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方案(终稿).doc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41。1编制依据41.2编制原则4第二章工程概况42。1概况42。2自然条件52.3主要技术标准62.4施工条件72.4。1现场水、电情况72。4.2材料供应情况72.4。3交通、通讯条件72。4.4弃土堆8第三章施工准备与施工组织管理机构83。1临时工程83。1。1施工便道83.1.2便桥83。1。3工地试验室93.2施工组织机构9第四章主要工程数量10第五章主要机具、测量设备125。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125.2主要测量设备12第六章工期安排及劳动力配置136。1工期安排136.2劳动力配置14第七章主要施工方案147。1概述147。2路基挖方及回填157.2.1排水157.2.2清除杂草等地表附着物157.2。3挖方167。2.4换填167.2。5卵砾石反滤层167.3软基处理187.3.1概况187。3。2施工步骤及方法187。4软土路基沉降及稳定观测197。4.1设置原则197。4。2观测标段埋设要求207.4。3观测技术要求227.4.4沉降及稳定观测的施工方法247。5软地基地段路堤填筑257.6路基填筑267.6。1地表及基底处理267.6.2土工试验267。6.3填筑施工267。6。4桥涵过渡段填筑277.6.5碾压夯实287.7路基加固及防护297。7.1浆砌片石护坡307.7。2路堤坡面种灌木、撒草籽32第八章保证工期的主要措施338。1组织措施338.2。雨季和冬季、农忙季节施工安排与措施338。2。1雨季施工安排及措施338。2.2冬季施工安排与措施338.2。3农忙季节施工安排348。3保证工期的主要技术措施34第九章质量目标和质量保证措施349。1质量目标349。2质量保证体系349。3质量责任制度369。4教育、培训持证上岗制度369。5质量检查制度369。6保证工程质量的主要技术措施379.6.1检测手段及措施379。6.2建立内部旁站监督检查制度389.6.3主要分项工程技术保证措施389。7创优规划409.7。1创优目标409。7.2工程质量创优保证体系409。7.3人员管理组织机构41第十章安全目标和安全保证措施4210.1安全目标4210.2安全保证体系4310。3临近既有线路基施工安全防护4410。3.1确保既有线安全配备防护品4410.3.2安全防护措施4410。3。3安全隐患事故发生应急处理4710。4保证施工安全、人身安全的技术措施50第十一章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5111.1保护地下管线和周围建筑物措施5111.2交通配合措施5211.3环境卫生、文明施工措施5311.4消防、治安措施5411.5施工期间防汛措施5411。6施工期间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措施55第一章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国投新集公司矿区铁路改扩建工程颍上立交疏解线,第一分册线路、站场、路基及轨道施工设计图.2。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标准、规程。3。施工现场的实际调查资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4。国投新集矿区铁路改扩建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2编制原则1。符合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包括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规定。2。确保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 3.计划进度安排符合要求,合理安排各分部工程的施工工序,做好各工序的衔接,统筹兼顾,均衡生产。4。临时工程设置,以满足快速施工为主,力求整洁、有序,减少土地占用,同时注重环境保护.整个施工过程贯穿创建文明标准工地的原则。第二章工程概况2。1概况立交疏解线接轨点位于颍上站阜阳端上行方向,接轨点立交疏解线里程为DK0+200位于阜淮线上行线里程K46+102。479处。立交疏解线全长3602.908m。其中路基工程由疏解线起点DK0+200DK0+709.504和DK2+917.844DK3+802。908组成,全长1394.568m。纵断面设计受既有地面高程、既有线高程、既有坡度及当地洪水水位等因素控制。本区域自然地面标高在25.126。8m之间,地面平缓,起伏较小,区域内洪水水位受西淝河控制,为破堤内涝水位,根据安徽省水利电勘测设计院推算西淝河百年一遇破堤内涝洪水水位为26。50m,设计铁路线路路肩设计高程不得低于27。00m。本专用线梁庄车站内轨面高程定为28.14m,专用线接轨点轨面高程为30。63m。