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八年级生物教案汇总6篇.docx
关于八年级生物教案汇总6篇关于八年级生物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本店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生物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生物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知识。 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3.理解免疫的概念,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4.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重点 1.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区别。 难点1.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二、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教学过程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流感或乙脑等传染病流行时,为了大家的健康,家长会采取一项措施,就是带领你们去 学生:打预防针。 教师:对,那么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打预防针呢? 学生:因为不打预防针的人往往会患病,而打过预防针的人会安然无恙。 教师:对,这一现象就涉及到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免疫与计划免疫的内容,学习过这一节之后,我们就会清楚其中的奥秘了。 板书: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分析资料,引出重点 教师:我们知道,人体的表面覆盖着一层 学生:皮肤。 教师:那么皮肤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 学生:保护身体内部结构、调节体温 教师:除了同学们刚才提到的,皮肤以及黏膜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功能。下面,先听老师讲一件事: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能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这时发现这些病菌的数量 学生:增加了? 教师:不,情况恰恰与同学们预料的不一样,那些病菌非但没有增加,90%以上的反而被我们的皮肤消灭了。 学生:没想到我们的皮肤这么厉害。 教师:那么请大家想一想,究竟我们的皮肤还具有什么功能呢?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呢? 学生: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杀死了。 教师:对,我们的皮肤和黏膜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所以皮肤和黏膜组成了我们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板书: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学生:老师,既然有第一道防线,也就是说还有第二道或者还有第三道。 教师:的确是这样,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而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板书: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学生:老师,这些知识可真难记。 教师:实际上,上述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的作用,所以我们把这两道防线叫做非特异性免疫或先天性免疫。 学生:老师刚才说人体有三道防线,那第三道防线是什么呢? 教师:接下来我就来说第三道防线。 板书: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教师:同学们知道了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关系,那么请大家根据上述知识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出过水痘的人就不会再出水痘了呢? 学生: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在水痘病毒的刺激下产生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等人病好之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这个人以后就不会再出水痘了。 教师:回答得很好。人类正是在了解了自身免疫的抗原和抗体的这种现象后,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使人体在不受有害病菌侵害的条件下,体内提前产生抵御某种病原体的抗体,从而避免了许多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利用种牛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就是人类利用这种方法与疾病作斗争的一个成功的例子。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的呢? 学生:流感、麻疹、肝炎、脊髓灰质炎 教师:同学们提到的疾病人类现在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实现预防的目的了。也就是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对比我们前面所学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先天性免疫的概念,可以把第三道防线称之为 学生:特异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 板书: 二、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结束新课 巩固练习 八年级生物教案篇2 一、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包括、和。 二、细菌 1结构: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1)基本结构:控制着细菌主要遗传性状的.DNA位于,控制着细菌的抗药性、固氮、抗生素生成等性状的基因位于。 (2)特殊结构:有些细菌具有. 2繁殖:细菌主要以方式进行繁殖。 3菌落: 每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可以作为鉴定的重要依据。 三、放线菌 1形态结构: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2繁殖:主要进行生殖。 四、病毒 1结构:(1)基本结构:主要由和两部分构成,两者合称为。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等功能的是,控制病毒的一切性状的物质是。 (2)特殊结构:流感病毒的核衣壳外面,还有一层,止面生有。 2增殖:过程包括 题例领悟 图为病毒的结构,请回答: 组成3的基本单位是,其化学成分是。 若此病毒为噬菌体,结构中不应有的是:和;当它侵染细菌时,只有进入细菌体内。 若此病毒为流感病毒,当它侵入人体后,就成为,人体的细胞将消灭它。 病毒在基因工程中可用作,但这时的病毒的应该含有基因;在细胞工程中可用作,这时则利用了病毒的。 当病毒的用32P标记时,在分子遗传学上可用于证明。 