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洞身开挖、支护的施工方案.doc
A1-03 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项目名称: 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 承包单位:中铁五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合同段: 13 监理单位:育才布朗交通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编 号: 13-028 致(监理工程师) 柳绍军 :现报上 沙塘坑隧道洞身开挖、支护施工方案 工程技术、工艺方案,方案详细说明和图表见附件,请予 审查和批准。附件:技术、工艺方案说明和图表 承包人 日期驻地监理组长意见: 驻地监理组长 日期总监办工程部意见:工程部负责人 日期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审定意见: 审定结论: 总监理工程师(代表) 日期附注:一般由工程部批准,重要或特殊施工技术、工艺方案承包人报四份,经总监(代表)批准后,报业主一份.由承包商呈报三份,审批后总监办的工程部和驻地监理工程师各留一份,退承包商一份。A-1-03-1 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项目名称: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 承包单位:中铁五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合同段: 13 监理单位 育才-布朗交通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编 号: 13028 致 肇庆市广贺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现报上 沙塘坑隧道洞身开挖、支护施工方案 ,请予审查和批准。附件:技术、工艺方案说明和图表 总监办: 日期 办事处审查意见: 经办人: 日期 办事处主任 日期质安部审查意见: 经办人: 日期 质安部经理 日期工程部审查意见: 经办人: 日期 工程部经理 日期总工程师审定意见: 经办人: 日期 总工程师 日期由承包商呈报三份,审批后业主一份、总监办一份,退承包商一份。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十三标段(K46+844K49+680)沙塘坑隧道洞身开挖、支护施工方案编制: 复 核: 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十三合同段项目经理部日期: 2008年4月2日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11。1 编制依据.11.2 工程概况.。11。3 主要工程数量。.2第二章 施工组织规划.。32。1总体施工规划。32。 2 施工资源配置。.4 2.3 施工工期安排.。7第三章 施工工艺及方法.。.83.1 施工总体规划。83.2 施工工艺.8 3.2.1测量。8 3.2。2侧导坑开挖与支护支护.。9 3.2.3主洞开挖与支护支护。.11 3.2.4主要工序的施工工艺及方法。13 3.2。4.1超前小导管施工。13 3.2.4.2爆破施工.。14 3。2。4。3钢拱架施工.。.17 3.2。4.4中空锚杆施工。.18 3。2.4。5钢筋网片施工.。19 3。2。4。6喷射混凝土施工.。193。3监控量测.21 第四章 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及环保保证措施。22 4。1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24.1。1 质量保证体系。.。224.1。2 质量管理制度.。22 4.1。3 质量保证措施。23 4.2 安全保证措施.234。2.1 安全保证体系。.234.2.2 安全管理制度。.244。2。3 安全生产技术保证措施.。