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绘画故事中觅到了写作灵感等】绘画灵感.docx
-
资源ID:32539386
资源大小:18.1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我从绘画故事中觅到了写作灵感等】绘画灵感.docx
【我从绘画故事中觅到了写作灵感等】绘画灵感 我爱看一些绘画故事。一些绘画故事所表现的画理中就大藏“作文玄机”,不信,听我道来。宋代的徽宗赵佶喜爱书画,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他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有的画的是崇山峻岭间有一座古庙,有的把古庙画在丛林深处,有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墙断壁,周围用高山森林来衬托。总之,都没有真正把古寺给“藏”起来。 只有一幅画令主考官眼前一亮:画的是山脚下有一个挑水的和尚正在泉边往桶里舀水。上方是一条曲折的登山道。古庙呢,画面中没有,只能在观画者的想象中了。赵佶看了,一声赞叹:“这古寺藏得妙哇!”妙在哪儿呢?妙在绘画者精巧的构思,他选取了一个脱俗生新的角度,立意新奇,激发了人们联想的情趣,别有含蓄之美,这跟写作技巧不正是一脉相通吗?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作家老舍去拜访著名画家齐白石,请他画一幅画,题目是“蛙声十里出山泉”。题目富有诗意,可是要画出“蛙声”,而且要声闻“十里”,可就难了。 齐白石想呀,想呀,终于画好了画。青山巍巍,一泓清澈的泉水,沿着弯弯的山涧流泻出来,泉水中游动着富有活力的一群蝌蚪。 老舍接过画来一琢磨,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此画构思奇巧,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泉水中活跃着许多蝌蚪,青蛙呢?正在上游争相鸣唱呢。正所谓:蛙声阵阵出山泉,此起彼伏远方传。 写作也是一样,贵在含蓄隽永,回味悠长。流于直白,自然就索然无味了。 大画家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都追求“神思”,主张画出虾的情趣,画出马的精神。这同样体现了作文的技巧。比如我们写人物,就要写活人物,写出人物的个性,写出人物的灵魂,写出人物的精神。这样,你笔下的人物才会生动感人。你说呢? 见过语文刊物上有这么一句话: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意思是说,生活处处皆语文。细细琢磨,还真是这么个理儿。 (指导教师孟宪法) 芭蕉情结 马青 路边芭蕉,那如翡翠一般的浓绿,勾起了我对老芭蕉的一段回忆。 院中,如今一片单调的土地,从前却是一块可爱的园地。园地中央,挺立着一株芭蕉。它如同一个着绿衣的仙子,微风拂过,便轻舒广袖,翩然起舞。 试想李清照的中庭、曹雪芹的院落,也不曾有过这样好的芭蕉。我很喜欢邵燕祥的诗:“你舒卷有余情,绿蜡上晴光如泼。”那是怎样的一种绿啊,宁静、宜人,更有一种摄人心魄的美。翡翠的颜色太浅,而祖母绿的色彩又太深。纵是名家高手,也难以临摹。 曾经于雨天站在树下聆听雨点打在芭蕉树上的声音,为的是寻找广东民乐雨打芭蕉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于是,心好像浸渍在一汪醇酒里,连站在水里湿了鞋也浑然不觉。然而,回到家,外婆却一面替我刷鞋,一面笑我痴。 虽然听雨的这份闲情逸致,老人不一定有,但芭蕉树却同样令他们欢喜。外婆曾经剪取芭蕉树的大叶,制成扇子。夏季停电的夜晚,芭蕉扇“啪嗒啪嗒”为我们驱走了身上的燥热、心中的躁意。 到了深秋时节,这株芭蕉竟通人性,还保持着一份难得的绿。满目肃杀中,堆青叠翠,带来几分安慰、几分希望。 然而,一位新住户搬来的时候,芭蕉树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了。装修时的废料都倒在了园地上,芭蕉树枝叶离披,神情淡漠而矜持。我惋惜地摇头:“你从前可不是这样的啊!”后来,进行清理时,芭蕉树也被“理所当然”地清除了,所谓的罪名是“它太高大,遮住了光线”。李义山还能“留得残荷听雨声”,而这一方土地上却少了一株婆娑的倩影。 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美好的事物总是被人扼杀呢?我希望能找回这份曾经拥有却又失去的自然美,而这份丢不开、挥不去的芭蕉情结也将化作紫色的烟,贮在记忆的瓶中,藏于内心的深处 第 4 页 共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