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报告5篇.doc
最新2020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报告5篇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那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9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报告(一) (一) 当前形势与问题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统计,XX年的就业状况很不理想.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比XX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近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 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XX年增加82万人,XX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比XX年增加60多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无疑,这对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可以说XX年及以后的就业还是任重道远啊.革命尚未成功,吾辈仍需努力. XX年经济蓝皮书发布,认为,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依然大于需求,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既是用人需求的主体,又是求职人员集中求聘的职位.目前,从文化程度上看,初中及以下,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求职难度要高于其他学历,这种状况在明年将持续.此外,明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堪忧,预计毕业生实际就业人数将在600万人以上. 蓝皮书还认为,近年来,应届毕业生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比例越来越小,进入民营、三资企业毕业生的比例却在提高.在中国毕业生网最近发布的XX年和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 就业寒流 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而根据今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来说我们只能用就业的冬天来描述. 结合相关资料,我觉得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一、选材要求高: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 就业难 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 选材难 .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 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 二、薪酬逐年降低: 市场只给1700元/月 ,这次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XX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 有业不就 . 三、供需差别大: 岗位增36%学生增130%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XX年至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 四、缺乏工作经验: 教授多 教练 少 ,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缺乏工作经验 ,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 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 教练 . 五、怕吃苦,爱面子: 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的工作被朋友亲戚看不起,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六、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七、频繁跳槽: 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 交的学费太高 . (二) 天然去雕饰 还事实清晰面目 俗话说的好, every coin has its two sides ,对待问题始终应该以一个积极的全面的态度分析,不可否认,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然而还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因为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有专家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被夸大了 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就这一数据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的局限,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成本太高.此外还有就业观念须转变的问题. 从测量的角度来看,现行的初次就业率指标和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走低,事实上夸大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第一,主动不就业者,如想继续深造的人,属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不能算做失业;第二,非签约就业即隐性就业,事实上也是就业.两者一减一加,结果是:目前对大学生的名义就业率的统计低于实际的初次就业率,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 同样的,对 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 这一观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王向前有些不同看法.他认为:大学生要高价,主动失业的现象在前几年比较多,但目前已经发生变化.王向前认为,要客观地看待大学生 要高价 的问题.他表示,由于大学毕业生多了,用人单位选择的余地大了,因而变得非常挑剔.用人单位为减少成本,增加竞争力,把大学生工资压得很低.据了解,他所在的学院,大专毕业生的最低工资期望值只有600元,本科毕业生也就是1000元.王向前说,大学生现在上学的成本是很高的,北京的大学一年全部费用约1.2万元,包括学费、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服装和课外书等.学生家庭支付或学生本人打工挣钱都很不容易.学生参加工作后,有的要还银行助学贷款或给付出学费的家庭一些回馈,这都是必须的支出,都要挣较多的钱来应付.而且,大学生工作后还有住房问题、婚姻问题需要解决,都需要很大的开支.因此,不能盲目地说他们 要高价 .大学生就业难不但是事实,而且解决他们就业难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 就我个人而言,我也是很同意王向前教授的观点,要价高实在是下下策,而开口低价显然也是一种在葬送自己甚至后来者的拙劣方式,要知道打价格战没有真正的赢家,这是铁律.况且,大学生就业之后要面临的问题岂止是生活.要问中国人最关心的是什么,十有八九会选择住房,更重要的是80后毕业工作以后要赡养的是双方父母,最普通的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尤其是自XX年以来物价飞涨,谈钱真的很俗,清高的人何以持家,又何谈责任呢?现实就是残酷的.