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强化训练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专项测评试题(无超纲).docx
-
资源ID:32553922
资源大小:159.50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强化训练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专项测评试题(无超纲).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专项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降低水的硬度沉淀、过滤B除去CuSO4溶液中的H2SO4加足量铜粉后过滤C检验某气体是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区别碳酸钙粉末与生石灰各取少量粉末,分别加入试管中,再加适量的水AABBCCDD2、下列选项中的甲、乙两种物质不能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的是A甲:Fe2O3 乙:H2SO4B甲:CO2 乙:NaOHC甲:HCl乙:Ca(OH)2D甲:H2SO4 乙:Ba(NO3)2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点燃酒精灯B用滴管取液体C稀释浓硫酸D取用粉末4、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所以汽油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5、将含有N2、CO、H2、CO2和少量水蒸气的混合气体,随机依次通过以下四个装置。(每个装置只通过一次,且反应或吸收充分;浓硫酸可吸收水;2NaOH+CO2=Na2CO3+H2O;C+H2OCO+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最终剩余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五种物质B若最终剩余气体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则一定是 N2,C若最终只剩余N2和 H2O,则连接顺序可能为甲丙丁乙D若连接顺序为甲乙丙丁,则最终剩余气体为N2、CO2、H2O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会出现白烟B向稀盐酸或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蓝C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D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白色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4P + 5O2=2P2O5B4Fe + 3O22Fe2O3CCu + AgNO3=CuNO3 + AgDMg + 2HCl=MgCl2 + H2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在空气中点燃,检验生成物B除去KCl溶液中的MgCl2滴加适量Ba(OH)2溶液C鉴别固体NaOH与NH4NO3取样,分别溶于水中,观察溶液温度变化D分离KNO3、NaCl固体取样,加水溶解、蒸发、结晶AABBCCDD9、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A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发生变质B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C用稀盐酸除铁锈D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10、运用图示法可以帮助我们巧学化学。下列化学知识用相应图示表示正确的是ApHB硫元素的化合价C 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D密度(常温常压)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固体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同时吸收空气中的_而变质,变质所涉及的化学方程为_,因此,氢氧化钠固体必须_保存。2、胃酸过多须服用抗酸药。下表为两种抗酸药的有效成分及其构成微粒;抗胃酸药复方氢氧化镁片剂铝碳酸镁片有效成分Mg(OH)2AlMg(OH)3CO3构成微粒Mg2+、OH-Al3+、Mg2+、OH-、由于抗酸药有效成分不同,起抗酸作用(即消耗胃液中盐酸)的微粒也有差异。(1)起抗酸作用的微粒是_(填微粒符号,下同)。(2)铝碳酸镁与盐酸的反应为:。铝碳酸镁起抗酸作用的两种微粒是_、_。(3)铝碳酸镁AlMg(OH)3CO3属于_类物质。3、向一定质量Cu(NO3)2、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得到固体和溶液。(1)若向所得固体上滴加盐酸时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有_。(2)若实验过程中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防范新冠疫情,需要我们“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1)医用口罩的核心材料是聚丙烯制成的熔喷布,聚丙烯属于_(填序号)。A金属材料B有机合成材料C有机高分子材料D复合材料(2)在疫情期间要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沾有油污的手,可使用洗洁精清洗,利用洗洁精的_作用。(3)某消毒液稀释后pH=6,则稀释前其pH_(填“>”、“=”或“<”)6。(4)某校要配制100kg溶质质量分数为0.2%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需要10%的过氧乙酸溶液_kg 。(5)修建火神山医院时用到了大量铝合金材料,铝合金耐腐蚀。铝的活泼性比铁强,但比铁耐腐蚀的原因是_。5、学习化学一定要正确使用化学语言,请按要求填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含义:(1)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2)硝酸铵中含有的原子团_;(3)2个甲烷分子_;(4)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_。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_)2、在“甲+乙丙+丁”反应中,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则丁一定是氧化物(_)3、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过一段时间才会产生蓝色沉淀(_)4、施用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_)5、氢氧化钠固体俗称火碱、烧碱、纯碱(_)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取Cu-Zn合金10g,将该合金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所加稀硫酸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1)计算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2)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0.1%)。2、向10.7gMg、Al、Zn固体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H2SO4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增加了10.1g,将反应后溶液蒸发结晶、干燥。获得固体质量为多少?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回收一块质量为40g的铜锌合金中铜的含量,将该合金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恰好用去稀硫酸100g,此时称得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139.6g。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g。(2)计算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4、某化工厂生产的纯碱产品(含有少量氯化钠)的包装袋上注明:碳酸钠96%。