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版资料山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doc
-
资源ID:32498997
资源大小:5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完美版资料山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doc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1个体心理:就个体水平而言,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2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过程。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心理学之父”。4. 行为主义心理学:标志: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后期代表人物斯金纳,不否认人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S-O-R),称为新行为主义。5. 认知心理学:标志: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6.人本主义心理学:由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创立7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8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 1.心理学发展的含义:是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3.心理发展内容包括: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埃里克森是精神分离学派的代表人物。关注人性格中的自我方面。皮亚杰是认知发展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构成发展的基本过程是同化、顺应、平衡。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4.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判断、推理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发展。5.思维的发展是个体认知发展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婴幼儿期之后的发展中。7.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8.我国发展心理学界一般把青少年期界定为是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这段时间,将大学阶段作为成人早期或青年期的开始。而西方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期是(从十一二岁到二十一二岁)这段时间,大学阶段仍属于青少年阶段。9.整个青少年期又可分为:青少年早期(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青少年中期(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高中;青少年晚期(十七八岁到二十一二岁)大学()成人期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晚期第二节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4阶段:(记住名称)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sui);具体运算阶段(6-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上2. 佩里认知发展的三段论(大学生):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以对与错两种形式来进行推理,对问题及事物的看法是非此即彼的。他们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大一)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此阶段的个体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够接受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解释,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变化着的情境对问题作出判断;他们不再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大二/三)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个体不仅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而且在分析事物时具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即能够确定“这对于我是正确的”。 第三章第一节1.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上。2.气质划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4种类型。(记名称和特点,会自己判断)5.大学生的性格类型差异:1外倾型性格明显多于内倾型性格2独立型多于顺从型3在各种社会价值类型中,经济型对大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4在双向性格因素中,中间型大学生占绝大多数第二节1.心理学中所说的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2.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3.智力三元理论: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于1986年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主要包括三个亚理论: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成分亚理论。5.智力的测量现代西方心理学中常用智商(IQ)表示智力的高低。美国心理学家推孟首次引进智商概念。其含义是被测验者所获得的智龄分数与他的实际年龄之比,用公式表示: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x100. 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采用年龄组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来确定智商值,其计算公式为:IQ=100+15(X-X-)/S第三节1. 学习风格分为四大类别:环境、情绪、社会、生理2 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焦虑对学习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主要还是取决于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的高低,随着学生能力水平的逐步提高,焦虑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会日益失去其消极作用,就学习情境压力与焦虑的关系来看,一般都是低焦虑者在压力大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较好,而高焦虑者则适合压力较低的学习情境。3.认知风格就是个人进行认知加工时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是个人所偏好的信息加工方式,体现在感知、记忆、言语、思维等。4.认知风格中知觉风格可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含义: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从复杂情境中区分事物的基本要素或组成部分。特点或优势:偏爱社会性学科,其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对人比对物更感兴趣,学习欠主动,易受暗示,喜欢讨论问题或进行合作学习,接受知识时偏爱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同时在学习情境中,他们往往较为谨慎,不愿冒险。场独立型:含义:往往倾向于以内在参照物而不是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即能以自己独立的标准觉察、判断事物。特点或优势:偏爱自然科学,数学成绩较好,学习的内在动机高,学习自觉性高,喜欢个人独立学习,接受知识时善于分析,同时在学习情境中,他们更倾向于冲动、冒险,凡事以个人意志来决定第四章1. 社会心理角色,是指由人们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符合是锁期望的行为和态度模式。2.教师角色形成经历的3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做老师之前,未上课)、角色认同阶段:(真正做老师了)角色信念阶段: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3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1、教学组织能力2、教学的认知能力3、操作能力4、监控能力4教师的人格素质具有四个维度1成就取向2人际取向3课堂行为4组织才能5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主要包括:教师的威信、教育信念、责任感和自我教学效能感。6.专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其特征:具有丰富而有效的专门知识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创造性的洞察力第四章第一节1.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2冯忠良把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 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3.布卢姆根据教育目标将学习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4奥苏伯尔对学习的2种分类:(1)根据学习进行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2)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言语学习5(1)桑代克是联结理论的创始人,其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试误说”;提出,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有三个定律:准备率、练习率(应用率和失用率)、效果率。其中练习率和效果率是两大主率。