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
资源ID:32727150
资源大小:801.3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本教案为省级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第3课,重点研究太阳的位置和方向,一是利用太阳辨别方向,二是对太阳光照射后冷热感觉的判断。太阳的位置变化是有规律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太阳的运动规律来辨认方向。因为观察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周期太长,一节课的时间无法完成,教师可利用相关视频材料补充教学。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用眼睛直接观察太阳,以免灼伤眼睛。在单元后期的内容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相、天气等变化现象。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方向有一定认识,但无法快速准确地辨别东西南北和左右方向。学生对东和西两个方向容易接受,但利用东和西的方向来判断南和北的方向有较大困难。特别是左边是北,右边是南,把南北和左右混在一起更难,需要多加练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初步感受太阳一天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并对其他自然现象产生进一步观察探究的兴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太阳的光和热对植物的生长、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影响。2. 太阳东升西落,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时,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科学探究目标:1. 会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2. 会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四个方向。3. 会举例说明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科学态度目标:1. 对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识方向感兴趣。2. 能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要求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地球上的生命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可以利用太阳的光和热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利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辨识方向。难点:懂得地球上的生命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人类可以利用太阳的光和热为人们 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教学准备教师和小组:多媒体课件、太阳示意牌,分别写着“东、南、西、北、清早、中午和傍晚” 的7张大卡片。教学过程一、聚焦1. 谜语导入。有位老公公,一副红面孔,天亮就出工,从东忙到西,傍晚才收工。2. “大家都猜出来了,谜底是太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太阳!”出示太阳的图片,引出探究主角“太阳”。3. “回想一下,你感受过太阳怎样的特点?”预设:刺眼,带来温暖,白天出现教师小结:太阳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光和热,它在天空中的位置会不断变化。我们能根据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吗?二、探索1 .教师在课件上展示太阳东升西落,在教室的前后贴上“东”“西”卡片。课件展示“清 早”“中午”和“傍晚”时太阳的位置图片,请学生回答太阳的位置,并在此基础上补充“北的 位置。再在教室两侧贴上“南”“北”。2。提问:“早晨太阳升起,面向太阳,我们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引导学生回答:早晨太阳升起,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再引导学生思考中午和傍晚如何用太阳来辨別方向。知识导入:巧辨“东南西北”面向太阳,东南西北记心间,水平张开双臂,只要知道此时面向太阳的方向,即可知道东南西北的方向。早晨:面向太阳的方向为东,背后的方向为西,左手的方向为北,右手的方向为南;中午:面向太阳的方向是南,背后的方向是北,左手的方向是东,右手的方向是西;傍晚:面向太阳的方向为西,背后的方向是东,左手的方向为南,右手的方向为北。3、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游戏。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选岀一组先进行示范。其他学生围坐在周围。找4名同学举着图片分别站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一名同学举“清早”站在东,一名同学举“中午”站在南l名同学举“傍晚'站在西。教师手举“太阳”图片边走边说,“太阳早晨在东,中午在南,晚上在西。”同时提醒学生不要直视太阳,还需记录自己的冷热感受。4.小组活动(1)各小组分别确定方向,小组成员轮流站在圆圈的中间辨别方向。(2)负责观察的同学与同伴说一说操场东、南、西、北各有什么东西。学生在记录单上记下各方向的东西。(3)回到教室后,交流记录结果,体会规定方向的必要性。三、研讨1 .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1)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2)我们是怎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3)清早、中午、傍晚什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2.请学生自由表达观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太阳每天有规律地东升西落。人们根据它早上在东边、中午在南边、傍晚在西边来辨别方向。