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强化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专题攻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
资源ID:32529604
资源大小:188.9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基础强化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专题攻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专题攻克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里称量氢氧化钠时一般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B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一定是氢氧化钠C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D氢氧化钠易潮解,要密封保存2、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错误的是A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由低到高B物质形成溶液的pHC根据铁的含碳量,将其分成生铁和钢D20时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3、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NaOH、K2SO4稀HCl、NaClBNaCl、NaNO3、Na2CO3、Ba(NO3)2CK2SO4、Na2CO3、NaCl、Ba(NO3)2D稀HNO3、BaCl2、MgSO4、NaOH4、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A观察颜色B伸入燃着的木条C通入澄清的石灰水D通入紫色石蕊溶液5、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足量的锌粉与硫酸铜反应B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C一定质量盐酸与生铁反应D足量的水通电分解制氧气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有白色固体生成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有黄色火焰,有大量白雾生成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把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变红,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蓝色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的溶液D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8、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点燃酒精灯B用滴管取液体C稀释浓硫酸D取用粉末9、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下列选项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图示转化关系的是选项甲乙丙丁ACuOCuSO4FeSO4FeCl2BCO2Na2CO3H2OO2CO2MgOH2O2H2ODHClBaCl2AgClH2SO4AABBCCDD10、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用途对应正确的是A烧碱 Na2CO3 碱 制玻璃B生石灰 CaO 氧化物 干燥剂C干冰 H2O 酸 灭火D熟石灰 CaCO3 盐 中和酸性土壤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防范新冠疫情,需要我们“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1)医用口罩的核心材料是聚丙烯制成的熔喷布,聚丙烯属于_(填序号)。A金属材料B有机合成材料C有机高分子材料D复合材料(2)在疫情期间要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沾有油污的手,可使用洗洁精清洗,利用洗洁精的_作用。(3)某消毒液稀释后pH=6,则稀释前其pH_(填“>”、“=”或“<”)6。(4)某校要配制100kg溶质质量分数为0.2%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需要10%的过氧乙酸溶液_kg 。(5)修建火神山医院时用到了大量铝合金材料,铝合金耐腐蚀。铝的活泼性比铁强,但比铁耐腐蚀的原因是_。2、铁的广泛应用(1)我国早在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一书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其中蕴含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我国唐代钢铁的冶炼达到了新的高度,生铁经过灼热反复捶打后成为钢。生铁和钢都属于合金,钢的含碳量比生铁_(填“高”或“低”)。(3)生活中常用铁锅炒菜,主要是利用了铁良好的_性,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其主要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如图是五种化合物常温在溶液中两两之间发生的某些转化关系图,图中的“”表示由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略去)。回答问题。(1)NaClNaNO3:_。NaOHNaCl:_。Na2SO4NaCl:_。以上三个反应的转化是: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都是_(填基本反应类型);这类反应实质上是_的过程。(2)在图中物质间转化关系中有的可以逆向转化它们分别是_。4、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然后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滤渣中一定含有_;产生气泡的反应方程式是_。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我们学习了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按以下步骤:(以K2SO4与Ba(NO3)2反应为例)写出K2SO4与Ba(NO3)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下面填写):把易溶于水、易电解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上述方程式可改写成: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请回答:(1)K2SO4与Ba(NO3)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_。A无色溶液中:K+、Na+、Fe2+B酸性溶液中:Mg2+、Na+、Cl-CpH=11的溶液中:、Ba2+、Al3+、Cl-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中:Na+、Ba2+、Cl-(3)写出稀盐酸滴在难溶固体碳酸钡上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写出一个与离子方程式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5)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只要具备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_生成,反应就能发生。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检验碳酸盐的正确方法是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2、只有中和反应才能生成盐溶液(_)3、检验生石灰中是否有未分解的石灰石的较简便的方法将样品溶于水,再加酚酞试液(_)4、用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_)5、玉米倒伏是因为缺氮(_)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取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10g加入50g水中形成溶液,再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反应时CaCl2溶液与产生的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_g。(2)请计算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3)恰好反应完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往150克含有稀硝酸和硝酸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变化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试分析计算:(1)cd段溶液的pH大于7的原因是_。(2)反应到c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3、某化学小组进行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相混合的实验实验过程及数据如下图所示:反应原理为。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将5.6g铁粉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5、某兴趣小组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假设该样品中杂质不与水反应也不与酸反应),取样品13g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CO2气体的质量与滴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g;(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复分解反应时,做了下面的实验。在下列四组物质中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物质稀盐酸溶液氯化钙溶液硝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稀硫酸A组B组C组D组(1)这四组物质不能与碳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的是_组,理由是_。(2)四组实验中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某小组同学在进行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的实验时,对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产生疑问,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只有NaCl;猜想:有_;猜想:有NaCl、CaCl2;猜想:有NaCl、CaCl2、Na2CO3。