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强化训练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综合测试练习题(含详解).docx
-
资源ID:32533948
资源大小:229.97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强化训练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综合测试练习题(含详解).docx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综合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生物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下列有关大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终生用肺呼吸B皮肤裸露,可进行气体交换C卵外有坚韧的卵壳D生殖和发育过程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2、下列有关人类性别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决定性别的染色体是性染色体B男孩的X染色体来自父亲或母亲C生男生女取决于父亲精子的类型D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44条XY3、正常人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正常人精子内染色体的数量和种类表示为( )A22+XB22+X或22+YC22+YD22+XY4、有一种小麦的白化苗,在光下也不能形成叶绿素,这种变异属于( )A有利变异、可遗传变异B不利变异、可遗传变异C有利变异、不可遗传变异D不利变异、不可遗传变异5、人类上一代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是通过( )A性状B受精卵C精子和卵细胞D胚胎6、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C地层中生物化石按照一定顺序出现D地层中的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历程7、半乳糖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患者缺乏半乳糖代谢途径中的酶。患此病的婴儿常出现拒乳、体重不增加、低血糖等症状。有一对夫妻表现正常,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此病。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半乳糖血症是一种隐性遗传病B第一个孩子患病,则第二个孩子正常C近亲结婚会导致该病患病率增加D患者应避免摄入半乳糖8、下列植物的繁殖方法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A苹果的嫁接B用马铃薯块茎繁殖C月季花枝条繁殖D用大豆种子繁殖9、人们采用嫁接的方法在一株桃树植株上,获取了多种口味的桃子,下列生殖方式与之相似的是( )A“试管婴儿”的诞生B用种子繁殖大豆C用块茎繁殖马铃薯D高产杂交水稻的培养10、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类群是( )A原始藻类植物B原始苔藓植物C原始蕨类植物D原始种子植物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关于生命的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多种观点,如A自然发生论、B宇宙生命论、C化学进化论、D神创论、E生生论等,请在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说法后的横线上标出其对应的观点。(1)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神或上帝创造的,物种是一成不变的。_(2)生命是由非生命的物质随时自发地发生的。_(3)生物只能来自生物,不能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地产生。_(4)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先由无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小分子经长期演变形成的。_2、生物的性状是由_控制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_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3、嫁接是一种重要的无性生殖应用。嫁接时应当使接穂与砧木的_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穂成活。把柿子树的枝条嫁接到梨树上,柿子树的枝条称为_,成活长大后会结出如_样的果实。4、鸟卵的结构与其所处的环境直接相关,鸟卵由外向内的主要结构有卵壳、卵壳膜、卵白和卵黄。请分别说明这四种结构各有什么功能?5、_化石是古代爬行类进化为古代鸟类的典型证据。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目前人们认为乳房生物反应器是一种很理想的生物反应器。(_)2、水边正在鸣叫的青蛙口角有一对鸣囊,交替着鼓起来瘪下去,这种青蛙是雄蛙。(_)3、将一个鸡卵的内容物自然下落到碗里,那么中间黄色的球状物称为卵白。(_)4、达尔文建立了进化论。 (_)5、受精的鸡卵在产出后,胚胎暂停发育。(_)四、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1、探究茉莉的扦插繁殖茉莉是常见的芳香型花卉植物,人们常用扦插的方法繁殖茉莉。一些养花爱好者在 扦插茉莉前,会把剪好的插条下端浸人维生素B12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他们认为这样能够促进茉莉插条生根。维生素B12溶液真的能促进茉莉插条生根吗?为探究茉莉扦插繁殖的相关问题,探究活动小组的同学们查阅了关于茉莉扦插繁殖的一些资料,并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方案: 步骤一:从同一茉莉植株上剪取生长时间及粗细一致的三个茎段,每个茎段都有两个节。下端斜切,可增大插条的吸水面积;上端平切,可使插条减少水分的散失;去除下部节上的叶,只留上部节上的一片叶,做成插条,注意不要损伤插条上的芽。 步骤二:将一片维生素B12溶解到适量清水中,配制成维生素B12溶液。 步骤三: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编号为1、2、3,分别加入等量的扦插基质,并按照下表中的方法进行扦插。 组别插条处理扦插基质扦插方法1下端在维生素B12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取出晾干表面水分清水将下端插入基质中2不作处理清水将下端插入基质中3不作处理清洁湿润的细河沙将下端插入基质中步骤四:将3组装置都放在相同且温暖适宜的环境中,定期观察并记录插条的生根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茉莉的扦插繁殖属于植物的_(选填:有性生殖;无性生殖),这种繁殖方式的优势是_。(2)同学们将第_组和第_组进行对照,是为了探究维生素B12溶液是否能促进茉莉插条生根。若确实能促进生根,预期实验结果是_。(3)同学们设置了第3组的目的是为了与第_组形成对照,用于探究的问题是_。(4)该实验设计方案中有一些不够科学之处,请你为同学们提出改进建议(提出一点即可)_。(5)实验结束后,有些同学又提出下列问题,其中需要通过对照实验进行探究的是 A茉莉能否用种子进行繁殖?B用生长时间不同的枝条进行扦插,成活率有差别吗?C适宜条件下茉莉扦插的成活率一般是多少?D扦插的茉莉开花后,能结出果实和种子吗?2、野外观察发现,生活在青草丛中的昆虫是绿色的。昆虫的这种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进行了模拟探究。(1)提出问题: 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吗?(2)作出假设:_。(3)实验步骤如下:在一间铺有绿色地毯的房子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灰色昆虫各20只,然后将一只母鸡放入房间内。半小时后,撤出母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2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第二天按此补充投入两种颜色的昆虫,放入母鸡。