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定向攻克练习题(含详解).docx
-
资源ID:32548339
资源大小:398.61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精品解析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定向攻克练习题(含详解).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定向攻克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某实验小组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和水(密度约为1g/cm3)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B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溅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C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试剂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D计算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25g(约24.0mL),水的质量是25g2、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常加少量盐酸防止变质,若某新配制的FeCl3溶液中H和Cl的个数比为91:94,则该溶液中Fe3和Cl的个数比为A1:1B1:3C91:94D1:943、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设计实验目的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验证蜡烛中含有碳元素C室温下比较氯化钠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D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AABBCCDD4、有一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液甲,在一定温度下,经历如下变化:据此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30gB溶液乙和溶液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C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溶液丙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3g5、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类推结果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化合物中元素都显化合价,则同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化合价一定相同D燃烧一定都伴随发光发热,则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6、属于溶液的是A蒸馏水B矿泉水C泥沙水D油水7、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酒精B蔗糖C植物油D二氧化碳8、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并进行如图2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2中试管内所盛饱和溶液的溶质为对应图1溶解度曲线中的丙B将甲、乙、丙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Ct3时,9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40g溶质D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9、如图所示装置,向小试管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A侧支管液面上升,B侧支管液面下降,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固体B硝酸铵晶体C氯化钠晶体D浓硫酸10、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真假黄金观察颜色B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取样,加水溶解,测溶液温度C除去CO2中少量的CO通入氧气后点燃D鉴别N2和CO2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AABBCCDD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根据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102030405060溶解度/g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_g。(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与硝酸钾相比较,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_(填“较大”或“较小”)。(3)2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30(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4)海水晒盐利用的结晶方法是_,氯化钠适用这一方法结晶是因为_。2、NaCl、KNO3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2)提纯混合溶液中的硝酸钾,进行如图2实验。操作的名称为_。(3)20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3,加热到60时现象如图4(不考虑水分蒸发)。请根据图1回答:甲烧杯中加入的固体是_(填“KNO3”或“NaCl”)。对乙烧杯中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_(选填编号)。A从20升温到60,溶质质量没有改变B若对20溶液降温,一定会析出晶体C20时,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1.6:100D60时,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3、小峰同学查阅了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并绘制出相应的溶解度曲线。温度/2030506080溶解度/gKCl343742.645.551.1KNO331.645.885.5110169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KCl溶解度曲线的是_(填a或b)。(2)60时,将K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20,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KCl_KNO3(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KCl和KNO3在t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S),则S的取值范围是_g。(4)30时,将50gKNO3固体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列出计算式即可,不必计算出结果)。4、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1时,将30gA物质完全溶解于_g蒸馏水中,可得到A的饱和溶液。(2)t2时,分别将100g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3)t2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_(填序号)。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4)如图乙所示,20时,将试管放入盛有X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人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且烧杯中溶液变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_(填字母)。5、如图是不含结晶水的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M点表示的含义是_。