经过讨论,同学们直接得出猜想_是不正确的,理由是_,为了验证其余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设计与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不变色猜想_不正确步骤二:再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_。产生白色沉淀猜想正确(实验反思)某同学认为步骤一也可以用PH试纸来测试,请写成具体的操作步骤_。2、通过化学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铬(Cr)是重要的金属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r、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提出假设)(1)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的三种可能的假设:AAl > Cr > CuBCr > Al > CuC_(设计实验)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打磨过的金属薄片,分别投人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如下:金属CrAlCu与盐酸反应的现象气泡产生缓慢,金属逐渐溶解气泡产生剧烈,金属迅速溶解_(控制实验条件)(2)打磨三种金属的原因是_。(得出结论)(3)原假设中正确的是_(选填“ A ”“ B ”或“ C ”)。写出铬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已知铬的硫酸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rSO4)。(结论应用)(4)根据探究结果,在CuCl2和AlCl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铬,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详解】A. 氢氧化钠易吸水潮解且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称量氢氧化钠时,应将氢氧化钠放在左盘的烧杯中进行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B. 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不一定是氢氧化钠,如氧化钙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C.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故选项说法错误;D. 氢氧化钠易吸水潮解,易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要密封保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2、B【详解】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居于前五位的是:氧、硅、铝、铁、钙,因此地壳中元素含量Fe <Al <Si,选项A正确;B、酸奶呈酸性,pH<7;纯碱溶液呈碱性,pH >7;食盐溶液呈中性,pH=7。因此物质形成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酸奶、食盐、纯碱,选项B错误;C、生铁的含碳量是2%4.3%,钢的含碳量是0.03%2%,选项C正确;D、碳酸钙难溶于水,20时的溶解度小于0.01g;氢氧化钙微溶于水,20时的溶解度在0.01g1g之间;氯化钠易溶于水,20时的溶解度大于10g。因此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碳酸钙、氢氧化钙、氯化钠,选项D正确。故选B。3、D【详解】A、该选项中的四种物质,其溶液颜色均为无色透明,且相互之间无法发生具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故A错误;B、该选项中,硝酸钡虽然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但是后续操作中,无法准确区分出氯化钠和硝酸钠、碳酸钠和硝酸钡,故B错误;C、该选项中,硝酸钡能与硫酸钾和碳酸钠反应,且均生成白色沉淀,但是后续操作中无法分辨出硫酸钾和碳酸钠,故C错误;D、该选项中,硫酸镁能够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且还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这样就可以确定出稀硝酸和硫酸镁了,再将稀硝酸分别加入到上述沉淀中,其中,硫酸钡沉淀不与稀硝酸反应,而氢氧化镁能和稀硝酸反应,这样就可以确定出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了,故D正确;故选D。4、B【详解】A、空气、氧气、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不能通过观察颜色进行鉴别,不符合题意;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到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中,空气中无明显变化,氧气中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中木条熄灭,能够进行鉴别,符合题意;C、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只有通入二氧化碳的石灰水变浑浊,无法鉴别空气和氧气,不符合题意;D、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只有通入二氧化碳的石蕊试液变红,无法鉴别空气和氧气,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5、C【详解】A、锌和CuSO4反应,反应前固体质量不为0,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也不会增加,故选项错误;B. 红磷燃烧,质量在减少,不会保持不变,故选项错误;C. 生铁主要成份是Fe,还含少量炭,盐酸与铁反应,不与炭反应;当盐酸量一定时,可能剩余铁(一定量)以及少许炭,故选项正确;D.足量水电解时,会不断产生氧气,图像应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无转折点,故选项错误。故选:C。6、A【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有白色固体生成,故描述正确;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描述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描述错误;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出现红色固体,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故描述错误。故选:A。7、A【详解】A、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A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铜和水,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B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碱溶液显碱性,但是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碳酸钠不是碱,是盐。故C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例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D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8、C【详解】A、点燃酒精灯需要使用火柴点燃,图示操作正确,故A正确;B、用滴管取液体,应注意使滴管竖直,保持胶帽在上,将气体在试剂瓶外挤出再伸入试剂吸入药品,图示操作正确,故B正确;C、稀释浓硫酸,应当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倒入水中,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搅拌散热,图示操作中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故C错误;D、取用粉末状固体,应当将试管倾斜或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缓慢送至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直立,图示操作正确,故D正确;故选择C【点睛】9、B【详解】A、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硫酸亚铁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亚铁,氯化亚铁不能转化为氧化铜,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题意;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氧化镁不能转化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钡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钡,氯化银不能转化为硫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不符合题意。故选B。10、B【详解】A、NaOH俗称烧碱,类别为碱,用途炉具清洁剂等,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CaO俗称生石灰,类别为氧化物,能吸收水分,常用作干燥剂,故选项B符合题意;C、固态的CO2俗称干冰,类别为氧化物,常用作制冷剂,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Ca(OH)2俗称熟石灰,类别为碱,常用来中和酸性土壤,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1、(1)BC(2)乳化(或将油变成成小液滴分散到水中)(3)<(4)2(5)铝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保护内部不再被氧化或腐蚀)【分析】(1)聚丙烯是一种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有机合成材料;也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C项正确(2)洗洁精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油滴随水流走,故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故填:乳化;(3)某消毒液稀释后pH=6,显酸性,且酸性减弱,则稀释前其pH6;故填:;(4)设需要10%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为x,则:100kg×0.2%=10%x 解得x=2kg;故填:2;(5)铝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保护内部不再被氧化或腐蚀)。