254.3 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28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1.1 编制依据1.1。1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第十三标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四册1。1。2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1.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1。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1。1.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J042-94)、1。1.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1.7 中导坑开挖实际围岩类别及补勘资料。1.1.8 我单位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法以及从事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1。2工程概况1.2.1地理位置、地形情况 沙塘坑隧道位于四会市黄田镇沙塘坑,全长215米,起迄桩号为K48+360K48+575,为双垮连拱式隧道。隧道区属于丘陵地貌,隧道横穿山丘,进出口段自然坡度较陡,坡角在35400左右。隧道走向呈南东-北西向展布,山顶高程约95m,最大埋深约43 m.隧道平面线型为直线,纵断面线型为+1。53和-1.6%的单人字坡,变坡点桩号为K48+460。隧道在斜坡下进洞,洞口地形右低左高,受自然坑影响,进洞后有一段偏压浅埋隧道段。隧道在沟谷中出洞,洞口地形中间低,两侧高。1。2。2气象情况隧址区年平均气温21。0-21。40,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12。20,最热为7月,月平均气温28。50。隧址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832mm,每年49月为雨季,平均降雨量1377.7 mm,由于暴雨集中,对新开挖地表易造成破坏,且隧址区内局部地势较为低洼,雨季有洪涝现象。隧址区年平均风速1。7m/s,强风向主要为东北到西南风.台风是本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台风盛行在79月,台风过境最大风速28m/s,破坏力极大,伴随台风而来的是暴雨,甚至引发山洪暴发,山体滑坡等灾害.1。2.3工程地质特征根据中导坑实际开挖围岩级别及补钻地质资料,该隧道实际地质与设计地质存在较大差异,现根据实际地质情况推断如下:隧道进口段(K48+377K48+428)长51m,为强风化花岗岩,围岩级别为级,稳定性较差。洞身K48+428 K48+476段,长48米,下部为弱风化花岗岩,上部为强风化花岗岩,围岩级别III-V级,拱部无支护时易产生较大的坍塌,侧壁时有失稳现象。隧道出口段(K48+476K48+560)长84m,主要为强风化花岗岩,围岩级别为V级,稳定性较差。1.2.4 水文地质条件 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平常无地表水流,仅在降水后冲沟有短暂流水,水量大小受季节降水量的多少所控制。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空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含水量不大,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水位埋深随季节变化、地势高低的不同而变化。整个隧道施工不存在大规模突水问题,但由于隧道开挖过程中改变了天然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隧道成为新的局部排泄基准,从而出现局部渗水和涌水现象,主要为雨季地表水沿局部宽大构造裂隙向隧道汇集,形成短时涌水现象。