物正是利用随着周围颜色变化面变化,从而把自己隐藏起来,这是它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出示挂图2(壁虎、海星、蚯蚓、乌龟、乌贼鱼等)让幼儿先自己说一说这些动物有哪些自我保护的本领。例如:壁虎断尾保护自己,蚯蚓断掉身体、海星的再生等这些动物的再生本领,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让孩子自主表述乌龟、乌贼鱼这些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 3、出示家长幼儿图书、碟片等资料,让幼儿观察。 放碟片,自我保护的动物,让幼儿观赏更多的动物自我保护的方式。 4、连线涂色游戏,每人一张没尾巴的动物图片,每人一盒彩笔。 5、分组欣赏,共同。 延伸活动 1、到院子里探索秘密,找一找,院子里哪些昆虫动物有自己的自卫能力。 2、到图书区让幼儿观看关于动物的图书。 活动反思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神秘的,对孩子们来说有着致使的吸引力,吸引着他们去探索,去发现,本节课通过让幼儿了解动物通过保护色、再生等特殊的本领来保护自己,幼儿非常感兴趣,幼儿通过观察、表述、连线游戏、观看图书等方式,使幼儿更直观、生动地认识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方式,从而培养了幼儿热爱生命、珍惜生活的美好情感。 捉迷藏中班教案6 活动目标: 1、了解枯叶蝶、竹节虫、螳螂等昆虫保护自己的方法,理解“保护色”“拟态”的含义。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方法的兴趣,感受动物生存的奇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动物自我保护调查表,对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有一定的经验储备。 2、材料准备: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操作卡、仿真昆虫、游戏场景(大树、草地、花园)。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拟态”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难点:能细致观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1、激趣:聆听音乐森林狂想曲,幼儿在音乐的情境中饰演小昆虫进入活动场地。 2、幼儿交流、分享已有经验,了解多种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1)小组自由交流、讨论。(对前期经验的回顾) 昨天,我们一起讨论了动物的话题,小朋友们还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了关于动物怎样自我保护的书和图片,请向好朋友介绍一下吧。 (2)教师引导幼儿集体交流、观看视频资料。(将幼儿的经验进行梳理与提升)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调查表,同步观看视频验证) 3、观察枯叶蝶、竹节虫,尺蠖,金花虫的图片,了解昆虫的保护方法,理解保护色和拟态的作用。 (1)幼儿自由观察图片,寻找其中隐藏的昆虫。(对昆虫保护色、拟态产生初步的了解) 图片上的小昆虫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请你找找看它藏在哪里?用笔来圈一圈。 (2)集中讨论、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分析发现昆虫的体表颜色及体型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联系) 原来每幅图里都藏着一只小昆虫啊,你觉得谁藏的最好?谁有什么新发现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3)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昆虫的保护色。 小结:昆虫们为了保护自己,有的会把身体的颜色变的和周围环境很像,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作“保护色”。有的不仅颜色像,连样子也像,这种方法更高明,我们叫它“拟态。” 4、游戏“比眼力”:幼儿细致观察、快速寻找图片中隐藏的昆虫。(幼儿新经验的迁移和运用) 是小昆虫藏得好,还是小朋友眼睛亮?我们和它玩个比眼力的游戏吧! 5、游戏“昆虫小侦探”,在躲藏和寻找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昆虫的“伪装术”,产生探究的兴趣。(游戏中感知、体验) 昆虫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你认识它们吗?藏在哪里不容易被发现呢? 这里有大树、花园和草丛,请一组小朋友帮昆虫找到最安全的地方藏起来。另一组小朋友来做“昆虫小侦探”去找一找,然后说说你找到了什么?是在哪里发现的? 6、活动延伸:提供迷彩服、坦克车、飞机等内容的图片,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究“保护色”在生活中的运用。 我们人类也向昆虫学习了“保护色”这种躲藏方法,你想知道吗?我这儿还有一些图片,送给你们带回去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发现其中的秘密吧! 