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新课标必修1必修3重点实验汇编 .pdf
-
资源ID:32200088
资源大小:525.4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高中生物新课标必修1必修3重点实验汇编 .pdf
高中生物新课标必修1必修 3重点实验汇编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实验一观察 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P26 实验原理: DNA 绿色, RNA 红色实验步骤步骤器材与试剂作用与原理(1)制片将牙签刮下的口腔上皮细胞置于载玻片上 0.9%的 NaCl溶液滴载玻片烘干1 0.9%的 NaCl溶液防止细胞破裂,2维持细胞形态。3 烘干使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2)水解8%HCl 中30保温 5分钟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3)冲洗用蒸馏水缓流冲洗10分钟(4)染色2滴吡罗红甲基绿染色5分钟甲基绿使 DNA 染上绿色吡罗红使 RNA 染上红色(5)观察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结果 : 细胞核呈绿色 ,细胞质呈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的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 ;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P18 实验原理:还原糖砖红色脂肪红色蛋白质紫色1、还原糖的检测什么是还原性糖:还原性糖:有还原性基团 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非还原性糖:淀粉、纤维素、蔗糖、糖元。(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 的NaOH溶液,乙液: 0.05g/mL 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3)步骤:取样液 2mL 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 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染色(滴苏丹染液23滴切片上 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 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3、蛋白质的检测(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 0.1g/mL的 NaOH溶液, B液: 0.01g/mL 的CuSO4溶液)(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 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 ,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紫色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P7 1、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收放。(1)低倍镜使用: (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且标本应透明)(2)高倍镜使用:先使用低倍镜确定目标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调焦(转动细准焦螺旋)( 视野较暗 ,可调反光镜或光圈)2、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1)成像特点:放大倒立的虚像。(2)放大倍数计算: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镱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长或宽。(3)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4)低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小、细胞数目多、视野亮。高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大、细胞数目少、视野暗。(5)物镜和目镜的判断方法:物镜有螺纹,目镜无螺纹。(6)放大倍数的判断方法:目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小,镜头短放大倍数大。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大,镜头短放大倍数小。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距离近放大倍数大,距离远放大倍数小。(7)显微镜的有关性能参数。最重要的性能参数是分辨率,而不是放大倍数。1高倍镜的使用时注意(1)低倍镜使用过程中,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侧视镜筒,防止镜头撞到玻片。(2)低倍镜找到物像后,换上高倍镜时,观察过程中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实验四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P47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步骤操作方法目的与作用(1)取材新鲜的藓类的叶菠菜叶下表皮略带一些叶肉藓类叶为单层细胞下表皮容易撕取, 要略带些叶肉(2)制片注意叶片不能太干了,保持有水的状态以免影响细胞活性(3)观察叶绿体呈椭圆形,可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最大面积(长轴)转向光源,在强光下以最小面积(短轴)转向光源。(1)取材漱口,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2)染色将口腔细胞放在健那绿液滴上(3)观察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问题1、为什么不用植物细胞来观察线粒体?植物线粒体相对较少,叶绿体颜色易掩盖线粒体被染成的蓝绿色。2、如果观察发现染色不足,如何补色?在盖玻片一侧滴加健那绿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步骤项目试管 1 试管 2 试管 3 1 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2mL 2mL 2 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5分钟0100603 加入新配置的淀粉酶溶液1mL 1mL 1mL 4 滴入碘液2滴2滴2滴5 观察结果变蓝变蓝不变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实验五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用带有一个小孔的隔板把水槽分成左右两室,把磷脂分子引入隔板小孔,使之成为一层薄膜,水槽左室加人钾离子浓度较低的溶液,右室加入钾离子浓度较高的溶液。(1) 在左、右两室分别插入正、负电极,结果发现钾离子不能由左室进入右室,原因是。(2) 若此时在左室加入少量缬氨霉素( 多肽 ) ,结果发现钾离子可以由左室进入右室,原因是。(3) 若此时再将电极取出,结果钾离子又不能由左室进入右室,原因是。(4) 上述实验证明。答案 (1)磷脂膜上没有载体,钾离子不能通过主动运输由左室进入右室钾离子利用缬氨霉素载体,并由电极板提供能量,通过主动运输由左室进入右室缺少能量,不能进行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消耗能量,物质从低浓度到达高浓度实验六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原理:淀粉遇碘后,形成蓝色的复合物。淀粉酶可以可以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后,不形成蓝色的复合物。1、材料:新配置的淀粉酶溶液,新鲜肝脏研磨液,可溶性淀粉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2、步骤:(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三支试管的条件,除温度外均相同。3号试管处在 60的温度条件下,酶活性最大,试管中的淀粉被分解,滴入碘液后不会变蓝。