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化学分类汇编(1月)E单元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doc
-
资源ID:32517366
资源大小:1.18M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高考化学分类汇编(1月)E单元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doc
E单元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目录E单元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1E1 原子结构1E2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12E3 分子结构 化学键29E4 晶体结构39E5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综合46E1 原子结构【化学卷(解析)·2015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1月月考(20150128)】21(12分)【选做题】本题包括A、B 两小题,请选定其中一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A小题评分。A物质结构与性质 2K3Fe(C2O4)33K2CO3+Fe+FeO+4CO+5CO2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的金属元素在生产和科研中有非常重要的使用 价值。(1)测定土壤中铁的含量时需先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再采用邻啡罗啉作显色剂,用比色法测定,若土壤中含有高氯酸盐时会对测定有干扰。相关的反应如下: 4FeCl3+2NH2OHHCl= 4FeCl2+N2O+6HCl+H2OFe3+在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式 ls22s22p63s23p63d6或Ar3d6 ;羟胺中(NH2OH)采用sp3杂化的原子有N、O ,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Fe2+与邻啡罗啉(用A表示)形成的配合物FeA3 2+中,Fe2+的配位数为 6 ;N2O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用文字描述)。(2)分子氢的规模化制备是氢能应用的基础。在光化学电池中,以紫外线照钛酸锶电极时,可 分解水制取H2同时获得O2。已知钛酸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钛酸锶的化学式为 。【知识点】原子结构、杂化、化学键、晶胞结构 E1E3E4 【答案解析】【解析】(12分)(1)Ar3d5 (2分) N,O (2分); O>N>H (2分) 6 (2分) 直线型(2分) (2) SrTiO3 (2分) 解析:(1)铁是26号元素,铁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变成亚铁离子,Fe3+在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l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故答案为:ls22s22p63s23p63d5或Ar3d5; 羟胺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为4的原子有N、O原子,所以采用sp3杂化的原子有N、O原子,同一周期元素电负性从左到右递增,在NH2OH中,H显正价,H的电负性最小,故电负性大小顺序是ONH;故答案为:N、O;ONH; 配位数就是在配位个体中与一个形成体成键的配位原子的总数,所以Fe2+与邻啡罗啉形成的配合物(形成过程如图1)中,配位数为6,故答案为:6; N2O与CO2是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应为直线形分子,故答案为:直线型; (2)该晶胞中Ti原子个数为1,O原子个数6×1/2 =3,Sr原子的个数为8×1/8=1, 所以化学式为SrTiO3,故答案为:SrTiO3; 【思路点拨】本题综合性较大,涉及晶体、化学键、杂化轨道、电负性、晶胞计算等,但难度不大,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完成 B实验化学略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随堂测试参考答案选择题(110题每小题2分;1115题每小题4分)12345678910BACDBDCAAB1112131415ABDCBCBC16(12分)(1)Co2O3+SO32+4H+=2Co2+SO42+2H2O (2分) (2)将Fe2+氧化成Fe3+ (2分) (3)Fe(OH)3、Al(OH)3 (2分) (4)除去溶液中的Mn2+ (2分) B (2分) (5)粗产品中混有Cl含量比样品高的可溶性氯化物或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等 (2分) 17(15分) (1)醚键(2分)、 羰基(2分) (2)还原反应 (2分)(3) (2分) (4) 或 或 (2分)或H2/催化剂浓硫酸/CN(5)(5分,每步1分)18、(12分)(1)30°C,(2分) 水浴加热(2分)30°C(2)15ClO3+FeS2+14H+=15ClO2+Fe3+7H2O+2SO42(2分)(3)依据题给反应方程式的关系式: Cr2O726Fe2+ 1 60.050 0molL1×0.020L 0.006mol (2分) ClO25Fe2+ 1 5 0.0025mol 0.037L×0.500molL10.006mol 400mL ClO2溶液中含ClO2 0.0025mol×20=0.05mol;(2分)以“m(ClO2)/m(NaClO3)”作为衡量ClO2产率的指标,所以产率=0.05mol×67.5g/mol÷6.0g×100%=56.25%.(2分)19(15分) (1)Na2SiO3 (1分)(2)2CeO2 + H2O2 + 6H+ =2Ce3+ +O2+4 H2O (2分)(3)沿玻璃棒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没过沉淀,待水自然流下,重复2 3次(2分)(4)加入硫酸,可使平衡向左进行,使Ce3+进入水层(2分)(5)偏大(2分)(6)过滤、洗涤(2分)将沉淀溶解在足量的稀硫酸中,并加入适量30%H2O2溶液,充分反应(2分)蒸发浓缩,冷却结晶(2分)20(14分)(1)4H1+ H2+2H3 (2分)(2) c(CH3OCH3)×c3(H2O)/c2(CO2)×c6(H2) (2分) <(2分); 不变(2分)CH3OCH312e3H2O=2CO212H (2分)(3)减少酸雨的发生 (2分)SO22H2OCu2 4HSO42Cu (2分)21(12分)A结构化学(1)Ar3d5 (2分) N,O (2分); O>N>H (2分) 6 (2分) 直线型(2分) (2) SrTiO3 (2分)【化学卷(解析)·2015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1月月考(20150128)】10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且X常见化合价为1和1,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Z与X处于同一主族,W的原子序数是Y的2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Z)>r(W)>r(Y)>r(X)B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弱C化合物Z2Y2与X2Y反应时,Z2Y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由X、Y、Z、W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水溶液可能显酸性【知识点】元素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E1 【答案解析】【解析】B 解析: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且X常见化合价为+1和-1,故X为氢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 倍,则Y元素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Y为氧元素;Z与H元素处于同一主族,原子序数大于氧元素,故Z为Na元素,W的原子序数是Y的2 倍,W的原子序数为16,故W为硫元素,A氢原子比较最小,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NaSOH,即r(Z)r(W)r(Y)r(X),故A正确;B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氢化物稳定性H2OH2S,故B正确;C化合物Na2O2与H2O反应时,反应中只有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既降低又升高,Na2O2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正确;D由H、O、Na、S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钠,二者的混合容易可能为中性,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结构性质位置关系,难度中等,D选项为易错点,容易考虑单一化合物溶于水,忽略混合溶于水的情况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化学卷(解析)·2015届福建省泉州五校高三联考(201501)】9氮化钠和氢化钠都是离子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未配平)如下:Na3N+H2ONaOH+NH3,NaH+H2ONaOH+H2。