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业危害 操作规程.pdf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一、配漆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 1 二、喷漆作业岗位操作规程: . 2 三、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3 四、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6 五、高温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8 六、焊工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1 七、有毒有害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3 一、配漆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操作及职业健康工作: (1)工艺操作流程及要求:根据生产命令单的要求准备相应的 容器和油漆,按配比要求完成配漆工作; (2)完成每批的配漆工作后,必须搞好所在岗位的清洁工作; (3)配漆开始时, 必须打开排风扇以降低有机溶剂的挥发浓度, 结束后关闭; (4)配漆结束后不能将有机溶剂直接洒在地面上搞卫生清洁工 作。 2、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工程机械防护:无设备; (2)个人防护:在工作时必须戴好工作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毒 面具,对个人防护用品,应该爱护使用并定期更换; (3)奖罚规定:对于违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职工,生产管理 人员有权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开具违章通知单,并予以罚款,以示教 育; (4)现场处理 : 一旦发生卫生事故,如:油漆溅入眼睛等,应该 立即用清水冲洗 1015分钟,再送至医院治疗。 二、喷漆作业岗位操作规程: 1、操作及职业健康工作: (1)工艺操作流程及要求:根据生产命令单上的要求将各种油 漆用喷枪喷于产品上; (2) 完成每批喷漆工作后必须将原材料空桶和废抹布清理干净; (3)喷漆开始时,必须先打开送排风装置,以降低溶剂的挥发 浓度,结束后关闭送排风装置,油漆及甲苯容器必须上盖; (4)喷漆结束后,在搞卫生清洁工作时,不能将有机溶剂直接 洒在地面上; 2、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工程机械防护:送排风装置必须完好,能正常使用; (2)个人防护:在加料时必须戴好工作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毒 面具等个人防护用品,爱护使用并蒂奇更换; (3)奖罚规定:对于违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职工,生产管理 人员有权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开具违章通知单,并予以罚款,以示教 育; (4) 现场处理:一旦发生卫生事故,油漆溅入眼睛等,应该立即 用清水冲洗 1015 分钟,再送至医院治疗。 三、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术语 1.生产性粉尘: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 体微粒。 2.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3.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工作在生产性粉尘的作业场所,从事生 产劳动的作业。 4.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生产性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 化硅的质量百分比。 5.员工触尘时间肺总通气量: 系指员工在 1 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 内,实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 6.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度浓度超过该 作业地点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7.致癌性:生产性粉尘具有致癌作用的特性。 8.尘肺病: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 疾病。 9.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 职业危害 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 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对上呼吸 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职业健康卫生标准 总尘 PC-TWA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 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 接触水平)毫克 /平方米呼尘。 总尘 PC-TWA(mg/m3) 呼尘 PC-TWA(mg/m3) 炉渣尘1 0.32 煤尘4 0.16 本公司接触粉尘岗位 接触粉尘的岗位:混凝土搅拌岗位。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除尘设施必须运行良好。 2.操作人员在生产现场粉尘区域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 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防尘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 3.对接触粉尘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组织体检。 4.在粉尘作业场所的操作室内,粉尘浓度不准超过国家卫生标 准。 5.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 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6.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 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产,降低职业危害。 7.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8.应经常对岗位进行增湿,防止粉尘飞扬,减少危害。 四、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术语 1.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职工健康和工作有妨碍的 声音。 2.噪声作业:职工在作业场所接触噪声的作业。 3.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长期 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工作场所接触噪声健康标准 LEX,8h为 8 小时等效声级, LEX,W为每周 40 小时等效声级。 岗位职业接触现值 dB(A) (测量)测量) 制冷岗位85 85 85 司炉岗位85 74 73 氯化岗位85 84 84 本公司接触噪音岗位 接触噪音的岗位:木材加工、搅拌机岗位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 正确佩 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 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产,降低职业危害。 3.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 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4.各岗位噪音超标时,应采用适当的隔音措施。 5.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 6.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7.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8.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 措施或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9.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 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 生标准值时,应采取个体防护。 五、高温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术语 1.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 指数 25 摄氏度时的作业。 WBGT: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 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摄氏度。 2.接触时间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 与 8h 的比率。 3.生产性热源: 系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 和工件等。 职业危害 高温致使体温调节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 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当作 业场所气温超过 34时,即可能有中暑病例发生。中暑是高温环境 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 和热衰竭。 1.当有先兆或轻度中暑时, 应将患者迅速离开高热环境, 移至荫 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并给予清凉饮料、浓茶、淡盐水和人丹、 解暑片或藿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 2.对病情较重的患者, 应立即移到荫凉处, 让其平卧(或抬高下 肢) ,根据不同的病情,分别作如下处理: 3.中暑痉挛时,牵伸痉挛肌肉使之缓解,并服用含盐清凉饮料; 4.中暑衰竭时,服用含糖、盐饮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 5.