【点睛】本题考查化学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比较基础,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但涉及知识点较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2、(1)置换(2)低(3) 导热 【解析】(1)“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则其中蕴含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2)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中的含碳量为0.03%2%,则生铁和钢都属于合金,钢的含碳量比生铁低。(3)生活中常用铁锅炒菜,主要是利用了铁良好的导热性,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其主要原因是铝和氧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金属铝,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1) 复分解反应 离子重新组合 (2) Na2SO4 NaOH Na2CO3 NaOH 【分析】(1)氯化钠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以上三个反应均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这类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重新组合的过程;(2)硫酸钠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故Na2SO4NaOH可以逆向转化;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Na2CO3NaOH可以逆向转化。4、Ag、Cu、Zn(或写名称:银、铜、锌) Zn+H2SO4=ZnSO4+H2 【详解】活动性Zn>H>Cu>Ag,所以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如有锌剩余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如还有锌剩余则滤渣中有锌。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有比氢活泼的金属锌存在。则滤渣中一定有锌、铜、银。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产生气泡。化学方程式是。5、(1)(2)B(3)(4)或(5)水2O【解析】(1)硫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无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的Fe2+,故选项错误;B、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Mg2+、Na+、 、Cl-、H+均不能生成沉淀、气体和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C、pH=11的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Al3+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能使石蕊试纸变为蓝色的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B;(3) 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方程式为;(4)与离子方程式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稀硫酸和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或盐酸和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5)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反应就能发生。三、判断题1、正确【详解】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说法正确。2、错误【详解】不是只有中和反应才能生成盐溶液,酸和金属氧化物及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都能生成盐溶液。此说法不正确。【点睛】3、错误【详解】碳酸钙和水不反应,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检验生石灰中是否有未分解的石灰石,该方法不合适。故错误。4、正确【详解】用硫酸铜和石灰乳配制波尔多液,正确。【点睛】5、错误【详解】玉米倒伏是因为缺钾,错误。【点睛】四、计算题1、(1)5(2)解: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则有 解得 答: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5.3g。(3)由上题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质量为 ,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钠5.85g,则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质量为 ,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时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解析】(1)由图像可知,加入氯化钙质量为50g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沉淀质量为5g,故填5;(2)见答案(3)见答案2、(1)碳酸钠溶液过量,碳酸钠溶液显碱性(2)解:设碳酸钠与硝酸反应生成的硝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x=17g y=4.4g设碳酸钠与硝酸钙反应生成的硝酸钠的质量为m,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n。 m=34g n=20g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8.5%【解析】(1)cd段溶液的pH大于7的原因是碳酸钠溶液过量,碳酸钠溶液显碱性。(2)详解见答案3、解: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x。x=4g×100%=8%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详解】见答案。4、解:设5.6g铁粉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x=0.2g答:5.6g铁粉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详解】见答案。5、(1)4.4(2)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有 故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3)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则有 故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分析】(1)由坐标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2)见答案。(3)见答案。五、实验探究1、C 没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Cl、Na2CO3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不能共存 氯化钙或氯化钡(合理即可) 取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到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 【详解】(1)稀盐酸溶液,氯化钙溶液,硝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中不能与碳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的是硝酸钾溶液,即C组,理由是没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不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2)四组实验中有气泡产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的都是沉淀,分别是碳酸钙沉淀和碳酸钡沉淀;所以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3)猜想与假设: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所以可能会出现某一反应物过量,即猜想为:有NaCl、Na2CO3猜想是不正确的,理由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不能共存。设计与实验: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不变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所以猜想不正确,因为碳酸钠显碱性。步骤二:猜想正确,说明有NaCl、CaCl2,因为产生白色沉淀,所以说明往另取的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合理即可)。实验反思:步骤一也可以用pH试纸来测试,具体的操作步骤为:取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到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2、Al>Cu>Cr 无气泡产生,金属无变化或无明显现象 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 A CrCl2、AlCl3 【详解】提出假设: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的活动性比铜强,铬的活动性可能比铝强,也可能比铝弱,铬的活动性可能比铜强,也可能比铜弱,因此第三种假设是:AlCuCr;设计实验:铜的活动性在氢后,铜与盐酸不反应,故铜投入盐酸中无明显现象;控制实验条件:打磨金属是为了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防止实验时干扰;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Cr和Al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说明二者都排在H的前面,但Al产生的气泡速率比Cr的快,因此Al的活动性比Cr强,而铜不与盐酸反应,排在H的后面,因此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lCrCu;金属铬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铬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结论应用:由于铬的活动性比铝弱,因此不能和氯化铝发生反应,故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铝;铬的活动性比铜强,可以和氯化铜发生反应产生氯化铬,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铬;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铬没有剩余,可能恰好把氯化铜置换完,也可能置换部分氯化铜的铜,因此可能含有氯化铜,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AlCl3、CrCl2。【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