线路自阜淮线上K46+102.479出岔后,以22m坡段顺接既有上行正线,分别以600m长4.5和1300m长6的上坡段爬坡至DK1+950处,此后以250m长平坡段跨越阜淮(跨越出桥轨顶高程41。15m)。DK2+200处以1240m长10的坡段下坡,并行既有刘庄矿专用线段采用1.2下坡接入梁庄站。施工段路基工程主要项目有地基处理,区间路基土石方填筑,渗水土,砌体及圬工,浆砌片石,绿色防护,以及其他工程。本地段中软土路基处理,主要处理类型有抛填片石、砂砾垫层、卵砾石垫层以及生石灰等。本标段路基总填方101210 m3,总挖方26949 m3,渗水料6599 m3,石方14490 m3,欠方较多.土源均来自取土场,取土场设置在路基边。2.2自然条件本标段路基位于颍上县城北侧,属于淮北平原地区;路基跨越地段受铁路路基取土工程的影响,在近阜淮铁路线两侧,地形普遍略低地形形态开阔、低缓、平坦。基本处在农田区内,沿线沟渠纵横密布,周围村庄分布。本标段路基地处颍河漫滩,地表土体粉砂质含量较高,地质土自上而下依次为:1耕植土 灰、灰黄色,稍湿很湿,疏松,含有机质,夹植物根茎等杂物,主要分布在农作物耕植区;2填土 灰、灰黄、棕黄色,干燥稍湿,疏松,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局部夹碎石、植物碎片仅分布于铁路附近、居民生活区;3淤泥质粉质黏土 灰、灰黑色,潮湿,软塑-硬塑,含有机质,局部夹植物根茎的等杂物,主要分布在水渠、塘、沟底部。粉质黏土 灰黄、棕黄色,潮湿,软塑-硬塑,铁锰质侵染,中下部偶含钙质结核,局部夹粉土。粉质黏土 青黄杂色、棕黄色,潮湿,软塑-硬塑,含铁锰质钙质结核,中下部夹多层粉土.-1粉土 灰黄、棕黄色,潮湿-饱和,中密,局部铁锰质侵染,含钙质结核,夹粘性土;2粉细砂 灰黄、棕黄色,潮湿-饱和,中密,夹粘性土、粉土,含钙质结核.粉质黏土 灰黄、青黄、棕黄色,潮湿,硬塑,含铁锰质、钙质结核,夹粉土、粉细砂。1黏土 灰黄、青黄、棕黄色,潮湿,硬塑,含铁锰质、钙质结核,局部富含钙质结核;-2粉质黏土 灰黄、棕黄、棕红色,潮湿,硬塑,含铁锰质、钙质结核夹多层粉土、粉砂;-3粉质黏土 灰褐、灰黄、灰色,潮湿,软塑硬塑,含钙质结核,夹多层粉土、粉细砂.-1粉质黏土 灰、灰黄、棕黄色,潮湿,硬塑,含铁锰质、钙质结核,中下部夹粉土、粉细砂;-2中细砂 灰、灰黄、棕黄色,潮湿-饱和,中密-密实,夹粘性土、粉土,钙质结核。-1粉细砂 灰白、灰黄、棕黄色,很湿饱和,局部含砾,中密密实,夹薄层粉土、黏土,含钙质结核;-2粉质黏土 灰黄、灰色,湿,硬塑,岩芯见马蹄状断口,含铁锰质、钙质结核.本工程所在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南缘,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所属设计地震分为第一组;多年平均降水量904mm,年平均气温15。0.水资源较丰富。但流经村庄的地表水体更新速度缓慢,水位变幅较大,水量补给有限,水质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不宜作为作为施工用水。浅层地下水类型为弱承压水-承压水。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主要是开采浅层中深层地下水。工程所在场地内存在特殊岩土为膨胀土,不良地质为雨季易产生内涝。2.3主要技术标准线路等级:参照国铁二级 正线数目:单线限制坡度:重车4 到发线有效长度:1050m牵引种类:内燃、直通区段电化 机车类型:SS系列牵引质量:5000t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600m,困难350m连锁方式:微机联锁 闭塞类型:半自动闭塞 2。4施工条件2。4.1现场水、电情况除居民生活区的水渠、塘、沟外,该路基工程所在场地内地下水、铁路两侧集水渠内的地表水暂未受化肥、农药、生活污水的影响,依据水质检测报告判定场地内的环境水没有侵蚀性.施工用水可直接吸收河水。生活用水可钻井取当地村庄的地下水.施工用电从刘庄矿接入.同时自备150KW、50KW发电机各1台,30KW发电机2台。施工机械使用的燃料就近购买。2.4。2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所需砂、石料产自安徽淮南境内;路基填料采用灰土和煤矸石,渗水料全部采用矿井矸石;抛石用料为当地所产的块石。经甲方协调矸石源全部由甲方提供,由刘庄矿、西风井拉运。2.4。3交通、通讯条件所在地区公路交通主干道为颍上到刘庄矿快速通道,从快速通道到施工现场为地方乡村道路,公路等级较低,不能满足大型施工机械长期通行的要求,施工车辆通行将会使既有村道产生严重破坏,进场时必须进行全面整修,需对个别路段进行扩修,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维护.工程所在地区村村通程控电话,施工临时通讯科直接接引.2。4.4弃土堆弃土堆设置在梁庄站DK3+800里程处,路基工程弃土的最大运距为8000m,最小运距为3500m,平均运距大约为5144m.第三章施工准备与施工组织管理机构3。1临时工程3。1。1施工便道根据该工地地理位置特点及地方交通状况,沿路左侧修建一条贯通的施工便道,另根据地方可用乡村公路的路况和大型机械通行的要求对部分借用的乡村公路进行扩建.