该区最高洪水位低于隧道进、出口高程,对隧道建设无影响。 隧道区地下水PH值为6。8,HCO3-含量为1。79mmol/l,侵蚀性CO2含量为7.12mg/l,SO42含量为38.0mg/l,总硬度为52。56mg/l。经腐蚀性评价判定该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经计算推测,本隧道最大涌水量为500m3/天.1。3 主要工程数量序号项目 单位数量备注1土石方开挖m356566.8含土方及软石2工字钢T677。7含22a、18、14工字钢3C20喷射混凝土m33486.4422锁角锚杆m64085中空注浆锚杆m569396钢筋T83.041含连接钢筋及网片7A3钢板T55。0198注浆小导管T42。464第二章 施工组织规划2。1总体施工规划1、施工方法砂塘坑隧道采用三导坑先墙后拱法施工,中导洞已贯通。洞身开挖及支护全长183米, 安排一个隧道施工队,驻扎在隧道怀集端出口。洞身开挖从怀集端开始,先开挖右洞侧导坑,右线正洞掌子面滞后右侧导坑的开挖面20m以上,施工时中隔墙相应里程段必须按图进行支撑、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正洞开挖面到中隔墙的施工面的距离V、IV级围岩距离不得小于80m。左线出口明洞施工完成且右线二衬完成30m才能开挖左线侧导坑,右线二衬完成50m才能开挖左线正洞。侧导坑和主洞均采用上下台阶法进行施工, 、级围岩段均采用喷、锚、网结合工字钢拱架支护。2、高压风施工所用高压风由2台22 m3电动空压机提供,电动空压机已安装在怀集端洞口。3、通风由于该隧道较短,断面大,采用自然式通风,并配备轴流风机以防自然通风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时备用,并采用单管路压入式通风方式。 4、施工用水沙塘坑隧址地下水资源丰富,采用打井取水的方式,其水量可满足施工需求;储水采用40 m3的蓄水池,进洞铺设80mm高压进水管路,高压水泵供压,供施工使用.5、施工用电、照明 隧道怀集端洞口已安设一座630kvA变压器一台。施工用电由380v高压线路接至洞内;并备用一台150KW发电机,确保断电情况下正常施工.洞内动力、照明电源线路采用扒墙式架空架设方法,电线采用BVR150mm2塑料铜芯绝缘导线,摸担采用40×40×4mm的角钢,横担间距10米,电压220V,照明灯具采用防水灯头、150W白织灯泡,灯泡间距15米.2。2 施工资源配置2。2.1 主要管理及技术人员主要管理及技术人员表 表2。2。11序号姓名职 务备注1白 强项目经理2刘国顺生产副经理3刘盛辉项目总工程师4杨 玉副总工程师5傅志宇工程部长6王浩军隧道施工员7马耀鹏测量工程师8林 志测量员9刘运林测量员10郭 锐测量员11罗 沛合约部长12李学文计量员13陈 平质检部长14郑绪东质检员15王代燕安全员16刘晶资料员17陈敬武试验工程师18张 磊行政、后勤2。2.2 主要施工机械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 表2。2.21序号设备名称型号产地功率吨位容积单位数量备注1挖掘机神岗2000。7m3台12装载机ZL50C2.5m3台23自卸汽车EQ31415t台64空压机L-22/7x20m3/min台35搅拌机JDY750750L台26配料机HPD10001000L台17混凝土输送泵HBT6060m3/h台18插入式振动器ZH301。1kw台89钢筋切割机GQ4015.5kw台110钢筋调直机GT4-141.5kw台111钢筋弯曲机GW40-13kw台112电焊机BX35038kw台613作业台车自制台114风钻YT28台1515地质钻机XY2B台116混凝土喷射机HP2 U-5B台217抽水机D85-45×5台218灰浆搅拌机PJ02台119压浆机UB3台220防水板焊接器TH1台121型钢弯曲机台122搅拌运输车3 m3台223电动机15kVA台424变压器630kVA台125发电机TFW280-L4150kw台12.2.3 施工测量、试验和检测设备拟投入的主要试验仪器配备表 2。2.31序号仪器设备名称数量备注种类型号产地一测量仪器1水准仪AM24江苏12水准仪AT-G2日本13全站仪DTM-531E日本1二试验仪器1水泥稠度仪套12水泥负压筛析仪FSF-150A无锡13细集料标准方孔筛0。0810浙江14粗集料标准方孔筛2。