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精品解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章节测试试卷(精选含答案).docx
-
资源ID:32522512
资源大小:720.58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最新精品解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章节测试试卷(精选含答案).docx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章节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四幅图中描述正确的是()A如图,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用相同的力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B如图,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铃声听起来不变C如图,发声喇叭外的烛焰晃动,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D图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次声波回声定位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考期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3、 “女高音”、“男低音”描述的是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4、如图所示,在A、B、C、D四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同样大小的力度依次敲打瓶口,D瓶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大B用同样大小的力度依次敲打瓶口,A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C用同样大小的力度依次向瓶口吹气,A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D用同样大小的力度依次向瓶口吹气,D瓶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大5、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B我们说某歌手能够发出美妙的海豚音,是形容他(她)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大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声音只能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6、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目的是为了减弱机动车的噪音对学校教学产生影响的是()A禁止鸣笛B限速C禁止停车D限重7、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不能传播声音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所有人都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8、小明在家用一根筷子敲击空瓶子的同一位置来研究声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不同力度敲击可听到不同音色的声音B不同力度敲击可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C相同力度敲击空瓶与装水的瓶子可听到相同音调的声音D要获得不同的音调,可往瓶子内加不等量的水9、伴随着火箭的轰鸣,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一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轰鸣”主要是指声音的()A响度大B音调高C频率高D振幅小10、如图,关于声的实验和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声B 可以探究音色与频率的关系C 用转换法说明发声体在振动D 如图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点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任何声音都是由于发声物体的_而产生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不同,同时她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后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2、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忽闻水上琵琶声”,琵琶的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_(选填“大”或“小”);“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声的_;“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_(以上两空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小。3、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两个发声体即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但人耳还能分辨出来,这是因为_不同。4、音乐课上同学们齐声合唱歌唱祖国,同学们的歌声是声带_产生的,歌声是通过_传播到音乐老师的耳朵里;室外的人依据声音的_很轻易就辨别出老师在用钢琴为同学们伴奏。5、重庆一中元旦晚会上,一中合唱团献上了精彩的合唱。男同学放声歌唱,女高音伴唱,则男同学歌唱时的_大,女高音歌唱时的_高(均选填“响度”或“音调”)。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1、小美同学在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小智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已知铁管的长度为255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100m/s。问:(1)小智同学听到的第一次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来的?(2)听到两次声音的间隔时间为多少s?2、站在200m赛跑终点的计时员,他听到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时。求:他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起跑时的时间大约晚多少秒?(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3、一段平直钢管长1.02km,大明站在该钢管的一端,大亮站在该钢管的另一端。大明用锤子敲击一下钢管,大亮先后听到了两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为5100m/s,求:大亮听到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为多少s?4、一辆汽车以每秒25m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4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m,则(1)鸣笛处距山崖多远?(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5、2021年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绚烂的烟火盛放在国家体育场上空,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某时刻小明看到国家体育场上空的礼花开始绽放,经过t=6s后听到礼花开始绽放的响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v=340m/s,光速为c=3108m/s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小明所在地点与礼花开始绽放处的直线距离约为多少?(2)请通过计算说明为何计算距离时,可以忽略礼花开始绽放到小明看到所用的时间。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以下两个声现象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 _;在实验中通过乒乓球的大幅摆动来反映音叉的微小振动,这种实验方法叫 _法。(2)如图乙所示,随着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小明听到罩内正在响铃的闹钟铃声响度越来越小按照这个发展趋势推理可知若罩内的空气完全被抽出,将不能听到铃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_。2、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端压到桌边,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振动,探究声音的特性。(1)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刻度尺振动的 _不同,听到刻度尺产生声音的 _不同;(2)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刻度尺,探究的是声音的 _与 _的关系;(3)保持钢尺和朔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的程度均相同,听到钢尺和塑料尺发出的声音仍然不同,声音的此特性是 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详解】A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钢尺越难振动,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故A错误;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传声能力越来越差,所以听到闹钟声越来越小,故B错误;C发声的喇叭的纸盆振动,纸盆振动引起空气振动,空气振动引起烛焰的晃动,这是声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D开启倒车雷达,倒车雷达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倒车雷达通过接收到的超声波判断汽车和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所以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来工作的,故D错误。