一天中中午最热。知识导入:太阳与温度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四季温度不同。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四季变化呢?是因为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而且地球是一个倾斜的球体,地球的公转导致太阳直射位置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了温度的变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季变化。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大约是一年时间。在夏至日时,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上),我国温度较高。四、拓展提问:“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对动植物和我们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你能举一个例子说明吗?”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植物生长、太阳能热水器等提示图片。知识导入: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植物生长、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太阳鳄鱼喜欢晒太阳鳄鱼是冷血动物,在早上由于体温较低,鳄鱼的血液循环缓慢,肢体对神经的指令反应迟钝,眼睛的视力这时还是模糊的,通过阳光照射后体温上升,身体各部位恢复正常。这就是鳄鱼为什么喜欢晒太阳的原因,鳄鱼晒太阳是生存的需要。太阳对生活的影响太阳可以使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变热太阳可以发电太阳可以计时在古代,人们根据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变化制作了日嚳来计时,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总结:太阳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光和热。太阳的规律运动让我们可以确定地球上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 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影响气温的变化。植物与动物的生存、生长依赖太阳,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太阳板书设计活动记录单在操场上,利用太阳辨别方向。面对太阳,判断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写在对应的括号里。观察时间:口清早 中午 傍晚作业设计1.傍晚,小明告诉爸爸妈妈:“快看太阳从()边落山了。”A.东B.西C.南D.北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A. 一天中太阳的方向是不变的B. 一天中温度是不变的C. 与南边相对的是北边,与东边相对的是西边3.在生活中,为了寻找一个物体,我们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0A. 材质B.位置C.高度4.说一说,太阳对我们的生活还有哪些影响?Shuoyishuo5.辨方向,填一填。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本教案为省级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聚焦身边熟悉又陌生的“生态乐园”一-土壤。整节课围绕着“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动植物”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再次安排课外活动,看似简单,但实际有许多内容需要学生关注,特别是“探索”环节,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观察范围包括土壤表面以及土壤内部。其次,观察对象除生长在土壤上的植物外,还要观察生活在土壤表面和内部的动物。最后,强调细致、全面、有一定顺序的观察要求,注意及时记录,同时不伤害动植物。学情分析本节课学生需要在室外进行观察土壤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土壤是熟悉又陌生的,说熟悉是因为土壤非常常见;说陌生是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可能从未近距离地去统计、观察生活在土壤中的动植物。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经历了几次课外科学活动,二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有所增强,但部分学生仍需教师的看管,他们可能会出现过于兴奋而忘记观察任务,或只顾着和小动物玩却淡化观察重点等情况。因此,教师在外出活动前要明确观察任务,强调观察的重点是土壤中的动植物,明确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形成在观察中要保护动植物,观察后要恢复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等意识。教学分析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物。科学探究目标:1.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2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交流观察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的发现。科学态度目标:1. 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有研究兴趣。2. 细致观察、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保护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交流观察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的发现。教学重难点教师:多媒体课件、盆栽绿植。小组:放大镜、木棒、小铲、塑料饲养盒。教学过程一、聚焦1 .展示一盆带土的文竹绿植,提问:“老师手上拿着的这株植物,它生活在哪里?" 预设:生活在盆里,生活在土里。