2号试管的温度条件是100,这样高温度条件下,淀粉酶已失去活性,1号试管的温度条件是O,低温抑制淀粉酶的活性。所以2号和 1号试管中的淀粉都没有被分解,滴上碘液后都会变蓝,此实验可以证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过高和过低都将影响酶的活性。(2)探究 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 1 过氧化氢( H2O2)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分解成水和氧气,可以放入带火星的木条,看能否复燃来检测是否有氧气产生。步骤项目试管 1 试管 2 试管 3 1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2mL 2mL 2mL 2 加入蒸馏水1mL 3 加入盐酸溶液1mL 4 加入 NaOH溶液1mL 5 滴加肝脏研磨液2滴2滴2滴6 37水浴5min 5min 5min 7 检验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复燃不复燃试管内气泡产生量有气泡产生没有气泡产生没有气泡产生2号试管内加入了盐酸,溶液的pH较低, 3号试管内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的pH较高,在过低或过高pH环境中,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不能使过氧化氢分解,没有氧气产生而1号试管没有加入酸或碱,溶液近似中性,过氧化氢酶将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使木条复燃。实验 2 原理: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淀步骤项目试管 1 试管 2 试管 3 1 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2mL 2mL 2 加入蒸馏水1mL 3 加入盐酸溶液1mL 4 加入 NaOH溶液1mL 5 加入新配置的淀粉酶溶液2滴2滴2滴6 60水浴5min 5min 5min 7 加入斐林试剂2mL 2mL 2mL 8 50 60水浴2min 2min 2min 9 观察结果有砖红色沉淀无无实验现象记录如下:1号试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2号试管无砖红色沉淀生成,3号试管无砖红色沉淀生成。2号试管内加入了盐酸,溶液的pH较低, 3号试管内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的pH较高,在这样的pH环境中,淀粉酶失去活性,不能使淀粉分解,所以试管中加人斐林试剂后并无砖红色沉淀生成。1号试管内没有加入酸或碱, 溶液近似中性, 这样的 pH适于淀粉酶发挥催化作用,所以淀粉被分解并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pH,pH偏低或偏高都能影响酶的活性例、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足够,其它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它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如下图所示。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度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度就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也几乎不再改变。如下图所示。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其特点如下图中曲线变化所示。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定PH时活力最大,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度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定温度时活力最大,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如下图所示。实验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P61 原理:细胞液浓度细胞外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b,细胞渗透吸水B、此时 a=b,渗透系统保持平衡C、此时 ab,细胞渗透失水D、上述答案都有可能5、观察藓类叶片细胞叶绿体的形态与分布、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花生子叶中脂肪的鉴定四个实验的共同点是()A实验全过程都要使实验对象保持生活状态B都必须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C适当提高温度将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D都需对材料进行染色6、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7、某生物学小组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而在两个花盆里种了大豆,并设计了如下实验,在这一实验设计中,应该改正的错误是()花盆光照温度水A 阳光20充足B 暗室20不充足A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向阳的地方B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黑暗的地方C两个花盆的温度不应该一样高D两个花盆都应该浇给充足的水9、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A浅蓝色棕色砖红色B白色浅蓝色棕色C砖红色浅蓝色棕色D棕色绿色无色10、使用显微镜观察牛蛙血涂片时,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视野亮度和细胞数目的变化是A变亮,增多B变暗,减少C变亮,减少D变暗,增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4 页11、下面为洋葱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观察实验的有关图示,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X和16X 字样、物镜标有10X 和40X字样的镜头,乙图是某同学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40倍高倍镜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A (1)(4);左上方 B (1)(3);右下方 C (2)(3);右下方D(2)(3);左上方12、依据 “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 你认为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为保证细胞代谢需要,最好的解决方法是()A不再生长B死亡C消失D分裂13、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视野内看到的最多的细胞是()A间期细胞B中期细胞C末期细胞D前期细胞14、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理想材料是()A活的肝细胞B口腔上皮细胞C发育着的受精卵D卵细胞15、在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将淀粉酶稀释2倍与稀释 20倍,实验效果基本相同,这表明酶具有()A专一性B多样性C高效性D稳定性16、下列各项中,不是发生质壁分离的必备条件的是()A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B有成熟的液泡C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D细胞核的多少17、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在滤纸条上,色素带从下到上依次是()A叶绿素 b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 B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 bC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 b胡萝卜素D叶绿素 b叶绿素 a叶黄素胡萝卜素18、下列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ABCDA瓶加入的试剂是_,其目的是 _。