为了测定该产品是否合格,某课外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将不同质量的纯碱产品分别放入4个盛有相同浓度、相同质量的50g稀盐酸的烧杯中,待充分反应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如下表:称量的物质烧杯1烧杯2烧杯3烧杯4加入纯碱产品的质量/g1.42.85.67烧杯中剩余物质量的/g50.8551.753.454.8请计算:(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该纯碱产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的标注是否合格_。(2)所用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5、向一锥形瓶中加入100g某品牌的洁厕灵(有效成分为HCl),再逐次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测出每次锥形瓶中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数据记录如下: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g4040404040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138.9177.8216.7255.6295.6计算:(1)100g洁厕灵反应完全后,共生成_g二氧化碳。(2)洁厕灵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1、不锈钢中含有金属铬。铬与常见金属铁、铜相比,其金属活动性强弱如何呢?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进行了以下探究。(查阅资料)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像铝一样,其表面能产生致密的氧化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铬(CrSO4,水溶液为无色)。(作出猜想)猜想:CrFeCu; 猜想:FeCuCr; 猜想:_。(设计与实验)张明同学取大小相等的铁、铜、铬三种金属片,未经打磨就分别放入稀硫酸中,记录如下:实验操作铁片放在稀硫酸中铜片放在稀硫酸中铬片放在稀硫酸中开始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无气泡无气泡结论金属活动性强弱:FeCu FeCr李红同学也取大小相等的铁、铜、铬三种金属片,先用砂纸打磨后再分别放入稀硫酸中,记录如下,请你帮她把表格填写完整:实验操作铁片放在稀硫酸中铜片放在稀硫酸中铬片放在稀硫酸中开始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无气泡有气泡产生结论金属活动性强弱:_。(讨论交流)为什么张明和李红两个同学记录的铬片放在稀硫酸中开始的现象截然不同?原因是_。(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铜、铬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刘强同学将打磨过的两块铁片分别放入硫酸亚铬(CrSO4)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在硫酸亚铬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而在硫酸铜溶液中出现的现象是_,据此可知猜想_(填序号)正确。选用铬片、硫酸亚铁溶液和_三种试剂做实验也可以确认铁、铜、铬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拓展迁移)写出铬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在化学兴超小组的活动中,老师让甲同学给大家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清水变红酒,红酒变牛奶”(如图)。A、B、C三种溶液分别是氯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交流讨论)同学们根据新奇的现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乙同学:“清水变红酒”就是无色溶液变红;丙同学:“红酒变牛奶”就是红色褪去,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提出问题)甲同学:A、B、C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能出现上述现象呢?(解释结论)丁同学:根据步骤2的现象可确定C为_(填名称)。戊同学:产生步骤1的现象还无法确定A、B各是什么。(实验证明)乙同学:另取A于试管中,把C滴加到A中观察到产生浑浊,因此他断定A是_(填化学式)溶液,同时也确定了B。(深入交流)甲同学:A中加入C时,溶液中离子数目变化如图所示,表示溶液中CO的数目变化趋势曲线是_(选填“a”或“b")。(总结归纳)从生成物的角度考虑,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_。将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溶液混合,溶液中数目发生改变的离子是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详解】A、通过煮沸或蒸馏方法能够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B、铜的活动性比铜弱,故铜不能与硫酸反应,不符合题意;C、检验二氧化碳时,需要使用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不能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D、生石灰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热,碳酸钙不能与水反应且不溶于水,故可以用水鉴别碳酸钙和生石灰,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2、D【详解】A、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能生成盐和水,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能生成盐和水,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生成盐和水,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硫酸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生成物是盐和酸,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故选:D。3、C【详解】A、点燃酒精灯需要使用火柴点燃,图示操作正确,故A正确;B、用滴管取液体,应注意使滴管竖直,保持胶帽在上,将气体在试剂瓶外挤出再伸入试剂吸入药品,图示操作正确,故B正确;C、稀释浓硫酸,应当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倒入水中,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搅拌散热,图示操作中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故C错误;D、取用粉末状固体,应当将试管倾斜或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缓慢送至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直立,图示操作正确,故D正确;故选择C【点睛】4、C【详解】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B、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汽油去油污,是利用了溶解作用,不符合题意;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符合题意;D、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但是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如碳酸盐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故选C。