半小时后,再次撤出母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重复步实验至第三代,若获得的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昆虫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开始数目幸存数目开始数目幸存数目开始数目幸存数目绿色昆虫20927133920灰色昆虫205154122a第三代中,绿色昆虫幸存者多,第三代和第一代相比,灰色昆虫幸存者减少。b由该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昆虫的保护色是与周围环境_的色彩,保护色的形成是_的结果。(4)得出结论:_。(5)请你说出还有哪些生物具有保护色?_。3、小刚是个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学生,课余时间喜欢做一些小实验。在他学习完“生物的无性生殖”以后,便把两个大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进行种植。结果发现种植的马铃薯块有的长了芽,有的没长。他将马铃薯块取出比较,惊讶地发现了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1)根据你学的知识,你认为他发现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是:_。A死了B没有带芽眼C块太小D没有根(2)为了验证该原因是否成立,小刚又重新进行了实验。取两个盛有潮湿的、肥沃土壤的花盆,编号为甲、乙。将挑选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若干,分成两组分别种在甲、乙两个花盆内,此两组实验的变量应设计为_。将两花盆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你认为他将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的原因是_。预计_花盆中的马铃薯块茎会发育成幼苗,小刚设置甲、乙两花盆的目的是_。得出的结论是_。4、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请分析回答:提出问题:由于品种不同,花生果实大小有差异吗?(1)作出假设:_。(2)制定并实施计划:取甲、乙两品种的花生各30粒,测量花生果实长轴的长度。实验人员怎样选择30粒花生?_。用30粒花生而不是1粒,目的是_。测量甲、乙两种花生课实长轴长度并计算各自的平均值,结果如图所示。(3)你得出了什么结论?_。同一品种的花生果实大小差异较小。(4)表达交流:在相同条件下种植甲、乙花生,正常情况下,乙花生果实长轴的平均值应_(填“大于”或“小于”)甲花生果实长轴的平均值;这种差异主要是由_的不同引起的,这种变异称为_。将大粒花生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的花生小,这种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不会遗传给后代,称为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卵生,卵外没有坚韧的卵壳。【详解】大鲵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故选B。2、B【分析】人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人的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来源,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详解】A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如XY是男性,XX是女性,A不符合题意。B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在产生生殖细胞的时,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只产生一种卵细胞,是含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可见男性细胞中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他的母亲,生男生女主要决定于父亲的哪一种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人类的正常染色体数目为23对,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X,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Y,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因此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是22对(44条)+XY,D不符合题意。故选B。3、B【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详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正常精子内染色体的种类可表示为22+X或22+Y。故选B。4、B【分析】(1)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2)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详解】小麦的白化苗,在光下也不能形成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所以适宜不利变异;小麦的白化苗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故选B。5、C【分析】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详解】基因指的是DNA上与遗传有关的片段。不同的基因储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也就是说生物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在生殖过程中,父亲产生精子,母亲产生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内分别具有父亲和母亲的基因,然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逐渐发育成新的个体即后代。所以,高等动物的上一代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C正确。故选C。6、B【分析】化石的概念: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规律如图所示:研究发现,不同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生物化石与现代生物的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生物化石与现代生物的结构差别较大。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地球上各种生物并非是在同一时期出现的,而是有早有晚,它们有的一直繁衍下来,有的却灭绝了。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现代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出现。在最早形成的地层中没有发现生物化石,说明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详解】A由分析可知,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A正确。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不是唯一证据,比较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系列也可以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依据,B错误。C由分析可知,地层中生物化石按照一定顺序出现,C正确。D由分析可知,地层中的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历程,D正确。故选B。