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4测量平均速度定向练习(人教).docx
-
资源ID:32637386
资源大小:452.09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4测量平均速度定向练习(人教).docx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第一章机械运动1-4测量平均速度定向练习(2021-2022学年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tABtBC B. tAB=tBC C. vABvBC D. vABvBC2、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在060s内物体一直在运动 B. 在2040s内物体的运动速度为5m/sC. 物体在020s比在4060s内运动得快 D. 在060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0m/s3、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 B. 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C. 小车的运动时间是8t D. 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4、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的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甩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得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已经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最后它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B.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C.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D. 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等于乌龟的平均速度5、如图所示为“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B. 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是 2cm/sC. 小车从A到C动能不断增加D. 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VAC偏大6、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每格为1s(转动未超过一周)下面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下滑的小车作匀速运动 B. 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是13.3cm/sC.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cm/s D. 以金属片为参照物,下滑的小车是静止的7、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速度一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 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 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kmhD. 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 kmh8、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在前50 m一定用了6.25 S B. 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 mC.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9、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并返回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70m B. 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36mC. 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s D.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34m/s10、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 s B. 小球在前0.4 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C. 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 m/s D. 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所示。小车水平向右做直线运动.数字钟显示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车从起点到终点通过的总路程是_cm,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cm/s.2、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斜面长0.8m,用来计时的秒表每格表示1s,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选填“大”或“小”),小车沿斜面从顶端滑到底端,秒表指针如图(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周),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cm/s。 3、现有如下实验器材:大小相同的木块两个,长木板、小车、刻度尺、停表各一个。小明将长木板右端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个木块垫在长木板的左端,如图甲所示,利用停表、刻度尺测量了小车沿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然后他将两个木块垫在木板左端的同一位置,长木板的倾斜程度发生了变化,如图乙所示,再测小车沿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发现与前面的测量结果不同。请你针对他的操作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 4、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a)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2秒的不同位置。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_球;在底片记录的时间内,_球运动快,(b)图中的图像描述的是_球的运动。这段时间内甲、乙两球的运动速度之比是_。 5、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a)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2秒的不同位置。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_球;在底片记录的时间内,_球运动快,(b)图中的图象描述的是_球的运动。 6、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1)小明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 cm(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表示,他所用的时间是 s(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 ,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 m/s7、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 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 时:分:秒”),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可知:SAB= cm,VAC= m/s 8、如图所示,索道全长约1200m,某次单程运行时间为240s,则索道在该次运行的平均速度为_m/s。驶离站台后,车厢里的游客以对面的建筑为参照物,判断自己是_(填“运动”或“静止”)的。 9、如图是八年级一班的同学测平均速度实验装置,斜面应选择较_(选填“大”或“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_。若秒表每格为1s,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 10、如图所示的装置,是某同学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由静止下滑的运动规律的装置,该同学装图中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该同学实验探究中获得数据如表格中所示,请帮助该同学完善表格内容;分析数据可知,小车在斜面上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中,速度将 (选择“变大”“变小”或“不变”)路段路程s(m)时间t(s)速度v(m/s)第1段201 第2段200.8 第3段200.4 三、实验探究(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1、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AB=_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理由是_. 2、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小”或“大”); (4).根据你的实验,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3、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本实验原理是_,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_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 m/s 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_(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_;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做_(匀速/变速)直线运动;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BC=_m/s。-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D2、答案:D3、答案:B4、答案:A5、答案:B6、答案:C7、答案:D8、答案:C9、答案:C10、答案:B二、填空题1、答案:4.50;0.90 2、答案:小;203、答案:小车在长木板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与木板的倾斜角度有关吗? 4、答案:甲;乙;甲;35 5、答案:甲;乙;甲6、答案:60.00;20;st;0.9 7、答案:小;4.00;0.03 8、答案:5;运动9、答案:小;时间;0.2m/s 10、答案:刻度尺;秒表;变大;20;25;50 三、实验探究1、答案:(1)40.00;25 (2)小(3)不正确;所测时间不是小车通过下半程所用的时间 2、答案:(1)秒表 (2)25 (3)小 (4)小于 3、答案:(1)v= s/t;计时方便 (2)大;大 (3)0.25 4、答案:(1)v=s/t (2)较小;便于测量时间(3)大;变速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