(2)t2时,将2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g。(3)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4)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最好采用_的方法提纯甲。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 “石头纸”是用沿海水产养殖中大量废弃贝壳制得的。为测定其中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的含量,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5.0 g样品粉碎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根据图示观察,生成气体的质量是_克。(2)计算“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3)此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4)完全反应后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2、徐州地区石灰石资源丰富。某化学兴趣小组称取4.0g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假设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得实验数据如下:稀盐酸的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第一次加入10g3.0g第二次加入10g2.0g第三次加入10g1.0g第四次加入10g0.4g(1)4.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g。(2)求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3、某同学为定量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做了如下实验:取适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写计算过程)(1)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取34.0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1)过氧化氢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_;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g。(2)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5、下图是我县某校同学在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化学式为C12H22O11)溶液时的实验操作留影。请你也参与到实验中来。(1)计算需要水的体积为_mL。(2)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填“偏大”、“偏小”、“不变”)。(3)溶解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4)若使100g溶质质量分数10%的蔗糖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通常采用的操作方法是:增加蔗糖,蒸发水。请你任选其中一种方法并计算出具体数值_(写出具体计算过程)。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生活中钢铁腐蚀的基本原理是形成铁-碳原电池,这一原理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铁系脱氧剂和自热暖贴。以生活中糕点中的脱氧剂质量配方(铁粉:活性炭:氯化钠=1:0.15:0.2)为参照,保持铁粉质量固定为5g,在密闭的实验环境中,使用氧气传感器测定铁-碳原电池反应中氧气含量的变化,探究铁-碳原电池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1:探究不同种类的炭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编号铁粉/g炭粉/g氯化钠/g1-150.75(活性炭粉)11-250.75(石墨粉)1实验2:探究不同用量的活性炭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编号铁粉/g活性炭粉/g氯化钠/g2-15012-250.7512-351.5a实验3:探究不同用量的氯化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编号铁粉/g活性炭粉/g氯化钠/g3-150.7503-250.7513-350.752(解释与结论)(1)钢铁腐蚀是铁、水和_共同作用。(2)实验1中使用活性炭粉比石墨粉吸氧效果更好,推测其原因是_。(3)实验2-3中 a =_ g。(4)实验3的结论是_。(反思与评价)(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A铁在氯化钠溶液中比在水中腐蚀速率更快B在铁碳原电池中,加入活性炭粉是加快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C在铁碳原电池中,活性炭粉和氯化钠的质量越多越好D这个实验目的之一可以配制出效果更好的脱氧剂(6)放置一段时间的脱氧剂,检验其是否完全失效的方法是_。2、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实验回顾)(1)铝与稀盐酸反应。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_。(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_。(提出问题)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查阅资料)物质钠与水铝与水汞与水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能反应不反应(交流与讨论)(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_(举一例)。(实验探究)(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蒸馏水中(如图),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_(填“下沉”或“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实验结论)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反思)(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_。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铝未能变成氧化铝,其原因是_。(2)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发生的化合反应方程式为:_3、碳酸氢钠 (NaHC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查阅资料)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如下:温度10203040溶解度8.1g9.6g11.1g12.7g碳酸氢钠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久置或受热分解均生成 Na2CO3、H2O和CO2。(实验探究)探究1: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热效应室温下(20),边搅拌边向盛有0.5 g 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mL水,测得温度为18.5;恢复至室温后,向烧杯中加入过量10mL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20),搅拌,测得温度为20.8。(1)实验中配制的 NaHCO3溶液_(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2)由上述实验可知:NaHCO3固体溶于水_(填“放热”或“吸热”)。有同学认为由上述实验得出 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放热的结论并不可靠,理由是_。探究2: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的反应。