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2课《出师表》同步练习B卷.doc
-
资源ID:32485560
资源大小:1.49M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2课《出师表》同步练习B卷.doc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2课出师表同步练习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1. (2分) (2019九下·重庆模拟)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 脑髓(su) 憎恶(zng) 脊梁(jí) 负隅顽抗(yú)B . 倚仗(y) 疟疾(nüè) 奴隶(lì) 装模作样(mú)C . 沼泽(zo) 祈祷(qí) 炽热(chì) 按捺不住(nà)D . 澎湃(pài) 脐橙(qí) 字帖(tiè) 奄奄一息(yn)2. (2分) 下面各组词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 怅(失望)恨久之 会(适逢,恰巧遇到)天大雨 楚人怜(可怜)之B . 岂直(只,仅仅) 秦王色挠(屈服) 休祲(吉祥)降于天C . 谓(说)为信然 不可屈致也(招致、引来) 挟(挟持、控制)天子而令诸侯D . 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悉以咨(询问)之 咨诹(询问)善道3. (2分) 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又何间焉 间:参与 B . 衣食所安 安:养 C . 忠之属也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D . 彼竭我盈 盈:充满,这里指取得胜利 4. (2分) 选出下列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 . 玉盘珍馐直万钱(一直) B . 举先王之政(举行) C . 以光先帝遗德(光彩) D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亲自) 5. (2分) (2020九下·温州竞赛)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于”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其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 . 舜发于畎亩之中 D . 受地于先王 6. (2分) 下列各句中“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 . 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B .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 .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7. (2分) 结合全文核舟记,指出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A . 核舟记一文选自清代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B . 文章说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C . 文章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D . “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苏轼。8. (2分) 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按东西南北的顺序逐一去买。 B . 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 C . 家人和木兰分头去买。 D . 出征前的急切心情和紧张操办。 二、 填空题 (共4题;共31分)9. (6分) 晏子使楚本文选自_ ,这是一部_ 的著作。10. (7分) 陶渊明是_时代的山水田园诗人。这首诗写作者隐退后_、_的心情。11. (16分) 古今异义卒中往往语(古:_;今:_)楚人怜之(古:_;今:_)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_;今:_)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_;_今:_)今亡亦死(古:_;今:_)12. (2分) (2017八上·临沭期中) 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个关于诚信的比喻句。诚信是什么?诚信好像那黑夜中的明灯,失去它你将寸步难行;诚信好像那航船上的罗盘,失去它你将迷失方向;_ , _。三、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38分)13. (10分)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越人溺鼠鼠好夜窃粟。越人置粟于盎,恣鼠啮,不顾。鼠呼群类入焉,必饱食而反。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速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注释】盎(àng):腹大口小的盆子。(1)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恣鼠啮,不顾_ _鼠呼群类人焉,必饱食而反_(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3) 你从越人的做法中获得了什么启示?你从老鼠的遭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14. (17分) (2016九上·江阴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何长者传何长者名绪,字克承,家会昌之白埠,倚萧帝岩为居。长者父卒,兄缨与其子亦蚤卒,遗孤孙,而长者庶弟方十岁,皆抚育以至成人。长者既善治生产,于其父业赢数十倍。弟约与其兄孙,请与长者分。长者会其资以为三,兄弟平受之,不以祖贻与己所创为区别也。人有急,求鬻田,长者与之价过当。其后事已,辄悔其田。长者还之,不责偿。年既老,乡里高其行,县为请乡饮酒,固谢,终不肯与。而会昌人皆称以为何长者云。长者妻刘氏。会昌南八十里曰湘乡,乡有九田之属,平川沃壤,多富人。而白埠有何氏,小田有刘氏,为甲族,故长者与为姻。长者所以能抚孤造家,四世同居无间言。世谓家人之离,起于妇人,凡长者之美,刘氏助成之也。刘孺人事姑尤孝,姑年八十六,奉养备至。为人平恕,有夜窃其箧者,物色之,得其人,家人欲闻之官。问孺人所亡金若干,孺人曰:“金无多,无用穷诘为也。”竟不言,盗遂获免。会昌人皆云:“不独何君,乃其妇亦长者也。”故为作何长者传。(1) 下列与“于其父业赢数十倍”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群鹤舞于空中 B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 .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D . 苛政猛于虎 (2)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长者的父亲、兄长、侄子早亡,他独自抚养弟弟、侄孙长大成人,尽到了自己的责任。B . 长者的妻子刘氏孝顺长辈,勤俭持家,四世同堂,家庭和睦。C . 有人要卖田产,长者感觉自己买的价格不恰当,于是后悔,将田地退给了那人。D . 家中遇盗,窃贼被抓,刘氏不同意家人去报官,放了窃贼,足见其为人宽厚。(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会其资以为三 会:_不以祖父贻与己 贻:_乡里高其行 高:_物色之 物色:_(4) 翻译下列句子。固谢,终不肯与。刘孺人事姑尤孝,姑年八十六,奉养备至。15. (11分) (2020八上·丰台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乙)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 , 备匈奴。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 , 急入收保 , 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馀,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代雁门代地的雁门郡。入盗入寇,入侵。 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垒。保,同“堡”。让责问,责备。(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已而之细柳军 赵之北边良将也 B . 居无何 常居代雁门 C . 将以下骑送迎 乃复强起使将兵 D . 使人称谢 使他人代将 (2)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翻译:慰问的军队直接驱车而入,将军级别以下的骑兵都要迎送。 理解:写出慰问军队嚣张的气焰,使得驻扎的将军及属下不得不卑躬屈膝。B .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翻译:于是文帝就控制住车马,缓缓前行。 理解:表明汉文帝深明大义,具有雄才大略,是一位识才、爱才的贤明君主。C .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翻译: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像从前一样。 理解:呼应了上文的“不敢战”,既写出了李牧胆小怕事,又体现其刚愎自用。(3) 周亚夫和李牧为什么都能被称为良将?请结合具体内容解说。 (4)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临敌之际,君臣一心很重要。汉文帝对周亚夫显然是充分信任的,他并不认为劳军时周亚夫的表现损害了自己的威严,反而称赞他是“_”;而赵王则对李牧_的做法很不满,最终下令_,造成的后果是_。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二、 填空题 (共4题;共31分)答案:9-1、考点: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答案:11-1、考点:解析:答案:12-1、考点:解析:三、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38分)答案:13-1、答案:13-2、答案:13-3、考点:解析:答案:14-1、答案:14-2、答案:14-3、答案:14-4、考点:解析:答案:15-1、答案:15-2、答案:15-3、答案:15-4、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