日射病时,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 身体高热时,应迅速降温, 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肤发红) ,或在额、颈、腋下和腹股沟 等处放冰袋,也可用50酒精擦浴。 6.症状重或昏迷患者,可针刺人中、涌泉、中冲等穴,并应迅速 送医院进行抢救。 作业现场接触高温限值标准 表一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分钟) 工作地点温度()轻度劳动中等劳动重度劳动 3032 80 70 60 3234 70 60 50 3436 60 50 40 3638 50 40 30 3840 40 30 20 4042 30 20 10 4244 20 10 10 表二、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 限值 接触时间率 体力劳动强度 一二三四 100% 30 28 26 25 75% 31 29 28 26 50% 32 30 29 28 25% 33 32 31 30 本公司接触高温岗位 接触高温的岗位:架子工、司炉岗位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 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3.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按时巡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 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4.对高温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温或加装隔热装置。 5.缩短一次性持续接触高温时间,持续接触热源后, 应轮换作业 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 6.操作岗位温度过高时, 工作人员要佩戴防高温手套、 穿隔热服。 7.采取通风降温措施, 打开门窗通风, 必要时加装通风机进行机 械通风。 8.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厂房建筑条件,采取防暑降温治理措施。 9.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 10.当热源较多而采用天窗排气时,应将热源集中在排气天窗下 侧,并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 11.将大检修尽量安排在夏季高温季节,在夏季其他时间要备好 防暑药品。 六、焊工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术语 焊工作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如锰铬氧化物、臭氧、氮氧化 物、一氧化碳、氟化物等;物理因素:焊接弧光放电产生4000 -6000 高温;电焊电压380V ,漏电电击。 职业危害 辐射、急性或慢性中毒、电焊工尘肺、电光性眼炎、噪声耳聋 或听力损伤、而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雾热等并发病。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熟悉所切割、 焊接工件的质量标准和技术特征,确保工件的加 工质量。 2.施工前清理作业现场清除易燃易爆物,备好灭火器材; 切断或 关闭所切割或焊接设备的电源、水源、风源等,并挂好警示牌。 3.将所使用的设备、 配件、用具准备齐全,并认真检查确保完好。 4.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必须大于10m ;运输使用轻拿轻放;气 瓶不能接触高温和明火,周围10m 内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5.焊接时要掌握焊接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和消除内应力和变形。 6.火焊切割时,应防止回火现象。 7.切割较大零部件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止下落或下滑的措施。 8.容器内焊或切割时, 焊工与焊件间要绝缘, 清理容器内外易燃 易爆品,焊件外壳通风良好,容器外有专人监护。 9.施工完毕,切断电焊机电源,码放好手把线;关掉氧气瓶、乙 炔瓶阀门,码放好氧气带、 乙炔带,分类码放好焊接工件; 清除焊渣, 清点工具,打扫好施工现场,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 10.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个人防护: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 手套、绝缘鞋,决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 2)现场处理:一旦发生事故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七、有毒有害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本公司有毒有害物品 液氯: 英文名称: chlorine分子式: Cl2,CAS 号:7782-50-5 危规号: 23002UN编号:1017 属于第 2.3 类有毒气体,列入剧 毒化学品目录 (2002 版)。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 水、碱液,在车间中 MAC(mg/m 3): 1,大鼠吸入 LC50: 850mg/m3, 1 小时,本品不会燃烧 ,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 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它几乎对金属 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轻 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 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 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 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 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 电击样 ” 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 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 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 齿酸蚀症。 氢氧化钠: 英文名称: sodiunhydroxide分子式: NaOHCAS 号:1310-73-2危规号:82001 属于第 8.2 类碱性腐蚀品,UN 编号: 1823 本品是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 溶于丙酮。在车间中MAC(mg/m 3):2,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 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液氨: 英文名称: ammonia分子式: NH3危规号: 23003CAS 号:7664-41-7UN编号:1005 属于第 2.3 类有毒气体 本品是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大 鼠经口 LD50:350mg/kg,大鼠吸 LC50:1390mg/m 3,4 小时。在 车间中 MAC(mg/m 3):30,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 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 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 线征象符 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 出现呼吸困难、 紫绀;胸部 X 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 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 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 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本公司接触有毒有害品岗位 接触有毒有害品的岗位有:化工制备岗位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按照不同岗位,正确佩戴防毒口罩(面 具)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并掌握基本的有毒有害气体自救措施。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对岗位配置的通风设施进行检查,确认通 风设施正常运转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如通风设施出现故障时,致使岗位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 度超过正常范围, 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及时安排对通风设施 进行维修,确保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正常后,方可进行岗位操 作。 4、严格按照岗位工艺操作规程进行岗位操作,避免因违反操作 规程而引发安全事故, 对未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 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5、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 及时消除现场中设备的跑、 冒、 滴、漏现 象,降低职业危害。 6、工作时尽量站在上风侧,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的机率,生 产现场严禁吸烟、就餐。 7、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所使用的各类劳保用品进行更换 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播给其它人员。 8、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对身体及衣服上粘 附的污染物进行彻底清理, 并及时清洗身体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各个 部位,避免污染物进入体内。 9、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措施有效预防职 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