分别向10mL0.5%和5% NaHCO3溶液中滴加10%的CaCl2溶液,发现均有白色浑浊出现,通过传感器测得CO2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3)由上图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4)该条件下, NaHCO3溶液和CaC1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探究3:久置的 NaHCO3样品中 NaHCO3含量的测定:将一瓶在潮湿空气中久置的 NaHCO3样品(假设只有NaHCO3和Na2CO3)混合均匀后,称取19.0g混合物,加热至恒重,称其质量为15.9g。(5)计算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01%)_。若上述测定过程中未加热至恒重,则测得 NaHCO3的质量分数将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据统计,我国每年报废的手机超过1亿部,若不进行有效回收利用,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污染。同学们对废旧手机中的金属回收产生兴趣。(提出问题)从废旧手机中可以回收到哪些有价值的金属?如何回收?(查阅资料)手机电路板中的金属及其价格如下表所示:种类FeCuAlNiAuAgPd(钯)市场价格/($/t)3657175.51710.5142354.7×1077.6×1052.7×107矿石中含量72.40.8729.11.0241200.4手机电路板中含量51310.13501380210说明:Fe、Cu、Al、Ni的含量用质量分数(%)表示,Au、Ag、Pd的含量的单位为“g/t”。Ni的金属活动性位于氢前;Pd的金属活动性位于氢后;NiCl2溶液为绿色。(实验方案)第一步:选择值得回收的金属。依据资料中的数据,废旧手机中有回收价值的金属有Au、Ag、Cu、Pd,(1)原因是:它们的市场价格较高; _ 。第二步:设计实验分离、回收部分金属。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取一废旧手机电路板,用电吹风机靠近电路焊接点的焊锡吹热风,一段时间后,用镊子将金属电路从塑料板中拽出焊锡熔化将金属电路放入烧杯中,加入过量10%的稀盐酸浸泡取中未溶解的金属电路,用蒸馏水洗净后,放入如上图所示装置中,进行实验。溶液逐渐变成蓝色,仍有微量金属固体未溶解过滤中烧杯中的物质,洗涤滤纸上的物质滤纸上仍有微量金属固体(问题讨论)(2)由步骤I中的现象,可推知的焊锡的物理性质是 _ (填字母)。a.熔点低 b.硬度大 c.抗腐蚀性强(3)步骤中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是1.18gmL-1的浓盐酸配制10%的盐酸185g,需要浓盐酸 _ mL;配制该稀盐酸应选择的量筒量程(水的密度为1g/cm3)为 _ (填字母)。a.10mL b.50mL c.100mL d.200mL(4)步骤所得溶液中,至少含有 _ (填数字)种溶质,该步骤中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_ 。(5)请写出步骤中,溶液变成蓝色的化学方程式 _ 。(6)步骤中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 _ 和 _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 。5、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家庭常用的调味品味精做了以下实验。查阅资料:味精能溶于水,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易溶于水,与硝酸银溶液不反应),另外还含有氯化钠,其它成分不考虑。(1)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_(填字母)。A 5mL B 10mL C 50mL D 100mL(2)下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填编号)。(3)为测定味精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然后精确测定氯化银沉淀质量,从而计算该味精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在其它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的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所测定的味精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详解】A、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主要步骤是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正确。B、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溅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C、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量取试剂),烧杯、玻璃棒(溶解试剂),试剂瓶,正确。D、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5g,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25g,其密度为1.04g/cm3,约为24.0mL。需要水的质量为50g-25g=25g。正确。故选B。【点睛】2、D【详解】H和Cl的个数比为91:94,设氢离子的个数是91,氯离子的个数是94,则氯离子带的负电荷比氢离子带的正电荷多3,而一个铁离子恰好带有三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铁离子的个数为1,故该溶液中Fe3和Cl的个数比为1:94,故选D。【点睛】3、B【详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水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B、将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符合题意;C、将等质量的氯化钠放入等量的水和汽油中,氯化钠能溶于水,不能溶于汽油,室温下,可以比较氯化钠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不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氧化铜不反应,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故选B。4、B【分析】溶液甲第一次蒸发掉10g水,无晶体析出,则所得溶液乙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若第一次蒸发掉10g水形成的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3g晶体,说明10g水中恰好溶解3g晶体。若第一次蒸发10g水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第二次蒸发10g水时,应先蒸发一部分水形成饱和溶液后,再蒸发水才能析出3g晶体,说明10g水中溶解的晶体大于3g,而溶液丙为饱和溶液,则第三次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应该大于等于3g。【详解】A、根据分析,无法确定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故A选项错误;B、根据分析,若溶液乙是饱和溶液,溶液丙也是饱和溶液,则二者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选项正确;C、根据分析,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C选项错误;D、根据分析,溶液丙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可能等于或大于3g,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溶液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后,无固体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5、B【详解】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选项A错误;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选项B正确;C、化合物中元素都显化合价,但同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化合价不一定相同,例如硝酸铵中前边和后边的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同,分别为:-3价,+5价,选项C错误;D、燃烧一定都伴随发光发热,但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通电的灯泡发光发热,选项D错误故选:B。