捉迷藏中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了解枯叶蝶、竹节虫、螳螂等昆虫保护自己的方法,理解“保护色”“拟态”的含义。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方法的兴趣,感受动物生存的奇妙。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动物自我保护调查表,对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有一定的经验储备。 2、材料准备: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操作卡、仿真昆虫、游戏场景(大树、草地、花园)。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拟态”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难点:能细致观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1、激趣:聆听音乐森林狂想曲,幼儿在音乐的情境中饰演小昆虫进入活动场地。 2、幼儿交流、分享已有经验,了解多种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1)小组自由交流、讨论。(对前期经验的回顾)昨天,我们一起讨论了动物的话题,小朋友们还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了关于动物怎样自我保护的书和图片,请向好朋友介绍一下吧。 (2)教师引导幼儿集体交流、观看视频资料。(将幼儿的经验进行梳理与提升)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调查表,同步观看视频验证) 3、观察枯叶蝶、竹节虫,尺蠖,金花虫的图片,了解昆虫的保护方法,理解保护色和拟态的作用。 (1)幼儿自由观察图片,寻找其中隐藏的昆虫。(对昆虫保护色、拟态产生初步的了解)图片上的小昆虫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请你找找看它藏在哪里?用笔来圈一圈。 (2)集中讨论、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分析发现昆虫的体表颜色及体型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联系)原来每幅图里都藏着一只小昆虫啊,你觉得谁藏的最好?谁有什么新发现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3)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昆虫的保护色。 小结:昆虫们为了保护自己,有的会把身体的颜色变的和周围环境很像,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作“保护色”。有的不仅颜色像,连样子也像,这种方法更高明,我们叫它“拟态。” 4、游戏“比眼力”:幼儿细致观察、快速寻找图片中隐藏的昆虫。(幼儿新经验的迁移和运用)是小昆虫藏得好,还是小朋友眼睛亮?我们和它玩个比眼力的游戏吧! 5、游戏“昆虫小侦探”,在躲藏和寻找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昆虫的“伪装术”,产生探究的兴趣。(游戏中感知、体验)昆虫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你认识它们吗?藏在哪里不容易被发现呢? 这里有大树、花园和草丛,请一组小朋友帮昆虫找到最安全的地方藏起来。另一组小朋友来做“昆虫小侦探”去找一找,然后说说你找到了什么?是在哪里发现的? 6、活动延伸:提供迷彩服、坦克车、飞机等内容的图片,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究“保护色”在生活中的运用。 我们人类也向昆虫学习了“保护色”这种躲藏方法,你想知道吗?我这儿还有一些图片,送给你们带回去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发现其中的秘密吧!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捉迷藏中班教案8 教材简析: 运用快速记忆法、找数字、摆弄数字卡片等游戏让幼儿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游戏的难度也随着幼儿的掌握情况逐渐递进,让他们在复习巩固数字的同时轻轻松松掌握6以内数的等差关系。 设计理念: 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通过感知6以内数字的等差关系,一方面促进了幼儿对有关数学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它要求幼儿具备相应的思维水平,从而促进思维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求为幼儿创造出更多的观察、探索、经历、体验的机会,积累和丰富感性体验。让幼儿初步理解数量关系,使其成为思维练习的工具。 目标预设: 1.巩固认识6以内数字,探索从小到大排列相邻数目之间的等差关系。 2.体验在游戏中获得数学知识的乐趣。 (目标1是技能目标,通过游戏,巩固对6以内数的认识,发现数字之间存在等差关系。目标2是情感目标,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快乐,喜欢数学游戏。) 活动重难点: 巩固认识6以内的数字,发现数目的等差关系。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 2.