理解就好. (三) 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决之道 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应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有关人士指出,为了促进大学生更好就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加大就业宣传力度.要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市场、了解需要怎样的人才,政府、学校要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指导、培训,不能盲目地追求就业率. 2、扩大就业渠道.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只有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渠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扶持政策,从人才管理、职称评定、岗位流动等方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以有利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和就业为前提,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技创新、现代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作用. 3、大力挖掘就业信息,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途径和平台.各级政府人事、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单位要多加强联系、协调,共同办好 人才信息网 ,注意经常搜集、更换、发布各类人才信息,努力实现人才信息网上招聘工作.同时,要不定期召开人才招聘会,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然而,我们大学生毕业生也不要过于悲观,去埋怨没有赶上好的就业时代.一定要调整心态,不要好高骛远亦不要急于求成!放低姿态,多找机会去社会体验、实习,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可以去参加一些提高技能和经验的培训,经过半年或者一年的社会实践,获得工作经验,大大提升自己就业时的竞争力,以高姿态来一次漂亮的自我演绎. 2019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报告(二) 一. 大学生就业难,普遍觉得报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从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责难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特别是对收入水平的抉择,大学生谋求较高收入的工作岗位是有道理的.在查阅相关资料计算后发现:城镇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大专和本科、硕士、博士各学历阶段毕业人力资本量分别为2002年价格人民币3.1万、4.9万、7.4万、 19.4万、31.6万、49.8万;各阶段新增人力资本边际收益率(高学历与低学历收入之差比以本学习阶段投资新增人力资本量),分别为9.8%、 2 2 .2%、 11.0%、 4 .7%、 18.8%、14.6%.可以看出,从中等教育水平培养到高等教育水平,需要人力资本投资12.1万元,边际投资很大.据有关调查资料,目前大学毕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为每月17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毕业的为1500元左右,大学投资收益率仅为4.7%.这样低的边际收益率,对大学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极不合算的.因此,大学生及其家长找一个能回报大学阶段投资的收入水平的工作岗位,就是投资对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经济人最理性的反应,而简单说大学生择业条件太高,挑三拣四,从成本收益理论讲,是毫无道理的.否则,从投资回收角度讲,他无法收回大学阶段的教育投资,实际是亏损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学呢? 再次,大学生需求方面也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问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日本1.25亿人口有6 6 0万个中小企业,中国近13亿人口只有7 0 0万个.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观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平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平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中国为什么就业难,就是因为每千人中小企业数太少.除了社会、家长和大学生 吃皇粮 、官本位等观念外,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政府收费项目多,中小企业很难经营和成活,是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太少的最主要体制原因. 另外,我觉得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找原因.作为企业,他所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肯定是建立在员工能为他提供经济效益.显然,能为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得到的报酬就会越多.那么一个本科生究竟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呢?据调查:1.教育培养的技能性和创业性人才较少.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实习等较为缺乏,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而在大学中几乎不开创业课程,大学生毕业后,对于怎样开办一个企业,怎样研究和开拓市场,怎样进行核算,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等等,一无所知.另外,现在大学生的观念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大学教育过去是培养 吃皇粮、捧铁饭碗 人才教育.大学毕业后一般分配到党政社团、国家事业、国有企业单位计划分配,工资有一定标准并稳定提高,除了国有企业外,工资来源为财政经费,在过去大学生毕业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大量的分配到这些单财政还负担得了.现在,党政社团、事业单位都在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国有企业每年也要减出几百万人来.现在还有很多人能从这种思想中走出来. 二.考研又在逐步演变成很多人的 独木桥 考研大军急剧增加. 校漂族 实在太难. 大学毕业了,但仍有人 漂 在校园 校漂族 在扩军,这已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所谓,是指那些已经毕业,却仍留连再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经常到学校用餐,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参加学校一些讲座,闲暇是逛学校周边的小店 校漂族 到底有多大比例,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到底是精彩还是无味?让我们走进 校漂族 ,了解一下他们的生存与心理状态. 坚决拼一个美好的未来 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已经觉得没有退路了.