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问题情境-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docx
-
资源ID:32681447
资源大小:17.8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优化问题情境-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docx
优化问题情境,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优化问题情境,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教学的具体实施。笔者认为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予以了践行和反思。 关键词:问题情境;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 现代教学理念中,有效教学指教学的效益,即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效益的高低不在于教师教得认不认真、辛不辛苦或教学内容是否完成,而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学会学习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可以通过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提问、教师影响等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由此促成有效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教学内容抽象,课堂教学往往给学生留下索然无味、昏昏欲睡的印象,甚至被看成政治“说教”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观察、判断、思考、体验的过程,置身问题情境中的学生也容易产生探究的愿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与责任感。从这一意义上说,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关于问题情境的设计 1.问题情境的设计应具有科学性,做到目标明确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必须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它指的是现有水平、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幅度,也叫“教学的最佳期”。维果茨基认为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佳教学,就有可能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较高智能的发展。问题情境应是教师在钻研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设计,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并与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适应。 2.问题情境的设计应具有启发性,促进学生思考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表层。“对学生来说,如果他不能体验到自己思考的自豪感,那么他就不高兴进行脑力劳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设疑、释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教师设计情境问题具有一定的悬念和指向性,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 3.问题情境的设计应具有探索性,理论联系实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知道真理只有在被学生亲自获得,亲自体验,并成为他们自己个人的信念之后,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他们的理解会更深刻,也更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和联系。这就要求问题情境设计要从学生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实际出发,在生活世界中选择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典型材料,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4.问题情境的设计应具有层次性,利于思维拓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有效教学是促进学生深层理解的教学,教师通过有目的地设计层次性、系统化的问题情境,能达到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促进深层理解的目的。系统化是思维之母。好的问题情境设计,应该留给学生选择、思考、回味的空间,能够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若把一系列问题贯穿起来,可以形成知识链,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全面而完整掌握知识。 二、优化问题情境,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实施 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已能主动接触外界信息,思想愈加开放,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灌输。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摒弃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图画、音乐、视频、案例等创设开放的、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对话、互动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增强他们的分析力,使学生有所创造和发展,从而促进有效教学。 1.和谐师生关系,创设良好课堂环境 有效教学首先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现代教育学认为,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师生、生生相互协作,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作为独特的个人参与对话与合作。课堂交往中感情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适度而合时宜地运用语调抑扬、手势目光接触和运动的巧妙平衡去传达出活力、投入和兴趣等信息,让学生知道教师乐于用热情和鼓励去帮助他们,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们自由展示和探索的地方,尤其倡导学生对教师观点的合理“反叛”以及师生之间的争鸣,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2.对话问题情境,唤起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且是有无限认识潜能的认识主体。而同辈群体是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小组作业、全班集体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的探索和发现行为,提高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教师可以先提供矛盾情境,以待学生解答,然后导向更深更彻底的回答,将讨论引向新领域,最后将任务转向全班。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本身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法律等丰富的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地开拓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话题。首先教师设计好问题和活动情境,提出讨论的具体要求并指导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教材内容和查阅有关资料;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主题逐步、深入进行讨论,从而处理好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矛盾,强调“有效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讨论后,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分析总结,使学生经过讨论之后头脑清楚,明辨是非,从中得到启发,学到分析问题的方法。如文化生活“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学,笔者课前先让学生听了青花瓷,体会其中的意境,并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再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评价,点拨学生归纳出“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特点”等知识后,多媒体展示本地历史及现实有关图片资料,给出讨论的主题:今天,建设新城区,实现新跨越,有人指出应全面继承古城的一切,但也有人说应舍弃旧古城,另建新城区,请大家结合古城规划,谈谈你的观点。这一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现实意义,教师又适时展现政府关于城区规划征求群众意见的网页和电话,学生探究的热情很高,很快分成“传统文化是财富,应全面继承古城的一切”和“传统文化是包袱,应舍弃旧古城,另建新城区”两方观点。激烈的讨论过后,师生共同明晰,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从而树立起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总的来说效果良好。 3.强化课堂管理,积极参与有效学习 教学实践中,课堂管理是影响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正如赫尔巴特所言:“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经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有效的问题情境是那些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情境,并非所有的问题情境都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行为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水平定位好问题,并将问题按有意义的序列进行安排。有效的课堂安排可以使学生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活动上。如果授课中发现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在下降,那么就表明应该减少该类型活动的时长。教师导向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独立活动需要根据课时内容具体合理安排。 信息时代的高中学生知识丰富,思想活跃,有很强的表现欲和探求欲,课堂上必须创造条件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传统课堂管理理念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大多形成命令支配式管理模式和单向输出式交流方式,课堂单调而缺乏应有的活力,也难怪不少高中生课堂上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样子。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调动学生“我要学”的积极性,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去分析社会现实,去寻找答案,从而将单纯灌输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探索、学会思考的过程。 4.及时反馈评价,促进情感凸显价值 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影响其对学习过程的积极投入程度。对于自己的信念、情感和态度即自我意识是我们所特有的,而改善学生自我意识的秘密在于,发现学生独特才能的价值并反馈给他们,恰当的正面反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实践证明,激励学生并将坚信学生一定能获得成功的期望和信念传达给学生,只要教师做到这一点,学生就会给予积极回应,用实际行动回报教师的付出。 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高中生正处在自我评价日趋成熟的阶段,教师为学生创设展示舞台并给予鼓励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产生积极的自我意识。但是从人的心理特点来看,单纯的过多的表扬会降低它的激励作用,同时也不能培养其面临挫折时的坚毅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所以,要在尊重学生人格、不伤害其自信心的前提下巧妙地使用指正性、否定性评价,并且把握好“度”。课堂中学生得到的评价,除了事实判断之外,还有一定的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不以选拔和甄别优劣为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反馈、诊断、激励和导向的最好方式,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民主、感受自主和全程参与。另外,教师课堂评价的时机把握也十分重要,把握不好甚至会适得其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因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做出针对性的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激励性瞬时评价;也可以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分析、论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教师只是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进行补充、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不断的讨论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获取真知的过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