5100浙江15混凝土振实台1m天津16混凝土坍落度筒100×200×300天津27电热鼓风干燥箱1012无锡18锚杆拉力计ML-200B北京19粗集料压碎值测定仪天津110混凝土试模150×150×150河北611沙浆试模7。07×7。07×7。07河北212游标卡尺0-150上海113钢板尺上海114混凝土回弹仪ZC3-A天津1三检测仪器17地质罗盘DQL-8广州118收敛仪ZSW成都119粉尘检测仪CMP5000北京120温、湿度测定仪台121气温计根4 2.3 施工工期安排2。3.1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见下表施工进度计划表 表2.3。1-1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平均进尺/天时间(天)备注1侧壁导坑(1)V级围岩m1251。584(2)IV级围岩m582。5232主洞(1)V级围岩m1251.396(2)IV级围岩m582。029合计2。3.2 计划施工工期中隔墙现剩余99m未施工,按照3m/天的施工进度,需33天。根据右侧壁导坑开挖20m后,中隔墙施工至K48+460处且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及支撑安全才能继续开挖的原则,同时按“同一端洞口左右洞口施工掌子面滞后20m以上,时间应滞后20天以上”的设计要求,工期计划如下:右洞开挖: 侧壁导坑:2008年4月5日2008年7月18日主洞: 2008年4月25日2008年8月30日左洞开挖:侧壁导坑:2008年4月25日2008年8月12日主洞: 2008年5月15日2008年9月20日总体计划工期:2008年4月5日-2008年9月20日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应在围岩和锚杆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具体应满足下列要求:(1)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2)已产生的各项位移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3)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根据上述要求,衬砌台车到场后拼装完成时间暂定为2008年6月8日前,实际进场时间根据工程实际进度确定.第三章 施工工艺及方法3.1 施工总体规划砂塘坑隧道采用三导坑先墙后拱法施工,中导洞已贯通。洞身开挖及支护全长183米, 安排一个隧道施工队,驻扎在隧道怀集端出口。洞身开挖从怀集端开始,先开挖右洞侧导坑,右线正洞掌子面滞后右侧导坑的开挖面20m以上,施工时中隔墙相应里程段必须按图进行支撑、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正洞开挖面到中隔墙的施工面的距离V、IV级围岩距离不得小于80m.左线出口明洞施工完成且右线二衬完成30m才能开挖左线侧导坑,右线二衬完成50m才能开挖左线正洞。侧导坑、级围岩段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装载机出渣,采用超前小导管、喷、锚、网结合工字钢架支护。主洞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开挖,在上台阶留核心土,以人工风镐开挖为主、微振爆破开挖为辅,先施做超前注浆小导管,然后锚、网、喷及工字钢架初期支护,掘进2030m后再进行下台阶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级围岩段采用上下二台阶开挖方案,台阶长度510m,采用自制钻孔台车配风动凿岩机钻眼、人工装药爆破,先施做注浆小导管,然后锚、网、喷及工字钢架加强支护。隧道钻爆开挖采用微振爆破技术,周边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的施工原则。出碴采用反铲挖掘机扒碴,ZLC50装载机装碴、5t自卸车运输。3.2 施工工艺开挖顺序如下图:中隔墙侧边支顶 右侧导坑开挖 左侧导坑开挖 右上导坑开挖 右下导坑开挖 左上导坑开挖 左下导坑开挖3.2。