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收藏资料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doc
-
资源ID:32478301
资源大小:5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收藏资料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doc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陈燕娇摘 要: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应该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学科教学应该进行改革,由传统教学向创新教学转化。本文介绍利用新课教学、实验教学、习题课教学等方法,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创造是人类的特征,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的今天。创新意识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发展,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尤其要培养整个民族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具有:前瞻性。即创新教育的立足点是面向21世纪,面向未来。重点是开发潜能,启迪心智,增强后劲。具体办法是要教给学生会走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全面性。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成长的每一个过程和方面。虽然不同学生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新能力的大小不同,但每一个正常的学生都具有创新潜能,都能通过创新教育开发出来。层次性。不同的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是有差异性的,创新能力及发展层次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创新教育也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方法。必须正确把握“讲深讲透”与“留有余地”以及“循序渐进”与“渗透跳跃”等创新教育过程。创新性。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性表现在异中见同,同中见异,平中见奇。本文就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谈几点体会。一、 课教学培养创新意识现代的创造教育观认为:现代的结论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过程;现在的真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现成的认识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类认识发展过程。杨振宁教授在一次科技报告会上说过,为什么中国的学生不提问?因为我们的教学总是先学经典的理论,再去解释生活现象,学生的任务就是理解经典理论。我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不会提出问题。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提出问题能力”是创新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更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在使用新教材的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我国现行教育非常重视研究教师如何设计问题,忽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以致大多数学生提出的问题仅仅只是做不出的习题,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因此要培养出一大批富有创新意识,适应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是多么需要教师们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方法:1、 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怀疑是探求真理的前提和基础。化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敢于怀疑和敢于批判。通过化学史教育,让学生认识怀疑的重要性。介绍波义乐、雷利、巴拉尔、柯尔柏等科学家因具有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而获得重大发现,相反科学家李比希、维勒因没有怀疑已观察到的“异常”现象,使他们与溴、钒元素的发现失之交臂,遗恨终身。通过一些贴近学生的具体事例,让学生装感到学习中有“怀疑”的用武之地。例如:在煤中洒一些水,燃烧时产生浅蓝色火焰,一般认为这样做放热量多。经计算,燃烧等量的煤,洒水与不洒水放出热量相等。这表明权威、直觉、经验常常也会出错,如果凡事都从各方面去想想,往往会有很多问题可提。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途径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进行“心理换位”,模拟学生提问,启发学生。由于新知识的不断出现,化学中新反应、新方法、新物质层出不穷,物质的新用途不断开发,课本知识永远滞后于知识创新的步伐,课本中许多知识和观点已不符合实际,甚至是错误的。要引导学生读纸面上的字,想纸里面的字。(即学会思考)。针对知识衔接点、知识自然生长点、概念易混淆点、关键字提问。例如,“饱和溶液”定义中“这种”的含义是什么?同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比都是固定的吗?等。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讨论,加深了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从这个角度提问,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例如,为什么在冰雪的路面上撒一些氯化钠,冰雪就容易熔化?酒精的凝固点是117.3,而冬天烧火锅用的是固体酒精,它是怎么制成的?液化气的主要万分是无气味的烃类,而家庭用的液化气为什么有臭味?等,看上去很简单的一个问题,真正解决它,可能要用到许多高深的化学知识,但这是没有关系的。正是有很多我们暂时还不懂的问题,所以我们才有认真学好化学的需求,可以说一个个的问题正是学习的持续动力。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提出问题,如每节课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对敢于向教师提问的学生给予表扬与鼓励。还要根据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善于抓住机会鼓励学生提问。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出现了笔误或者知识性错误,一旦发现后不要立即向学生声明,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中,要注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耐心与学生一起探讨、解答,即使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教师也要通过查资料,请教同行及时给学生一个较满意的答案,切莫不了了之。还要善于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中挖掘闪光,恰当地加以解释、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学生喜欢提问,并且使他们的质疑能力越来越强,提出问题的质量越来越高。从而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二、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知识的源泉,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最具备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做实验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只学会操作,而是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原理,突破教材框架的限制,不受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要让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上得以真正落实,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引入概念,通过实验得出规律,通过实验检验猜想,通过实验发展新知。1、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要十分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开发和利用。因为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来源于兴趣和学习观察。从心理学角度看,实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面对实物,亲手操作、尝试,体会“发现”和“成功”的喜悦,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才会去探索、去创新。对于中学生来说,特别是还处于少年时代的初中生来说,兴趣尤其重要。从学生兴趣入手,通过激发可大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创新的积极性。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尤其如此,皮亚杰的学说曾坚信,“学生自己也独立学习,是主动的参与者”。我们要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得主动,就必须把课堂上的学习自由“还”给学生。否则,学生就不可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就没有发现问题、发展能力的机会;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改变了以讲授为主,而对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不足的教育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展示思维的条件和机会,有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展示思维,并帮助学生展示思维,激励其主动探究问题。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想、去讨论、去“发现”概念和规律,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大胆猜想。2、上好学生实验,提高兴趣,探索创新能力求异是创新的核心。