故选C。2、A【详解】A禁止鸣笛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0,故B错误;C超声波、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音的产生需要振动,振动产生的能量可清理眼镜上的脏东西,所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D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使响度变大或变小,故D错误。故选A。3、B【详解】“女高音”、“男低音”描述的是女生的声音音调高,男生的声音音调低,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4、C【详解】AB用同样大小的力度依次敲打瓶口时,是瓶和水振动发声,瓶子和瓶内水振动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由于瓶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导致敲击时,振动快慢就不同,D瓶中水最少,振动最快,故D的音调最高,故AB错误;CD用同样大小的力度依次向瓶口吹气,是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声的,空气柱振动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A瓶中的空气柱最短,振动最快,发出的音调最高,故C正确,D错误。故选C。5、A【详解】A由图可知,大象的发声频率范围是1424Hz,听觉频率范围是120000Hz,所以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故A正确;B海豚音就是像海豚一样发音,指的是发声的音调高。我们说某歌手能够发出美妙的海豚音,是形容他(她)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故B错误;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物体振动的频率若是低于20Hz或高于20000Hz,人耳是听不到的,故C错误;D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洗等,都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A。6、A【详解】A如图表示禁止鸣笛,从声源处减弱机动车的噪音,故A符合题意;B如图表示限制车辆行驶的速度,与减弱噪音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C如图表示此路段禁止停车,与减弱噪音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如图表示限制超重车辆通行,与减弱噪音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7、B【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所以水可以传播声音,故A错误;B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听到声音一定是物体振动后通过介质传播才听到,所以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故C错误;D人耳能听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是超声波,人耳都听不到,故D错误。故选B。8、D【详解】AB用大小不同的力度敲击,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AB错误;C相同力度敲击空瓶与装水的瓶子,振动的快慢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错误;D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可往瓶子内加不等量的水,由于水柱高度不同,瓶子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音调不同,故D正确。故选D。 9、A【详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轰鸣”主要是指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10、C【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随着向外抽出空气的进行,钟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小,可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该实验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B错误;C图中实验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实验方法运用了转换法。故C正确;D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振动 音色 响度 【详解】123所有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每个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人,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声音的响度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当声源振幅相同时,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所以可以根据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2、大 音调 响度 【详解】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故琵琶的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大。2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使弦的振动频率不同,从而改变弦发声的音调。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小。3、振动 音色 【详解】1一切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区别声音的主要特性是音色,所以发声体发声的音调和响度相同,仍能根据音色来区别。4、振动 空气 音色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唱歌时,人的声带在振动。2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音乐老师的耳朵里的。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所以室外的人辨别出老师在用钢琴为同学们伴奏是依据声音的音色。5、响度 音调 【详解】1由题意可知,男同学放声歌唱说明声音大,即声带振幅大,响度大。2女高音歌唱时,声带振动频率快,即音调高。三、计算题1、(1)铁管传来的;(2)0.7s。【详解】解:(1)小美同学在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小智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由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气体中传播的速度要快,所以第一次声音是铁管传过来的。(2)由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间为声音在铁管中的时间为两次声音间隔的时间为t=t1-t2=0.75s-0.05s=0.7s答:(1)小智同学听到的第一次声音是通过铁管传来的;(2)听到两次声音的间隔时间为0.7s。2、0.59s【详解】解:声音传出200m所用的时间即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起跑时间晚0.59s。答: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起跑时间晚0.59s。3、2.8s【详解】解:钢管长度为在一端敲一下,由可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由可得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时间为则两下响声的间隔时间为答:大亮听到两次响声的间隔时间为2.8s。4、(1)730m;(2)630m【详解】解:(1)根据可知,笛声传播的距离s1=v1t=340m/s×4s=1360m汽车行驶的距离s2=v2t=25m/s×4s=100m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2s=s1+s2可以计算得,鸣笛处与山崖的距离为(2)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s-s2=730m-100m=630m答:(1)鸣笛处距山崖730m;(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630m。5、(1)2040m;(2)详见解析【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声音从礼花绽放处传到小明所在地用时6s,则小明所在地点与礼花开始绽放处的直线距离(2)光从礼花绽放处传播到小明所在地所用时间由计算可知,礼花开始绽放到小明看到所用的时间太短,可以忽略。答:(1)小明所在地点与礼花开始绽放处的直线距离约为2040m;(2)通过计算可知,光从礼花绽放处传播到小明所在地所用时间为6.8×10-6s,时间太短,计算距离时,可以忽略礼花开始绽放到小明看到所用的时间。四、实验探究1、振动 转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详解】(1)12图甲中,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实验方法叫做转换法;通过乒乓球被弹起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2)3图乙中: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被拨打的手机的铃声越来越小,即响度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进一步推理得:真空不能传声。2、振幅 响度 音调 频率 音色 【详解】(1)12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较大的力拨动时,刻度尺振动的振幅变大,听到声音的响度较大,即振幅不同,响度不同。(2)34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振动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探究的是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3)5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的幅度和频率与刻度尺均相同时,即音调、响度相同,材料不同,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