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试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和对策荣程.doc
-
资源ID:32475045
资源大小:210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试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和对策荣程.doc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试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和对策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2010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试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和对策 学生姓名: 荣 程 所在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专 业: 财务管理 学 号: 40603210 指导教师: 袁戟 2010 年 3 月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本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西南财经大学所有。特此声明。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作者专业:作者学号:_年_月_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论文(设计)名称试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设计)来源自 选论文(设计)类型理论研究导 师柳玉寿学生姓名荣 程学 号40603210专 业财务管理一、调研资料的准备:1什么是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涵义以及要素是什么?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企业内部控制是怎么样的?企业内部控制包括的要素主要分为什么?企业内部控制可以分为哪些部门的主要控制?)2企业内部控制遵循什么原则?(主要分为哪些原则?每个原则包括什么?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与国家法律法规有何联系和区别?)3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内部控制认知不足?产权关系的不明确?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在内部控制上哪些职位将产生重要的决定因素?这些主要问题产生哪些影响?)4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是什么?(强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是否要树立企业内部控制的新观念?如何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具体的措施? 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内部控制需要做到哪些地方的协调?突破企业内部管理难点需要什么?如何达到标准? 如何把握授权的度? 如何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 如何提升规范控制程度? 如何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5 选择适合企业内部的绩效管理模式。二、设计目的、思路与预期成果: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要生存、发展、盈利已离不开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已成为企业很重要的工作。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仅局限在制订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结构阶段,甚至有个别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这种观念将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如果大中型企业学会执行正确的企业内部控制。意味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正在向国际标准靠拢,必将给不少企业带来脱胎换骨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这里有必要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作进一步地探讨。思路是首先要阐明内部控制的涵义和遵循的原则,其次分析其主要的问题所在,然后阐述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上的对策(结合案例),最后做总结发言。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让大家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准确涵义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三、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2010年1月5日前:完成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的需求分析)2010年1月20日前:完成文献综述(毕业设计的可行性报告)2010年1月31日前:完成毕业设计的系统设计,进行程序编码2010年2月20日前:完成论文的粗钢(设计的框架)2010年3月20日前:完成论文终稿(设计成果),并且打印成册,上交论文准备答辩。2010年4月1日5月30日: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四、完成论文(设计)所具备的条件因素:通过几年来的理论学习,在学校的帮助和支持下,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目前基本具备完成论文的条件.但也存在困难:一是时间太紧,必须妥善安排论文时间。二是缺乏理论的文献资料,需要借助学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2010年 月 日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软件设计等摘要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涵义及要素开始,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并且对中国现在行业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做出了一定的分析,为中国企业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进行了合理的阐述,同时对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策加以分析。这一切的动力都来自于使中国企业对企业内部控制得到深一步的了解,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就可以增加企业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良好的持续发展。