答案:衣壳粒蛋白质2囊膜1刺突核酸抗原免疫运载体4核酸标记融合诱导剂侵染细菌的特性4DNADNA是遗传物质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蓝藻和蘑菇葫芦藓和铁线蕨 噬菌体和黄曲霉放线菌和变形虫 2谷氨酸棒状杆菌异化作用方式是需氧型,它的有氧呼吸的酶主要存在于 线粒体核糖体细胞质基质内质网 3下列不属于细菌的基本结构是 鞭毛核糖体质粒细胞壁 4有关放线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由分枝状菌丝构成,与霉菌完全相同 与细菌相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孢子,形成新个体,因此属于无性生殖 主要生活在动植物的细胞中可致病 5病毒的主要结构是 核酸衣壳 囊膜核衣壳 6病毒之所以是生物的根本原因是 能进行新陈代谢能进行繁殖 能感染细胞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7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需要的模板和原料分别是 噬菌体的DNA,噬菌体的氨基酸细菌的DNA,细菌体内的氨基酸 噬菌体的DNA,细菌体内的氨基酸细菌的DNA,噬菌体内的氨基酸 二、非选择题 8图为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繁殖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说明:(提示:HIV是一种球形病毒,外有蛋白质外壳,内有RNA) 艾滋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它的分子中 图中4至5的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为保证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此过程必须严格遵循原则进行,并需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若7的碱基比例为:A占20%,U占40%,C占30%,G占10%,则6的碱基比例为。 请你根据病毒的特征,设计一种方法,以检验9(子代病毒)是否继承了1(亲代病毒)的主要性状: 自我评价答案 1B2C3A4B5D6B7C 8RNA;逆转录、碱基互补配对、逆转录酶;A30%:T30%:C20%:G20%;子代病毒是否具有侵染性。 八年级生物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化石。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里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化石的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科学的设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关目标: 1、结合我国出土的化石事例及其研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结合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与生物和谐相处的教育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 2、难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引出新课】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进化演变形成的。这一观点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我们要问: (1)人类是如何获得这个结论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2)接受这一观点,需要一定的依据或证据。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各种生物是通过进化形成的? (3)为什么生物会不断发展,原因是什么?即生物是怎样进化的?这是这节课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 一、生物进化的证据: 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时发现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我国宋朝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谈到他在太行山和其他地方看到的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根据太行山山崖上的化石,沈括认为太行山曾经是海滨。 什么是化石?生物化石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埋藏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所以被用来研究古代生物,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某种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化石有很多种,有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遗体化石,如骨骼化石、贝壳化石等;有保存植物叶片痕迹的印痕化石;还有遗迹、遗物化石等。为什么化石能够说明生物的进化?地球的地层形成有早有晚,不同的地层中有不同的生物化石。根据存在于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可以判断生物类型和生存的年代。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分析比较发现: (1)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化石。 (2)从大约39亿年前的地层中开始发现生物化石。 (3)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4)古老的地层中水生生物的化石较多;晚形成的地层中陆生生物的化石较多。 讨论:科学家的这些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小结】 (1)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得知原始地球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2)根据对化石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生物进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 【提问】生物进化的历程是怎样的?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 在进化的早期,由于营养方式的差异,原始生命的一部分进化为具有叶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为不含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以后,这两类原始生物分别沿着一定的历程发展为动物界和植物界。 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过程中对不同类群的生物进化比较,对比不同类群的生物的结构、功能和生活习性,发现各类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点。一般说来,亲缘关系近的生物类群,相同的特点较多,反之较少。根据分析比较,找出不同类群生物的关系和进化发展的顺序。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对植物和动物两类生物中的不同类群分析比较,认识它们的进化历程。 1植物进化的历程: 提供各类群植物代表植物的挂图或投影片,组织学生对不同类群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环境比较分析,哪类生物结构简单,比较低等,哪类生物比较复杂,较为高等,最后总结植物进化的历程。 提问:植物进化的历程可以反映生物进化的什么趋势? 