所以他们很苦-这是我的感觉. 6点多起床,接着到教室自习,然后在学校食堂吃饭,晚上自学到10点多,最后回到自己租的小屋. 在山东大学的自习教室里,我跟这位 校漂族 的一员聊了起来.再大四考研失败后,他决定再考.我们是校园里的 大五 生,从外表看,我们跟师弟师妹们没什么两样,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我们在依赖和利用学校的资源,只是我们的心不再为外边多彩的世界所诱惑了,我们没有多少 漂 的资本呀. 另外,我还见到一位三次冲击 考研 的.前两次都是功亏一篑,尽管他的精神压力很大,但他说 我已经没有退路了 ,他家庭状况不是很好. 他只能节衣缩食,每天天未亮就从自己与别人合租的小屋于出来,在教室一呆就是一天,晚上很晚才回家,一天三餐几乎都在啃面包或方便面. 拼一个美好未来 ,这几乎是所有 校漂考研族 的共同心愿.一时找不到一个好工作,考研也许就是一个别无选择的选择了.对 校漂族 而言,或许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 去年,国家就业制度规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这一规定的出台,使户口留在学校的尚未找到就业单位的学子,更是把校园作为一个人生的缓冲地带. 暂缓就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选择.住在学校附近,他们感到有一份安全,有一份归属与依靠,这也许是他们心中本能的选择.有专家说,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后心理上仍然未 断奶 ,无法适应社会,因此选择重回学校寻求心灵的依靠.这种解释虽过于绝对,但对 校漂族 而言,对校园的归依情结确是无法排解的. 当然, 校漂族 工作暂无着落,经济拮据,也是他们选择继续留住校园的重要原因. 住在学校附近,傍依学校的食堂、图书馆等,生活经济实惠而方便,还可以充充电,查查资料.就连学校周围的各种商店卖什么,哪家东西最便宜、哪个餐馆有什么地方菜,我们都一清二楚. 这是一位山东的 校漂族 告诉我他们在学校附近的原因. 哪儿漂都是漂,干吗浪费学校这份难得的资源呢? 有许多 校漂族 ,他们更多是看重了学校的资源和校园氛围. 毕业之后,在选择居住环境时,总是不自觉地把所选地点和校园做比较,后来虽然也曾在单位附近租过房子,但学校里的图书馆、阅览室、自习教室,这些曾经让我留下汗水和身影的故地,总也挥之不去,最后,我又搬回了校园.刚毕业半年多,对于家在外地的我,校园是我对这座城市最熟悉的地方,也是精神上的一个 家 . 但很多学校认为,轻易办理暂缓就业而加入 校漂族 这一群体,不应提倡.一方面,他们占用了学校资源,对那些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放弃正当时候的就业机会,盲目地被这一群体同化而做 校漂族 ,将来就业会更困难, 先就业再择业 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再一方面,选择 校漂 ,其实对学生本人也不利, 校漂 期间档案记录是中空白的,容易使用人单位产生疑问,不利于本人就业. 调查总结: 两天的时间中,我接触了很这样的 校漂族 ,很多时候我都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着.他们真的很苦!我感觉到他们所承受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们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己经没有退路了.从心底里我佩服这些人.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状况,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勇敢面向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报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 校漂族 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多数应该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漂泊的生涯也是为了寻找更好的人生起点,这是它的积极意义.它作为人生角色转换的缓冲带,从容地规划一下人生生涯,也许半年,也许一年,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这种生存状态不宜过长,不应该成为一种生存常态.一味沉迷其间,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 漂 的感觉很自由,但毕竟无根,不稳定,成本也比较高.另外,作为学校,也要及时调整教育内容,除传授系统学科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让学生顺利完成校园与社会的对接.就业难,考研难.对于以上问题,首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收益低问题,一是高等教育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从吃皇粮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调整专业,改革课程,加大技术技能专业的设置;另外,大专和本科所有专业,在毕业前一年内,开设必修的创业课程,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创业谋划,寻找合伙人.签订合伙协议、注册登记企业、经营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识.二是政府要网开一面,各部门要降低注册登记企业的门槛,缩短开办企业的时间,减少开办企业的审批手续,减免开办企业的各种收费,放开较多的行业让中小企业进入;在企业开办后.银行应当积极地为中小企业贷款,发展较多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政府和银行可推出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杜绝政府各部门向中小企业收费和罚款.这样才能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另外作为考研一族应该积极面对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馈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但愿随着制度的改革,观念的提高,以上状况能够得到改善,解决. 2019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报告(三) 一、摘要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教育内部分析,就业难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与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相对滞后、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等诸多方面.大学生就业状况已经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经济,发展 三、正文 今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近深圳富士康公司发生的连续跳楼事件,在人们为那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时候,也更加关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解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问题、生活难等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 首先, 弱势群体 这一概念,在以前虽然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一定阶级、一定人群,但还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其列,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问题的日益加剧、形式的更加严峻,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 毕业即失业 的言论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大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平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平竞争的资格,也引发了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 其次,之所以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许多的大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实际经验,动手能力极差.