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精品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专项测试练习题.docx
-
资源ID:32548979
资源大小:139.58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精品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专项测试练习题.docx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专项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某同学配制质量分数为11%的食盐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食盐时,砝码放在左盘B转移食盐时,纸上有少量残留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燃烧一般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属于燃烧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所以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3、在t时,向mg水中加入ng硫酸铜晶体,充分搅拌后得到硫酸铜溶液。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是ngB溶剂的质量是mgC溶液的质量是(m+n)gD溶解度是g/100g水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一定溶剂中固体溶质的溶解质量B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饱和溶液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融雪剂的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低于05、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油与水混合一定形成溶液B食盐水倒出一半后浓度降低C升温会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D蔗糖可以无限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6、向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整个过程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变大后变小Bd点时溶液的质量大于c点时溶液的质量Cb点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Da、d两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相同7、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混合,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碘和汽油B碘和酒精C高锰酸钾和汽油D高锰酸钾和水8、下列相关比较中,关系正确的是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2060B熔点:铜黄铜C沸点:氯化钠稀溶液蒸馏水D着火点:纸片煤炭9、将家庭中常用的四种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白酒B花生油C蔗糖D食盐10、下列因素不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a固体的种类;b固体颗粒的大小;c溶剂的种类;d溶剂的多少;e温度AabedBabeCbdDb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在20时,将40g硝酸钾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8.4g硝酸钾固体未溶解。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上述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2)t3时,在50g水中至少加入_g乙物质才能形成饱和溶液。(3)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想变成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是_。(答一点即可)(4)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忽略水的蒸发),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3、赏析溶解度曲线之美(1)当_°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等于氯化钾的溶解度。(2)t1时,分别将25g硝酸钾和氯化钾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3)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钾,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_。(4)t3时,将200g硝酸钾饱和溶液、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100g氯化钾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质量分别为m1、m2、m3,则m1、m2、m3的关系为_(用“>”、“=”或”<”表示)。(5)某小组进行实验,X物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钾中的一种,说法正确的是_。AX物质是氯化钾B溶质的质量分数>>C只有烧杯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D烧杯中析出固体质量为25g4、如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取晶体的方法为_;在时,将20g硝酸钾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4.2g硝酸钾固体未溶解,则图中硝酸钾的溶解度a为_;将时等质量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到,两溶液中水的质量是前者_后者(填“>”“<”或“=”)。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填写序号)。液氮可作制冷剂;洗洁精洗油污的原理是洗洁精将油污溶解形成了溶液;医院的“钡餐透视”使用碳酸钡;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实验室欲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6%的氯化钠溶液,而实际配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导致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称量氯化钠时,分度盘的指针偏向左(_)2、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多加水,可让粗盐加速溶解(_)3、除去粗盐中的沙子实验,实验结束后称量所得的精盐,产率偏高,其可能原因是蒸发时未充分蒸干固体(_)4、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_)5、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_)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某食品加工厂生产的酱油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5%18%,该厂日产酱油15t。试计算该厂每月(按30天计)消耗氯化钠的质量。2、如图,小明同学将200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做如图操作,请通过计算回答:(1)往甲烧杯溶液加入5g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保留到0.1%)(2)若将乙烧杯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则需加水多少g?3、某补钙剂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为了测定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明同学称取20g补钙剂放入烧杯中,再将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20202020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g)38.256.475.695.6(1)实验全部完成后,烧杯中的溶质为_(填化学式)。