数字卡片若干。 3.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设计思路: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真实的操作能力,我将整个活动的流程设计为:谈话游戏1游戏2游戏3自主操作。逐层递进,挖掘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师: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今天呀我们要跟数字一起玩这个游戏。 (通过捉迷藏的游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生活中,幼儿也会有捉迷藏的经历,可以鼓励让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数字捉迷藏的游戏中去。) 二、游戏一:瞬间记忆数量 1.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说出看到的黑点数量,找出对应的数字。(变化记忆的时间,增加游戏难度) 师:在做游戏之前呀,我们先来练一练本领,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你看到的黑色的点。 2.增加难度,在4秒快速反应出看到的黑点数。 3.再次增加难度,在3秒瞬间反应看到的黑点数。 (这一环节的设计缘由来自于综艺节目梦立方,人们瞬间记忆的能力是非常强的,能够记住出现在眼前一秒钟甚至更短时间的事物。组织幼儿玩这样一个瞬间记忆的游戏,帮助他们逐渐进入寻找数字的状态。锻炼了他们眼力和记忆力,以数黑点来导入活动,帮助幼儿对数的概念进行巩固。) 三、游戏二:寻找隐藏数字 1.演示白板,引导幼儿在颜色相近的图片中,寻找隐藏的数字 师:数字们躲好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你是怎么找出来的?原来呀绿色的小圆点中有一些橘黄色的圆点,他们按照这样的路线排列起来的。 (在色盲卡中有很识别数字的卡片,于是选取了6以内的几个数字色盲卡让幼儿来游戏。这一环节,比较简单,数字在图片中虽然颜色相近,但是只要仔细看,一眼就能够看出。帮助幼儿加深巩固对数字的掌握。) 四、游戏三:拔萝卜,初步感知数目的等差关系 1.师:孩子们,你们都听过拔萝卜的故事,对吧,想不想也来玩这个游戏啊? 师:谁愿意来做那棵大萝卜? XX你来拔,拔呀拔,拔不动,谁愿意来帮助他? 刚刚有几个人在拔萝卜?又来了XX,现在有几个人在拔萝卜?拔呀拔,拔不 动,我们再请一个,又来了一个,现在有几个?(让孩子来摆数字) 为什么2后面来了一个,是3呢?原来2和3 是好朋友,靠在一起的。 4放在睡得后面呢?为什么?(以此类推) 小结:2和1是好朋友,2在后面比1多1个,3和2是好朋友,3在后面比2多1个。.,从小到大的排列的相邻数字,后面的总是比前的多1. 2.演示白板:引导幼儿共同发现数目的等差关系。 师:这个1真淘气,每次它都要来凑热闹。淘气1 又要跟数字们玩游戏了,它和1在一起,就变成了2,和2在一起就变成了3,和4在一起就变成了5,和5在一起就变成了6.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有了第一环节的铺垫,幼儿对于6以内数字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于是通过拔萝卜的游戏让幼儿平面直观的初步感受多1的等差关系。通过排序、发现排好的数字之间都相差1,在教师引导下理解等差的概念。) 五、自主操作:共同验证数目之间的等差关系。 师: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数字卡片,你去帮它找到好朋友,做完一张请你把它夹到你的小夹子上,可以邀请客人老师帮你检查,好吗! (这一环节回归到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在操作中进一步验证数目的等差关系,一方面孩子要观察空格中缺少的数字,同时还要找出相应的数字,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又是一个提升;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幼儿参与有趣的数字活动的兴趣以及肯定自己的态度。) 捉迷藏中班教案9 活动目标: 1. 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 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录音;小记录表6张;小昆虫4只为一组共6组;保护色前期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你们玩过捉迷藏吗?捉迷藏怎么玩?(一个人抓,其余人躲) 2. 有一些昆虫想和你们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认识他们吗? 3. 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认识昆虫。(蝴蝶、瓢虫、蚱蜢、知了、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节) 二、基础部分 (一)昆虫捉迷藏 你们现在都认识了这些昆虫,那让我们来找一找吧! 找昆虫 (出示图二)谁躲在了这里?花螳螂为什么躲在这里?(看看它的颜色,花的颜色:花螳螂的颜色和花的颜色一样,这样子不容易被发现)哦!花螳螂是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什么事保护色呢?(这种躲在与自己颜色相近的地方自我保护的方法就叫做保护色) 还有许多昆虫也藏了起来,你看看这幅图上藏了哪一只昆虫?