1 测量1、洞外控制测量采用三角测量,每个洞口设置3个平面控制点,设于能相互通视、稳固不动、不被干扰、便于引测进洞。 2、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每个洞口布设两个高精度水准点,设于坚固、通视好、施测方便,便于保存且高程适宜处;两点高差以安置一次水准仪即可联测为宜。 3、洞内控制测量采用以下两种导线:施工导线:在开挖面向前推进时,用以进行放样来指导开挖的导线,其边长为1050m。基本导线:当掘进100m左右时,为了检查隧道的方向是否与设计相符,选择一部分施工导线,敷设精度较高的基本导线。 测量精度:水平角测量每站左右角各3个测回,圆周角闭合差小于二等导线限差2。0;水准测量采用往返或闭合路线,每千米水准测量中误差M小于2mm.3.2.2 侧导坑开挖与支护侧导坑开挖从怀集端开始,先开挖右洞侧导坑20m,开挖前,对开挖段中隔墙左侧相对应里程段反方向边进行原木支顶,V级围岩采用5排原木支撑,纵向间距50cm梅花型布置, IV级围岩采用3排原木支撑,纵向间距80cm梅花型布置.中隔墙施工至K48+460时方可继续开挖左侧导坑和右侧正洞,右侧导坑比左侧侧导坑超前20m。 由于边施工中隔墙边进行侧导坑开挖,侧导坑开挖时必须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不得小于60m,且侧导坑开挖相应里程中隔墙的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滞后3-5m超前小导管施工侧导坑上台阶围岩开挖下台阶开挖初喷工字钢架立网片安装锚杆施工喷射混凝土初喷工字钢架立网片安装锚杆施工喷射混凝土下一循环中隔墙支挡 侧导坑开挖施工工艺图 1、围岩的开挖根据中导坑围岩开挖实际情况,侧导坑开挖里程为K48+377K48+560,全长183m。其中V级围岩长度125m,IV级围岩长度为58m。V、IV级围岩段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上断面超前35m,作为钻孔喷锚作业平台,超出长管棚地段开挖前先施作超前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 (1)V级围岩开挖V级围岩以人工风镐开挖为主,挖掘机扒渣,铲运机装渣,自卸汽车运输的方式施工。视围岩稳定情况,每循环进尺V级围岩1m;V级围岩段每天施工两循环,循环作业时间见下表: V级围岩侧导坑掘进作业循环时间表(每循环进尺0.65m)项目测量放样超前支护开挖出碴架立钢架锚网喷砼合计时间(h)0.5平均3.53。01.53。512考虑施工干扰,每天平均进尺1。5m。(2)IV级围岩开挖IV级围岩以松动爆破开挖为主,铲运机装渣,自卸汽车运输的方式施工.视围岩稳定情况,每循环进尺1。5m;IV级围岩段每天施工两循环,循环作业时间见下表: IV级围岩侧导坑掘进作业循环时间表(每循环进尺1。0m)项目测量放样超前支护钻眼爆破 出碴架立钢架锚网喷砼合计时间(h)0.5平均2。02。00.51。52。512考虑施工干扰,每天平均进尺2。5m。2、围岩的支护(1)V级围岩段支护V级围岩主要分为K48+360K48+428、K48+476K48+560两段.超前支护:采用42mm3。5mm热轧无缝钢管L=4。5m,环向间距40cm,纵向间距3。0m,外插角100150施作。初期支护:采用18(22a)工字钢纵向间距65cm、D25中空注浆锚杆间距75 cm×65cm(环×纵L=4.0m)、22药卷锚杆间距120×100cm(环×纵L=3。0m)、8钢筋网20×20cm、28cm厚C20喷射混凝土施做。(2)IV级围岩段支护IV级围岩主要分为K48+428K48+476段.超前支护:采用42mm3。5mm热轧无缝钢管L=4。5m,环向间距40cm,纵向间距3。25m、外插角100150施作。初期支护:采用14(18)工字钢纵向间距100cm、D25中空注浆锚杆间距100 cm×100cm(环×纵L=3.5m)、22药卷锚杆间距120×120cm(环×纵L=2。0m)、8钢筋网20×20cm、24cm厚C20喷射混凝土施做。3。2。3 主洞开挖与支护滞后5-10m主洞开挖从怀集端开始,可根据有利施工的原则在侧导坑开挖一段距离后及时施工. 超前小导管施工主洞上台阶围岩开挖下台阶开挖初喷工字钢架立网片安装锚杆施工喷射混凝土初喷工字钢架立网片安装锚杆施工喷射混凝土下一循环主洞开挖施工工艺图1、围岩的开挖根据中导坑围岩开挖实际情况,主洞开挖里程为K48+377K48+560,全长183m。