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第1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训练.doc
-
资源ID:32508428
资源大小:44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金版新学案】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第1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训练.doc
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一定属于生产者B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C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渠道D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就越高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渗透对知识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就越高。答案:B2右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丙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乙甲B种群乙在第57年间个体数下降是由于甲的增加和丙的减少所致C乙和甲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一定自然区域内,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解析:甲、乙、丙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缺少分解者,所以甲、乙、丙不能构成生物群落。答案:D3(2015·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解析:太阳光属于生态系统非生物成分,A错误;硝化细菌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B正确;病毒不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蚯蚓是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D错误。答案:B4(2015·北京顺义模拟)下图是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全部生物构成群落B鹰与鼬的种间关系为竞争与捕食C能量在该食物网中按箭头方向流动D植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都属于同一营养级解析:图中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 ,不能构成群落。答案:A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解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A错误;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不能被绿色植物利用,C错误;蚯蚓、大型真菌是分解者,不是微生物,D错误。答案:B6(2015·江西景德镇质检)下图中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A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B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C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若 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解析:该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A错。C获得能量小于A的10%20%。E和F不存在地理隔离。答案:D7如图所示食物网中,能正确描述各种成分和彼此间关系的选项是()A因为老鼠是蚂蚁的天敌,所以老鹰也是蚂蚁的天敌B蚱蜢的数量显著减少时,蜥蜴种群比老鼠种群所受的影响大C老鹰可以吃蛇,但是蛇无法吃老鹰,因此蛇与鹰是共生关系D仙人掌是生产者,老鹰是消费者,蚂蚁是分解者解析:本题考查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营养关系,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开始分析,注意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A老鼠取食蚂蚁,但老鹰不以蚂蚁为食,所以老鹰不是蚂蚁的天敌。B蜥蜴只有一个取食方向即蚱蜢,但老鼠除蚱蜢外还有两个取食方向,所以B正确。C老鹰与蛇是典型捕食关系,C错误。D蚂蚁以矮灌木为食,又被老鼠捕食,所以蚂蚁不是分解者。答案:B8(2015·山东泰安3月质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B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之间也可能具有竞争关系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一定是分解者D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属第二营养级解析: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属第三营养级。答案:D9(2015·江苏南通第一次调研)下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生物a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生物b同化的能量大约有50%传递给生物fC生物f在该食物网中占有4个营养级D生物e与c、d与f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解析:生物a、b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错误;b同化的能量大约1020%传给d和f,B错误;f在食物网中占有二、三、四3个营养级,C错误;e、c和d、f有共同的食物来源,存在竞争关系。答案:D10甲图所示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乙图是某地区30年内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鹰与蛇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B甲图中植物固定的太阳能能用于自身呼吸和流到鼠和兔C乙图所示,种群数量的减少只发生在第815年间D乙图中第1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解析:鹰与蛇之间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A错误;15年,种群增长率大于0且恒定,呈丁型曲线增长,D正确。答案:D11(2015·绵阳模拟)右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松毛虫数量增加时,灰喜鹊的数量也会增多,从而使松毛虫种群的增长受到抑制B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狐狸同时占据了两个营养级C生物群落内部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各种生物的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D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解析:图中共3条食物链,狐狸占有第3、4、5共三个营养级。答案:B1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网。如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D只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解析:由图可知:除丁和辛、丙和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和捕食关系外,乙和丁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和捕食关系。答案:D二、非选择题13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发生改变。(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结合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能力。解析:从食物网中不难看出,沙氏变色蜥处于多条食物链中,但都是处于第三或第四营养级;卷尾鬣蜥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又是沙氏变色蜥的食物,因此沙氏变色蜥与卷尾鬣蜥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活动范围发生变化,说明群落的垂直结构在发生变化。从图B中可以看出,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平衡;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在有物种引入的情况下仍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1)三、四竞争和捕食(2)垂直结构(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平衡一定的自我调节14(2015·石家庄教学质检)下图所示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食物网包含了_条食物链,如果用该图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的成分是_。(2)调查兔群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如果标志物脱落,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_。(3)若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上播种杂草,其抵抗力稳定性会_。(4)假设放养的牲畜的食物90%来自牧草,且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那么人增加200 kJ能量需要牧草提供的能量为_kJ。解析:(1)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的,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如果标志物脱落,重新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目减少,因此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大。(3)若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上播种杂草,会增加生物的种类,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4)设来自牧草的能量为x,x÷90%×10%×20%200,则x9 000 kJ。答案:(1)6分解者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大(3)提高(4)9 00015(2015·山东青岛质检)在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首先迁入且迅速增长,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其他动物先后迁入。下图甲表示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乙表示几种生物形成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其他种群迁入后,改变了生态系统的_结构,抵抗力稳定性_。(2)蝗虫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间段是_。3个月后,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显著减小,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3)第7个月后蝗虫种群数量骤减,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猫头鹰种群的数量将_。(4)若鸟类从草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20%,则鸟类增加10 kg,至少需要草_kg。(5)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地区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该动物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往往导致调查结果_(偏高或偏低)。解析:(1)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加。(2)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3)蝗虫减少,对猫头鹰来说会减少一个营养级,能量损耗会减少,生物数量会增多。(4)鸟类增加10 kg,有2 kg直接来至草,草会消耗10 kg。有8 kg来至蝗虫,草会消耗8 kg/20%×20%200 kg,共210 kg。答案:(1)营养增强(2)37月田鼠和鸟类与蝗虫种群对食物的竞争加剧(食物减少)蝗虫种群被天敌捕食的数量增加(3)增加(4)210(5)偏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