5、A【详解】A、题中有5种气体,在这4种装置中发生反应所生成的气体种类也是这5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没有新的气体生成,而无论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都会消耗掉一种气体,所以最终剩余的气体中不可能含有五种物质,选项A错误;B、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反应,例如当装置以丁乙甲丙顺序安装时,气体经过丁装置: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氢气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水蒸气,经过乙装置,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经过浓硫酸,吸收水,干燥气体;经过丙装置后,气体只剩下氮气,不反应,选项B正确;C、当装置以甲丙丁乙顺序安装时,气体经过甲装置,浓硫酸干燥气体;经过丙装置,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经过丁,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氢气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水,一氧化碳和氢气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经过乙装置,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最后剩余的气体为:N2和 H2O,选项C正确;D、若连接顺序为甲乙丙丁,气体经过甲装置,浓硫酸干燥气体;经过乙装置,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经过丙装置,碳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经过丁,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和氢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水蒸气,最终剩余气体为N2、CO2、H2O,选项D正确;故选:A。6、D【详解】A、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不符合题意;B、稀盐酸或稀硫酸显酸性,向稀盐酸或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C、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会吸水潮解,故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白色固体表面潮混并逐渐溶解,符合题意。故选D。7、D【详解】A、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缺少反应条件,氧气无需标气体符号,不符合题意;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物错误,不符合题意;C、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硝酸铜的化学式错误,不符合题意;D、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故选D。8、C【详解】A、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在空气中点燃检验生成物,酒精燃烧因为氧气中含氧元素,无论酒精是否含氧元素,都能检测到氧元素,A错误。B、氯化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引入新杂质,B错误。C、氢氧化钠溶解放热,硝酸铵溶解吸热,取样,分别溶于水中,观察溶液温度变化,可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C正确。D、硝酸钾、氯化钠都溶于水,溶解、蒸发、结晶不能分离,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C。9、A【详解】A. 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发生变质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正确;B. 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反应为酸钙高温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错误;C. 用稀盐酸除铁锈反应为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错误;D. 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氯化银沉淀,错误;故选A。10、A【详解】A、胃液呈酸性,pH小于7,食盐水呈中性,pH为7,比胃液的pH大;肥皂水呈碱性,pH大于7,与数轴关系一致,因此表示的关系是正确的;B、利用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根据H为+1、O为-2价,可计算H2S中S为-2价、SO2中S为+4价、单质S中化合价规定为0,与数轴关系不一致,因此表示的关系是错误的;C、在FeO、Fe2O3、Fe3O4三种物质中,将化学式变形得Fe6O6、Fe6O9、Fe6O8,因(32×6)>(16×9)>(16×8),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越大的,在该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小,则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列为FeO>Fe3O4>Fe2O3,与数轴关系不一致,因此表示的关系是错误的;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氧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表示的关系是错误的。故选:A。二、填空题1、二氧化碳2 2NaOH+CO2=Na2CO3+H2O 密封 【详解】氢氧化钠暴露于空气中,因为氢氧化纳具有吸水性,会发生潮解。同时氢氧化纳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从而导致氢氧化钠变质,方程式为,所以氢氧化钠需要隔绝空气密封保存。故填二氧化碳;密封。2、(1)OH-(2) OH (3)盐【解析】(1)氢氧化镁属于碱,其中的氢氧根离子能够与酸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即氢氧化镁中起抗酸作用的微粒是氢氧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H-,故填OH-,。(2)铝碳酸镁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铝、水和二氧化碳,是因为铝碳酸镁中的氢氧根离子与碳酸根离子能够与稀盐酸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即铝碳酸镁起抗酸作用的两种微粒是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其符号依次为OH-、,故填OH-、。(3)铝碳酸镁中含有金属离子铝离子与镁离子,还含有碳酸根离子,符合盐的特点,属于盐,故填盐。3、(1)AgCuZn(2)【分析】(1)金属活动性Al>Zn>H>Cu>Ag,所以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如有剩余则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如还有剩余则进入滤渣。所以若向所得固体上滴加盐酸时有气泡产生说明有锌剩余,则固体中一定有AgCuZn。(2)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说明硫酸铜逐渐减少,发生的反应是。【点睛】4、(1)BC(2)乳化(或将油变成成小液滴分散到水中)(3)<(4)2(5)铝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保护内部不再被氧化或腐蚀)【分析】(1)聚丙烯是一种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有机合成材料;也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C项正确(2)洗洁精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油滴随水流走,故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故填:乳化;(3)某消毒液稀释后pH=6,显酸性,且酸性减弱,则稀释前其pH6;故填:;(4)设需要10%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为x,则:100kg×0.2%=10%x 解得x=2kg;故填:2;(5)铝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保护内部不再被氧化或腐蚀)。【点睛】本题考查化学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比较基础,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但涉及知识点较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5、(1)N2(2)NH4+、NO3-(3)2CH4(4)NH3·H2O【解析】(1)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氮气分子,化学式为N2;(2)硝酸铵是由硝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构成的,化学符号为NO3-、NH4+;(3)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数目,故2个甲烷分子化学符号为2CH4;(4)不含金属离子的碱为氨水,化学式为NH3·H2O。