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实验十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P21 1、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3、方法步骤:(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4、讨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4 页(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查看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P68)(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呢?实验十三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P88 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2、方法步骤:(1)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 ,诱导培养 36h。(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 2次。(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制片方法一样)(4)观察,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3、讨论: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实验十四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P91 2要求: 1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2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 (600度以上 ) 等.3 如果调查某病的遗传方式,则要对患病的家族群体进行调查统计。2 方法 : 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分组调查 , 汇总数据 , 统一计算 . 步骤:组织问题调查小组确定课题分头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3、计算公式: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100% 4、讨论 : 所调查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发病率是否与有关资料相符, 分析原因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实验十五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P51 原理: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插条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NAA( 萘乙酸 ), 2,4-D, IPA( 苯乙酸 ). IBA( 吲哚丁酸 )等2 步骤:(1)选择插条:以1年生苗木最好(1年或 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2)扦插枝条的处理: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留3-4 个芽,所选枝条芽数尽量一样多。(3)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或一天。处理完毕就可以扦插了。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沾蘸法:把插条的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 ,深约 1.5cm即可。3、预实验: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实验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 4、实验设计的几项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只有溶液的浓度不同);等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 ,即除溶液的浓度不同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重复原则 (每一浓度处理35段枝条 );对照原则(相互对照、空白对照);科学性原则预实验: 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预实验也必须像正式的实验一样认真进行。实验十六模拟尿糖的检测目的:学会尿糖的检测方法、检查“ 尿样 ” 中是否含有葡萄糖。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4 页正常人的尿液。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班氏试剂:在40ML 水中加入 85ML 柠檬酸钠和 50g无水碳酸钠,形成柠檬酸钠Na2CO3溶液。在50ML 热水中加入 8.5g无水 CuSO4制成 CuSO4溶液,把 CuSO4溶液倒入柠檬酸钠Na2CO3溶液中,边加边搅拌,如有沉淀可过滤。班氏试剂同斐林试剂一样,同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优点: 1,班氏试剂可长期保存,不必现配现用,柠檬酸钠Na2CO3为缓冲对,产生的OH有限, 2,碱性比斐林试剂弱,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实际应用更多。实验十七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P68 原理: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1、培养酵母菌(温度、氧气、培养液):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2、计数: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 ,培养液厚 0.1mm) 3、推导计算4、讨论:根据 7天所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推测影响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探究原理: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基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闻、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探究目的:初步学会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计数以及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绘制。探究步骤:(1)将10 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2)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中的培养液。,(3)将试管放在 25条件下培养。( 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5)分析数据,。画出曲线注意:我们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培养测定的,与自然界中的数量变化有差异。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必须在显微镜下计数,且我们不能正确计数个数,只能估算。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以保证估算的正确性,减少误差。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结果的记录最好以计录表来记录时间 /天1 2 3 4 5 6 数量 /个表达和交流(1)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图41 7所示的增长曲线增长曲线的总趋势是先增加再降低。