有关它们的叙述 与水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与水反应后的溶液都显碱性;与盐酸反应都只生成一种盐;两种化合物中的阴阳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的结构E1 B2【答案解析】D解析:反应Na3N+3H2O=3NaOH+NH3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正确;氮化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氯化铵两种盐,氢化钠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错误;N3-、Na+与H+的电子层结构不同,错误。【思路点拨】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解答,根据物质和盐酸的反应来回答。【化学卷(解析)·2015届福建省泉州五校高三联考(201501)】2下列化学用语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 B比例模型可以表示CO2 分子或SiO2分子CHCO的电离方程式为:HCO+ H2O CO+H3O+D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知识点】化学用语B1E1 【答案解析】B解析:中子数=37-17=20,A正确;CO2 分子和SiO2的结构不同,是CO2 分子的比例模型,但不是的SiO2的比例模型,B错误;C、D正确。【思路点拨】掌握原子的表示方法和各个数值的含义,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CO2 分子是直线型结构,SiO2是四面体结构。【理综卷(化学解析)·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201501)】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推断冶炼金属时可能的方法BCaCl2、MgCl2晶体都容易潮解,它们潮解的实质是晶体表面吸水形成溶液C根据某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可以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D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以判断某些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知识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化学基本反应类型,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C5 E1 【答案解析】C 解析:A、金属的活泼性很强的金属一般用电解法冶炼,较活泼的用热还原法冶炼,不活泼的用热分解法冶炼,所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推断冶炼金属时可能的方法,正确; B、CaCl2、MgCl2晶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晶体表面形成水溶液,正确; 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各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其在自然界中的丰度之和,错误; D、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之一是有沉淀生成,所以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以判断某些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正确;故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求算、晶体的潮解、金属的冶炼、复分解发生的条件,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理综卷(化学解析)·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201412)word版】36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1967年舒尔滋提出金属互化物的概念,其定义为固相金属间化合物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如Cu9Al4、Cu5Zn8 等。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金属互化物具有自范性,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该金属互化物属于_(填“晶 体”或“非晶体”)。(2)基态铜原子有 个未成对电子,二价铜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在CuS04溶液中滴入过量氨水,形成配合物的颜色为 。(3)铜能与类卤素(SCN)2反应生成Cu(SCN)2,1 mol(SCN)2分子中含有键的数目为 ;类卤素(SCN)2对应的酸有两种,理论上硫氰酸(H-S-CN)的沸点低于异硫氰酸(H-N=C=S)的沸点,其原因是 。(4)ZnS的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在ZnS晶胞中,S2-的配位数为 。(5)铜与金形成的金属互化物结构如图2,其晶胞边长为a nm,该金属互化物的密度为 (用含“a、NA 的代数式表示)g·cm-3。【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子结构、晶体结构E1 E3 E4【答案解析】(1)晶体;(2)1;1s22s22p63s23p63d9 ;深蓝色;(3)5NA;异硫氰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硫氰酸分子间不能;(4)4;(5) 解析:(1)晶体中原子呈周期性有序排列,有自范性;而非晶体中原子排列相对无序,无自范性,该金属互化物具有自范性,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为晶体;(2)基态铜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有1个未成对电子;二价铜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 ;在硫酸铜溶液中逐滴滴加氨水至过量,先出现蓝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形成深蓝色的溶液;(3)1 mol(SCN)2分子中含有键的数目为5NA,根据所给信息硫氰酸结构简式H-S-CN、异硫氰酸的结构简式H-N=C=S,异硫氰酸中H-N键极性强,分子间存在氢键,而硫氰酸分子间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所以异硫氰酸的沸点高于硫氰酸;(4)由图1知每个S2-离子周围等距离最近有4个Zn离子,在ZnS晶胞中,S2-的配位数为4;(5)1个晶胞中铜原子的个数是6×1/2=3,金原子的个数是8×1/8=1,晶胞的质量是389/NA(g),晶胞的体积是(a×10-7cm)3,根据密度计算公式(g·cm-3)。【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知识,类比学过的问题解答.