关键词: 企业 内部控制 发展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meaning and internal control elements of the beginning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 of internal controls, and the existence of China is now the industry has made some of the key issues some analysis, Chinese enterprises business management reasonable assurance that the legal compliance, asset security, financial report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on the true integrity, and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to promot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achieve a reasonable exposition, whil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o be analyzed. All this power comes from the 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to be understand of the deep step, improve internal controls could increas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but also can enable enterprises a goo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words: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development 目 录前言6一、企业内部控制涵义及要素6(一)、内部环境7(二)、风险评估7(三)、控制活动7(四)、信息与沟通8(五)、内部监督8二、企业内部控制原则8(一)、合规性原则8(二)、全面性原则8(三)、可行性原则9(四)、制衡性原则9(五)、成本效益原则9三、中国企业现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0(一)、对内控认识不足10(二)、内部控制法律存在问题10(三)、产权关系不明11(四)、监督机制不健全11(五)、内部会计控制存在薄弱环节11(六)、缺乏风险评估制度12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策12(一)、充分认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12(二)、构建并完善我国内部控制法律框架13(三)、强化内部控制方法141、职务分离控制142、预算控制143、财产保全控制154、内部报告控制155、会计电算化控制15(四)、注重三个协调161、内部控制层次上的协调162、内部控制内容的协调173、内部控制技术和方法与传统控制方法的协调18(五)、建立财务风险分析模型18(六)、选择适合企业内部的绩效管理模式21五、结论23文献综述24参考文献38致谢405前言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要生存、发展、盈利已离不开内部控制。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仅局限在制订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结构阶段,甚至有个别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这种观念将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我国涉及内部控制的法律主要有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审计法,总会计师条例,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关于上市公司质量意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关于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的通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特别是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这是我国继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企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后,在会计审计领域做出的又一国际接轨的重大改革,必将给不少企业带来脱胎换骨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这里有必要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作进一步地探讨。一、企业内部控制涵义及要素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极为重要的一项内部治理机制,担负着纠错弊、保证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单纯依赖会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会计控制必须向风险控制发展。 从信息学的角度来看,企业内部存在两种信息流:一种是决策单元发给执行单元的执行某一任务的指示,这可以称作是“执行”信息流,处理这种信息流的内部控制流程就是“执行”流程;另一种是传感器将收集到的内部和外部信息传递给决策单元,这可以称作是“报告”信息流,处理这种信息流的内部控制流程就是“报告”流程。一言以敝之,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借鉴COSO框架,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要素:(一)、内部环境宋建波、 企业内部控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2-1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总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可以理解为是由五大目标和五大要素组成的整体框架。二、企业内部控制原则 (一)、合规性原则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 (二)、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规范各项经济活动,覆盖对人、财、物的全方位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系统,须包含五项要素,并强化各项业务和部门,不得留有制度上的空白或漏洞。内部控制制度的制订应当具有前瞻性,并且随着公司经营战略、经营方针、经营理念等内部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外部环境的改变进行相应的修改或完善。 (三)、可行性原则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对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要有明确规定,要简便易行,便于实际操作和运行。 (四)、制衡性原则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定期检查其执行情况,对出现的违规违法现象按规定进行处理,并及时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结果与企业原定的经营战略方针比较,出现薄弱环节及时修正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全体员工必须竭力维护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任何人不得拥有超越制度约束的权力。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关系,即要求企业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效益。也就是说,因实行内部控制所花费的代价不能超过由此而获得的效益,否则应舍弃控制措施。企业应当充分调动各机构、各部门及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尽量降低经营运作成本。 三、中国企业现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内控认识不足目前改革中普遍重视经济权利的下放,然而,却淡漠了经济活动内部的至关重要的控制机制,甚至连国有企业多年来积累的内部控制经验也都给放掉了。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有些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一部分人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了,不必考虑是否先进。二是虽然大家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公司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二)、内部控制法律存在问题 我国涉及内部控制的法律框架尚未形成,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主体尚不明确;目前法律和规章中涉及内部控制的要求还主要围绕会计问题展开,内容较为单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还有待改善,据统计,我国1500多家上市公司中,违规现象屡有发生。