便道全部采用煤矸石进行填筑,跨沟、渠段进行抛填片石换填,施工便道路基宽度5m,路基宽度4。5m,外侧留50cm的排水沟;根据施工生产的需要,考虑每200m设一会车平台,会车平台长15m,宽3。5m(会车平台不一定设置,根据施工生产需要再安排)。3。1。2便桥为保证施工区域既有排灌系统与河道溪流畅通,对施工便道跨越河流、河渠处设临时钢便桥通过。钢便桥基础采用单排两根直径为80cm螺旋钢管桩,壁厚=10mm,桩内灌砂稳定后浇封顶砼,桩间设12号槽钢平联,桩顶两侧焊接牛腿。钢管桩顶设600×800mm的H型钢横梁,上设贝雷桁架,横梁与贝雷桁架之间设置厚度=10mm橡胶垫。贝雷桁架上设16间距150mm的横向分配梁,上铺=10带肋钢板作为面板。除与贝雷桁架连接处采用高强螺栓及骑马螺栓连接外,余各型钢接触点均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便梁两侧设1.5m高型钢护栏。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夜间设警示灯。施工便桥设置里程表序号线路里程单位数量长度/数量1DK0+275DK0+305m30跨越牛庙沟2DK1+040DK1+060m20跨地方沟渠3DK1+640DK1+660m30跨地方沟渠4DK2+250DK2+280m30跨越梁庄沟5DK3+960DK3+990m30跨越幸福沟3。1.3工地试验室工地试验室设于混凝土搅拌站内,负责路基土工试验。3。2施工组织机构国投新集矿区改扩建工程项目经理部设置五部两室: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部、计划财务部、物资机械部、工程经济部、综合办公室和工地实验室.施工组织机构框图第四章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工程项目单位总量1基床填方填A组填料m365992填改良土(掺灰比6,按体积比掺灰)m3137513填C类土m3874594过渡段填A组填料m320005水泥(桥台背2m范围掺35%的水泥)m313006软式排水管m407清表换填挖种植土m373728挖方挖类土m3168839边坡防护工程边坡植灌木棵2545210撒草籽m2916511M7。5水泥砂浆砌片石m3139512C10混凝土m318213M7。5浆砌片石镶边及平台m3131114M7.5浆砌片石护坡m349915砂砾石垫层(H0.15m)m324916干砌片石护肩m3167417M10水泥砂浆抹面(H0。02m)m2334818碎石垫层m333519M7。5浆砌片石脚墙m3121820挖土m3243821抛填片石m3839522卵砾石垫层(H0。15m)m339923砂砾石垫层(H0。15m)m339924地基加固原地面压实m22457325路基附属工程M7。5浆砌片石沟m28426开挖土方m325627挖台阶m21861第五章主要机具、测量设备5。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主要施工机械配备表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一、土石方机械1挖掘机0。6m3台22推土机75kw台23振动压路机10t台24蛙式夯250Nm台1二、运输机械1自卸汽车辆32洒水车辆1三、基础施工机械1排污潜水泵 台35。2主要测量设备序号测量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全站仪莱卡TRC402台2附带5块电池2全站仪DTM352C台1尼康3水准仪DSZ2台24全站仪三脚架铝合金架腿副25水准仪三脚架铝合金架腿副36棱镜三脚架对中杆全站仪圆棱镜副27塔尺5m长铝合金尺子个38对讲机1km对3附带5块电池9卷尺50米个210卷尺5米个4第六章工期安排及劳动力配置6。1工期安排本段路基工程由经理部路基作业队施工。路基计划安排工期为4个半月,根据征地情况先施工大里程段后施工小里程段,分两段施工。开工日期为2012年11月1日,竣工日期为2013年2月28日,共120日历天。施工准备阶段的路基清表、清基工作的工期安排:DK2+917。844DK3+802。908里程段从2012年11月1日2012年11月20日,耗时20天,DK0+200DK0+709。504区间段从2013年1月5日2013年1月14日,耗时10天,由1个施工班组完成,劳动力为60人。路基土石方填筑工期安排: DK2+917.844DK3+802。908里程段从2012年11月21日2012年12月15日,耗时25天,DK0+200DK0+709。504里程段从2013年1月15日2013年1月29日,耗时15天。设挖掘机作业班、路基土石方运输作业班、压路机作业班、路基填筑班。劳动力为35人。路基排水、绿色防护、护坡工程工期安排:DK2+917。844DK3+802。908里程段从2012年12月16日2013年1月4日,耗时20天,DK0+200DK0+709。504里程段从2013年1月30日2013年2月8日,耗时10天。劳动力为45人。竣工验收工期安排:DK2+917.844DK3+802。908、DK0+200DK0+709.504里程段从2013年2月9日2013年2月28日,耗时20天,劳动力为20人.