原因是在开始时培养液的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变化等,使生存条件恶化,酵母菌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种群数量下降(3)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可能有养料、温度、pH空间及有害代谢废物等实验十八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P75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4 页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原理: 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步骤:(1)提出问题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2)制定计划(3)实施计划本研究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1 取样,取样后,可采用简易采集法采集动物:2、观察和分类:将采集的土壤放在瓷盆内,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发现体形较大的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发现体形较小的动物可以用吸虫管来采集。3统计和分析: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 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 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 等等。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搜集的数据。注意: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实验十九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要求:(1)水族箱必须是密封的,且是透明的,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2)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3)各生物成分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链实验目的: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情况实验原理: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的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型生态系统是可能的。但同时,这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它会发生群落的演替。步骤:(1) 按 100cm 70cm50cm的标准制作生态缸框架。(2) 在生态缸内底部铺垫花土和沙土,花土在下面,一边高,一边低;沙土在上面,沙土层厚510cm 。在缸内的低处倒入水。(3) 将采集或购买的动物和植物放在生态缸中。( 注意:动物的个体不要太大,数量不要太多) (4) 封上生态箱盖。将生态缸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5)每一天观察一次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变化,并且进行记录,连续观察一星期。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到表中。练习二实验专题( 2)1、欲观察减数分裂过程,可选用的材料是()A马蛔虫受精卵B成熟花粉粒C小鼠睾丸D叶芽2、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容物变成蓝色的是()试管号试管内容物条件检测1 2mL浆糊十 2mL纯唾液37 10 min 3滴碘液2 2 mL浆糊十 2mL清水3710 min 3滴碘液3 2 mL浆糊十 2mL稀释 10倍唾液37 10 min 3滴碘液4 2 mL浆糊十 2mL纯唾液95 10 min 3滴碘液5 2 mL浆糊十 2mL纯唾液 +2滴浓 HCl 3710 min 3滴碘液A.1、2、3B.2、3、4C.3、 4、5 D.2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4 页3、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 型。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将幼苗用低温(4)处理 36h,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是()A18+XY B18+XX C18+XX 或18+XY D 18+XX 或18+YY 4、某研究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 研究 XX 病的遗传方式” 为子课题,下列调查的遗传病与选择的方法最合理的是()A白化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C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D青少年型糖尿病,在在患者家系中调查5、在密闭的鱼缸中,有水草、鱼、田螺等,若除去其中的鱼,缸内最先发生的是()A二氧化碳增多B光合作用加强C田螺死去D氧气增加6、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制作生态缸的过程和步骤:往生态缸中注入水。将收集或购买的动物放在生态缸中,其中有鱼、小乌龟。加上缸盖,放置在阳光充足的窗台。每一个星期观察一次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变化,并进行记录。以上步骤中需改进的地方有() A 2处B3处 C4处 D5处7、动物 A和B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现将它们置于某一相对独立的环境并通过实验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表示 A、B在120d(d表示天)内的种群变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A作为被捕食者,营养级较低,所含总能量多且个体一般较小,故总个体数较多B B 的突然增加,A会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少,而B由于缺乏食物也会减少C物种 B在第 117d时比在第 90d时能量传递效率高D在实验条件下两者分别在116d和 120d后死亡,这种情况在自然条件下也是如此8、某人做酶的专一性实验时,用了放置很久的蔗糖,结果,此对照试管加入斐林试剂后,出现了砖红色沉淀,分析原因正确()A. 斐林试剂失效 B. 蔗糖是还原性糖C. 蔗糖被淀粉酶分解成可溶性还原性糖D蔗糖放久了,被微生物分解成还原性糖9、在煮过和没煮过的土豆片上分别滴几滴过氧化氢。在土豆片X上出现泡沫,在土豆片Y 上没有泡沫,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解释:A土豆片 X是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只影响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单糖B土豆片 X是煮过的,因为在没煮过的土豆片中的酶能使过氧化氢起作用C土豆片 X是没煮过的,因为植物中含酶,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但酶会在高温中失效D土豆片 X是没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分解土豆片中的酶10、下表的资料显示4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AD四种不同溶液lh后的质量转变百分率,根据表中资料可知溶液浓度最高的是质量转变的百分率8820溶液A B C D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4 页11、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4图中能正确表示一段时间内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D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