但历年来上市公司年度报表中的监事会工作报告,基本没有对公司存在的违规事件进行揭示,有不少上市公司的监事甚至看不到公司的月度财务报表,许多上市公司至今仍未成立审计委员会,部分已经成立的审计委员会也根本未发挥作用。(三)、产权关系不明产权制度改革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但在我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有不少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重叠,致使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增加了内部控制受益主体的模糊性。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四)、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五)、内部会计控制存在薄弱环节如某些单位因内部管理制度松弛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工作逐渐削弱、账目混乱、财产不实和数据失真;某些单位因会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而造成了记账随意、手续不清、差错频繁和会计资料严重散失;部分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和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导致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失真;部分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权,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六)、缺乏风险评估制度如中小企业管理层对待管理的感性认识多余理性认识,经验多于理论,在企业管理上更多地凭借的是多年在企业经营中积累的经验。而对理论学习不够重视,管理理论相对缺乏,由此导致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其决策思维和决策导向更多地考虑企业的短期效益,仅仅关注企业的现状而对企业未来潜在的风险关注不够。大部分中小企业并没有建立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一旦出现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就会陷入危机,甚至破产。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策 (一)、充分认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的“免疫系统”,它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例如,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就属于内部管理控制。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例如,由无权经管现金和签发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就是一种内部财务控制,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企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电算化已经普及,但计算机信息失控、破坏情况日趋严重,从而造成责任不明、相互推卸等问题,其关键在于计算机核算软件存在着密码缺乏牵制性,常用的密码设置方法已不适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发展,所以财务管理电算化应提高会计信息的保密程度,避免信息泄漏及对实体信息破坏。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构建并完善我国内部控制法律框架 逐步建立以公司法为核心(公司法中增加内部控制条款),以会计法、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为支撑,以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为主体,分行业内部控制指引为指导的内部控制法律体系。同时建议修改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审计法等,使这些法律对内部控制要求相互协调一致。明硧企业高官 的内部控制责任;提高企业违反内部控制法律要求的违规成本;加大政府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监管;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监管。(三)、强化内部控制方法内部控制作为企业主体自己的“家事”,为了达到内部控制目标,企业还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1、职务分离控制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规定需要相互牵制的职务有授权审批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审批与监督检查等。如,采购报销业务,要求采购经办人填写报销单,经单位负责人审批后,由保管员与领用人员分别填写验收单、出库单,会计人员审核发票并编制记账凭证,再由会计审核人员对凭证复核,最后由出纳人员收(付)款。明确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制约,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2、预算控制首先明确预算项目,其次建立预算标准并及时分析预算差异,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3、财产保全控制为了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数据真实可靠、正确无误,单位应当建立清查制度。由会计人员按照各种账簿记录情况的不同,分别进行经常的或定期的核对工作。第一,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记账凭证与会计账簿、会计账簿与会计报表相互核对,可及时发现记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第二,往来账簿核对,指本单位账簿之间,本单位与其他单位之间各种往来账簿记录的核对。如,总账与明细账相互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相互核对;应收、应付款明细账与有关债权、债务单位往来记录相互核对,使其达到账账相符。第三,账实核对,指会计账簿结存数量和资产实际盘存数量的核对。如,现金日记账的结余与现金实际库存额的相互核对,可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又如,年终对设备进行盘点,由部门负责人、设备保管员等相关人员共同成立清查小组,如遇清查设备丢失、损坏等情况,及时上报并进行相应账务处理,以保证账实相符。4、内部报告控制内部报告分为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可及时、全面地分析报告可帮助管理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5、会计电算化控制电算化的应用可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但是难以给查账和审计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加强对电算化系统的管理是会计系统安全、正常运行的前提。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内部控制,要尽可能减少和消除认为操作因素,保障信息数据安全。如可以先由计算机填制输出记账凭证,然后由有关经办人对输出的记账凭证确认后签名或盖章,并交稽核员复核。对于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稽核后再转给出纳人员进行收、付款,并在计算机中确认复核。又如,操作权限的设置,要由财务主管统一管理,通过用户密码口令的检查,来识别操作者的权限。从计算机系统处理方面对信息提供保护,以达到明确各自的主任,相互控制的目的。(四)、注重三个协调1、内部控制层次上的协调内部控制层次与企业治理结构有关。从理论上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治理结构属于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一种是内部治理结构属于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环境。