其中V级围岩长度135m,VI级围岩长度为48m。V、IV级围岩段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上台阶超前510m,作为钻孔喷锚作业平台,超出长管棚地段开挖前先施作超前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 (1)V级围岩开挖V级围岩以人工风镐开挖为主,挖掘机扒渣,铲运机装渣,自卸汽车运输的方式施工。视围岩稳定情况,每循环进尺V级围岩0.75m;V级围岩段每天施工两循环,循环作业时间见下表 V级围岩主洞上台阶掘进作业循环时间表(每循环进尺0.75m)项目测量放样超前支护开挖出碴架立钢架锚网喷砼合计时间(h)0。5平均3。53.01.53.512考虑施工干扰,每天平均进尺1.3m。(2)IV级围岩开挖IV级围岩以松动爆破开挖为主,铲运机装渣,自卸汽车运输的方式施工。视围岩稳定情况,每循环进尺1。2m;IV级围岩段每天施工两循环,循环作业时间见下表: IV级围岩主洞上台阶掘进作业循环时间表(每循环进尺1.2m)项目测量放样超前支护钻眼爆破 出碴架立钢架锚网喷砼合计时间(h)0.5平均2.02。00。51.52。512考虑施工干扰,每天平均进尺2.0m。2、围岩的支护(1)V级围岩段支护V级围岩主要分为K48+360K48+428、K48+476K48+560两段。超前支护:采用42mm*3。5mm热轧无缝钢管L=4.5m,环向间距40cm,纵向间距3。0m、外插角100150施作。初期支护:采用22a工字钢纵向间距65cm、D25中空注浆锚杆间距75 cm×65cm(环×纵L=4。0m)、8钢筋网20×20cm、16cm厚C20喷射混凝土施做.(2)IV级围岩段支护IV级围岩主要分为K48+428K48+476段。超前支护:采用42mm3。5mm热轧无缝钢管L=4。5m,环向间距40cm,纵向间距3.25m、外插角100150施作。初期支护:采用18工字钢纵向间距100cm、D25中空注浆锚杆间距100 cm×100cm(环×纵L=3.0m)、8钢筋网20×20cm、12cm厚C20喷射混凝土施做.3.2。4 主要工序的施工工艺及方法3.2.4.1 超前小导管施工1、 设置范围超前支护采用42mm3。5mm热轧无缝钢管,除长管棚设置范围外,在V级围岩中按长度L=4.5m,环向间距40cm,纵向间距3。0m、外插角100150施作;在IV级围岩按长度L=4。0m,环向间距40cm,纵向间距3.25m、外插角100150施作.2、 施工方法否是钻孔高压风清孔封堵管口注浆结束注浆压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插入小导管小导管钻孔与制作小导管施工采用钻孔安设。钻孔采用用YT-28风动凿岩机,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钻孔直径50mm。然后将钢管穿过钢拱架,并采用钻机顶入,顶入长度不小于钢管长度的90%,并用高压风将钢管内的砂石吹出。为了便于超前小导管插入围岩内,钢管前端做成尖锥状,尾部焊加6.5加劲箍,小导管安装好后,用塑胶泥封堵孔口及周围裂隙,必要时在小导管附近及工作面喷射混凝土,以防止工作面坍塌。小导管注浆可采用群管注浆,一般一次35根,注浆前应进行注浆试验,以确定合适的注浆参数。建议浆液采用水泥浆液(添加5%水玻璃),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为1:1,注浆压力控制为0.51.0MPa,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或达到设计注浆压力均可结束注浆.施工顺序图如下: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3.2。4-13。2.4.2 爆破施工1、 钻爆施工 IV级围岩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以减轻对结构物和围岩的扰动,并根据围岩情况,及时修正爆破参数,达到最佳爆破效果,形成整齐准确的开挖断面,减少超欠挖。起爆系统采用塑料导爆管、15段非电毫秒雷管,引爆采用火雷管.炸药采用2岩石铵锑炸药,药卷规格为25、32、40三种,25用于光爆、32用于掘进、40用于掏槽.