(出示木枝节) 木枝节为什么要躲在树枝上呢?(看看它的颜色、形状,所以藏在树枝里不容易被人发现) 总结:原来木枝节也跟花螳螂一样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你们的眼睛可真厉害,那还有一只昆虫也藏了起来,你们找到它了吗?(出示枯叶蝶) 枯叶蝶为什么要躲在树上呢?(看看它的颜色、形状:像枯叶,躲在树上就不容易发现) 总结:原来,枯叶蝶也藏在了与自己颜色、形状相近的地方,用保护色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个新的本领,叫做“保护色”。谁来告诉大家什么叫做保护色?(利用与自己颜色、形状先近的地方躲避敌人叫做保护色) 其实,会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昆虫可不仅仅只有花螳螂、枯叶蝶和木枝节,还有一些昆虫也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呢!你看!它是谁呀?(纺织娘、尺蠖)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躲在与自己颜色相近的地方) (二)帮助昆虫藏一藏 还有一些昆虫不知道自己该藏在什么地方,我们一起帮它们藏一藏好吗? 介绍操作方法:我在后面桌子上分别放了一张记录表和一些小昆虫,待会每张桌子坐四个小朋友,然后这四个小朋友根据“保护色”的方法一起合作帮这些小昆虫找一找最合适它们的隐藏地方。操作前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记录表:这一栏表示什么?(隐藏的地方)那么另外一栏就请你贴上隐藏在这的昆虫。昆虫后面我贴了双面胶,待会把双面胶拨下来后请你放在盒子里就行了。行动!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评价:谁来介绍一下?这是谁?为什么躲在这里?能不能躲在其他地方?为什么?(颜色相近的地方都可以用来躲藏) 总结:原来,你们都是利用保护色的方法帮小昆虫们找到它们的藏身之处的。 三、本领迁移 (过度)其实,除了一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之外,还有一些动物也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好吗? (播放动物图片) 狮子:这是谁,它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猫头鹰:你看谁藏在这里了?它又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 雷鸟:这又是谁?它为什么要躲在雪地里?(雪地的颜色和自己的颜色相近)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哦!我们的雷鸟可厉害了,它还能根据季节的变化改变自己身上的颜色呢!冬天的时候它的羽毛是白色的,可是到了夏天它的羽毛又变成了与周围颜色一样的颜色呢! 那我们人又是怎样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呢?(出示图片)(看看衣服、脸上的颜色和周围的颜色怎么样?)哦!他们为什么要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四、活动延伸 其实,我们玩捉迷藏的时候也可以用保护色的方法保护自己。谁愿意说说你想躲在哪里,为什么? 我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有空的时候就来用保护色的方法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好吗?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从头到尾,幼儿的参与性都是比较高的,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再次利用游戏将本节活动的核心内容提升,并与开头的游戏相呼应,使幼儿在愉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下达到了预设目标要求。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学习乐趣。当然,在活动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在活动过程中,我总是急切地想告诉幼儿答案,没有让幼儿尽情地回答;环节设计方面,感觉还是不够新颖,这些都需要我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继续完善。 捉迷藏中班教案10 活动目标: 1、会认读数字1和2,能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2、初步学会数的形成,知道一个数添上"1"能形成另一个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概括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和2各一张。 2、数学上P.1。 活动过程: 一、认识数字1、2的实际意义教师根据画面自编捉迷藏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说一说,大树后面藏着几头狮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分别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使幼儿知道数字1可以表示一头狮子。 想一想,树上有1只松鼠,怎样才能变成2只松鼠?