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传播学概论》学习辅导(二)5.doc
传播学概论辅导材料(二)第四章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学习建议:本章的内容是关于传播学研究方法的专门论述,论述了传播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具体介绍了四种传播学研究的方法: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掌握起来难度不大。关键仍然是找出知识内容的内在规律。 传播学研究的特点 传播学研究的方法理论 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观点 传播学研究的程序本章知识脉络 抽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具体介绍四种研究方法 内容调查法 控制实验法第一节 传播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重点问题1,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先导:系统的理论框架(1)科学性; 过程:可靠的控制机制研究:严格的分析手段结论:良好的复制功能描述:对研究对象做符合实际的描述,回答“是甚么”“怎么样”的问题(2)操作性 解释:对研究对象的活动及特点作出解释。上升到理性层次。 预测与控制:预测在采取措施和创设一定条件后可能发生的变化,或者根据现有的测量指标预测一段时间侯对象的发展,并提出对策性建议。 综合化:在传播学研究中尽可能采用多重设计和研究手段(3)综合化与定量化: 定量化:传播学研究中对传播活动,现象采用数量化研究设计和分析手段2,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观点。 传播学研究要以该时代人们传播活动的全部现实条件为出发点。(1)历史观点 要把传播现象放到历史的全部变化中进行研究。 用传播现象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说明传播现象的复杂性(2)几率观点 实质:在于分析传播现象发生过程中的随机因素的作用。 要求把特定的对象系统的各个要素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组成部分来看待,部分是整体的成分(3)系统观点 系统方法要求考察对象的系统结构和功能。3,传播学理论的四种建构类型。(1) 归纳式理论:以数据为基础,把数据反映的实际关系组织为理论原则;(2) 演绎式理论:从理论解释出发,寻求数据以检验理论的预测。(3) 机能式理论:综合了归纳与演绎两种成分,强调数据,也重视演绎。(4) 模型:针对较为复杂,难细分的客观对象,设计出一种模型,加以描述。注:领会以上理论建构类型时,要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实例。结合实例来掌握这几种类型。4,传播学研究的六程序。(1) 选择课题(2) 确定研究客体;(3) 研究设计;(4) 搜集资料;(5) 分析资料;(6) 结论。第二节 抽样调查法一,基本概念(1)抽样调查;(2)随机抽样;(3)非随机抽样;(4)样本量二,重点题1, 抽样调查的特点。(1) 推断总体的目的性;(2) 推断总体的整体性;(3) 样本抽取的随机性;(4) 抽样误差的可控性;2, 抽样调查的四部曲程序。(1) 确定调查总体;(2) 编制抽样框;(3) 设计和抽样样本;(4) 样本代表性的评估。3, 确定样本的实质及确定样本要考虑哪些问题。确定样本的实质:确定一个能够满足研究者对调查精密度要求的最小样本数。(1)考虑研究总体样本单位之间的差异问题;(2)课题要求的精确程度,把握度。(3)课题研究的实践,人力,财力,及研究本身的要求;(5) 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统计分析方面的要求;4, 随机抽样的形式。(1) 简单随机抽样;(2) 等距随机抽样;(3) 分层随机抽样;(4) 整群随机抽样;(5) 多阶段随机抽样。5, 非随机抽样的形式。(1) 遇随机抽样;(2) 判断随机抽样;(3) 雪球随机抽样;(4) 定额随机抽样;第三节 问卷调查法一,基本概念问卷调查法二,重点题1, 问卷调查中,提问设计步骤和原则。问卷的核心:提问;提问的步骤:(1)提出假设;(2)概念具体化,寻找变项;(3)确定指标;(4)编制提问。提问设计的3原则:(1)合理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艺术性原则;2, 怎样确定提问项目的顺序?四原则:(1) 先易后难;(2)同类集中;(3)先面后点;(4)先一般后特殊;3, 问卷调查中,提问内容包括的内容。四方面内容:(1)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2)行为资料;(3)态度资料;(4)理由资料;4, 问卷调查中,答案设计的形式。共六种。(1)二选一;(2)多项选择;(3)排序式;(4)等级式;(5)炬阵式;(6)量表示。 5,问卷的基本结构。 (1)封面信;(2)主体;第四节 内容分析法重点题1,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实质: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特点:客观性,系统性,定量性,显性内容;理解的要点:(1)研究对象:指印刷文字,广播,电视等媒介的显性内容;(2)研究方法:留意内容分析的不同种类和操作程序。内容分析的种类:实用内容分析,语义分析,符号载体分析;内容分析的研究模式:推理模式,比较模式。2,内容分析法的特点。(1) 客观性;(2) 系统性;(3) 定量性;(4) 显性内容;3,内容分析的类别。(1) 实用内容分析;(2) 语义分析;(3) 符号载体分析;4,内容分析的四步骤。(1) 确定分析单元;(2)制定分类标准;(3)抽取分析样本;(4)实施统计分析;5, 内容分析的长处与局限。长处:(1)不受环境干扰;(2)费用较低;局限:无法纯粹以内容分析为根据,得出某一内容对受众的影响程度的结论。 6,实用内容分析和载体内容分析的不同。实用内容分析是对文字符号的统计分析,目的在于推究特定信息出现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以此判断实际的舆论状况;符号载体分析:是单纯统计文字出现的频率,以此作为统计归类的基本单元,然后进行内容分析。他只计算确定的文字,其他语义相同或相近的暗示或隐喻不算在内。7,内容分析的研究模式。(1) 推理模式;(2)比较模式。8,判断内容分析制定分类标准是否科学,合理,有效的三原则。(1) 完备性;(2)互斥性;(3)一致性;第五节 控制实验法一,基本概念控制实验法二,重点题1, 控制实验法的四要素。(1) 实验者;(2)实验变量;(3)实验对象;(4)试验观测;2, 实验控制法的特点。(1)对实验环境的控制;(2)对研究变量的控制;(3)对被测对象的控制;3, 实验控制法的种类。(1) 实验室控制;(2)实地控制;4, 控制实验的方法。(1) 消除法;(2)保持恒定法;(3)效果平衡法。5, 实验控制法的优点与缺点。优点:(1)所获数据比较可靠;(2)通过重复试验,可得出科学性强的结论。6, 控制实验法的关键。关键看实验设计是否完善,是否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第五章 传播的社会功能学习建议:这一章的内容相对简单一些。集中论述了传播的一般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功能的失调。还介绍了默顿和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功能的研究成果。学习这一章更适合于运用归纳法,找出知识的内在规律,把复杂的知识归类,就很容易掌握,很容易记忆了。 缘起 传播功能研究的缘起和概况 概况 社交性与自我中心性 对个人的作用 工具性 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的一般性功能 游戏说 使用与满足 环境监测功能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社会协调功能本章知识脉络 文化传递功能 娱乐功能 环境监测功能的失调 社会协调功能的失调 传播的功能与功能失调 文化传递功能的失调 娱乐功能的失调 默顿的研究成果 传播功能研究的发展与式微 怀特的研究成果 麦奎尔的研究成果 式微的原因第一节 传播功能的缘起和概况一,识记的重点内容1,传播功能研究来源于西方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并吸收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2,结构功能学派主要从理论角度,研究社会结构,及其组成部分之间在功能上的差异和相互关系。代表人物:帕森斯,默顿。3,帕森斯社会学系统理论的现状和前景,被称为“结构功能主义”。其本质是为了谋求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均衡,维持遵循现存的社会行为规范的生活方式。4,默顿提出“功能分析方法”理论。5,传播功能的研究重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6,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式微。第二节 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一般功能(个体功能)重点题1, 传播个人功能有哪些主要观点?观 点提出人主 要 内 容社交性,自我中心性瑞士皮亚杰社交性:谈话是试图影响对方或者是在和对方交换意见。自我中心性:谈话是在对他自己谈话(自言自语);或者为了同别人发生联系而感到高兴,用这种谈话满足自己。工具性美国托尔曼传播是一种人类行为,既有目的性,又有认知性。有许多传播是属于工具性行为。游戏说英国斯蒂芬森传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各自的满足和愉悦,有些传播会产生不愉快,甚至是痛苦。使用与满足英国丹尼斯麦奎尔传播的信息功能,发展个性功能,与社会整合功能(一体化),娱乐功能。注:此表的内容十分重要,每一种观点都既可以出成名词解释题,又可出成简答题。