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第一编 第二章《文言文阅读》.doc
-
资源ID:32666914
资源大小:651.50K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第一编 第二章《文言文阅读》.doc
第一节文言实词和虚词23【考情快递】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历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重要考点。高考语文对本考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2012年高考语文17套试卷都对文言实词进行了考查,出题方式都是从选文中选取四个句子来理解规定的实词,除上海卷为解释实词外,其余均为选择题。文言虚词有10个省份专题考查,题型相对稳定:一是用两两比较的方法从选文中选出四个虚词,分别跟课文中相同的虚词加以比较来考查;二是选取同一材料不同句子中的相同的文言虚词,要求考生比较其异同。【一轮诊断】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我们在一轮复习中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把握:一、复习并掌握了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和18个“常见文言虚词”;二、训练了依据语境来理解并识别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的能力;三、复习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点。在做题过程中还存在以下误区,要在二轮中特别注意纠正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掌握不清,常常觉得不知所云。忽视课本文言例句的指导,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迁移运用。做题僵化,不知从具体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二轮定向】进一步增强语境意识,善于联系上下文判断词义,整体理解,翻译时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需灵活掌握一种或综合运用多种答题技巧,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一步强化精细意识,抓住关键词语的一一对应落实,不歪曲不遗漏。熟记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熟悉课文出处并正确理解是成功的关键。(2012·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注】 主文:主持考试。镪:成串的钱。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托付。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教你审题题干要点首先明确题干要求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四项中三项正确,一项错误。要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眼睛要死死盯着错误的。四个选项句全都选自阅读材料,所要理解的词全都是实词。有一定的难度。要注意语境的干扰及所解释的义项本身的干扰性。答题方向重点在于寻找切入点解答此题目可采用联想推断(联想课文语句、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等方法。关键的两点:一要调动积累,联系课本;二要根据前后文进行推断。教你答题要领提示本题D项中的“阙”,正确解释是:空缺、空额。要准确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必须牢牢把握语境。在“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这两句话中,前有“进起居郎”,后有“遂除左司谏”,都是讲任职之事。中间的“察官”应作名词,亦属官职,“阙”理解为“空缺”,与后面的“朝论多属燧”才能文脉贯通,合理自然。答案示例D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孝公既用卫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家给人足,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居三年,为筑城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秦封之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见商君,曰:“君之危若朝露,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于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去之魏,弗受,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卫鞅:即商鞅,因受封商、於(w)两地十五个都邑,故名。胙(zuò):天子祭祀所余之肉;“致胙”,天子尊显诸侯的仪式。赵良:秦国隐士。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而循礼者不足多多:称赞,赞扬。B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 捐:捐献,献出。C则何不归十五都 归:回归,回到。D弗受,遂内秦 内:通“纳”,接纳,收容。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法太子法:依法处治。B乡邑大治 治:安定,太平。C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怨:埋怨,怨恨。D夏、殷不易礼而亡 易:交换。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卫鞅为左庶长/天子以生人付公理B为筑城阙宫庭于咸阳/郑伯克段于鄢C岂其微哉/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D号为“商君”/谁为大王为此计者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卒定变法之令/君尚将贪商、於之富B则何不归十五都/何竟日默默在此C亡可翘足而待/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D秦国之所以收君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012·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半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注】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假:借用。B景淳竟死 竟:居然。C反赆以货,遣归 赆:赠送。D人用是多疑名 多:称赞。试卷采样阅卷评析C项错误理解成“尽”,注意“赆”的形旁是“贝”,与钱币、礼物有关,所以不能理解成“尽、完”,结合前后文该是“赠送”。得0分答案订正订正指导B可先用排除法,排除A、D两项,然后重点理解B项和C项,“赆”该是和礼物相关,所以将赠送的意思放到原句检验,即可判断正确。“竟”应该是表示结果的副词“终于”“最终”,而并不表示出乎意料,因此不可能是“居然”。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 D.试卷采样阅卷评析本题考查内容稍特殊些,A项考查的是实词,B、C、D三项考查的是虚词。根据前后文意思,两个“舍”均为“收容、安置”的意思。