2. 多媒体出示土壤照片:“没错,它生活在土里。土壤是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许多动物和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土壤,今天我们就要去访问一下土壤居民们。”知识导入:宝贵的资源土壤土壤真是神奇,它为我们提供水果、蔬菜和粮食,还帮助我们处理垃圾。它很常见,可我们对它的关注不够,它因为疲惫而生病了。所以我们应该关心呵护土壤,它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土壤就是指地球上可以生长发育绿色植物的松散表面。土壤上之所以可以生长发育绿色植物,是因为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在不一样的地域、不一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土壤的种类和分布规律与温度带相关。土壤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土壤里腐殖质含量的多少和矿物质组成的差异,会让土壤呈 现不同的颜色。盐成土 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新成土形形色色的土壤由于我们错误地使用农药以及不合理地处理垃圾,我国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受污染的土壤不能居住和种植庄稼。保护土壤资源刻不容缓,我们需要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对植物进行科学灌溉等。二、探索1.“老师为每个组准备了放大镜、木棒和小铲,等下就要使用这些工具进行观察。”提问:“你们觉得,校园土壤居民都会有哪些呢?”预设:土壤中可能会有蚯蚓、虫子和一些枯叶子追问:“如何进行土壤居民观察呢?”教师小结:要细致、全面、有顺序、不伤害地观察。细致是指能够耐心、仔细地观察土壤中动植物的特点。全面是指能够全方位地观察, 包含土壤表面和土壤内部。有顺序是指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比如先观察土壤上直接可见的,再观察落叶下的,最后观察土壤内部的,观察动植物可以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不伤害是指不要伤害小动物和植物。2.教师解释工具的用法:“放大镜是放大一些小东西的,儀子用来夹物体。铲子用来把土铲开,再来观察土壤的内部有什么,等下还要把铲开的土壤复原,保持土壤原样。观察土壤里的动植物时,和以前一样要保护好它们,不要伤害它们,并及时做好记录。等下看看哪个组记录得最详细。”对注意事项作补充。3.带领学生前往提前踩点过的活动场地,教师需事先进行调查了解,以便及时回答学生问题,可借助互联网软件帮助识别部分动植物。也可以让学生回家自行搜索。让学生以小组组长为首,小组成员集中在某个点进行观察,禁止单独行动和胡乱奔跑。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安全。知识导入:土壤中的动植物土壤中的动物一蚯蚓蚯蚓,又叫地龙,是土壤中常见的动物之一,蚯蚓在土壤中穿行,能使土壤变得疏松。蚯蚓可以分解掉一些有机垃圾,改良土壤的化学性质,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土壤中的动物蚂蚁蚂蚁是常见的昆虫,一般在地下筑巢。蚂蚁能够生活在任何有它们生存条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自然灾害能力最强的生物之一。它们喜欢香甜的食品,如蛋糕、蜂蜜、麦芽糖等。土壤中的动物一蜗牛蜗牛喜欢阴暗潮湿隐蔽的环境,昼伏夜出,对强光刺激很敏感。喜欢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时间可达12小时之久。土壤中的动物一潮虫潮虫喜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栖息于朽木、腐叶、石块等下面,有时也会出现在房屋(茅草屋)、庭院内。土壤中的动物螟蚣蝶蚣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蝶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的阴暗角落里。土壤上面的植物狗尾草狗尾草是常见的一种杂草,根系发达,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很强,与农作物在同一区域下生存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绝大多数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土壤。土壤上面的植物牛筋草牛筋草分布在全世界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多生于荒芜之地及道路旁。牛筋草根系极发达,秆叶强韧,全株可作饲料,又为优良保土植物。牛筋草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全草煎水服,可防治乙型脑炎。土壤中的非生物植物之所以可以在土壤中扎根生存,是因为土壤能够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植物的落叶等变成腐殖质,土壤中也还有一定的水分和空气,让植物的根部能够获取 营养,供给植物生长。三、研讨1 .组织全班有序回教室。提问:“你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活的动物和植物?这些动植物是什么样子的?"2.小组交流、汇报,教师及时板书,并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四、拓展欣赏蚂蚁或蚯蚓相关视频,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回家尝试制作“蚂蚁工坊”,观察蚂蚁的活动。板书设计土壤一动植物的乐园校园土壤“居民”统计(班级记录表)动物:蚂蚁、蚯蚓、西瓜虫、蜗牛、蟋蟀植物:狗尾草、牛筋草活动记录单校园土壤“居民”日期_动物或植物的名称数量发现地点(很多学生在初期使用活动手册时不知道应该如何记录,缺乏看懂记录表的能力,教师在记录前可以通过范例进行适当解释)作业设计1.小明想到公园中访问公园土壤中的“居民”,他的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在正确的做法后面打“”)(1)把小花、小草拔下来拿在手上观察。()(2)蹲在地上小心翼翼观察土壤表面的动植物。()(3)挖土多有意思,我们先观察土壤里面的动物。()(4)观察的时候先观察土壤表面,再观察落叶下,最后观察土壤内部。()(5)刚刚看到的蜗牛真可爱,我要把它带回家当宠物。()(6)土壤是动植物的家园,观察结束后我要把它们的家恢复原样。()2.下列选项中,哪一种动物生活中土壤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