三、判断题1、错误【详解】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溶液,硫酸钡是白色沉淀,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铜均是蓝色溶液。此说法不正确。【点睛】2、正确【详解】在“甲+乙丙+丁”反应中,若甲、乙分别是酸、碱,则反应为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丙为盐,则丁一定是水,为氧化物,正确。3、正确【详解】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硫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过一段时间才会产生蓝色沉淀,正确。【点睛】4、正确【详解】施用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使叶色浓绿,该说法正确,故填:正确。5、错误【详解】氢氧化钠固体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纯碱为碳酸钠俗称,错误;四、计算题1、(1)解:设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所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答: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1%。【解析】(1)见答案。(2)见答案。2、解: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7g-10.1g=0.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相等,所以产生氢气中的氢元素的质量等于反应掉的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则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6g,且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与硫酸根离子的质量的质量比为2:96=1:48,则硫酸根的质量为:,所以将反应后溶液蒸发结晶、干燥,获得固体质量为28.8g+10.7=39.5g。【详解】见答案。3、(1)0.4(2)解: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x=13g答: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67.5%【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40g+100g-139.6g=0.4g。(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又知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一定,故可根据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计算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13g,故合金中铜的质量为40g-13g,即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67.5%。具体计算过程见答案。4、(1)解:烧杯3放出二氧化碳质量:50g+5.6g-53.4g=2.2g烧杯4放出二氧化碳质量:50g+7g-54.8g=2.2g所以烧杯3中的盐酸被完全消耗。烧杯1放出二氧化碳质量:50g+1.4g-50.85g=0.55g所以5.6g样品完全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所以烧杯3中碳酸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设参与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氯化氢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所以该纯碱产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因94.6%<96%,所以该纯碱产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的标注不合格。答:该纯碱产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的标注不合格。(2)所用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所用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1.5%。【解析】(1)见答案。(2)见答案。(3)见答案。5、(1)4.4(2)设100g洁厕灵中含有HCl的质量为x。x=7.3g洁厕灵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7.3%答:洁厕灵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分析】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第五次加入40gNa2CO3溶液没有产生气体,说明洁厕灵中的HCl已全部反应,因此根据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总质量可计算出洁厕灵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00g洁厕灵和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完全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40g×5-295.6g=4.4g。(2)见答案。五、实验探究1、FeCrCu FeCu ,CrCu 张明没有打磨金属片,开始时稀硫酸与氧化膜反应不产生气泡 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铜片 Cr+2HCl=CrCl2+H2 【详解】作出猜想: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的活动性一定强于铜,故还可以猜想金属活动性关系为:FeCrCu, 故填:FeCrCu;设计实验:根据铬表面产生气泡,铁表面产生气泡,铜表面没有气泡,可以看出铁和铬的活动性强于铜,故填:FeCu ,CrCu;讨论交流:铬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故酸先与氧化物反应没有气泡,故填:张明没有打磨金属片,开始时稀硫酸与氧化膜反应不产生气泡;实验验证: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会观察到铁片表面变红,溶液从蓝色变为浅绿色,故填: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根据铁活泼性强于铜,铁和硫酸铬不反应证明铬的活泼性强于铁,猜想成立,故填:;利用铬片和铜片分别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中的反应可以判定三个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填:铜片;拓展迁移:铬和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生成氯化铬,故填:Cr+2HCl=CrCl2+H2。2、氯化钙溶液 Na2CO3 b 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OH-、Mg2+ 【详解】解释结论:由A到B,清水变红酒,即酚酞遇到碱性溶液,而碳酸钠溶液是碱性溶液,说明A、B分别是酚酞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故C 一定是氯化钙溶液。实验证明:另取A于试管中,把C滴加到A中观察到产生浑浊,说明A是碳酸钠溶液,故填Na2CO3,同时也确定B为酚酞溶液。深入交流:A中加入C时,溶液中钙离子和氯离子逐渐增加,但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形成碳酸钙沉淀,所以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数目逐渐减少,因此表示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数目变化趋势的曲线是b。总结归纳:从生成物的角度考虑,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将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溶液混合,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形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数目发生改变的离子是OH-、M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