序号里程部位DK2+917.844DK3+802.908DK0+200DK0+709。504日期2012年11月2012年12月2013年1月2013年2月5101520253051015202530491419242938131823281施工准备2路基3路基附属及绿化4竣工验收颍上立交疏解线路基施工进度横道图6.2劳动力配置本段路基安排劳动力最高峰时人员为60人,高峰期为2012年11月1日2012年11月20日、2013年1月52013年1月14日。第七章主要施工方案7.1概述DK0+200DK0+709。504及DK2+917.844DK3+802。908DK路基施工段,路基长度共1394.568m。地表耕植土体疏松含砂,渗透性较强,层厚0.71.2m,在桥与路衔接部位对于填土厚度较大的路段对这类耕土要进行换填予以处理且不宜作为施工的回填土.沿线跨部分沟塘、水渠,另有部分路段属于软基地段.软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抛石挤淤、挖除后进行片石换填的处理方式。设计施工图技术标准:1路基基床厚度:基床厚度为1.5米。自路肩施工高程至以下0.6m部分为基床表层,其下0.9m为底层。2路基基床处理:基床表层换填渗水土,基床底层填料采用生石灰掺和量为6的改良土,原地面清表换填6%的改良土.7。2路基挖方及回填国投新集矿区铁路改扩建路基工程大部分位于农田内,表层土质腐殖土,地表水丰富,荒草及小灌木丛布满整个路基宽度。梁庄站轨面高程较低,增建、改建线路为低矮路基,基床表层换填渗水土,基床底层换填0.9m生石灰掺和量为6的改良土。路堤基底土密实且地面横坡缓于1:10时,路基直接填筑在自然地面上,路堤小于1。2m时,清除地表杂草。地面横坡为1:10至1:5时清除草皮,地面横坡陡于1:5时基底应挖台阶。7。2.1排水为了保证地基质量、材料进场,需要先将地表水排除。上行立交疏解线区间路基均为填方工程,为保持路基稳定,原则上路基两侧1.0m外设置深0.51.0m,底宽0.40。6m的排水沟,并于线路两侧取土坑相连接,利于路基排水。施工步骤为:路基两侧1。0m外设置深0。51.0m,底宽0.40。6m的排水沟,并于线路两侧取土坑相连接,沿线DK0+200DK0+280地界内侧挖设排水沟并接入K0+290牛庙沟。7.2.2清除杂草等地表附着物本段路基征地界线内线大部分已经荒芜,据现场调查,地界内茂密的杂草、树苗、玉米地、小片竹林等,高度0。52。0m不等。另有部分池塘、水沟及房屋分布.因为地表附着物分布较密且高度较大,必须先清除地表附着物后才能对软弱土进行处理.施工步骤为:人工割(拔)除地表附着物,并用汽车外运弃除(平均运距大约为5144m)。7。2。3挖方根据现场调查,本段路基所跨之处表层较弱,大部分为淤泥和腐殖土,且植被丰富,参照有关规定及建设单位要求,必须挖除表层淤泥及种植土后换填,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挖除及换填深度0.71.2m不等,其中水塘地段尚需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填片石挤淤处理,抛填片石顶面超过水塘埂0。5米的处理措施。施工步骤:在立交疏解大桥的两端路基分别设置1台挖掘机,挖除地表腐殖土,每台挖掘机配备3辆自卸汽车,腐殖土及淤泥由汽车运至弃土堆遗弃。7.2。4换填挖除地表淤泥后(排水工作与之同步),及时回填渗水土、砂砾、卵砾石、生石灰.按路基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不混杂、不混填;每层填土面应做成向外2%的横向排水坡。施工步骤:填料摊铺平整先采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终平。7。2.5卵砾石反滤层施工前应进行压实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参数,并报监理确认。正式施工前应对下承层进行标高、宽度、长度、坡度及承载力等情况进行检验,并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施工时在合格的下承层上,由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装运;根据需铺厚度、宽度、长度、采用网格法布料,推土机平整,必要时采用平地机二次整平,压路机压实,压实方法及遍数按试验工艺数据进行控制。砂、碎石垫层(反滤层)应分层填筑压实,分层厚度由试验数据确定。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完后必须及时完成两侧干砌片石护坡,并同时做好反滤层.砂、碎石垫层(反滤层)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挖方路基工程施工工艺框图7。3软基处理7.3。1概况上行线DK0+300DK0+710段左侧地表有淤泥、DK0+126DK0+280段位于池塘内。本段软土地基处理按照设计单位要求在路基施工前必须对地表进行处理,排除地表水、清除淤泥且换填路基厚度不小于0。7m(设计时速90km/h),否则,路基施工时,将难以保证质量。