二,传播的个人功能和社会功能有甚么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考察传播功能的着眼点不同。个人功能考察传播对个体的受传者有哪些功能或效用。着重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多是人际传播。社会功能以大众传播活动为对象,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角度分析传播对整个社会有甚么功能或效用。三,传播的一般性功能和传播的个人功能是一回事吗?不是一回事。传播的一般性功能分为两个层次:1,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传播的个人或个体的功能;2,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角度分析传播的功能。所以,传播的个人功能是传播一般性功能的一部分。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一, 拉斯韦尔提出的社会功能。拉斯韦尔在社会中的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书中,把传播纳入社会系统和社会进程之中。功能定义对社会对个人(百姓)对统治者对文化环境监测功能通过传播客观,准确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了解足以影响社会进程的机遇或威胁,作为人们决策或付之行动的依据。又称“雷达功能”。及时发出自然灾害或战争威胁的警告;促成信息交流,巩固社会规范;某些人可以提高社会地位;等等。维持,巩固统治地位;等等。促进不同文化交流。等等。社会协调功能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信息的选择,解释,评论,把社会各部分联系起来,协调一致,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对环境作出有效的回应。激励和动员群众投入到当前的事件中去,提出对策,抵御有碍于社会安定的各种威胁;等等对个人有助于对信息的摄取和利用。避免敏感问题和不利事件的扩散。防止外来文化的入侵。文化娱乐功能大众传播能够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继续教育离开学校的成年人,促成社会成员共享同一价值观,社会规范,社会文化遗产,增加凝聚力。积极作用积极作用也是他们的一种权力扩张。起到促成该文化体系的一致性,标准化。娱乐功能赖特提出:大众传播具有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共同需要,使人们产生精神上的愉悦的作用。使社会得到休养生息。借助各种娱乐节目,得到精神的调节。有助于把统治扩展到生活领域。使其意志和信念得到充分体现。形成大众文化,削弱高雅文化,精英文化。注:此表示十分重要的,包括内容十分丰富。要认真掌握。二, 大众传播的四种社会功能各自的侧重点是甚么? 环境监测侧重:提供和告知信息。社会协调侧重:对信息的选择,解释,评说;文化传递侧重:对社会成员的教育规范化娱乐侧重:最易为人们接受的一面。所有功能中最为显露的一种。第四节 传播的功能与功能失调一,基本概念1,显功能,隐功能: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从结构功能主义出发,主张把某一社会活动的后果与这次活动的目的分开。因为活动的目的和活动产生的后果并不是一回事情。显露的功能:人们意图达到的后果,它有助于体系的调整与适应,是体系中的成员所希望和所认识的客观结果;潜伏功能(隐功能):未能达到的功能,不是行动者所希望的,也不为他们所认识。2,传播功能失调(功能障碍)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不利于一个特定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在大众传播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些传播功能会受到损害而产生消极的负面后果。两种不正确的看法:(1)认为大众传播具有“负功能”;(2)把“隐功能”与“负功能”混为一谈。二,重点题1, 大众传播功能的特点。大众传播的功能是纵向的,动态的,因此具有三个特点:(1)暂时性;(2)适应性;(3)多变性。2.传播功能失调的具体表现。 失 调对社会对个人对统治者对文化环境监测功能失调引起社会恐慌会产生“麻醉”作用影响,削弱威望会对本地文化传播带来消极影响社会协调功能失调阻碍社会变革削弱受众个人的判断力,主动精神妨碍对真实情况的了解,影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借鉴文化传递功能失调减少社会的亚文化群,促进大众社会的形成。标准化的教育束缚了社会成员的创造力。传播内容的大同小异,阻碍文化生长娱乐功能失调限制,削弱公众的社会性行为过多过滥的通俗,低俗信息的传播,降低了大众的欣赏能力。3, 功能与功能失调的不同,显功能与隐功能的不同。