得0分答案订正订正指导DA项两个“舍”都是动词“收容”“安置”的意思。B项两个“然”都是转折连词“然而”“但是”。C项两个“为”都是表被动的介词“被”。D项前“以”是表反问的“何以为”结构的一部分,“何以报为”就是“要回报干什么呢”的意思,后“以”连词,相当于“而”。尽管前“以”不好翻译,但后“以”用法比较明确,用代入比较法即可知道两“以”不同。懂得命题规律,明白答题技巧一、理解文言实词技法点拨1代入检验法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将所给的义项放在具体语境中,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如理解“乃留愈幕府赞军事”(2011年大纲全国卷)中的“赞”的含义,把选项给的释义“辅佐”,代入检验,语意贯通,据此可判断是正确的。2联想迁移法(1)联想教材例句(2)联想成语成语大多来自文言文,借助这些成语中词语的意义,可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如“泽命不渝,信也”(2011年山东卷)中的“渝”,我们可借助“矢志不渝”这个成语来推断:渝,改变、违背。3语境推断法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4句式推断法古人行文,喜欢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且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我们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的词性词义。二、理解文言虚词技法点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推断。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题。1掌握常用意义高考复习时能熟记并掌握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试时就会得心应手。2牢记教材例句文言虚词中考查的八个句子,一般是四句来自原文,另四句出自课本。因此,只要熟悉该虚词在教材例句中的意义和用法,再加以比较,就很容易推断出答案。3分清虚词实词有些文言词语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如果一组句子中同一个文言虚词的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不同。4分析语法结构与实词相比,虚词主要表达一定的语法功能,因此从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入手,也可以推断其意义和用法。5理清逻辑关系有些虚词可以表达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来推断它们的意义和用法。6联系语境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7看清标志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记住一些有代表性的标志词或句式,可以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一、基础回练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一日寝帐中,落被于地被:被子。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遭受。C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被:披散,披着。D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蒙受,覆盖。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君之病在肠胃病:疾病,重病。B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病:使折断。C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病:责备,羞辱。D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病:困苦。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乘:坐,乘坐。B乘鄂渚而反顾兮 乘:趁机会。C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乘:交加,接连。D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乘:一车四马的总称。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大 辞:计较、看重。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辞:托词,借口。C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辞:命令。D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辞:言辞,文辞。5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抵御,抵挡。B惴惴恐不当意 当:符合。C北邀当国者相见 当:在里面。D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当:值,正在。6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7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B.C.D.8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B.C.D.9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B.C.D.10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二、文段精练1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1)镜喻(节选自钱大昕潜研堂文集)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镜之贵,不如目;镜不求于目,而目转求助于镜。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镜何负于目哉!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而目转求助于镜求:求助。B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 明:明察。C鲜当意者 当:相称。D左右匿笑 匿:暗中;偷偷地。(2)丁一士(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余幼时犹及见之,尝求睹其技。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面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如是者七、八度,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中。酒酣,共立河岸。友曰:“能越此乎?”一士应声耸身过。友招使还,应声又至。足甫及岸,不虑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下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数四,力尽,竟溺焉。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求睹其技睹:观看。B不虑岸已将圮 虑:料想。C但从波心踊起数尺 踊:跃起。