(2)斯金纳:20世纪50年代,斯金纳以他的强化理论为依据,提出程序教学,对当时各国的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3)班杜拉,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提出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观察学习过程受四个子过程的影响: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再造过程4)动机过程。 6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定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7.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分类:(1)根据迁移的性质:正迁移和负迁移or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2)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据迁移的层次: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3)据迁移的先后顺序: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4)根据迁移的内容: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8形式训练说是对迁移现象进行的最早、最系统的研究9.概括化理论又称“经验类化说”,是由贾德提出的。10.学习定势,又叫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心理准备状态。11.P学习定势既可以产生正迁移,又可以产生负迁移。第六章 1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生的一种内部动力。2.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了:容易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动机作用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任务的难度,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3.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成就动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默里所提出的“成就需要”。4.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1)韦纳把众多的原因按其特性划分为3个纬度: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纬度。第七章 第一节1.知识的分类: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2.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表象系统和图示也是表征陈述性知识的重要形式。(考)陈述性知识表征:1、命题与命题网络表象与表象系统3、图式3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分为产生式、产生式系统4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5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种不同的意义获得模式。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学生原有的观念在概括和抽象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观念,新学习的观念归属于旧知识而得到理解,新旧知识所构成的从属关系就是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概括或包容程度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第八章第一节1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区别(1)定义不同2、测量方式不同3、表征形式不同4、意识控制角度不同(激活速度慢;快)5习得与遗忘速度不同(快;慢)2所谓变式是指改变非本质属性以保持本质属性的概念正例的变化。3策略性知识这一过程主要分为三个基本阶段:陈述性知识阶段转化阶段元认知阶段。4.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评价和调整自身认知过程和结果的一般方法。主要: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第九章1问题空间三个状态:1、初始状态2、目标状态3、达标通路问题涉及4成分:1、目标2、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3、障碍4、方法2创造性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进行主动地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品质3心理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5就情绪和动机强度而言,在一定限度内,情绪和动机强度和问题解决的效率成正比,情绪过于高昂或过于低沉,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一般而言,中等强度的动机和相对适中的情绪动机水平,有利于问题的解决6.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第十章1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或“德行”。它是一定社会或一定时代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2.道德(品德)由道德认识(知)、道德情感(情)、道德意志(意)、道德行为(行)四种基本成分构成3.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服从与惩罚定向、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习俗(使他人愉悦和帮助他人的定向;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社会秩序的定向)、后习俗(墨守法规和契约的定向、良心或原则定向)。4大学生品德修养方法:1学习2立志3躬行4自省第十一章大学生人际交往与调试1.群体是人们按照某些相同的心理和社会原因,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共同活动且相互制约的共同体。(考体的特征:1、群体必须是一群人2、有一定的组织结构3、有一定的目标4、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心理倾向。)2.群体的种类(1)按照群体内成员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全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有固定编制和严格的组织原则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以个人需求意向一致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2)据群体发展水平和群体成员间亲密程度松散群体,指人们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接近而形成的集合体;联合群体的成员彼此都认识到,他们同属于一个社会共同体。3.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形式,是执行一定社会职能的群体。4集体的基本特征:1对共同目的和任务的深刻认识2集体成员间相互友好3有合理的组织结构4遵守集体规范5.大学生班集体除具基本特征,还有4个特点:强制性同一性独立性开放性6.社会助长作用,是指许多人一起工作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相反,如果许多人在一起工作降低了个人的活动效率,就是社会制约作用。7.大学生人际关系的3个特点: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理想色彩浓厚;人格因素起主导作用(没有利害)8.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心理因素:认知上的偏差。(掌握3个即可)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仅仅根据某人身上一种或几种特征来概括其他一些未曾了解的人格特征的心理倾向。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在人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角色固着。角色固着是指个人言行举止过分拘泥于特定角色的心理倾向。第十二章1大学生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微的心理异常,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六个方面:1、环境应激问题2、自我认知3、人际关系的认知4、情绪情感的不稳定5、性适应不良6、紧张压抑2环境应激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新生身上3.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就来访者发展方面的问题或适应方面的问题的困难,为其提供正常进行心理交流的气氛,并运用专门的心理学方法,通过答疑解惑、忠告建议等以帮助、指导、启发来访者发现并利用其潜在的各种因素,处理和解决自己的问题或困难,使心理机能得以调整和提高的活动过程。4.根据心理咨询的范围和内容把心理咨询划分为2类:发展性调适性心理咨询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题一、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18)1、有助于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 (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里差异的理解。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1)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2)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3)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取各项能力,增加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4、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二、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辨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静态辨证.