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4课《蜜蜂》同步练习(I)卷.doc
-
资源ID:32447724
资源大小:644.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4课《蜜蜂》同步练习(I)卷.doc
人教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4课蜜蜂同步练习(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一、 基础题 (共6题;共32分)1. (4分) 根据拼音写汉字。shùlónqièmbósè洗_蒙_意号_反_语_2. (8分) 填空。翻,共_笔,第13笔是_。滚,_结构,部首是_。3. (6分)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商鞅心想:_取得老百姓的信任,_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_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朝廷_赏给他十两黄金。_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柱的人成百上千,_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_那个小伙子按照商鞅说的做了,_他领到了五十两黄金。商鞅“立木取信”一事_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_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 (4分) 照样子写词语慢吞吞_ _ _ 5. (5分) 我爱积累。 (1) 本单元课文引领我们走进了大人们的童年往事之中。走进祖父的园子,仿佛走进了作者_,一切都是_,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欣赏月是故乡明,月下的童年趣事_、摇知了、看月亮、_,寄托了作者多少思乡之情啊! (2) 本单元的古诗词带我们走进了古代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童孙未解供耕织,_”向我们展现了农村夏忙时,儿童学着大人劳作的情景;“稚子金盆脱晓冰,_”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儿童在冬天的一场有声有色的游戏;“牧童归去横牛背,_”向我们展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3) 当我们想报答母亲的恩情时,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_,_。” 6. (5分) 修改病句。 四大名著红楼梦堪称我国小说艺术的精髓。大家全都不明白严监生的意思,只有赵氏知道。哪里出现了他?哪里就会爆发出一阵笑声。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结果他赢了他。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6分)7. (19分) (2017六上·罗湖期末) 课内阅读选文: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 给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志在高山_A记 B记号 C志向 D心情伯牙谓世再无知音_A告诉 B说 C称为 D认为(2) 对“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理解正确的是( )。A . 伯牙想要什么,钟子期一定想方设法帮他得到。 B .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C . 伯牙每次想到钟子期,钟子期也一定会想到他。 D . 不管伯牙念什么,钟子期都能清楚地听到。 (3) “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 )。A . 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 . 恋人间始终如一、忠贞不渝的爱情。 C . 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D . 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8. (16分) 阅读理解。“啊,太凉了!”妈妈用双手抚摸着我的脸颊,因为妈妈的手冰凉冰凉,我禁不住高声喊了起来。妈妈一面仍然用手摸着我的脸,一面和蔼地说:“妈妈的手确实很凉啊!一到冬天,不仅肿得老高老高,还特别粗糙呢!”还脏乎乎的,简直像老祖母的手。“妈妈,您为什么有这样一双手呢?您不能让手变得纤细白嫩些吗?”每当我指着妈妈的手这样说的时候,妈妈总是推开我的手,爱抚地看着我,笑着说:“这双手既是做父亲的手,以是做母亲的手!因为这双手要做的工作太多太重,根本不能变细变白啦!”我拼命地思索着:到底怎样才能使妈妈的手变得以纤细又干净呢?(1) 请给这篇短文加 一个适当 的小标题。(2) 给下面两个词注音。粗糙_ 纤_细(3) 从文中找出妈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双手”的原因。(4) 明明是妈妈的手,为什么说“简直像老祖母的手”?这句话是比喻句吗?(5) 本文写了妈妈的手,主要是为了表现妈妈和“我”之间的爱。体现妈妈对“我”爱的词语是:_,集中体现“我”对妈妈的爱的句子是:_。9. (11分) (2020六上·泉州期末) 阅读与理解。 中国对联文化【对联起源】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可远溯先秦。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对联分类】对联按不同的方法,可分成若干种类。按所用之处分,有门联、楹联、厅堂联、胜迹联等。按内容分,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按技巧分,有迷联、隐联、巧趣联等。按字数分,有短联、中联、长联、特长联。按句数分,有单句联、多分句联。【对话春联】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_”。寓意吉祥,言简意赅,深受人们喜爱。(1) 下列关于对联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联的字数仅限于四言和六言,上下联讲究对仗。 B . 唐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 C . 对联按内容分,只有春联、寿联、婚联。 D .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可远溯先秦。 (2) 请你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在“对话春联”中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下联。(填序号) A . 万户栖柳依依 B . 千家喜气洋洋 C . 春回爆竹声声 D . 春来暖风几缕 (3) 下列不属于对联分类方法的是( ) A . 按所用之处分 B . 按韵律分 C . 按字数分 D . 按技巧分 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 (共6题;共32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答案:5-2、答案:5-3、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6分)答案:7-1、答案:7-2、答案:7-3、考点:解析:答案:8-1、答案:8-2、答案:8-3、答案:8-4、答案:8-5、考点:解析:答案:9-1、答案:9-2、答案:9-3、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