(2)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加入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百分数保留一位小数)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组成,取黄铜样品50g放入锥形瓶中,向其中分5次共加入250克稀硫酸,测得数据记录如下表:1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累计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50100150200250累计产生气体的质量/g0.2m0.60.70.7(1)表中m_g;(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_;(3)求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5、黄铜是铜锌合金,耐腐蚀,许多仿金饰品就是用它来制作的。称取40.0g黄铜样品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没有气泡产生为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过程图示如下:计算:(1)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g。(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1、科学探究在老师的带领下,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进行了实验探究,充分溶解后结果如下。(1)A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_g.(2)B中得到的溶液为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3)通过B、D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_;通过_;(填字母)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溶质的种类影响物质溶解度。2、某小组欲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铵溶液并探究其酸碱度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1)计算:已知氯化铵在20时溶解度为37.2g/100g水,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精确到0.1,下同),配制90g该溶液需氟化铵的质量为_g。(2)称量所需氯化铵固体的质量:在图17-5中分别标出所选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示数_、_。(3)量取水的体积:用_mL规格的量筒取_mL水()。(4)溶解:若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其他操作无误,则所配制的氯化铵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5)测溶液的酸碱度:要测定上述溶液的酸碱度,除有正确的操作步骤外,其中不能采用下列物质中的_(填序号)来进行实验。pH试纸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组内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甲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銨饱和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乙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铵饱和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丙同学:将pH试纸直接浸入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6)评价与反思;三位同学中操作正确的是同学_。指出其余同学的操作错误:_同学:_;_同学:_。(7)设计探究实验:为了探究其酸碱度与溶液的浓度温度是否有关,采用以下四个步骤研究。请完成第一、第二、第三步实验步骤。(不必写实验中涉及的仪器)第一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10%的氯化铵溶液各40g,分别需称取上述氯化铵饱和溶液各_g、_g,再加水稀释至40g;第二步:在相同_下;分别测5%、10%和上述饱和的氯化铵溶液的pH;第三步:_;第四步:根据测得数据综合分析得出氯化铵溶液的酸碱度与浓度、温度的关系。-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溶质的质量比上溶液的质量,再乘以百分之百,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可能是在操作过程中溶质的质量称量偏大了或溶剂的体积量少了,也可能两种情况同时发生了。【详解】A、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的葡萄糖溶液,所需葡萄糖为:100g×11%=11g,需要用到游码,用托盘天平称量葡萄糖时,砝码放在左盘,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故葡萄糖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转移葡萄糖时,纸上有少量残留,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取数字大于实际数值,会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大,故C选项符合题意;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影响溶液的浓度,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B【详解】A、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不是置换反应。错误。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C、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属于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是物理变化。错误。D、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错误。故选B。【点睛】3、C【详解】A、ng硫酸铜晶体含有的硫酸铜质量小于ng,所以溶质的质量小于ng,故选项错误;B、硫酸铜晶体中含有结晶水,溶解的过程中水的质量在增加,所以溶剂的质量大于mg,故选项错误;C、硫酸铜晶体完成溶于水中,所以溶液的质量是(m+n)g,故选项正确;D、硫酸铜溶液的溶解度要在饱和条件下才能计算,不能确定硫酸铜溶液是否饱和,无法计算,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硫酸铜晶体是五水硫酸铜,俗称胆矾、蓝矾。4、D【详解】A、搅拌只能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不能改变溶解度,改变温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才发生变化,故选项错误;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在同一温度,同一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不同温度或不同溶质,饱和溶液浓度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故选项错误;D、水中加入一种溶质后,所得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所以融雪剂的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低于0°C,故选项正确。故选:D。5、C【详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无法达到均一稳定的状态,因此只能是乳浊液,故选项错误;B、由于溶液是均一的,各部分性质相同,食盐水溶液倒出一部分后,剩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C、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采用升高温度、减小压强的方法,故选项正确;D、室温下,蔗糖易溶于水,但不能在一定量的水中无限量地溶解,故选项错误。故选:C。6、D【详解】A.