无论哪种观点,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治理结构都需要制衡。但现实中经常出现治理结构失效,如郑百文、中航油等事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将治理结构界定为控制环境。这似乎比较符合我国的情况,因为我国许多企业的兴旺发达与管理当局密不可分,“单位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只有领导重视的事情才能顺利进行,许多企业也确实如此。从理论和实际看,内部控制和治理结构存在许多交叉。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企业董事会、监事会既属于治理结构的范畴,又是内部控制的主体。从控制的层次看,董事会、监事会为高层,经理为中层,职能部门和员工为低层,这三个层次都应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但实施的难点在于高层控制不可能由企业内部的主体来完成,企业内部主要是对中低层的控制,对高层的控制应当由外部控制主体如股东、政府等来完成。但是,外部控制主体往往因信息不对称或其他原因,经常出现监控不力的问题。但是,没有对高层的内部控制,企业内部的控制又容易出现问题。2、内部控制内容的协调企业的全部活动可以分为价值创造活动和辅助活动。价值创造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财务活动和业务经营活动,现有的财务报表体现了这种分类,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状况,利润表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又分别反映了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辅助活动主要指对财务和经营活动提供支持、进行管理的活动,包括预算、分析、考评、信息系统、人力资源政策。从这一角度看,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划分为财务活动控制、经营活动控制和管理活动控制三个方面,而信息系统则成为三个方面控制的平台。问题在于这三个方面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相互之间存在交叉,尤其是经营活动与财务活动更是相互融合。在设计内部控制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按业务活动或财务活动的“过程”,对关键业务环节和关键点进行控制,一种是按部门所管辖的业务范围。无论哪种设计思路,都同时存在业务活动、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因此,在设计内部控制时应注意避免重复。3、内部控制技术和方法与传统控制方法的协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的控制措施包括七个方面: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但是,这些措施未必全面,而且,还存在与传统控制方法之间的协调问题。如存货采购中的集中采购,归口分级管理、存货中的ABC控制,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授权管理,标准成本、弹性预算、目标成本等已成为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五)、建立财务风险分析模型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控制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新企业财务通则规定的企业财务管理基本任务之一。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有:1、规避风险(例如拒绝与不守信用的厂商业务往来;放弃可能明显导致亏损的投资项目;新产品在试制阶段发现诸多问题而果断停止试制。合资联营和联合开放等属于转移风险的措施);2、减少风险;3、转移风险(向专业性保险公司投保;采取合资、联营、增发新股、发行债券、联合开发等措施实现风险共担;通过技术转让、特许经营、战略联盟、租赁经营和业务外包等);4、接受风险包括风险自负和风险自保两种。预防财务风险管理策略企业可以建立财务风险分析模型:英国马尔科姆·史密斯认为李百兴,2008: 试论企业财务风险财会月刊,第4期 P12,建立财务风险分析模型主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分别是:1、盈利能力,代表企业获取收益的能力;2、资本结构,代表企业对债务的信赖程度;3、流动性,代表企业产生足够现金流量的能力;4、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反映企业的自有流动资金的数额和全貌。代表企业充分使用资源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能力(一般结合现金流量来判断和评价)。英国马尔科姆·史密斯在建立财务风险分析模型时考虑了如下三个问题:1、哪一个或几个财务比率能够最好地反映企业财务的某一方面?2、各个财务比率权重应该是多少?3、各个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如何?英国马尔科姆·史密斯认为第一个问题是最难回答的,因为理论上“最好”财务比率并不一定是在统计计算时最适用的,比如息税前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理论上是一个能够很好地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但是实际上采用税前流动负债利润率(税前利润率/流动负债)建立的模型却能够更好地进行财务风险的预测,而后者从理论含义上讲是很模糊的一个财务比率。由于目前关于企业经营失败还没有形成一套普遍接受的理论,因此我们也很难回答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但是也许我们可以从数据的人为操纵角度进行解释,就息税前资产报酬和税前流动负债利润率来讲,后者受人为操纵的可能性更小一些,因此更加真实。英国马尔科姆·史密斯认为第二个问题可以由计算机软件来解决。对于第三个问题,他采用线性规划模型来分析,认为四个方面的财务比率是线性关系。因此他建立财务风险分析模型如下:Z=f(盈利能力,资本结构,流动性,营运资本)= a +b×税前流动负债利润率+c×负债净值比率+d×速动比率+e营运资本净值率其中;Z值反映的是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当该值为负数时代表企业面临财务困难,可能有经营失败的危险;a是一个常量,b、c、d、e是各个财务比率的权重;税前流动负债利润=税前利润/流动负债,代表盈利能力;负债净值比率=总负债/净资产,代表资本结构;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代表流动性;营运资本净值率=营运资本/净资产,代表企业的营动资本使用效果。由于该模型比较复杂,有关数据(比如权重)了很难取得,英国马尔科姆·史密斯又提出了一个简化的模型:税前流动负债利润率+速动比率负债净值比率< 0他认为如果该公式能够成立,就表明企业已陷入财务困境。英国马尔科姆·史密斯对他所提出的两个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明这两个模型都是有效的。(六)、选择适合企业内部的绩效管理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绩效管理。目前企业的绩效管理模式主要有360度综合考核、KPI的绩效考核、BSC的绩效考核,目标的绩效考核等考核模式,其他考核方法是基于上述模式的延伸和变通。1、360度综合考核360度考核也称多视角考核或多个考核者考核,考核者是被考核者的上级,下属,同级和外部考核者。如供应商和客户等。其优点:(1)、减少考核误差,考核结果相对有效;(2)、可以让员工感觉企业很重视绩效管理;(3)、可以激励员工提高自身全方位的素质和能力。其缺点:(1)、 成本较高;(2)、因为侧重综合考核,所以定性成分高,而定量成分少;(3)、因部门岗位数量和岗位性质不同,会产生一定的不公平性。2、KPI绩效考核KPI是指关键绩效指标,如何界定绩效指标里面哪些是属于关键性的绩效指标,哪些是属于一般性的指标,要根据公司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才能得到。确定KPI主要有三种方法,即标杆基准法,成功关键分析法和策略目标分解法。其优点是,(1)、目标明确,有利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2)、提出了客户价值理念(3)、有利于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达成一致。其缺点(1)、KPI指标比较难界定;(2)、KPI会使考核者误入机械的考核方式(3)、KPI并不是针对所有岗位都适用,如,部分职能型的职务,它出绩效周期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外显的绩效行为不明显,运用KPI来考核就不是很适合。