(1)“功能”是指那些有助于一个特定的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功能失调”是指不利于体系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的结果。区别的关键在于:观察,分析他们对特定的社会体系是有利还是不利。 (2)“显功能”“隐功能”的不同。“显功能”是明显的,显露的。“隐功能”是隐蔽的,潜伏的。4, 对传播功能失调的错误理解。错误理解是把“传播功能失调”理解为“负功能”。功能无所谓正负之分,把功能分为正功能,负功能是不合逻辑的。第五节 传播功能研究的发展及其式微一,基本概念1,授予地位的功能由拉扎斯菲尔德,默顿提出。任何人,团体,各种社会活动,问题,意见,产品等,只要得到大众传播的广泛报道,就会成为社会大众所瞩目的焦点,获得很高的知名度与社会地位。2, 重申社会准则功能拉扎斯菲尔德,默顿提出。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将背离公共道德和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曝光于社会面前,从而唤起普遍的社会谴责,将违反者至于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之下,起到重申社会准则并促使人们共同遵守的作用。3, 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 拉扎斯维尔德,默顿提出。各种各样的传播媒介为人们提供了形形色色地大量信息,人们沉醉在这些信息之中,减少了直接参予社会活动的热情和可能,结果只会满足于被动地知识积累,丧失了社会活动能力,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冷漠。4, 结构功能20世纪30年代兴起,70年年代式微。主张从理论角度研究社会,研究重点在探讨社会的结构及其组成部分之间在功能上的差异和相互关系。代表人:美国帕森斯,默顿;5, 功能分析方法 美国默顿提出。主张通过把社会与文化现象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来研究他们在社会中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6, 怀特提出的报纸功能(1) 提供消息素材;(2)分析消息;(3)提供一般的参照物;(4)消遣;(5)传播百科知识。7, 动员功能美国麦奎尔提出。在政治,战争,经济发展,工作,和有时在宗教领域内,开展适合社会目标的运动。二,重点题传播功能研究走向式微的原因。(1) 传播功能研究主要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观点.这一理论有着先天的局限,限制了传播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冲突理论取代了结构功能主义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流地位;(2) 传播学研究自身的发展决定了传播功能研究的式微。第六章 传播的控制研究学习建议:本章是传播学概论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围绕拉斯韦尔的五个W展开。本章是第一个“W”,即“谁”,“谁控制”的问题。学习这一章要把握本章的思路:传播者如何“施控”,也就是传播者对别人控制;传播者如何“受控”,也就是传播者也要受到别人的控制。 控制研究的一般理论 卢因的把关概念 传播者如何“施控” 怀特的把关研究 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本章知识脉络 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 布里德的研究传播者如何“受控” 四种控制观念与控制体系 阿特休尔与权利的媒介 政治控制控制的四种形态 经济控制 受众控制 自我控制第二节 控制研究的含义及内容一,基本概念1, 控制一般含义“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 在传播学中,控制有两层含义:(1)施控,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影响;(2)受控,传播者也会受到所处时代,社会的制约。2, 控制研究专门考察传播者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时代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控制研究包括三项内容:(1) 探讨传播者施控行为及规律;(2)探讨传播者受到时代,社会的控制;(3)分析各种控制形态。二,重点识记1, 拉斯韦尔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是传播学研究的纲领性文献。2, 传播学研究的两大学派(1) 以美国为首的经验学派。(2) 以欧洲的批判学派。第三节 把关与把关人一,重点题提出者主 要 观 点存在不足卢因传播者都不可避免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与角度,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这种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就是把关。