所以地基加固处理前,利用清基时在两侧挖设的排水沟,将雨水引入周围排水系统,并纳入地方水系之中,确保基底不受水泡。回填密实的地基表层,作为施工机械的作业平台。为使挤淤效果明显,抛石后土质均匀,石料粒径控制在400mm范围,且将石料的石屑清除,最短边尺寸不小于30cm,抗压强度大于20Mpa.抛石施工前,先开采片石进行强度试验,达到规范及设计要求方可使用。7。3。2施工步骤及方法1测量放样 按淤泥实际范围要求测量放线,确定抛石范围并经业主或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界线。 淤泥处理前,测量放样出沟底施工坡脚范围,结合现场情况处理的现状,包括平面几何尺寸和相应高程点,绘制出淤泥处理范围的地形平面图。 2地表的清理抛石之前,抛填范围内的草木残株及种植土、有机土、建筑垃圾、草皮、树根、树墩、竹根等表层土要用挖掘机清除,并用人工配合清理.应清除全部土层。3片石运输及挤淤所抛片石应选用质地坚硬、耐冻且不宜风化崩解的块石,宜用不同大小片石掺杂抛投,使抛填片石具有一定的密度。施工中安排好石料运行路线,专人指挥。摊铺平整工作采用大型机械进行,个别不平处配合人工用细块石和石屑找平.抛石采用挖掘机进行。首先由挖掘机在作业半径内均匀抛第一层毛石,完成后,挖掘机来回走动进行碾压,待块石沉入与基底齐平后,可进行第二层抛石.完成后用同样方法进行碾压,若块石无明显沉降,可向前延伸进行下一段施工,若块石沉降量仍较大,则需再抛一层块石进行碾压,直至块石沉降量较小为止。充分碾压的程度应使片石潜入淤泥底面。若下卧地面有明显的横坡时,抛填片石应从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扩展。抛石挤淤完成后,确认挤淤段无沉降,达到设计基底的承载要求,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填实卵砾石垫层及砂砾石垫层.4垫层施工填土与抛填片石之间必须填实卵砾石垫层及砂砾石垫层,各厚0。15m。含泥量不大于5%,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不含有机物质,粘土块和其他有害物质.垫层的施工工序:铺砾石洒水压实检测。卵砾石垫层及砂砾石垫层外设干砌片石防护,厚0。3m。片石抛至塘梗标高,并留2。0m平台,抛片石坡率1:1。5。7。4软土路基沉降及稳定观测7。4。1设置原则1.观测断面设置原则观测点的布置应能满足观测要求,由于全线软基的路线较长,软土及松软土地基地段沿线纵向每30m左右一个沉降观测断面,一般情况下沿线路方向每间距50m设置一个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因过渡段观测断面的设置而导致一般路基区段间距不足50m时,不设断面;超过50m而不足100m时,按等分间距设置断面;超过100m时,按50m倍数四舍五入原则来设置断面数量,断面间距宜一致均匀.桥头路段设置2个观测断面,在桥梁、涵洞两侧均应布置沉降观测点。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应不少于2个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路桥、路涵过渡段于不同结构物起点处、距起点2m处各设一断面。基底沉降观测断面每间距两个路基面沉降观测断面设置一个。2.观测点设置原则(1)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需设在同一横断面上,偏差不超过±5cm.(2)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两个,布置于左右线中心两侧各3。2m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3)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一般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2个,布置于左右线中心两侧各3.2m处,沉降板位于双线路基中心,。(4)路堑地段观测断面分别位于路基中心,左右线中心以外3。2m的路基面处各设1根沉降观测桩.路堑地段不做地基沉降观测,不设基底沉降观测断面。观测点设置示意图7。4.2观测标段埋设要求1.沉降观测桩选择20mm以上直径的钢筋,顶部磨圆,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观测断面通过测量埋设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3米,桩周0。15m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观测桩埋设示意图2.沉降板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一般情况下:由底板、金属测杆(40mm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49mm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50cm×50cm×1。