D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蹈:用脚踢。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习:练习,学习。B素不习水。 习:习惯。C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 跃:跳起。D友曰:“能越此乎?” 越:跨过。2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1)人兽之间(节选自列子·黄帝)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通“冀”)也。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状不必童而智童状:外形。B智不必童而状童 童:儿童。C戴发含齿 戴:顶着,(头上)长着。D未可几也 几:希望。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遗:丢开,丢下。B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 近:亲近。C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 疏:疏远。D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亲:受人亲近,被人亲近。E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 至智:达到才智。(2)瓯喻(节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人有置瓯道旁,倾侧坠地,瓯已败。其人方去之,适有持瓯者过,其人亟拘执之,曰:“尔何故败我瓯!”因夺其瓯,而以败瓯与之。市人多右先败瓯者,持瓯者竟不能直而去。噫!败瓯者向不见人则去矣。持瓯者不幸值之,乃以其全瓯易其不全瓯。事之变如此!而彼市人亦失其本心也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B.C.D.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倾侧坠地,瓯已败侧:侧面,一侧。B其人亟拘执之 执:捉住,抓住。C尔何故败我瓯 败:打破,毁坏。D市人多右先败瓯者 右:通“佑”,袒护,偏向。E而彼市人亦失其本心也哉 失:失去。第二节文言翻译【考情快递】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考查中最重要的题型,分值在各小题中最大,它带有综合性,考查学生对文本中个别句子的准确理解和表达能力。此题能直接反映学生文言文的功底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也反映出学生沟通古今汉语、进行古今两种表达的语言转换能力。一般选择作为翻译的句子都有一定的难度,或整个句子有省略跳脱的成分,或句子中有难以突破的“瓶颈”或难以下咽的“鲠骨”。各省试卷近几年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变化不大,大多设两句,个别省份设3句。句子有长有短,分数在610分之间。【一轮诊断】经过一轮复习,同学们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准确和到位;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但一轮复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如下:翻译过于僵化,不懂得直译和意译的关系,不会使两者融会贯通。不善于灵活运用调、换、删、补、并等翻译的一些基本手段。对古代一些具有专业语体性质的词汇还掌握不够,如“致仕”、“乞骸骨”等尚不理解,造成翻译失分严重。【二轮定向】在一轮复习掌握了初步解题思路的情况下,要完成二轮复习的升格,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文言文的翻译是学生难以得高分的部分,鉴于此本节进一步帮助同学们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教会学生在翻译时要养成“得分点”意识,训练学生确切地把握文意,融会贯通上下文,准确地把握一系列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确保翻译不“失真”。教会学生运用对照、代入等方法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要点是否全面,信息是否准确,是否有语病等。(2012·全国新课标卷。阅读材料见本章第一节“以题说法”)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教你审题题干要点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所翻译的语料取自文中,有语境的帮助。翻译的句子稍偏长,难度可能稍低。如句子短,必然较难。答题方向重点在于寻找切入点文言翻译应该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按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字字落实,适当润色。语言表达要做到准确、到位、生动优美(即“信、达、雅”)三个标准。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文意要把握准确,表达要做到文从句顺。教你答题要领提示本题涉及一词多义、同义词连用等古汉语知识。第(1)句有四个较难理解的词,“浇浮”同义连用,意为“轻薄,轻浮”;“裕”指“丰裕,富足”;“图”作“谋求”讲;“内治”的“治”,作形容词,指“安定、太平”,在古汉语中,这是“治”的一个常用义项。另外,“贤”与“否”均为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有德才的人”“无德才的人”;“以”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第(2)句,“东”“西”指东部、西部;“路”古今异义,这里是古代的行政单位;“与”,给,后面省略宾语“之”,指粮食;“安”疑问代词,哪里;“治”,治理,管理,这里活用为名词,所管辖地区。答案示例(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1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注】太祖:指曹操,“太祖”是庙号。嵩:指曹嵩,曹操的父亲。(1)其叔父数言之于嵩。译文:_(2)太祖口貌如故。译文:_(3)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译文:_2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礼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1)越哉,臧孙之为政也!译文:_ (2)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译文:_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李敬玄,亳州谯人也。敬玄博览群书,特善五礼。贞观末,高宗在东宫,马周启荐之,召入崇贤馆,兼预侍读,仍借御书读之。敬玄虽风格高峻,有不可犯之色,然勤于造请,不避寒暑,马周及许敬宗等皆推荐延誉之。乾封初,历迁西台舍人、弘文馆学士。总章二年,累转西台侍郎,兼太子右中护、同东西台三品,兼检校司列少常伯。时员外郎张仁祎有时务才,敬玄以曹事委之。仁祎始造姓历,改修状样、铨历等程式,处事勤劳,遂以心疾而卒。敬玄因仁祎之法,典选累年,铨综有序。自永徽以后,选人转多,当其任者,罕闻称职,及敬玄掌选,天下称其能。预选者岁有万余人,每于街衢见之,莫不知其姓名。其被放有诉者,即口陈其书判失错及身负殿累,略无差殊。时人咸服其强记,莫之敢欺。选人有杭州参军徐太玄者,初在任时,同僚有张惠犯赃至死,太玄哀其母老,乃诣狱自陈与惠同受。惠赃数既少,遂得减死,太玄亦坐免官,不调十余年。