掏槽形式采用楔形斜眼掏槽或直眼掏槽.光爆参数见表3。2.4-1. 光面爆破施工艺流程见框图3.2.4-2。光面爆破参数表 表3.2.41围岩级别周边眼间距E(cm)周边眼抵抗线W(cm)相对距离E/W装药集中度(kg/m)IV级45600.750.15隧道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框图 图3。2.42否是光爆设计放样布眼定位开眼钻眼清孔装药联起爆网络起爆通风光爆效果检查地质调查原因分析修改光爆设计 钻爆设计:钻爆前,根据围岩情况进行炮眼布置图和爆破参数的设计,爆破后,根据爆破效果及时修正爆破参数,以利于下一循环的爆破施工。 测量布孔:钻孔前,测量人员用红油漆准确划出开挖断面的中线和轮廓线,标出周边眼和掏槽眼的位置。 钻孔:严格按炮孔布置图正确对孔,周边孔外插角12°,周边孔对孔误差环向5cm,掏槽孔对孔误差3cm,其它炮孔开眼误差10cm.钻孔定人、定位分片施钻,周边眼和掏槽眼由丰富经验的钻工施钻。 清孔和炮眼深度检查:装药前,用钢筋弯制的炮钩钩出石子,用高压风吹孔将石粉、石屑吹净,并检查炮孔深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装药:装药分片分组负责,严格按爆破设计规定的装药量、雷管段号“对号入座"。 堵塞:所有装药孔均堵塞炮泥,堵塞长度25cm。 联接起爆网路:采用复式网路联接,网路联好后,由专人负责检查。 光面爆破质量检查:爆破后检查开挖轮廓是否平整圆顺、有无超欠挖、炮痕保存率及开挖进尺,如达到以下指标则认为合格,否则查找原因,优化钻爆设计。 超欠挖:无欠挖,平均超挖10cm以内; 炮痕保存率:IV级围岩70%以上,III级围岩90%以上; 炮眼利用率:大于90. 3、超欠挖控制 钻爆法开挖是否经济、高效、关键是控制好超欠挖,钻爆施工中将采取如下措施:(1)首先必须改变“宁超勿欠“的观念,树立“杜绝超挖、消灭欠挖”的理念.超挖的必须用素混凝土或喷射混凝土填充起来,绝不允许欠挖。(2)提高炮眼精度炮眼位置的精度直接影响隧道爆破开挖效果。特别是周边眼的放线定位精度程度,将直接影响超挖值,是爆破设计付诸实施的第一道工序。隧道刚进洞阶段,石质破碎、节理发育,画断面时可能会有掌子面非常不平顺或掌子面各部位处于不同的里程,画断面难度较大,在中线及拱顶标高确定后,可采用吊设长线锤球辅助五寸台法画开挖轮廓线,必要时可用钢筋加工断面大样校核。技术员放线时不要考虑“超挖量”,直接按设计尺寸加合适的预留沉降量进行放线,超挖量由施钻人员掌握,以免造成允许超挖量的重复掌握。(3)严格控制打眼精度a、开孔位置的合理确定:周边眼应沿侧导坑的开挖轮廓线布置,保证开挖断面符合设计要求;钻眼时都必须有一定的外插角度,所以开孔位置如果在轮廓线上或之外,都会增大超挖,只有开口位置在轮廓线内时,才能减少超挖,因此周边眼开口位置尽量为负值,误差不得大于3cm,以减少超挖。b、通过开挖、支护工序的合理安排提高钻眼精度初期支护靠近掌子面的时候,钻进时钻杆的角度都难免较大,这样超挖也就增大,因此应该考虑软弱、破碎围岩在靠近掌子面的2m内暂不施做刚拱架及喷射混凝土,以便使钻机尽量贴近岩面钻进,以保证外插角尽量的小。但是此2m范围必须施做初喷、锚杆、挂网以保证安全。c、严格控制钻孔的“准、直、齐、平”提高钻孔质量准:准就是钻孔位置一定准确,孔距、孔位严格按爆破设计参数,当受节理、裂隙或其他原因需要移位时,侧墙孔可以稍微上下移动、不能左右移动,拱部孔可左右沿轮廓线稍做移动,不能上下移动,开孔位置偏差不能大于3cm。直:就是指钻孔要直,不能因钻孔压力过高、过低、气腿忽高忽低、左右摆动等,使钻出的孔呈蛇行。齐:就是各孔孔底要落在同一铅垂面上,以使装药位置准确,便于爆炸应力按设计要求组织。同时,使爆出的断面整齐,便于下一循环作业。药做到孔底齐平,就要在在钻杆上做好标志,并在作业面上拉控制线控制孔深,而不能仅以作业面围岩情况为准进行控制.平:就是除了掏槽炮眼及辅助眼外的周边眼、内圈眼之间互相平行,这样不仅保留出的半孔整齐、美观,更主要的是便于组织内力。控制方法就是插炮棍法,使钻杆与炮棍平行,即可打出互相平行的炮孔。d、通过控制循环进尺来控制超欠挖由于钻孔位置不可能绝对准确,那么炮孔越深,孔底离钻爆设计的偏差就越大,而我们的钻眼都采用人工风钻,钻眼精度不可能像凿岩台车那么精确,所以就需要合理确定循环进尺,循环进尺最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