6、B【详解】A、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溶液必须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矿泉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C、泥沙水是不溶性的小颗粒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C错误;D、油水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D错误。故选B。7、C【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详解】酒精、蔗糖、二氧化碳具有溶解性,能溶解于水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溶液;植物油在水中不能溶解,久置分层,形成乳浊液,无法与水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所以植物油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故选C。8、B【详解】A:向烧杯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烧杯中水温度升高,试管温度升高,试管内所盛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说明试管内所盛饱和溶液的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为对应图1溶解度曲线中的丙。A正确。B:将甲、乙、丙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乙溶解度变小,甲、乙仍然是饱和溶液,此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小于乙,而丙的溶解度变大,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仍然最小。所以将甲、乙、丙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B错。C:t3时,甲的溶解度是80g ,即100g水最多溶解80g甲,也就是说18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80g溶质;即t3时,9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40g溶质。C正确。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B。9、B【分析】U形管A侧支管液面上升,B侧支管液面下降,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变小。【详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瓶内压强增大,与题意不符。 B.硝酸铵晶体溶于水吸热,瓶内压强减小,与题意相符。C.氯化钠晶体溶于水温度不变,瓶内压强不变,与题意不符。 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瓶内压强增大,与题意不符。故选:B10、B【详解】A、假黄金是铜锌合金,它与真黄金在外观上都是黄色的固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可以通过取样,加水溶解,测溶液温度的方法,将二者鉴别,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CO2中含有少量的CO,通入氧气后无法点燃,同时会引入新的杂质氧气,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N2和CO2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木条都会熄灭,无法鉴别,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鉴别题需要抓住不同物质性质的差异,然后选择合适的药品或方法。二、填空题1、(1)36.0(2) 增大 较小 (3)不饱和(4) 蒸发结晶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解析】(1)根据题目中的表格可知,20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g,故填36.0;(2)根据题目中的表格可知温度越高硝酸钾的溶解度越大,因此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因此在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有8.4g硝酸钾固体不溶,升温至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变为45.8g,剩余的8.4g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溶液为不饱和溶液;(4)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因此氯化钠结晶的方法为蒸发结晶法,海水晒盐利用的结晶方法即为蒸发结晶。2、(1)31.6g(2)降温结晶(3) KNO3 AD 【分析】(1)由图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故填:31.6g。(2)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提纯混合溶液中的硝酸钾,溶解、降温结晶、过滤,操作的名称为降温结晶,故填:降温结晶。(3)20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甲部分溶解,乙全部溶解,乙溶解度大,由图1可知,甲为硝酸钾,乙为氯化钠。A、从20升温到60,氯化钠溶解度缓慢变大,溶质质量没有改变,正确。B、乙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若对20溶液降温,不一定会析出晶体,错误。C、20时,硝酸钾有固体不溶解,说明溶质质量大于31.6g,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大于31.6:100,错误。D、乙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刚刚饱和,升高温度,溶解度变大,60时,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正确。故填:KNO3:AD。3、(1)b(2)大于(3)3437(4)【分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图中表示KCl溶解度曲线的是b;(2)60时,将K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20,降温后,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溶质析出,还是饱和溶液,20时,溶解度:氯化钾大于硝酸钾,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KCl大于KNO3;(3)KCl和KNO3在t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m),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溶解度:氯化钾大于硝酸钾,30时,溶解度:氯化钾小于硝酸钾,故20t30,则m的取值范围是34g37g;(4)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所以将50g KNO3固体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45.8g,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1)150(2)B>A>C(3)(4)C【分析】(1)由甲图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即t1时,20gA物质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所以t1时,将30gA物质完全溶解于150g蒸馏水中,可得到A的饱和溶液;(2)降温后,A、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并且A析出晶体多,故降温至t1时,溶质质量分数为B>A;降温后,C溶液中没有溶质析出,且t2时C的溶解度小于t1时A的溶解度,故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3)若蒸发溶剂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溶液的质量减小,故错误;若通过加入溶质的方法使溶液变为饱和,则溶剂的质量不变,故正确;若蒸发溶剂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溶质的质量不变,故正确;若采用降温的方法,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故选;(4)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烧杯中溶液变浑浊,说明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填C。