【化学卷(解析)·2015届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测试(201501)word版】26(14分)A、B、C、D、E、F是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C、F分别是同一主族元素,A、F两种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比C、D两种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少2,F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75倍。又知B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请回答:(1)1 mol由E、F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跟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反应 生成两种盐和水,完全反应后消耗后者的物质的量为 。(2)A、C、F间可以形成甲、乙两种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甲有18个电子,乙有10 个电子,则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科学研究证明:化学反应热只与始终态有关,与过程无关。单质B的燃烧热为a kJ/mol。由B、C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C 14g完全燃烧放出热量b kJ,写出单 质B和单质C反应生成BC的热化学方程式: ;(4)工业上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用A2C与BC反应制取单质A2。在等体积的I、II 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A2C和1mol BC、2 mol A2C和2 mol BC。一定条 件下,充分反应后分别达到平衡(两容器温度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I>II B达到平衡后A2C的转化率:I=II C达到平衡后BC的物质的量:I>II D达到平衡后A2的体积分数:I<II(5)用B元素的单质与E元素的单质可以制成电极浸入由A、C、D三种元素组成化 合物的溶液中构成电池,则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知识点】元素推断、原电池原理、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与能量E1 F1 F3 G2 【答案解析】(1)8 mol(3分)(2) HS-+OH-=S2-+H2O(2分) (3) C(s)+ O2(g)=CO(g);H= -(a-2b) kJ/mol(3分)(4)A、B (4分)(5)2Al+8OH- -6e-=2AlO2-+4H2O(2分) 解析:F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75倍,即最外层有6个电子,为S元素。B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知B有2电子层,是C元素。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E为Al,C、F是同一主族元素,知C是O元素。A、F两种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比C、D两种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少2,若A是H元素则D是Na元素,若A是li元素则D是Al元素,不和题意,综合可知,A、B、C、D、E、F分别是H、C、O、Na、Al、S。(1)1 mol由E、F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即1molAl2S3,跟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即NaOH反应生成两种盐和水,反应方程式为:Al2S3+8NaOH=2NaAlO2+3Na2S+4H2O完全反应后消耗后者的物质的量为8mol;(2)A、C、F间可以形成甲、乙两种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甲有18个电子,为HS-,,乙有10个电子为OH-,则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H-=S2-+H2O;(3)碳的燃烧热为a kJ/mol,则C(s)+O2(g)=CO2(g) H=akJ/mol;14gCO完全燃烧放出热量b kJ,所以有CO(g)+1/2O2(g)=CO2(g) H=2bkJ/mol。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即得到C(s)+1/2O2(g)=CO(g) H=(a2b)kJ/mol。 (4)反应为:H2O(g)+CO(g)H2(g)+CO2(g),在等体积的I、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H2O和1mol CO、2 mol H2O和2 mol CO。相对于I为加压,平衡不移动:A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I> ,正确; B因两平衡等效,达到平衡后A2C的转化率:I=,正确;C达到平衡后BC的物质的量:>I ,故错误; D达到平衡后A2的体积分数:I=,故错误;正确的是AB;(5)铝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铝失电子,所以负极是铝,电极反应为:2A+8OH-6e-=2AlO2-+4H2O。【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元素推断、原电池原理、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知识,以F、B、E为突破口得到A、B、C、D、E、F分别是H、C、O、Na、Al、S是关键。【化学卷(解析)·2015届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测试(201501)word版】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1/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Z、W与Y同周期且互不相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不止一种氧化物 B原子半径:W>Z>Y>X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mZ>HnW DW位于第3周期第A族 【知识点】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E1 E2【答案解析】D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1/2倍,X是锂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Y是铝元素,Z、W与Y同周期且互不相邻,Z、W分别是磷、氯元素,A、X是锂元素,锂与氧气反应只能生成一种氧化物Li2O,故A错误;B、根据同周期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的规律:原子半径:Y>Z>W>X,故B错误;C、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稳定性:HnW>HmZ ,故C错误;D、W是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A族,故D正确。故答案选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需要理解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内容.