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载励精图治只为今化茧成蝶.docx
十五载励精图治只为今化茧成蝶十五载励精图治只为今化茧成蝶 编前语:泾川县职教中心成立于20XX年,是集成人高等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体。从当初一所农业中学到现在的职业教育实体,短短数年间,如同化茧成蝶一般,泾川县职教中心完成了华丽的蜕变,20XX年11月,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在完成华丽蜕变的过程中隐藏着哪些故事?是什么原因让其成功崛起呢?记者采访了泾川县职教中心主任赵博琼,以期揭开学校崛起背后的秘密和故事。 学校的那些往事 泾川县职教中心的前身是泾川县罗汉洞农业中学。1996年,罗汉洞农业中学迁入了泾川县城,改名为泾川县高级职业中学。 20XX年9月,在合并了泾川县教师进修学校和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泾川工作站后,泾川县职业教育中心宣告成立。 创业之初,筚路蓝缕。泾川职教中心主任赵博琼说,当时,职教中心校园面积只有十多亩,硬件设施薄弱,年久失修的校舍一到下雨天就出现漏水的情况。20XX年,职教中心对学生宿舍进行了翻修,解决了当时238名在校学生的住宿问题,当年9月,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宣传的深入,秋季招生时共有560余名新生报到入学。这时新的矛盾出现了:现有的校舍根本容纳不下这些学生。没办法,学校只好在县城南门租借了一栋办公楼,以解决学生的住宿问题。左右腾挪,捉襟见肘,以至于此。 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及教育局也一直关注着泾川职教中心的发展,新校址的筹建工作也一直在进行中。20XX年6月1日,用了将近一年时间,在县城城北新区一次性征到了100亩土地。20XX年7月19日,职教中心新址建设正式拉开了帷幕。20XX年6月26日,泾川职教中心搬往新校址。 在赵博琼介绍这些事情时,记者注意到了一个细节,这几个日期从赵博琼口中说出来,就像说自己孩子的生日一样不假思索。 实训中心的今昔 实训中心可以说是一所职业学校的基础与核心。如果没有完整系统的训练,再多的理论学习也只能停留在理论上,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会得到真正提高。 赵博琼介绍说,职教中心原来的实训中心只有七个小机床,并且很多部件残缺不全。后来,在把这些机床修好的基础上,职教中心又逐渐筹建了电力活动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等,机床也扩展至18台,使实训中心有了一个初步的规模。 这都是若干年以前的事情了。现在的泾川职教中心,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现有本科、专科、职专等各类在校生2713人,其中全日制学生2226人,成人学员487人;教职工140人。目前开设数控技术与应用、电子电器、电子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及应用、幼儿师范、饭店服务与管理、现代艺术教育、服装设计与制作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与应用、焊接技术与应用等11个专业。学校先后筹资700多万元,建成了数控车床模拟仿真、电力拖动、维修电工、钳工、车工、焊接、汽修、制热与制冷、服装制作等高标准实训室19个。价值400多万元的国家数控实训基地设备项目已全部安装到位。实训中心建设的大力加强,无疑大大提高了职教中心的教学实践水平。 每年要费七八吨钢材 近几年来,泾川职教中心的效益开始逐步凸显出来。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的就业来体现的。让毕业的学生都能有一个好的去处,都能找到一份令学生和家长满意的工作,是职教中心效益的最终体现。 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学校要做到的就是把学生教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赵博琼和全体教职工在职教中心成立之初,就把这一点奉为立校育人的中心。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专业技能人才,技能人才最重要的就是动手实践能力。与这个培养目标相对应,职教中心自身的实训设施及实训工作就一定要跟上,这是职教中心的立校之本。 谈到这一点,赵博琼说起了一件事,他说,为了配合学生的实训需要,学校每年都要购进七八吨钢材,以供相关专业的学生实训时使用。最后,这些钢材都一点不剩地被学生“磨成了铁末子”。赵博琼提到,学生最看重的是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而不是毕业证书。在找工作时,泾川职教中心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认为这些学生几乎不用培训就可以上岗。 在去年5月份举行的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泾川职教中心参赛的3个专业、5个比赛项目的8名选手全部获奖。 年轻教师首先要进实训室 在师资选拔问题上,泾川职教中心同样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教师来到学校任教,首先要能够上机操作,即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目前,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往都存在着眼高手低的问题。他们在学校虽然接受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但在具体操作这一环节上,却大多比较薄弱。因为现在大学课程的设置普遍偏重于书本知识,学分制下的大学教育虽然比较“花哨”,但学生在实践操作方面的课程安排却相当缺乏。这导致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大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上存在着不足。 来泾川职教中心参加面试的应届大学生们首先会面对这样一道题目:到实训室里去,有什么技能、什么特长,在这个地方展示一下。这时候,有些大学生就发憷了,甚至有的学生直接就放弃了面试的机会。这个原则十分确定:即使是上司派来的人,实训这道关也一定要过得去。本着这样的原则,泾川职教中心首先在师资这个环节上筑起了一道保障线。 养成教育与技能培训 一般来讲,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习惯较差,学生在文化课和行为习惯方面多多少少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这个问题,泾川职教中心采取的是两手抓的办法,一方面从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入手,努力纠正其行为习惯中的一些恶习。即使不能使他们成为十全十美的人,最起码也要使他们的行为习惯达到“70%的优良水平”。基于此,学校每学期都开展法制报告会、主题演讲会、诗歌朗诵会、军训等活动,每周进行文明班级、星级宿舍、文明学生的评比活动,并通过开展文体活动、兴趣活动使德育工作寓教于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另外,“生态、人文、书香、和谐、技能”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也使整个校园具有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化气息十分浓厚。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职业技能入手。由于中职学生文化课水平较差,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就偏重于基础理论,努力让他们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知识,然后,就尽可能多地让他们进实训室动手操作,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独特的就业服务指导中心 就业是整个职业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也是职业教育的难点所在。没有较好的就业率,职业教育就是不完整的。 泾川职教中心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20XX年10月,赵博琼主任和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教育局副局长、劳保局局长一行前去东南沿海一带进行市场调查,为学生的就业开辟通道。通过中介机构等各种渠道,他们与厂家、企业取得了直接联系,每到一处都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在谈到学生就业合作的问题时,他们首先考虑企业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工资收入等问题。 在每个有自己学生就业的地方,职教中心都会设有固定的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对学生就业前后的问题跟踪服务,一旦遇到什么问题,学生随时都会找到自己的“娘家人”,这使得就业的学生从根本上消除了后顾之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