向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不断搅拌,由温度变化图可知,温度先升高后降低,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b点后温度降低是因为温度恢复至室温,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变大后变小,错误;B.c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d点时温度比c点低,析出的固体更多,故d点溶液的质量小于c点时溶液的质量,错误;C.b点固体完全消失,所以b点溶液不一定为饱和溶液,也有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错误;D.物质的溶解度是受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由图可知,a、d两点的温度相同,所以a、d两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相同,正确;故选D。【点睛】7、C【详解】A、碘能够溶于汽油中,形成碘的汽油溶液,选项错误;B、碘能够溶于酒精中,形成碘酒,选项错误;C、高锰酸钾不能溶于汽油中,二者混合后形成悬浊液,选项正确;D、高锰酸钾易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形成高锰酸钾溶液,选项错误,故选C。8、B【详解】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溶解度:2060,错误。B、合金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低,所以熔点:铜黄铜,正确。C、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形成氯化钠稀溶液,沸点升高,所以沸点:氯化钠稀溶液蒸馏水,错误。D、纸片比煤炭容易燃烧,所以着火点:纸片煤炭,错误。故选B。【点睛】9、B【详解】A、白酒中主要成分是酒精,酒精与水互溶,故白酒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A不符合题意;B、花生油难溶于水,加入水中形成乳浊液,不能形成溶液,B符合题意;C、蔗糖易溶于水,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C不符合题意;D、食盐易溶于水,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C【详解】不同物质溶解度不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不同。所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a固体的种类;c溶剂的种类;e温度。综上所述:选择C。【点睛】二、填空题1、31.6g 24.0% 【分析】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详解】在20时,将40g硝酸钾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8.4g硝酸钾固体未溶解,说明在该温度下,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40-8.4)g=31.6g。根据溶解度的定义,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故填31.6g。20时100g水中硝酸钾固体未全部溶解,说明该溶液未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填24.0%。【点睛】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用溶解度计算 ,其中S为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2、(1)25g(2)25g(3)升高温度(或加入丙物质等)(4)乙>甲>丙【分析】(1)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故填:25g。(2)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溶解乙物质50g达到饱和状态,则在50g水中至少加入25g乙物质才能形成饱和溶液,故填:25。(3)温度越高,丙的额溶解度越小,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要变成饱和溶液,可以升高温度;通过增加丙物质,也能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要变成饱和溶液,故填:升高温度(或加入丙物质等)。(4)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没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t2时,甲、乙、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所以升温到t3时,甲、乙、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故填:乙>甲>丙。3、(1)t2(2) 硝酸钾3 20% (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4)m1=m2>m3(5)D【解析】(1)分析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在t2°C时相交,说明t2°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等于氯化钾的溶解度。(2)t1时,硝酸的溶解度是25g,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5g,故该温度下,分别将25g硝酸钾和氯化钾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饱和溶液的是硝酸钾溶液,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其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钾时,可通过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方法来提纯硝酸钾,此时大部分硝酸钾会结晶析出,而氯化钾则会留在滤液中。故填: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4)m1=m2,因为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则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时,析出的硝酸钾晶体的质量相等。又知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即说明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氯化钾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故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时,析出的硝酸钾晶体更大。即m1=m2>m3。(5)A、t3时,中的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是100g,溶液中含有的溶质的质量为50g,此时溶液中没有析出晶体,说明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50g,已知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2g,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g,故该物质为硝酸钾,此选项表述不正确;B、蒸发100g水后得到,此时无晶体析出,故比溶质的质量分数大;降温析出晶体后得到,故比溶质的质量分数大;t1时中的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是200g,溶质的质量是50g,通过A中的分析可知该物质是硝酸钾,已知硝酸钾在t1时的溶解度是25g,故说明此溶液为硝酸钾在t1的饱和溶液,也是硝酸钾在t1时的饱和溶液,故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即>=,此选项表述不正确;C、根据B中的分析可知,中的溶液也是饱和溶液,故此选项表述不正确;D、根据A中的分析可知该物质是硝酸钾,已知中溶剂的质量是100g,又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5g,故100g溶剂中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是25g,即析出的固体的质量是50g-25g=25g,此选项表述正确。故选D。