【化学卷(解析)·2015届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9A、B、C、D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B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C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CA B离子半径:D3+B2-C非金属性:AB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C < D【知识点】元素推断 元素周期律E1 E2【答案解析】A 解析: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中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知A是C元素,B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知B是O元素,结合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D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是Al元素,C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C是Na元素;A、原子半径:NaC,故A正确;B、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小的半径大,离子半径O2-Al3+,故B错误;C、非金属性:OC,即 BA,故C错误;D、根据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碱性CD,故D错误。故答案选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顺利推出各元素以及理解元素周期律是关键。【化学卷(解析)·2015届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3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图正确的是AHClO的结构式:HOCl BH2O2的电子式:H 2HCCO2的比例模型: D14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知识点】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E1 E3 【答案解析】A 解析:A、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氢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氧原子分别与氢原子和氯原子形成一对公用电子对,故A正确;B、H2O2的是共价化合物不是离子形成的物质,故B错误;C、碳原子比氧原子的半径大,故C错误;D、14C的原子有6个质子,核外有6个电子,故D错误。故答案选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需要理解原子结构的知识。【化学卷(解析)·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等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201501)】37.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已知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原子所处的周期数、族序数都与其原子序数相等;B原子核外电子有6种不同的运动状态,s轨道电子数是p轨道电子数的两倍;D原子L电子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E原子核外有3层电子且各层均处于全满状态。请填写下列空白。(1)E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2)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填元素符号),其原因为_。(3)B2A4是重要的基本石油化工原料。B2A4分子中B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1 mol B2A4分子中含_mol键。已知D、E能形成晶胞如图所示的两种化合物,化合物的化学式,甲为_,乙为_;高温时,甲易转化为乙的原因为_。【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电离能 化学键 晶体结构E1 E3 E4【答案解析】(1)1s22s22p63s23p63d104s1(2分) (2)CON(2分) 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氮元素最外层电子达到半满的稳定构型,其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元素(2分)(3)sp2杂化(2分) 5(2分)(4)CuO(2分) Cu2O(2分)Cu2O中Cu的d轨道为全充满状态,较稳定。 解析:A原子所处的周期数、族序数都与其原子序数相等知A为H;B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s轨道电子数是p轨道电子数的两倍知B为碳原子,D原子L电子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可知D为O原子,根据原子序数关系,C只能为N原子;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可知E为Cu;(1)铜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2)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ON; 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氮元素最外层电子达到半满的稳定构型,其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元素;(3)B2A4是乙烯,由CH2=CH2可知一个乙烯分子中含有5个键;(4)甲中小黑点为4个,小白点8个在顶点、4个在棱上、2个在面心、1个在体心,相当于4个;乙中小黑点为4个,小白点8个在顶点、1个在体心,相当于2个;所以甲表示CuO、乙表示Cu2O;找出CuO、Cu2O的不同点,铜的价态不同,从核外电子排布式分析知 Cu2O中Cu的d轨道为全充满状态,较稳定。【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化学键、晶体结构等,根据题干信息推出各元素是关键.【化学卷(解析)·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质检检测(201501)word版】1. 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判断,正确的是A均含共价键 B互为同分异构体 C互为同位素 D性质相同 【知识点】同分异构体、同位素 E1 K1【答案解析】A 解析:金刚石、石墨和C6的结构中都含有共价键,同分异构体是有机化学在研究的问题,同位素是原子之间的关系,这是三种不同的物质,所以性质不同,故选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物质之间的关系,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难度不大。E2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化学卷(解析)·2015届山西省康杰中学等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01501)】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沸点:NH3>PH3>AsH3B结合质子的能力:OH>CH3COO>ClC酸性:HClO4 >H2SO4 >H3PO4 D碱性:NaOH >Mg(OH)2 >Al(OH)3【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E2【答案解析】A 解析:A NH3含有氢键,沸点最高,PH3、AsH3都不含氢键,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应为NH3AsH3PH3,错误B因H2O、CH3COOH、HCl的电离程度:HClCH3COOHH2O,所以结合质子能力OH-CH3COO-Cl-,正确 C非金属性ClS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所以酸性:H3PO4H2SO4HClO4 正确;D金属性:NaMgAl,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NaOHMg(OH)2Al(OH)3,正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酸性的比较,题目难度中等。