引导幼儿说出1只松鼠再添上1只松鼠,合起来就是2只松鼠。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帮助幼儿理解数字2的含义。 让幼儿在图中找出数量是1和2的其它动物(或其它物品),并用语言正确表述。 说一说,树干上藏着的数字分别是什么? 二、引导发现说出数字1和2分别象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由数字联想到许多物体的形象及时肯定幼儿的每一个创意。 教师分别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和2,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中寻找数量1或2的物品。 三、活动结束 四、课后回顾 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数字捉迷藏是我第二次开展了,这一次活动,我汲取了第一次活动中的不足进行了改进。 我将整节活动更为细化了一些,让活动更加的游戏化,将“捉迷藏”贯穿到底,数字不停的藏,孩子们不停的找,过程更完整。既然是捉迷藏,那一开始的就得要“藏起来”,这是我上次活动所欠缺的,这一次,我将数字放在气球上,用白板的淡出及声音音效技术,让一个个的数字气球爆炸,然后消失,以达到数字藏起来的效果,更加具有神秘感,孩子的参与性就更强了。数字们共计隐藏了三次 第一次数字藏在了兔子的身上,由数字构成的兔子,孩子们在找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找的过程中学会讲述以自我为中心的上下左右,抑或是兔子身体部分,了解简单的方位。 第二次数字藏在了表格中,我用遮挡技术,我出示隐藏一半数字的数字格,让幼儿从中找出数字,孩子们根据没有隐藏的数字的一部分,分析猜测是哪个数字,活动气氛一下子被提升起来,孩子们争先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将10个数字全部召找出,并且幼儿同时学会了方位词“行”“列”,通过说“行”“列”就能马上找到数字。 第三次我们利用孩子们猜出的数字表格,进行猜数字游戏,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也巩固了新的知识。 在最后的环节我给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孩子们也表示勇于接受挑战,整节课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活动。 捉迷藏中班教案11 活动目标: 1.通过仔细观察画面,幼儿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并能用完整的句式来表达。 2.通过理解故事了解动物通过保护色来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3.在活动中感受发现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教学PPT、视频“神奇的变色龙”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引出故事,激发幼儿好奇心 1.体验捉迷藏的游戏玩法 (1)小朋友,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谁来说一说是怎么玩的? (2)小结:捉迷藏就是要有人躲起来,其他人蒙起眼睛找的。 (3)请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 2.出示封面,引出故事 (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也来玩捉迷藏的游戏了,看看它是谁?(出示封面) (2)这是一头特别的大象,它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象有什么不同? (3)小结:这是一头花格子大象,它的名字叫艾玛。今天我们讲的故事名字叫艾玛捉迷藏。 二、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PPT1: (1)看看艾玛是和谁玩捉迷藏的?它们谁是找的?谁是躲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环节分析: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2.出示PPT2: (1)小鸟来到小树林,这里可能藏着艾玛噢!你们发现它在哪儿了吗? (2)小鸟为什么会把太阳伞看成是艾玛呢? (环节分析: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是为了让孩子们能观察出太阳伞身上的图案和艾玛很相似。) 3.出示PPT3: (1)小鸟继续找呀找,来到了灌木丛,这里会藏着艾玛吗?仔细找找它在哪儿? 4.出示PPT4: (1)小鸟继续往前飞,来到了小山坡,仔细看看艾玛在这里吗?它在哪儿呢? (环节分析: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是为了让孩子能根据艾玛身上的图案观察到艾玛可能躲在那里。) 5.出示PPT5: (1)在这个地方藏着艾玛噢!仔细找找它在哪儿? 6.出示PPT6: (1)艾玛的好朋友也想玩捉迷藏的游戏,看看它的好朋友有谁? 7.出示PPT7图片: (1)小动物们都躲起来了,大家快点来把它们找出来。你们找找看,它们藏在哪里? (2)为什么它们要躲在那里呢? (环节分析: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是为了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