5、(1)在t2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65(3)乙>甲>丙(4)冷却热饱和溶液【分析】(1)M点是溶解度曲线甲、丙的交点。表示在t2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t2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15g甲,所以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g+15g=65g。(3)甲、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降温后溶液有溶质析出,仍为饱和溶液。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降温后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t2溶解度乙>甲=丙,所以降温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同温度、同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4)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较大,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几乎不变,所以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三、计算题1、(1)8.8(2)设“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x=80%答:“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3)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yy=10%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4)设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zz=22.2g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22.2g;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25g×80%+146g-8.8g=157.2g,因此可计算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4.1%答:完全反应后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4.4%。【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当稀盐酸的质量为146g时,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增加,可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2)见答案;(3)见答案;(4)完全反应后的溶质为氯化钙,计算溶液的质量后,再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2、(1)3.6g(2)设10g盐酸中HCl的质量为x x=0.73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解析】(1)前三次每加入10g盐酸固体减少1.0g,也就是每10g盐酸恰好和1.0g碳酸钙完全反应,而第四次只减少了0.4g,说明剩余物质不能和盐酸反应,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所以 碳酸钙的质量为4.0g0.4g=3.6g。(2)见答案。3、(1)解:设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答: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40g。(2)设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5%。【分析】(1)见答案(1)。(2)见答案(2)。4、(1) 1:16 3.2 (2)解:设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答: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解析】(1)过氧化氢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2:(16×2)=1:1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总质量的减小就是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126.0g-122.8g=3.2 g。(2)见答案。5、(1)90(2)偏大(3)烧杯、玻璃棒(4)设加入蔗糖晶体的质量为x,则:100g×10%+x=(100+x)×20%,x=12.5g;设蒸发掉的水的质量为y,则:100g×10%=(100g-y)×20%,y=50g。【解析】(1)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需要蔗糖的质量为:100g×10%=10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0g=90g,水的体积为:90g÷1.0g/mL=90mL;(2)若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则量取的水的量偏少,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3)溶解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4)见答案;见答案。四、实验探究1、氧气 活性炭粉的吸附性好(或者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结构) 1 在铁粉、活性炭粉质量、时间相同时,氯化钠含量为02g范围内,加入氯化钠能加快铁碳原电池反应速率,但加入1g与2g氯化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明显 ABD 取一定量放置一段时间的脱氧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无气泡产生,则完全失效 【详解】解释与结论:(1)钢铁腐蚀是铁、水和氧气共同作用。(2)实验1中使用活性炭粉比石墨粉吸氧效果更好,推测其原因是活性炭粉有疏松多孔结构,吸附性好。(3)探究不同用量的活性炭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控制活性炭粉质量相同,实验2-3中a = 1g。(4)实验3的结论是在铁粉、活性炭粉质量、时间相同时,氯化钠含量为02g范围内,加入氯化钠能加快铁碳原电池反应速率,但加入1g与2g氯化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明显。反思与评价:(5)A、由实验3可知,铁在氯化钠溶液中比在水中腐蚀速率更快,说法正确;B、根据实验1、2可知,在铁碳原电池中,加入活性炭粉是加快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说法正确;C、在铁碳原电池中,活性炭粉和氯化钠的质量应控制在适当范围,不是越多越好,说法错误;D、这个实验目的之一可以配制出效果更好的脱氧剂,说法正确;固体:ABD。(6)铁与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氢气,放置一段时间的脱氧剂,检验其是否完全失效的方法是取一定量放置一段时间的脱氧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无气泡产生,则完全失效。2、 氢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金属是否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前面 用砂纸打磨 2Al+3HgCl2=2AlCl3+3Hg 上升 2Al+6H2O=2Al( OH )3+3H2 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 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 Hg+S=HgS 【详解】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是因为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和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交流与讨论铝常温下可以和氧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