3、BSC的绩效考核BSC是USA的卡普兰教授创立的,据调查,在目前全世界的前500强的企业中有70%企业已运用了BSC,可见其确实对企业绩效管理和运营有一定的作用。它主要包括4个考核维度,内部运营、客户、学习和成长和财务。但我们反思,在我们国家,运用BSC是否行得通,如何把它消化成本地化的考核手段和工具,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其优点:(1)、战略目标分解,形成具体可测的指标。 因为企业战略目标听起来比较抽象,也是一个比较宏观的目标,如何把它细化,具体化,把它落实至具体的工作行为中,BSC帮忙解决了这个问题;(2)、BSC考虑了财力和非财务的考核因素,也考虑了内部和外部客户,也有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相互结合。其缺点:(1)、BSC实施难度大,工作量也大。一般如企业不具备完整规范的管理平台,不具有相关的高素质的管理人中和HR专业人员,是很难推广BSC的。(2)、不能有效地考核个人。(3)、BSC系统庞大,短期很难体现其对战略的助推作用。4、目标的绩效考核目标管理最早是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开创,现广泛地运用于各个机构和组织的管理实践当中,是一种常见的绩效考核方法。这种考核模式主要是针对有些工作成果和工作行为难以量化的,运用此种方法比较合适。它主要通过绩效目标的设定,到确定完成绩效目标的时间框架,再到比较实际绩效和绩效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弥补差距后再重新设计新的绩效目标这样一个过程来达到个目标管理循环。五、结论综上所述,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企业既有防错防弊,又有促进经营管理效果的作用;能起到事前预防、事中、事后及时发现工作漏洞。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上要在认真总结、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手续安全、业务分工合理的制约方法,切忌过于繁琐,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对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出及时修正或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随着经济全球化,内部控制制度越来越成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入门证”和“通行证”。因此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的良性持续发展。文献综述摘要: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如何完善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等问题做一定的探索和探究。因此本文献综述望在总结国内外专家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及其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为研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列出理论依据。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会计信息一、前言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要生存、发展、盈利已离不开内部控制。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仅局限在制订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结构阶段,甚至有个别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这种观念将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我国涉及内部控制的法律主要有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审计法,总会计师条例,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关于上市公司质量意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关于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的通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特别是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这是我国继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企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后,在会计审计领域做出的又一国际接轨的重大改革,必将给不少企业带来脱胎换骨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文献的综述主要通过介绍国内外专家对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问题,基本要素,基本方式等,以及提供相关可行对策的理论分析。二、国内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综述(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宋建波教授认为: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下列要素: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二)、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天津大学教授李文灵在文章中谈到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控制环境、会计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具体包括:管理者思想经营作风、单位组织结构、管理者的职能和对这些职能的制约、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管理者监控和检查工作时所采用的控制措施、人事工作方针及其实施、影响本单位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等。2、会计系统会计系统指单位建立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业务活动方法和程序。有效的会计系统应当做到:(1)、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经济业务,及时并充分详细地描述经济业务,以便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对经济业务做出适当的分类。(2)、计量经济业务的价值,以便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记录其适当的货币价值。(3)、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以便将经济业务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4)、财务会计报告中适当地表达经济业务和披露相关事项。3、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指管理者所制定的方针和程序,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的目的。具体包括: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批准权;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并有效防止舞弊;凭证和账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使用要有保护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等。(三)、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天津大学教授李文灵在文章中谈到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主要有: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