0cm,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50cm×50cm×5cm。(1)沉降板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的水平与垂直度,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2)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3)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4)接长套管时应确保垂直,避免机械施工等因素导致套管倾斜。沉降板埋设示意图7.4.3观测技术要求1一般路基(1)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路堑地段从级配碎石顶面施工完成或施工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2)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谢天,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3)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当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4)观测精度要求: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不低于±1。0mm,读数取位至0。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应不低于4mm/30m;位移观测测距误差±3mm;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为±2。5.观测频率要求:路基沉降观测的频率不低于下表的规定观测阶段观测频率填筑或堆载一般1次/天每天填筑量超过3层时1次/每填筑3层沉降量突变23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1次/3天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第1个月1次/周1个月以后1次/2周无砟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1次/2周第23个月1次/月3个月以后1次/3月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当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率;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率。路基施工各节点时间应具有沉降观测数据。观测应持续到工程验交后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2。过渡段一般规定桥涵两端的过渡段及路堑过渡段均需进行沉降观测,过渡段工后沉降的分析评估应沿线路方向考虑各观测断面的各种结构物之间的关系综合进行,对于线路不同下部基础结构物之间,以及不同的地质条件或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之间形成的各种过渡段,应重点分析评估其差异沉降.(1)路桥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2)过渡段应考虑沿线纵向平顺性和不同结构物差异沉降的观测和评估,不同结构物起点处、距起点510m、2030m处分别设置观测断面;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3)沉降观测装置的具体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沉降观测的频率与一般路基的规定相同。当环境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加密观测频率。观测精度等技术要求同一般路基要求。(4)路基在堆载预压施工时,路基基底沉降板应随预压土的高度随之接长沉降测杆,每次接长0.5m。预压期的观测频率与静置期相同。预压土方卸除时,接长的沉降测杆随之拆除;基床表层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设置沉降观测桩.施工过程中对所有观测点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及注醒目标记,对地面观测点用水泥砌砖及铁板封盖。7。4。4沉降及稳定观测的施工方法采用DIS型水准仪,以二级中等精度要求的几何水准测量高程,观测精度小于1mm。施工期间,每填筑一层填料观测一次,若两侧填筑时间间隔较长,每三天观测一次,用以控制填筑速度。路基填筑完成后,每14天进行一次定期观测。