7、B【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详解】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因此一对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基因用A、a表示),表明该夫妇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如Aa,患病的女儿的基因是aa,遗传图解如图:从遗传图解看出,正常孩子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因此该夫妇可以生育正常孩子。综上分析得出:半乳糖血症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如果该夫妇再次生育应进行基因筛查,第二个孩子正常概率为75%,患病概率25%。近亲结婚会增加生育患儿的几率;患者缺乏半乳糖代谢途径中的酶,不能消化半乳糖,因此患者应避免摄入半乳糖,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8、D【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扞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详解】ABC苹果的嫁接、用马铃薯块茎繁殖、月季花枝条繁殖,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ABC不符合题意。D大豆用种子繁殖,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大豆通过种子繁殖后代属于有性生殖,D符合题意。故选D。9、C【分析】(1)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例如利用种子进行的繁殖。(2)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详解】A试管婴儿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错误。B种子繁殖大豆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错误。C用块茎繁殖马铃薯,这种生物的生殖方式与人们采取用嫁接的方法在桃子植株上获取多种口味的桃子相似,均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正确。D高产杂交水稻的培养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错误。故选C。10、A【分析】此题考查对植物进化的认识。原始藻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详解】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有叶绿体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叶绿体的原始单细胞动物。这些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就分别进化成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植物进化历程:原始藻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祼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因此,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类群是原始藻类植物。故选A。二、填空题1、(1)D(2)A(3)E(4)C【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命的起源;关于生命的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多种观点,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1)D神创论认为,地球及万物是上帝在大约6000年以前,即公元前4004年10月26日上午9:00 钟创造出来的。自从被上帝创造出来以后,地球上的生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相信世界是上帝有目的地设计和创造的,由上帝制定的法则所主宰,是有序协调、安排合理、美妙完善且永恒不变的。并且,那个年代所有著名的学者都毫不怀疑地相信圣经的字面解释,神创论的思想对那个时代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A自然发生论与神创论差不多同样的古老,人们根据自己双眼对许多表面现象的观察,如腐肉会产生蛆,久不洗澡会生虱子等,得出了低等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这叫做自然发生论或自生论。(3)E生生论: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4)C化学进化论:主张从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来研究生命的起源。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2、基因 精子 【详解】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3、形成层 接穂 柿子 【详解】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接上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穂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嫁接成活。嫁接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性状的稳定。因此把柿子树的枝条嫁接到梨树上,柿子树的枝条称为接穗,成活长大后会结出如柿子样的果实。4、卵壳和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卵白中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对胚有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外面包裹着卵黄膜,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详解】鸡卵的结构图如下:卵壳起保护作用。内层卵壳膜和外层卵壳膜起保护作用。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卵白既能保护卵细胞又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卵黄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5、始祖鸟【详解】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为古代鸟类的典型证据。三、判断题1、正确【分析】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外源基因导入动物基因组中并定位表达于动物乳腺,利用动物乳腺天然、高效合成并分泌蛋白的能力,在动物的乳汁中生产一些具有重要价值产品。【详解】乳房生物反应器是指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费用,可以减少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乳房生物放反应器是迄今为止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题干正确。2、正确【详解】青蛙分雌蛙和雄蛙两种,但会叫的只有雄蛙,它的口角边有一对鸣囊,鸣叫时鸣囊鼓起来又瘪下去。雌雄蛙抱对能促进生殖细胞的排出,提高受精率,所以水面漂浮着的一片片胶状透明物,里面有许多深色小点,这就是受精卵。题干说法正确。3、错误【分析】鸟卵结构有卵壳、卵白、气室、卵壳膜、卵黄、卵黄膜、系带、胚盘,鸟卵中间黄色的球状物称卵黄,外面包绕着的半透明状物质叫做卵白,卵黄和卵白都能够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详解】鸟卵中的大多数蛋白质都集中在卵白部分,将一个鸡卵的内容物自然下落到碗里,中间黄色的球状物是卵黄,外面包裹着卵黄膜,其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卵白是透明的凝胶状物体,可以为受精卵发育提供水分和部分营养,故本题错误。4、正确【详解】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建立了进化论,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故答案为正确。