【理综卷(化学解析)·2015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201501)word版】10A、B、C、D为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A、C同主族,B、C、D同周期;A的气态氢化物比C的气态氢化物稳定;B的阳离子比D的阳离子氧化性强;B的阳离子比C的阴离子少一个电子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A>C>B>DB单质熔点:D>B,A>CC原子半径:D>B>C>AD简单离子半径:D>B>C>A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E2 【答案解析】C 解析:A、B、C、D为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A、C同主族,A的气态氢化物比C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故A、C为非金属,原子序数CA,A处于第二周期,C处于第三周期;B、C、D同周期,B的阳离子比D的阳离子氧化性强,B的阳离子比C的阴离子少一个电子层,则B、D为金属,原子序数DB,CB,CD且三者处于第三周期。A如果A处于第二周期,C处于第三周期;原子序数DB,CB,CD,所以原子序数:CBDA,故A错误; B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的熔点逐渐升高,所以单质熔点:BD;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增大,CA,故B错误; C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半径:DBC,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CA,则原子半径:DBCA,故C正确; D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小,离子的半径越大,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A、B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C、D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比A、B多一个电子层,原子序数:CBDA,所以离子半径:CADB,故D错误;故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化合物性质等,确定元素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元素周期律是解题关键。【理综卷(化学解析)·2015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201501)】11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与C同主族,A与其它元素不在同一周期,B与D同主族,常温下D的单质为淡黄色固体。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r(C)r(D)r(E)B元素D、E分别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EDC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E的强D元素B分别与A、C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知识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E2 【答案解析】【解析】B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下D的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则D为S元素;B与D同主族,则B为O元素;A与C同主族,A与其它元素不在同一周期,则A为H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C为Na,E的原子序数大于S,故E为Cl,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ClSNa,故A错误;B、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ClS,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氢化物稳定性HClH2S,故B正确;C、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ClS,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酸性:高氯酸硫酸,故C错误;D、元素O分别与H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H2O或H2O2,只含有共价键,而O元素与Na元素C形成的化合物为Na2O或Na2O2,前者含有离子键,后者含有离子键、共价键,含有化学键类型不相同,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难度不大,推断元素好是解题关键,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化学卷(解析)·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12月月考(20141)】5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C同主族,且A、B、C三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CDB2.32gFe3O4与足量B单质完全反应,转移0.09mol电子C常温下,B、D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pH7D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CD 【知识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E2【答案解析】【解析】C 解析:根据A、C同主族,而且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设出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x+2x+2x=15,解得x=3,再根据短周期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则A为氧元素,B为铝元素,C为硫元素,D为氯元素; 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半径在减小,则BCD;同主族,由上到下半径增大,则CA,故A错误; B、2.32g四氧化三铁的物质的量为2.32g/232g/mol = 0.01mol,由反应8Al+3Fe3O4 =4Al2O3+9Fe可知参加反应的铝的物质的量为0.01mol×8/3铝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3价,所以转移电子0.01mol×8/3×3=0.08mol,故B错误; C、常温下,B、D形成的化合物是AlCl3,强酸弱碱盐,水溶液pH7,故C正确;D、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与元素的非金属性一致,C<D,故D错误。故答案选C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结构位置性质关系,根据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判断元素,难度中等。【化学卷(解析)·2015届福建省泉州五校高三联考(201501)】15X、Y、Z、R是短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Y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最多,Z元素的化合物的焰色反应呈黄色,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X原子与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与Y能形成两种常见的气态化合物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Z)> r(R)> r(X) > r(Y) CX、Z分别与R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不同D含有Y、Z、R三种元素的化合物最多只有2种【知识点】元素周期律 化学键E2E3【答案解析】D解析:根据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可知,X、Y、Z、R分别是C、O、Na、Cl。A正确,分别是CO和CO2;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B正确;碳和氧形成的是极性键,钠和氧形成的是离子键,C正确;D不正确,由于Cl有1价、3价、5价、7价,所以NaClO、NaC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