每次观测后及时整理、汇总测量结果并绘制时间沉降曲线,编制位移、沉降观测分析报告.报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以便设置路堤预抛高值.侧向变形观测的方法采用视准轴法,观测仪器采用光电测距,观测精度:±5mm,频率及观测时间可与沉降观测同步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当观测沉降或水平位移骤增或超过控制标准时,加密观测次数,实行动态跟踪,分析原因,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并根据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下一步工作。沉降及稳定观测的施工流程图7.5软地基地段路堤填筑为有效的控制路基下沉量。软基地段路堤填筑要求填土压实密度较一般路基提高12%,即压实标准为基床表层地基系数K30:中砂、粗砂、砾砂为1.2;砾石类、碎石类为1。5.基床底层地基系数K30:中砂、粗砂、砾砂为1。0;砾石类、碎石类为1.2;基床以下部分地基系数K30:中砂、粗砂、砾砂为0。8;砾石类、碎石类为1.0;为此,在施工中采取下列措施:按规定选用符合填料标准的填料,严格控制填料含水量,使之接近最佳含水量。雨季施工填料含水量过大时,采取晾晒的办法降低含水量到接近最佳含水量后再进行碾压。控制每层填土厚度不大于0。3m,按地基固结的要求控制填土速率。每天填土厚度不大于0.5m,并按沉降观测结果指导施工。选用振动压路机,全面碾压数遍.新填土除需要晾晒以外,及时压实,防止水分蒸发和下雨时雨水渗透到填料中.碾压机械碾压不到位的部分,如桥涵缺口、路肩、边坡等采用人工夯实、拍紧。涵洞两侧对称填土。7.6路基填筑7。6。1地表及基底处理路基填筑严格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工艺进行施工,三阶段即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整修验收阶段;四区段即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和检验区段;八流程即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碾压、洒水晾晒、碾压夯实、检验签证和路基整修。7。6.2土工试验在路基填筑前,对填料的分类做鉴别试验,通过筛分试验和土壤分析试验,确定土壤类别和组成成分,以确定填料是否合格,并选择合适的填筑工艺.同时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填土的密实度和最佳含水量。7。6.3填筑施工路基填筑施工应充分利用旱季施工。雨季施工时,充分利用晴天进行施工,并对取土场采取排水措施,对含水量偏大的填料进行晾晒。自卸车卸土时,填筑虚铺层厚3050cm,具体填层厚度见填层厚度控制表。见为保证边坡压实质量、预留填料及软土路基沉落,软基地段两侧加宽0.5m。填筑区段完成一层卸土后,先用推土机对填料进行平整,控制层面无显著的凹凸。对于非渗水填料,平整面做成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在摊铺平整的同时,对路肩进行初步压实,保证压路机碾压路肩不致发生滑坡。填层厚度控制表压实机械厚度(cm)适用范围小型振压路机1015涵洞两侧、桥台、挡墙背填土履带推土机20路堤填土振动式压路机30路堤填土7.6。4桥涵过渡段填筑桥台台后路基填土和涵洞两侧填方是路基施工的薄弱环节,也是铁路运营过程中路基病害发生最多的部位,在此部位施工必须特别注意。桥台台后、涵洞两侧及涵洞出入口翼墙后填土,应分层夯实,密度达95%以上,涵洞两侧应对称填筑。当位于软基地段时,其填筑方法同软地基地段路堤填筑。路基与桥台尾过渡段、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路堤与路堑过渡段,选用级配碎石填筑,每层高度根据试验参数确定,但不超过30cm,且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1技术要求:桥路过渡段长度计算:L=2*(H0.6)+AL过渡段长度(m)H路堤高度(m)A常数.取5m。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长度按下式计算:L=2h+AL过渡段长度(m)h结构物高度(m)A常数。取2m.2施工要求: 过渡段路堤表层A组填料应符合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的基床表层压实要求。表层以下A组填料分层填筑,并使其压实标准满足铁路路基设计规范的基床底层压实要求。过渡段桥台背2m范围不易碾压,采用A组填料内掺入35的水泥填筑,大型机械碾压困难时,采用小型振动碾压机充分压实。过渡段桥台基坑以混凝土或碎石回填分层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K3080MPa/m。过渡段路基与其连接的路堤按一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