凡是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是把关人。怀特第一个把卢因的把关理论应用于研究新闻机构如何进行把关活动,在传统学派中被视为实证研究的经典案例。这项研究通过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对比,考察信息是怎样被筛选或过滤的。输入信息输出信息把关过滤后的信息。对把关行为做了个人化的解释,没有考虑组织因素。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又称为新闻流动模式。揭示出在整个信息流通过程中存在一条由许多关口组成的“把关链”。1,把关行为可能在新闻传送到报社之前已经由通讯社完成了;2,把关行为不只是选择与拒绝,还会改变新闻形式与内容;3,把关行为并不随着新闻媒介的传播而结束;4,把关过程中反馈很少,也不及时。把每个把关人及其作用等同起来,每个关口不分主次。巴斯双重行动模式信息流通中的把关人固然很多,但是最关键的把关行为出现在新闻组织内部,把关过程分为两个阶段:(1)新闻采集阶段;(2)新闻加工阶段;注:此表内的内容十分重要,设计到此节的几乎所有的知识点。二,卢因得把关理论有甚么意义?在卢因之前,西方新闻界已知倡导“客观原则论”。记者只能是现实的记录者。卢因认为绝对的客观与公正是不可能的。批驳了“客观原则论”。第三节 深层控制(受控)一, 基本概念1, 潜网美国布里德提出的。在报社内部始终存在十分微妙,有十分强劲的网络。一方面确保媒介组织的传播意图得以顺利贯彻;另方面防至新来的从业人员对既定的行规的干扰。媒介组织内的潜网,是更大范围的社会控制的折射。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责,而这种控制是潜移默化的,被称为“潜网”。2,权力的媒介美国传播学者阿特休尔所著。基本观点:一切媒介都不是独立的,自为的。媒介历来都是受到某种权势控制的工具。摆布传媒的权势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可能体现为政治上的党派集团,也可能是经济上的。控制者与被控制者的关系有四种:官方形式;商业形式;利益形式;非正式形式。二, 重点题一,控制的四种观点控制观念主 要 观 点代 表 人集权主义理论(君主独裁)1,国家的安全高于一切,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必须严格控制自由讨论和信息传播。2,真理是权力的产物,权力是衡量真理的尺度。意大利马基雅维里自由主义理论(自由放任)1,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中最重要的是言论自由;2,人是理性的动物,可以“自我修正”。3,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展开“自由而公正”竞争中在能产生与发展。英国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社会责任理论(自我约束)报刊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还应该主动地,积极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没有外来的控制的条件下,媒介应该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律)。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国家统管)带有偏见,看作是集权主义理论的延续。注:此表的内容十分重要。二, 阿特休尔的理论属于批判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出现两个学派,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经验学派关注传播过程受众一方及传播效果问题;批判学派关注传播者一方及都传播的控制问题。阿特休尔的研究的是传播者及其如何控制传媒,所以是批判学派。第四节 控制的四种形态控制形态地位 主 要 形 式政治控制政府部门对传播的限制与管理,是来自上层建筑的控制,是自上而下。立法,行政。操纵新闻等等。经济控制最根本的控制,来自经济基础的自下而上的控制1,媒介的所有权。2,广告;受众控制来自传播对象,由外而内。主要是反馈:(1)受众通过信件等,直接表达自己对传播的意见;(2)受众通过是否订阅,收听某种媒介,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自我控制传播者对自身主动的约束。是由内而外的。(1)媒介组织对本机构人员的纪律要求;(2)各类传媒从业人员按照行为准则和自身的职业道德对自己行为的约束。二,文化控制与其它控制之间的关系。所有控制形态都包容在文化控制之中,一切控制现象都在特定的文化大背景下。也就是说,文化控制包含所有控制形态。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