从创造学的角度看,学生实验最能够活化学生学到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要使化学实验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充分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显现,首先应做好实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用化学的科学知识、思维方法来指导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又要以化学的有关教学原则和新的教学思想指导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我们教学中,其实有很多实验的安排,都是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设计的,只要我们能充分的加以利用,学生肯定会在实验中受益匪浅。同学们都知道MnO2可以作为KClO3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若用CuO加入到氯酸钾当中去作催化剂,加热制取氧气可行吗?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探索CuO作催化剂制取氧气的情况。学生通过实验会发现CuO也可以作KClO3加热分解制O2的催化剂,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比较(相同条件)CuO与MnO2作催化剂制氧气的快慢程度,这样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得以发挥,同时也促使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实,只要我们注重教材中的实验的教学,学生一定会提出和发现很多问题,创新能力自然会培养起来。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巩固兴趣,发展创新能力毅力是创新的品质。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虽使学生有了初步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但仍需巩固和发展。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实验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初步尝试。这类实验体现了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来解决化学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逐步增加这类实验的次数难度,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造力,而且对他们学习化学是十分有益的。学生通过学习一段时间后,不仅具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可以不必按教材中所述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只要按教师提出的要求和已经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设计出实验方案,写明实验器材,步骤及注意事项等,经教师审核后,学生便进行实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例如学习了酸碱度及PH值后,要求设计测定某一地块的酸碱度,并找出补救措施,激发学生用学到的文化知识去解答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在学生尝试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树立自信心,大胆地去探索,去实践。同时,应注意做好实验后的小结,指出学生设计方案的优劣,逐步使学生掌握设计实验的要领和规律。课外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培养学生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充分运用化学课外活动,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设计,如设计日常生活中的小实验,解答某些混合物分离的实验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开展化学实验设计,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索精神,设计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项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对将来走向社会,搞好化学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戴安邦先生说过;“只能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的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继续坚持教师创造性地教,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学,充分挖掘教材的创造性因素和学生的创新潜能,找准结合点,使创造教育扎根于课堂,扎根于实验教学,就一定会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的人才。三、化学习题教学培养创新思维习题课是以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习题为内容,通过书面或口头或实验等解题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种课堂教学类型。习题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组成形式,通过习题课教学可以达到综合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习题课这种形式与其他的课堂学习方式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它不仅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深入和广泛的学习,更是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高质量习题课的教学,可促使学生多思、多疑,可启迪学生的智慧,是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1、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促使学生多问、多思、多联,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实践中常采用异题同解的办法。如有些题目考查内容相同或相似,但用不同题型编制;有些题目内容虽然不同,但解答涉及的知识、技能在本质上雷同或有共同的规律,例如,许多有关气体制备反应题,解题技巧雷同。讲解时,要着重分析、比较各题目间的异同点,通过练习、讨论,揭示这些题目考查内容的相同点或解答时思维规律的共同性。一解多题就是给出一个答案,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编出习题,从而深入诱导学生善于观察,联系实际,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概括出事物特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例如,用什么方法鉴别K2S溶液和K2SO4溶液?解答:利用SO42-的特性,用BaCl2溶液和稀盐酸来鉴别;根据水解的知识,K2S溶液呈碱性,K2SO4溶液呈中性,用酚酞试液鉴别;抓住某些金属硫化物的难溶性及颜色不同,可用CuSO4溶液或AgNO3溶液鉴别;根据氢硫酸是一种挥发性的弱酸,H2S具有臭鸡蛋气味的特性,可用稀硫酸微热加以鉴别;根据S2-的还原性,可用分别通入SO2气体或分别加入酸性的KmnO4溶液的方法鉴别。2、提倡变式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敏感性一题多解(变式习题)是把考查基本内容相同,但题目繁简不同,能力要求高低不一,涉及知识面或宽或窄,灵活性、综合性不同的题目,按要求从低到高,由简到繁,灵活性从小到大编成一组习题,把其他题目看作为基本题的变式。例如,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推断题的解题基本方法是:依据题设条件求分子量、分子中各元素原子数比,进而确定分子式,再根据性质特征写结构式。但分子量、分子中原子数比的求法依不同条件又可以有所不同。由此可构成几种不同的变式习题。下列各题都是丙醛分子结构推断题,条件各异,但思路、技巧大同小异,要求从低到高,步步递升。其中题、可视为基本题。某有机物含碳62.1%、氢10.3%、氧27.6%,它的蒸气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所的29倍,求它的分子式。若它属于醛类,写出结构式和名称。某有机物分子式中C、H、O质量比为18:3:8,能发生银镜反应,在相同状况下同体积该有机物蒸气和空气质量比是2:1,试求它的分子式、结构式。某有机物0.58克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0.54克,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672毫升,它的蒸气密度在标准状况下为2.59克/升,求其分子式。若它能起银镜反应,求它的结构式。某饱和一元醛0.29克和足量银氨溶液反应可析出银1.08克,求其结构式。变式习题的讲解,以基本题为主题,在主题讲解之后,再介绍其他变式习题。介绍时要侧重启发学生领悟习题的变化,抓住题目的中心,把握解题方向,提高审题、分析题的能力。掌握以简取繁、比繁为简的本领。借助变式习题,可以清晰地揭示基础和综合题的关系,能帮助学生较快较好地掌握某一类型习题的解题规律和技巧,训练迅速把握题目核心的能力。变式习题通常理解为在基本题上更改条件,添加要求、衍变为其他题目,更广泛的理解是只要保持题目某一方面的相同,也可在解法、起始物等方面进行彻底变换。这样不仅可以基础的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同时提出一些较时新的观点和事物,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相信会有所成。作为21世纪的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比简单的传授前人创造的经典理论有用得多。创新教学的目标不应该是某个问题的结论,而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方法的创新,思维品质的优化,甚至产生直觉,形成非逻辑形式的思维方式。创新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状态,使学生自主创新地主动学习和发展。教师似导演,教师像引路人,教师应是“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学生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创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够创新”。参考文献1、赵凯荣 他们为什么不提问 教师博览,2001.12、创造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上、下 中国教育学会等编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53、 张建卫,刘玉新 我国中小学创造力教育的透视与反思. 人民教育.1997(1):224、旷湘平 开设高中化学学生实验课的方法探讨 化学教学,1996,(12):365、严宣申 化学实验的启示与科学思维的训练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6、薛金星主编 中学教材全解(高一化学)2000.6,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7、戴丽君 在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3。8、陈国有 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