从生活环境看,进化的历程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结构分析看,是从简单到复杂;植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低等向高等发展。 1动物进化的历程:科学家采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动物进化的过程。 2提供各类群动物代表动物的挂图或投影片,比较各类动物的特点,并归纳动物进化的历程以及进化的趋势。 3生物进化的趋势:根据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向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八年级生物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技能性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尝试培养青菌和曲菌,并用显微镜观察。 (三)情感性目标 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有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 一课时 实践训练: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创新训练:霉菌的培养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A: 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 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课前准备B: 介绍霉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净的青霉或曲霉。在课前23天,制备好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具体操作方法详见课本。 讲授新课 1.酵母菌 (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 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课前画好酵母菌结构的投影片,利用挂图及书中的插图,在课上放一段酵母菌形态结构的录像片段。讲述酵母菌结构时注意指导学生与植物细胞结构和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异同。这样使学生明确认识到:酵母菌的结构中有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2)酵母菌营养方式的教学 强调指出:酵母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属于自养生物。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在无氧条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做演示实验:在课前12天用两个试管分别倒入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把其中一个试管用塞子堵上,一个敞着口,课上请学生分别闻一闻,让学生说出哪个有明显的酒味。并问为什么?同时让学生观察分析培养酵母的糖液中为什么会有气泡? (3)在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 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设问,如: 1、馒头、面包为什么是松软多孔的? 2、你们知道酵母菌有哪些利用价值? 归纳总结:酵母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应用较早的一类微生物,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酵母菌,已发现的酵母菌达数百种之多,绝大多数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另提在酒类酿造方面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另外酵母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体捉取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卵磷脂和多种氨基酸等。近几年,酵母菌在石油脱蜡、酶制剂和发酵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 (4)关于酵母菌生殖方式的教学: 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在黑板上画简图示意,制作投影片。强调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成为个新的酵母菌,属于无性生殖。酵母菌还有另一种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在条件恶劣时,产生孢子,由孢子发育成新个体。 二、讲述霉菌的形态结构时,运用讲述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进行实验观察: 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皮或长有曲霉的馒头,用放大镜进行观察。观察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 指导学生制作橘皮培养出的青霉装片,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以下问题:取材用解剖针挑取少量,要从颜色很浅的绿色部分取材做装片,这样既能看到无色的分枝菌丝,又能观察到菌丝顶端的绿色孢子。 课前制备好的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做好示范镜,让学生观察。 (2)学生观察后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描述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告诉学生在镜下观察到大量绿色成串的青霉的孢子,曲霉的孢子。常见的是黑、黄和橙红色,无色的部分是菌丝。然后进行青霉和曲霉形态结构的讲解。指出:青霉和曲霉呈现出的不同颜色是孢子的颜色,而它们的菌丝是无色的。 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分为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由于上有横隔,是多细胞个体。但不是所有霉菌都是多细胞个体。青霉和曲霉的每个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另外参照书中插图让学生比较青霉与曲霉分生孢子梗的区别:青霉孢子梗顶端无膨大;曲霉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球状。 (3)关于青霉与曲霉的营养方式 强调:由于青霉和曲霉菌丝体中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现成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所以为异养生物。 (4)青霉和曲霉的生殖方式 让学生从孢子梗的形态及孢子的颜色上分辨青霉和曲霉,指出它们是靠孢子生殖的,这种孢子可在空气中传播,每个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中,都可以发育成新个体。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里衣物有时会发霉,正是霉菌孢子大量繁殖的结果。 青霉、曲霉与人类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组织学生讨论青霉和曲霉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地方是什么,而后归纳总结。着重指出:曲霉是发酵工业及食品加工方面的重要菌种。20xx年以前我国就已利用曲霉制酱,也是我国民间用以酿酒、制醋曲,制某些副食品的重要菌种。