非静止)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再造思维)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认识主体)三、简述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与教育? (一)大学生的能力差异由于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遗传与环境的交互,每位人的能力各不相同。1、能力的类型差异。(1)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划分(2)认知、操作、社交能力的划分(3)一般和特殊能力的划分2、能力水平的差异(1)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学科差异(2)大学生智力水平的性别差异(二)大学生能力类型差异的教育含义1、针对大学生能力类型的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2、针对大学生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要因人施教(1)掌握学习(2)个别知识教学(3)个人化教学系统(4)计算机辅助教学四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要素一教师的知识水平二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1、教学组织能力2、教学认知能力(1)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2)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3)教学设计能力(4)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3、教学操作能力(1)语言操作能力(2)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4、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使教学过程能够有序进行的能力。这种能力可分为三大方面:一是教师对子及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三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成就取向、人际取向、课堂行为、组织才能四教师子夜的积极情感:教师的威信、教育信念、责任感五、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四个特点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自学是大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 学习过程的阶段性。1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阶段2专业课阶段3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阶段学习内容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专业性、争议性和高层次性上。学习组织的主体性。六、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当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为了使大学生有效的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迁移规律,掌握理想的促进迁移的方法,积极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1、掌握有关的原理或者规则。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创造了条件。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学习情景与日后应用情景的相似性。2、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概括化水平越高的知识,越能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点和规律性联系,适用性越大, 3、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指导对迁移有重要影响,向学生提供适当的 指导,可以明显的提高学习迁移的效果。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能力,养成其对问题认真分析的态度,根据问题的特点,采取灵活的解决方法,防止定势的干扰。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对学习迁移有重要影响。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学习既具有满腔的热情和信心,又有适当的焦虑和思维活动的紧张度,这样在学习中,会有助于迁移的出现。七、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1、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4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5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6训练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八、陈述性知识的常用教学策略(高校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掌握?) 一、动机激发策略1、充分利用学习目标的激励作用2、极少修正学生的动机归因3、是新知识和预期同时呈现4、教师还应该提供学生成功产生动机的机会二、注意选择策略1、在教科书中采用符号标志技术2、精心设计板书和直观材料3、按知觉规律提供刺激三复述策略。复述是为了保持信息多次重复。四、意义建构策略。帮助学生使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新知识五、认知结构优化策略。措施:1、归纳和整理所学知识2、打破章节系统归纳方法性知识3、抽象知识和感性知识联系4、提高课堂提问艺术九、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1一次只教少量的策略2教会自我监控3在教策略性知识的同时教会反思4激发维持学生的动机5在具体情境中教策略6长期教学十、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1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2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3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4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5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6愿意花费时间分析问题7能很好地监视自己的操作十一、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实施学习策略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策略性思维的习惯2发展元认知3增强自我监控学习4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5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6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7问题的难度要适当8帮助学生正确地表征问题十二、结合实际说明,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在高等教育活动中,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的主渠道。大量研究证明,个体创造性的高低受制于许多因素,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认知、动力、人格特征和环境四个方面。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1、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1)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2)有意识传授技法。(3)培养科学实验能力(4)协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技巧2、激发创造性动机。(1)确立目标和意图。(2)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3)鼓励自我竞争。3、塑造创造性人格。(1)、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动机(2)、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树立学生的自信心(5)、确立创造的信念4、创设创造性环境。(1)、给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的自由(2)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3)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鼓励和组织各种创造活动(4)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十三、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p310)1、学校应当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创造良好条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途径。(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A;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 B;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C;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D;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E;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2.大学生自觉维护身心的心理健康。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A;学习负担要适量 B;生活节奏要合理;C:用脑要科学;3、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1)培养个人的幽默感;(2)增强生活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