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天理人欲课后针对训练朱子语类三则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
-
资源ID:32472833
资源大小:33.0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天理人欲课后针对训练朱子语类三则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
课后针对训练14?朱子语类?三那么一、语言文字应用1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极要与他埽除打叠B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C到遇事时固不会错D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解析:A项,“埽同“扫;B项,“著同“着;D项,“克治同“克制。答案:C2以下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假设读之数过过:遍,次B略晓其义即厌之厌:讨厌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机:关键D明知合行大路合:应该解析:厌,满足。答案:B3以下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且须分个内外B.须是遇事之时C古之学者为己D.假设是中人之资质解析:B项,古今同为遇到事情。A项,内外:古义:“内指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外指学习是为了炫耀自己;今义为方位名词,内部和外部。C项,学者:古义:学习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D项,中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中间人。答案:B4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B.C.D.解析:A项,“之,前一个是“代词,书,后一个是音节助词。B项,“乎,前一个是“语气词,吗,后一个是“介词,比。C项,“以,前一个是“介词,把,后一个是表修饰的连词,同“而,可不译。D项,“所均为无定代词,“的地方。答案:D5名句名篇填空。(1)战战兢兢,_,_。(2)孔子曰:“君子喻于义,_。(3)曾子曰:“_,不亦重乎?_,不亦远乎?答案:(1)如临深渊如履薄冰(2)小人喻于利(3)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二、课内文本阅读阅读课文,完成69题。6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句是()A徒为懒倦 徒:学生,徒弟B那么精神自是愦愦 愦愦:昏乱不清醒C孟子虽是为时君言 时君:当时的君主D向外便是趋愚不肖之途 不肖:不才,不正派解析:A项,徒:只是。答案:A7以下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例句:乃为人欲引去A甚矣,汝之不惠B秦人不暇自哀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解析:D项与例句都是被动句。A项是主谓倒装句,B、C两项均为宾语前置句。答案:D8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朱熹认为读书要熟读精思、坚持不懈方能做到“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B朱熹用打比方的方式告诉人们:不要被欲望牵引,否那么会心生懊悔。C人学习都要以提升自己为目的,读书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D朱熹认为贤人的资质比拟高,可以不用克己就能做到“存天理、灭人欲。解析:D项,朱熹认为人不管资质上下,都要克己,这样才能做到“存天理、灭人欲。答案:D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略晓其义即厌之。译文:_(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_(3)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译文:_(4)这里只在人札定脚做将去,无可商量。译文:_答案:(1)大致明白它的要义就满足了。(2)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是很沉重吗?到死才能停止,不是很遥远吗?(3)只要有仁义就足够了,何必谈利!(4)这里只要求人踏踏实实地做下去,没有什么可商量的。三、课外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朱 熹 传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假设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那么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节选自?宋史·朱熹传?,有删改)10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B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C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D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解析: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答案:B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孝经?,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全书共分18章。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C“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D“致仕中“致意思是“获得,“致仕意思是获得官职。 解析:“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答案:D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朱熹从小就聪明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学习?孝经?,他就用“不假设是,非人也这句话说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 B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同安县任职时,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作为自己的学生加以教育。在南康军任知军时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C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还能做到只身一人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朱熹在庆元年间被监察御史沈继祖上书诬告十罪,结果皇帝却免掉了沈的职务,取消了他的俸禄,连沈的学生蔡元定也遭到流放。 解析:D项,被免职的应是朱熹,蔡元定应是朱熹的学生。 答案:D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译文:_ (2)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译文:_ (3)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译文:_ 答案:(1)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 (2)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要他马上一个人赴任。(3)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 参考译文: 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这样做,就不能算做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单独一人端端正正地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十八岁那年,他参加乡贡考试合格,后来考中了绍兴十八年的进士。在出任泉州同安县的主簿期间,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当自己的学生,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的学问,他还下令禁止妇女出家当尼姑、道士。 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为南康军知军。朱熹到任后,为百姓兴利除害。正逢那一年很久没有下雨,出现旱灾,朱熹非常重视救济饥荒的处置措施,救活的百姓很多。事情结束后,朱熹奏请朝廷按照规定奖赏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还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让学生们遵守。 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要他马上单人赴任。朱熹以朝廷对南康军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他接受任命后,随即写信到其他州郡,招募米商,蠲免他们的商税,要他们运粮食到浙东救灾。等他到任时,外地舟船运来的米已经堆积如山。朱熹每天出外调查人民的疾苦,走遍浙东全境,都是单人独车,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他是什么人。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但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这一类政事,只要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地方,朱熹全部予以改正、革除。每次在救济灾荒之后,他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规划处置,必定作长久之计。有人攻击朱熹,说朱熹不好好处理政务,皇帝对王淮说:“朱熹处理政务的成绩却大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任监察御史,上书诬告朱熹,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皇帝下诏免掉了朱熹的职务,也取消了朱熹的祠官俸禄,朱熹的学生蔡元定也被流放到道州,在地方官吏监管下居住。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己快满七十岁为理由,申请退休。庆元五年,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庆元六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