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oc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石霞一、 调查背景课前预习是常规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新课的补充与延伸。但我们经常听老师们反映,课前预习效率很低,还有的教师说:“预习跟不预习一样,会的不预习也会,不会的预习了也不会。”为什么预习效果不佳?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懒惰、贪玩,不想花时间预习;学生马虎、粗心,预习时走马观花、敷衍了事。”有的老师认为:“课本中有的问题思维难度太高”,等等。果真如此吗?就此,我们四年级数学教研组从各班中共抽出100名进行了课前预习的学生,用预习过的同等难度的试题进行检测,结果为:课前预习过的正确率为70.5%,没有进行课前预习的正确率为68.8%。从结果上看,预习的效果似乎不是太明显,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预习的效果呢?影响预习效果的因素有哪些?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对全校1到6年级18名数学老师、24个班级的课前预习情况作了全面调查。二、调查方法为了全面、真实地反映问题,本次调查通过向老师问卷、学生问卷、录像查看,并通过一定的访谈进行。围绕学生的预习方式、方法和预习时间的安排等问题,向全校数学老师发放问卷18份,收回18份;围绕学生预习时,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向学生发放问卷1156份,收回有效问卷1117份(占96.6%)。问卷中还设计了一道开放题:“对老师指导学生预习和学生的自主预习提几点意见或建议”。通过对寄宿班学生预习情况的录像,查看了362名学生预习场景,与问卷进行对照。全部数据用EXCEL表格进行处理。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从问卷结果、访谈和录像察看情况结合来看,我们得出影响预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不在学生,而在教师,是教师的“简单行为”和“形式化行为”造成的。教师的思想认识和预习指导行为不够一致。老师们虽然认为课前预习是必要和重要的环节,可在具体的操作中却不够十分的到位。表一:做法比例%发放时间老师发预习案时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只是把预习案当作练习发下来,未作要求课前19.580.5课中9.490.6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9%有老师在发放预习案的时候,对学生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而有81%的老师只是把预习案当作练习发给学生,未作具体的要求。很多老师认为,预习虽然很重要,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很难像老师要求的那样去做。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自然而然地放松了学生对预习的要求。有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要求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还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主要靠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的自学效果则没有多大的期望。我校各年级教研组成员共同设计、精心编写了供预习用的“预习案”,有具体而明确的预习要求和预习目标,有供学生预习后所进行的练习设计。但大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地把“预习案”用起来,有的老师只是把“预习案”随便地发给学生,对预习目标并未作具体的强调和要求;有的老师把“预习案”当作练习发给学生,让学生当作一次作业去完成。学生对预习认识不足,兴趣不大。表二:预习时,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问题思想、行为比例(%)预习时你在想(干)什么认真预习、积极思考38.26好在只是预习,可以一边预习,一边做别的事55.32不想预习,到学校问问同学就行了6.42预习的问题你懂了吗?懂了36.22有的不懂45.95不懂17.83你觉得预习对学习有帮助吗?有帮助48.41有一点帮助37.17没有帮助14.42你喜欢预习吗?喜欢38.22有点喜欢41.21不喜欢20.57从表二的数据中,我们看出接近40%的学生能认真进行预习,开动脑筋,积极投入到预习活动中去;近60%的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于预习活动中,只是把预习当作可有可无的事去做,一边预习,一边做其他的事;预习的学生中有接近40%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预习弄懂课本中的问题;有45%的学生对预习的内容一知半解;有50%的学生认为预习对学习是有帮助的;有38%的学生对预习有兴趣,喜欢预习;而有21%的学生则对预习不感兴趣。由此可见,学生对预习的态度和兴趣是一个影响预习效果的重要而又关键的因素。学生有质疑问难、自主探索的精神需求。给老师提几点或建议的开放问题,归纳整理如下:意见或建议比例(%)老师要讲清预习的内容、要求和目标105老师不要多讲,要让同学们充分展示和交流预习的效果60展示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或错误145不要批评在预习中出现的错误的学生5从以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学生喜欢交流和展示预习的情况,同时,也希望知道在预习中出现疑难和学生难在哪里,出现错误的学生错在哪儿。学生喜欢老师在预习之前给同学们讲清预习的内容、要求和预习的目标,但不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过多的讲授,而是希望老师多安排些时间让学生来展示和交流预习的情况和效果。因为老师的过多讲授,让学生失去了自我展示和倾听同伴发言的机会。另外,学生不希望老师批评在预习中出现错误的同学,这样,会让学生丧失预习的冲动和勇气,渐渐地,学生就会对预习失去了热情,失去了信心。四、思考与建议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们有一定的新思想和新理念,但还是没有摆脱旧思想的束缚,课中,老师们总是担心学生不理解,一般都是讲得口干舌燥、滔滔不绝,而挤占了学生相互交流、展示和探讨的时间。这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实际上是一个重大的观念问题,如果不改变这一现象,它影响的不只是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直接影响课改的进程。这与打造全优课堂的想法是大相径庭的。为了提高预习的效果,笔者的做法是:激发学生提高预习兴趣。刚开始安排学生预习的时候,教师对于预习的要求和目标可以定得简单一些,让同学们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预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不要吝啬溢美之词,要大加表扬和赞赏,从而激发学生对预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让他们体验到,预习可以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从而让他们更加爱预习、爱学习。引导学生领会预习要求。每一次新课之前,教师都应该及时地让学生明确预习的内容、要求和任务,让他们有事可做、有章可循。预习的任务和目标要具体、要求要明确。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第8册)毫升的认识一节时,我给学生们提出了如下预习要求:1、收集各种饮料瓶,观察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2、了解一下,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3、通过观察和了解,你能描述一下,1毫升的容量有多少吗?指导学生掌握预习方法。教师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非常的重要,特别是对那些还没有掌握预习方法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简单而又基本的预习方法。如:我在布置学生预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四年级数学第八册)时,教给学生如下的预习方法:1、动手实践:在纸上任意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量一量,它们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2、学会比较:再把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看看各是多少度。3、总结归纳: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培养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在学生有了预习的兴趣、掌握预习方法之后,学生对预习应该有了自己的认识,他们会认识到,预习可以帮助自己,更快更好地掌握课堂上老师将要教学的内容和任务,同时,只有自己认真地预习,才能在课堂上与同伴们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探讨,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火花和光亮。久而久之,让学生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实践证明,课前进行很好的预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