4、蒸发结晶 31.6 > 【详解】由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取晶体的方法为蒸发结晶; t1 时,50g水中最多溶解的硝酸钾固体的质量为: 20g-4.2g=15.8g,故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可以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所以图中 t1 硝酸钾的溶解度a为31.6g;在 t2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溶质质量:硝酸钾大于氯化钠,硝酸钾溶液中水的质量小于氯化钠溶液中水的质量,因为降温前后,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所以降温后,水的质量为:氯化钠大于硝酸钾。5、【详解】液氮沸点很低,利用液氮汽化过程吸热可作制冷剂,选项说法正确;洗洁精清洗油污的原理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选项说法错误;医院的“钡餐透视”使用的是硫酸钡,选项说法错误;任何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说法正确;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灭火时升华吸热,既可以降低环境的温度,又能隔绝空气,而且变为气体不会留痕迹,选项说法正确。故选。三、判断题1、错误【详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称量氯化钠时,分度盘的指针偏向左,说明氯化钠质量偏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6%。故错误。【点睛】2、错误【详解】溶解粗盐时并不是水越多越好,如果溶液太稀,在蒸发的过程中会消耗过多的时间和能源才能蒸干,不可采取。题干说法错误。3、正确【详解】蒸发时未充分蒸干固体,会导致蒸发得到的精中含有水分,质量偏大,导致产率偏高,故正确。4、正确【详解】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如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溶剂、改变温度变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可通过恒温蒸发溶剂、增加溶质、改变温度等变为饱和溶液,故正确。5、错误【详解】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如常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故错误。四、计算题1、该厂每月(按30天计)最低消耗氯化钠的质量:15t×30×15%=67.5t;该厂每月(按30天计)最高消耗氯化钠的质量:15t×30×18%=81t;故该厂每月(按30天计)消耗氯化钠的质量为67.5t81t【详解】见答案。2、(1)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3.8% 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3.8%。(2)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100g×20%=(100g+x)×5%x=300g答:需加水的质量为300g。【解析】(1)见答案(2)见答案3、(1)CaCl2、HCl(2)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80g+20g-95.6g=4.4g设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xx=50%答: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50%(3)解:加入20g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20g-38.2g=1.8g设加入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yy14.9%答:加入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4.9%【分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第1次加入20g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20g-38.2g=1.8g,第2次加入20g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8.2g+20g-56.4g=1.8g;第3次加入20g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6.4g+20g-75.6g=0.8g,说明第3次加入稀盐酸,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完全反应后,稀盐酸过量,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烧杯中的溶质为:CaCl2、HCl;(2)见答案;(3)见答案。4、(1)0.4(2)54.5%(3)解:设50g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 =9.8g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9.6%答: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解析】(1)由表格数据可知,第1次加入稀硫酸50g,产生0.2g气体,第3次共加入稀硫酸150g,共产生0.6g气体,即每50g稀硫酸对应生成0.2g气体,所以m 0.4;(2)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由表格可知,最终共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7g。解: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 =22.75g则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为50g-22.75g=27.25g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00%=54.5%。(3)见答案。5、(1)0.4(2)解:设稀硫酸中溶质质量为xx19.6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差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40.0g+98.0g-27.0g-110.6g=0.4g;(2)列化学方程式,利用氢气的质量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再计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过程见答案。【点睛】五、实验探究1、17.3g 饱和 温度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A、C 【详解】(1)A中加入了50gNaOH固体,烧杯中剩余32.7g,故溶解的NaOH固体质量为50g-32.7g=17.3g,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7.3g;(2)50gNa2CO3固体加入B中,Na2CO3固体未完全溶解,说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3)通过B、D对比,B、D的溶剂一样,加入的溶质也一样,只有温度不一样,而溶质被溶解的质量却不一样,可得出的结论是温度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溶质的种类影响物质溶解度,则除了溶质种类,其他条件都应该一样,可知通过A、C对比得出该结论。2、27.1 24.4 20 4.4 100 66 偏小 甲 乙 pH试纸不能润湿 丙 pH试纸不能直接放入待测溶液中 7.4 14.8 温度 分别测10%的氯化铵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pH需控制变量,合理即可) 【详解】(1)20时,;(2)选择砝码20g,移动游码4.4g。(3),用只能精确到lmL的100mL量筒量取66mL水。(4)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会使所配溶液质量偏大、浓度偏小。(5)石蕊和酚酞试液都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测定酸碱度。(6)甲同学的方法是正确的,乙同学不能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丙同学不能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溶液中。(7)40g 5%、10%的氯化铵溶液分别含有氯化铵的质量为:40g× 5%=2g、40g×10%=4g。含有氯化铵2g 的27.1%的氯化铵溶液的质量为:2g÷27.1%=7.4g;含有氯化铵4g的27.1%氯化铵溶液的质量为:4g÷27.1%=14.8g。关键控制变量法,当温度相同,浓度不同时温度溶液的pH,可以探究浓度与溶液的pH的关系。第三步,由控制浓度相同,温度不同,测量溶液的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