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之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docx
【浅析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之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摘要: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在翻译界长期围绕直译和意译争论不休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他认为,早期翻译理论即前语言学时期对翻译的讨论忽视了翻译与意义、思维和语言普遍性的关系,如何翻译应当视翻译目的、读者特点和文本类型而定。本文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背景着手,进一步讨论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区别;联系 翻译是沟通不同民族人民的思想,是探讨两种语言对应关系的一门学科。语言之间固然有很多不同,理论知识对于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学习和借鉴前人总结的翻译理论、方法技巧,可以用来指导、启发翻译实践。 彼得纽马克在翻译入门一书中将翻译方法划分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大类。这也是纽马克翻译理论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部分。这对新概念的提出曾引起中西翻译界高度重视,缓和了西方译学界长期就直译和意译争论不休的尴尬局面,为探索翻译理论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纽马克在翻译教程一书中借助Buhler的语言三大功能首次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语义翻译把表达内容限制在原文文化范围内,不改变原文中富有民族文化色彩的概念,力求保留原作者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试图再现原文的美学价值,因此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更接近原文;交际翻译注重译文读者对象,试图使读者阅读译文时能尽可能地接近原语读者阅读原文所产生的效果。在翻译过程中,两种方法常常结合使用,但在不同的文本类型中各有侧重。 一、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提出的背景 自公元1世纪以来延至现在的直译和意译争论的双方都忽略了翻译应当考虑翻译目的、读者的特点和文本的类型,争论双方都太理想化。纽马克承认忠实于原文还是忠实于译文的矛盾是翻译理论和实践中永恒的主题,但他认为此矛盾是可以调和的。语义翻译是指“在目标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范围内,尽量译出原文确切的语境意义”;交际翻译是“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近似于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区别 语义翻译是在作者的语言层面进行书写,而交际翻译是在读者的语言层面进行书写。语义翻译的前提就是尊重译入语的语言结构。语义翻译尊重语言使用的场合,较客观,讲究准确性,屈从原语文化和作者,更多地考虑原文的审美价值,在适当时候采取折中手段,另外在处理不太重要的带有文化色彩的文字时,可能舍弃对等翻译,而采用译语中中性的词汇;语义翻译重内容而不重效果;交际翻译则重效果轻内容。交际翻译以目标语读者为中心,译者尽力去除文本中的疑点或晦涩之处以使译文对读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二者在表达形式上也有差异。语义翻译使译文与原文的形式更为接近,并尽量保留原文的声音效果。它比交际翻译复杂、笨拙、具体、浓缩,重在体现原作者的思想过程而不是他的意图,倾向于超额翻译,即采用比原词意义更专的特指词;比较而言,交际翻译通顺、简朴、清晰、直接、合乎习惯并倾向于欠额翻译,即遇到难译之词便使用包罗万象的泛指词。 三、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联系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虽然有如此多的不同点,同时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纽马克认为这两种翻译方法是相互补充的。如果原文信息带有普遍性,不带文化特性,信息内容的重要性与表达信息的方式和手段同等重要,而译文读者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又与原文读者相当,就可以同时采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应该说这是最理想的翻译,因为可以同时照顾到原文作者和译文作者。在翻译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同一篇作品中,有的部分须采取交际翻译,有的部分须采用语义翻译,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达到译文的最佳效果。因此,没有绝对的语义翻译,或绝对的交际翻译。 从词汇和句法层面来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也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在语义翻译中,译者应在译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作上下文的意义。在交际翻译中,译作所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原作,力图传译出原文确切的上下文意义,使译文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能为读者所接受。 四、结语 在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中,强调把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看成一个整体,翻译中不可能孤立地使用某种方法,二者在翻译中常常交替使用。在交际翻译中,最重要的是让读者去思考,去感觉,作出行动。纽马克认为这种翻译方法就是“量体裁衣”,因此译文会更加流畅,通顺,简洁,直白。语义翻译以源语作者为中心,追随源语作者的思想主线,尽量保持原作的地方风味和文化术语,只在原文的内涵意义构成理解的最大障碍时才加以解释。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是两种相辅相成的翻译方法,两种方法的取舍在于是否能够“恰到好处的忠实于原文”。要想取得成功的译作,精通两国文化甚为重要。因此,翻译工作者应结合社会文化,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手段,才能使译作更加具有艺术价值。创造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译文。 参考文献: 1杨世焯.彼得纽马克翻译新观念概述J 2原虹.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J 3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3M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