敬玄知而大嗟赏之,擢授郑州司功参军,太玄由是知名,后官至秘书少监、申王师,以德行为时所重。敬玄赏鉴,多此类也。成亨二年,授中书侍郎,余并如故。敬玄久居选部,人多附之。前后三娶,皆山东士族。又与赵郡李氏合谱,故台省要职,多是其同族婚媾之家。高宗知而不悦,然犹不彰其过。仪凤元年,代刘仁轨为中书令。调露二年,吐蕃入寇,仁轨先与敬玄不协,遂奏请敬玄镇守西边。敬玄自以素非边将之才,固辞。高宗谓曰:“仁轨若须朕,朕即自往,卿不得辞也。”竟以敬玄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仍检校鄯州都督,率兵以御吐蕃。及将战,副将工部尚书刘审礼先锋击之。敬玄闻贼至,狼狈却走。审礼既无继援,遂没于阵。俄有诏留敬玄于鄯州防御,敬玄累表称疾,乞还医疗。许之。既入见,验疾不重,高宗责其诈妄,又积其前后愆失,贬授衡州刺史。稍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永淳元年卒,年六十八。(选自旧唐书·李敬玄传,有删改)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敬玄虽风格高峻,有不可犯之色,然勤于造请,不避寒暑,马周及许敬宗等皆推荐延誉之。译文:_ (2)同僚有张惠犯赃至死,太玄哀其母老,乃诣狱自陈与惠同受。译文:_ (3)仁轨先与敬玄不协,遂奏请敬玄镇守西边。敬玄自以素非边将之才,固辞。译文:_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崔光远,系出博陵,后徙灵昌。勇决任气,长六尺,瞳子白黑分明。开元末,为唐安令,与杨国忠善,累迁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还,会玄宗西狩,诏留光远为京兆尹。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光远乃募官摄府、县,谁何宫阙,斩十数人,乃定。因伪使其子东见禄山,而禄山先署张休为京兆尹,由是追休,授光远故官。俄而同罗背贼,以厩马二千出奔,贼将孙孝哲、安神威招之不得,神威忧死,官吏惊走,狱囚皆逸。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使人奔呼曰:“尹巡门!”门兵具器仗迎谒,至,皆斩之,募得百余人,遂趋灵武。肃宗嘉之,擢拜御史大夫,复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侨民。会贼党剽泾阳,休祠房,椎牛呼饮。光远刺知之,率兵夜趋其所,使百骑彀满狙其前,命骁士合噪。贼醉,不能师,斩其徒二千,得马千噭,俘一酋长以献。自是,贼常避其锋。扈帝还,改礼部尚书、邺国公,封实户三百。乾元元年,繇汴州刺史代萧华为魏州节度使。初,郭子仪与贼战汲郡,光远裁率汴师千人援之,不甚力。及守魏,使将军李处崟拒贼,子仪不救,战不胜,奔还,贼因傅城下诡呼曰:“处崟召我而不出,何也?”光远信之,斩处崟。处崟善战,众倚以为重,及死,人益危。魏城经袁知泰、能元皓等完筑,牢甚,光远不能守,夜溃围出,奔京师。帝赦其罪,拜太子少保。会襄州将康楚元、张嘉延反,陷荆、襄诸州,因拜持节荆、襄招讨,充山南东道兵马都使。又徙凤翔尹。先是,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峙五堡,光远至,遣官喻降之。既而沉饮不亲事。愔等阴约党项及奴剌、突厥,败韦伦于秦、陇,杀监军使。帝怒光远无状,召还。复使节度剑南。会段子璋反东川,光远进讨平之。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断腕取金者,夷杀数千人。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选自新唐书·崔光远传,有删改)【注】西狩:西行。指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反叛,唐玄宗西行避难于蜀地一事。繇:同“由”。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贼党剽泾阳,休祠房,椎牛呼饮。译文:_ (2)初,郭子仪与贼战汲郡,光远裁率汴师千人援之,不甚力。译文:_ (3)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断腕取金者,夷杀数千人。译文:_一、(2012·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目。卜式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选自汉书,有删改)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苟,子何欲?(3分)(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3分)试卷采样阅卷评析 (1)省略部分未翻译,语意表述不完整。得1分(2)关键词未能翻译出来。“起居”应是正常的生活作息。“恶”是坏的,不好的。得2分答案订正订正指导 (1)如果(是样),你想要什么?(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这,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为保持句意的完整,要注意句子的省略部分;还要注意关键词的理解,将其放到原文上下文语境中验证。二、(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元虞集延祐五年,某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盘旋以上,甃结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以涉,颠覆是惧。至牧羊亭上,芜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 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所偏倚,而震凌冲激,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嵘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李侯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侯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未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注】 某:我。 甃结:砖块建筑。 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 徙倚:来回走动。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旧人:有资历的老臣。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3分)(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3分)试卷采样阅卷评析(1)注意“新”是形容词作动词“新修”,“更”是动词“重新”,“题”为“命名或题名”的意思,“可乎”表反问语气,要体现出来。得2分(2)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主语“我”。本题的难点为虚词“以”字的用法。“以”在这里作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凭、根据”等。“少”为通假字通“稍”,可译为“约略、大概”等。本题答案只是将大意译出。得1分答案订正订正指导(1)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2)(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明确题目中的采分点,第一题中的“新”为词类活用,重点实词“更”“题”等必须注意。第二题的句子是个省略句式,要补出省略部分。“少”是通假字,要特别注意译出。懂得命题规律,明白答题技巧一、关键实词要落实文言实词中诸如通假字、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