例如我国生产的腐乳有白腐乳、青腐乳和红腐乳之分,当你看到红腐乳时不要以为染了化学颜料,其实它是红曲霉分泌的红曲加工而成,由于人们选用了不同工艺,因而使腐乳各具特色。 青霉除了用于提取青霉素外,还用于制造有机酸、葡萄糖氧化酶和淀粉酶等。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中提出的问题,而后指导学生看课外读物“青霉素的来历”。 作业布置:同步训练 板书示例: 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 一.教母菌:形态结构-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营养方式-腐生生活。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孢子生殖。 二.青霉与曲霉:形态结构-由许多菌丝组成的。 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营养方式-异养生物。 八年级生物教案篇5 一、预习提示 1、家居环境给人们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2、你认为改善家居环境有哪些措施和办法? 二、教学目标 1、家居环境状况调查。 2、改善家居环境,维护人体健康。 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家居环境状况调查。 教学难点:改善家居环境,维护人体健康。 四、教学过程 1、引出本节课内容。据调查,儿童白血病患者的家庭中,有不少在半年之内进行过装修。装修材料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是导致近年来儿童某些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你的家庭家居环境如何呢? 2、学生活动 评价家居环境质量, 提出改善家居环境的措施或建议。 3、学生讨论 家居环境给人们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你认为改善家居环境有哪些措施和办法? 4、教师播放多媒体资源以及一些家庭装修的图画,引导学生指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5、教师向学生列举一些家庭装修污染带来的害处例子。 6、学生很据自己的生活常识指出家居环境污染的源头。 7、教师向学生普及一些知识。 居室卫生标准五大原则 居室日照、居室采光、室内净高、微小气候、空气清洁度。 室内环境污染的多种表现 起床综合症、心动过速综合症、类烟民综合症、幼童综合症、群发性皮肤病综合症、不孕综合症、植物枯萎综合症、宠物死亡综合症等。 8、教师根据以上例子,举出相应的事实作为例证。并提醒学生观察一下自己家里的家居环境是否安全。 9、根据教师提出各种安全隐患,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如何给自己一个安全洁净的家? 10、教师引出室内绿化这一概念,让学生讨论室内绿化有哪些可行的办法。 1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状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并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适合放于室内进行空气质量改善的。 12、教师给出一些植物图片,学生回答适于放置在室内进行空气净化的植物种类。 13、教师向学生介绍52种致癌的植物并提醒学生不可随意向家中购置这些植物。 八年级生物教案篇6 课前检测: 1、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 2、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等无性生殖的方式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3、昆虫的特点:身体可以分为、三部分;头部有一对,一对和一个;胸部有三对,一般有2对。体外还有防止水分散失的。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教学设计: 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有性生殖 2、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P9页图) 唐朝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蚕的默默吐丝行为赞扬了一大批甘于奉献的人。不过,应对此诗句稍作改动,因为蚕虽然丝吐尽了,但并未死亡,只是化为蛹了,所以古人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特点: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做变态发育。 二、其它昆虫的发育 1、昆虫的发育都是变态发育 2、变态发育的种类: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蚊、蝇等昆虫在发育过程中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发运的昆虫还有蟋蟀、螳螂、蝈蝈等 蝗虫的发育和家蚕是不同的。由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都非常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也没有发育成熟,仅有很小的翅膀。它的一生中也出现蜕皮现象,共蜕皮5次。 3、蜕皮:昆虫的发育过程之所以有蜕皮现象,原因是旧的外骨骼限制身体的生长。 完全变态的昆虫蜕皮发生在幼虫期。家蚕的幼虫要蜕5次皮才能化蛹。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蜕皮发生在若虫期。蝗虫的若虫跳蝻要经过5次蜕皮。 4、比较家蚕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 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家蚕 有性生殖, 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 蝗虫 有性生殖, 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 板书设计: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有性生殖 二、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例:蜜蜂、菜粉蝶、蚊、蝇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例:蟋蟀、螳螂等 课后巩固: 1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 A卵若虫蛹成虫B卵蛹若虫成虫C卵若虫成虫D卵蛹成虫 2跳蝻是蝗虫的幼虫,它与成虫的本质区别是() A形态结构不同B生活习性不同C身体较大D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3对蝴蝶的发育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受精卵、毛毛虫、蝴蝶、蛹B受精卵、毛毛虫、蛹、蝴蝶 C蝴蝶、毛毛虫、受精卵、蛹D蛹、毛毛虫、受精卵、蝴蝶 4.自然界中有些昆虫在发育过程中要多次蜕皮,如蝗虫要经过5次蜕皮才能发育成成虫。那么他们蜕皮的原因是() A.进行气体交换B.外骨骼不能随生体的生长而生长 C.减轻体重,利于运动D.蜕掉原来的外骨骼,使运动灵活 5蚕茧代表家蚕的() A卵期B幼虫期C蛹期D成虫期 6、明辨是非 所有昆虫的幼虫都要经过五次蜕皮。() 蝉的若虫所蜕下的皮称为蝉蜕。() 昆虫的发育过程之所以有蜕皮现象,原因是旧的外骨骼限制身体的生长。() 蝗虫的成虫不再有蜕皮现象。() 蚕的幼虫吐丝作茧是为了人的需要。() 7、比较家蚕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 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家蚕 生殖方式都是 发育都是发育 完全变态 蝗虫 【关于八年级生物教案汇总6篇】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