5、正确【详解】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完成后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鸟,从外部条件看,鸟卵排出体外后要想继续发育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受精的鸟卵产出后,胚胎发育暂时停止,其主要原因是外界温度低于亲鸟的体温,故鸟卵需要亲鸟的孵化,故题干观点正确。四、实验探究1、(1) 无性生殖 繁殖速度快(或“繁殖周期短”);后代可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能加快开花结实;子代个体之间的相似度高(差异小)(任答其中一点即可,其他有道理亦可) (2) 1 2(前两空可换位) 1组(用维生素B12溶液浸泡过的)插条生根多(或“生根快”) (3) 2 扦插基质不同对茉莉插条生根有影响吗?(或“用清水、细河沙两种基质扦插繁殖茉莉,生根情况有差别吗?”) (4)每组应使用多个插条,不应是一个;应进行重复实验;第2、3组的“插条处理”应为“下端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取出晾干表面水分”(任答其中一点即可,其他有道理亦可)(5)B【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1)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茉莉的扦插繁殖属于植物的无性生殖,这种繁殖方式的优势是繁殖速度快(或“繁殖周期短”),后代可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能加快开花结实;子代个体之间的相似度高(差异小)。(2)同学们将第1组和第2组进行对照,是为了探究维生素B12溶液是否能促进茉莉插条生根,其中变量是维生素B12溶液。若确实能促进生根,预期实验结果是1组(用维生素B12溶液浸泡过的)插条生根多(或“生根快”)。(3)同学们设置第3组的目的是为了与第2组形成对照,此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扦插的基质,用于探究的问题是扦插基质不同对茉莉插条生根有影响吗?(或“用清水、细河沙两种基质扦插繁殖茉莉,生根情况有差别吗?”)(4)该实验设计方案中有一些不够科学之处,如每组应使用多个插条,不应是一个;应进行重复实验,否则容易出现偶然事件;第2、3组的“插条处理”应为“下端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取出晾干表面水分”,目的是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现象的干扰,保持单一变量。(5)实验结束后,有些同学又提出下列新的问题,其中需要通过对照实验进行探究的是B“用生长时间不同的枝条进行扦插,成活率有差别吗?”此实验的变量是枝条的生长时间。2、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 非常相似(一致) 自然选择 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 鱼、青蛙等 【分析】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是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吗?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作出假设: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然后根据假设设计实验。用绿色地毯作为背景,以灰色和绿色两种昆虫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母鸡(环境)对昆虫的捕食结果进行逐代统计结果,得出与假设一致的结论。据此回答问题。【详解】(2)假设用于回答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作出“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假设。(3)b幸存的昆虫,多数是绿色的与背景色绿色非常相似(一致)。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即母鸡的捕食。(4)实验结果证明假设正确,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与假设一致的结论,即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5)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很多,如鱼、青蛙、变色龙、雷鸟等。【点睛】掌握保护色形成的模拟实验以及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解题关键。3、(1)B(2) 马铃薯小块是否带芽眼 排除因大小不等造成的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种有带芽眼的马铃薯块茎的 形成对照 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是没有带芽眼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2)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例如利用种子进行的繁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种植马铃薯时,只要把块茎切成很多小块来栽种,每一小块都要注意带有芽眼,芽眼内有芽原基,芽能产生生长素,易于生根,利于成活。(1)芽眼是指块茎表面藏有芽的凹陷处。芽眼一般作螺旋状排列,每个芽眼内一般具23个腋芽,其中仅1个腋芽能发育,其余的处于休眠状态。带有芽眼的薯块,可作种薯,进行繁殖。故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是没有带芽眼,故选B。(2)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马铃薯没有发芽的原因是什么,要证明这个问题必须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芽眼,分成两个小组。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本实验是探究马铃薯块没有长芽的原因是没有芽眼吗?变量是马铃薯块是否有芽眼。因此,将挑选好的马铃薯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若干,分成两组,将带芽眼的马铃薯小块(或不带芽眼的马铃薯小块)种在甲花盆内,将不带芽眼的马铃薯小块(或带芽眼的马铃薯小块)种在乙花盆内。将两花盆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将马铃薯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的原因是排除因大小不等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预计甲(或乙)(注意与中答案相对应)(或种有带芽眼的马铃薯块茎的)花盆中的马铃薯块会发育成幼苗,小刚设置甲、乙两花盆的目的是形成对照,控制实验变量,实验结果更科学合理,具有说服力。实验结论是: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是没有带芽眼。4、(1)由于品种不同,花生果实大小有差异(2) 随机取样 避免实验出现偶然性 (3)由于品种不同,花生果实大小差异明显(4) 大于 基因 可遗传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1)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回答,由生活经验和学习知识可知:由于品种不同,花生果实大小有差异。(2)实验取材过程中,为避免实验出现偶然性,应杜绝使用数量1,并且对样本要做的随机取样。(3)通过测量甲、乙两种花生果实长轴长度并计算各自的平均值,由图示可知:由于品种不同,花生果实大小差异明显。(4)在相同条件下种植甲、乙花生,正常情况下,乙花生果实长轴的平均值大于甲花生果实长轴的平均值,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基因的不同引起的,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称为可遗传变异。将大粒花生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的花生小,这种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不会遗传给后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6)豌豆的叶肉细胞内含有14条染色体,则豌豆的精子中染色体的数量是_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