在具体的工作中胜任不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且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大学生中也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许多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始终以 天之骄子 身份自居,姿态过高,对自身和现实缺乏准确的评估,缺乏正确的就业心态.这些都要求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与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 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的职业发展理念,要认清自身的现状,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业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动寻找就业之路. 另外,出现这样现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 企业.许多的企业虽面临用工荒的窘态,但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经验歧视和性别等歧视甚是严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台.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缺乏培养人才、留用人才的经营理念,以至于眼睁睁的看着人才流失.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岗位不匹配、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许多企业对毕业生总是挑三拣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业协议条款,擅自延长试用期,无偿地占有毕业生的劳动成果.国家虽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规范、调整,但企业配合不积极.如果说每个企业的薪资都和公务员、事业性单位员工基本工资相持平,并为每位员工依法办理象公务员所享有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切实做好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再与公务员做对比、追求公务员之路现象就会隐退,从而脚踏实地的为企业服务. 除此之外,大学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机制不够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和生活难的问题.现在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到国家干部、公务员等不同群体都制定落实了相关保障措施:像公务员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待遇、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农民也逐步推行养老保险,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给生活困难户发有低保补贴.而未就业大学生呢?什么都没有,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对此国家在以人为本的情况下也应当制定未就业大学生相关保障体系,以促进社会均衡、和谐发展、推进社会注意建设. 对于选择创业的大学生,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就业方式.十七大报告提出全民创新,把创新、创业纳入了全民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全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投身于自主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是未就业大学生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随着城市经济的日益崛起,商业竞争日显激烈,许多创业者选择城市创业,却忽视了农村这片创业乐土.其实对于创业者来说,农村创业环境有着不可预测的发展潜力,农村有着市场竞争力小、环境宽松、风险小等优势.党和政府应当积极号召、鼓励有志青年去农村创业,多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农村创业平台.鼓励高校毕业生去农村发展种植、养殖,新型科技产业等,争取利用自身力量带动、形成一个新型的就业群,这样也能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 另据调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虽然都有着自行创业的激情,但绝大部分都被这样那样的困难所限制.国家、政府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优抚.但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政策上还存在程序复杂化等多方面问题.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国家、政府应当加大创业资金投放,政策优抚等.应从政策上支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有志创业的青年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培训、帮助其融资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做到 扶上马、送一程 .切实解决创业资金、技术等问题. 最后,我认为,要切实解决好这些毕业生,这就要求无论是那个行业、那个部门都要形成一定的就业比例.政府应一方面规范、提高企业(国有、私有)各项劳动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群;另一方面政府诸多职能部门也要有计划、有需要地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企业要有长远的眼光,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一个可以为企业带来活力与生产力的团体,而不是只把大学生当做劳动力.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不能在心里把自己看做是需要社会照顾的弱势群体,我们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牢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努力学习和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要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只有我们拥有真正的能力和实力,才能被社会和企业所接受,才能创造我们自己人生的辉煌! 2019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报告(四)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 务实 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 先就业后择业 、 先择业后就业 、 继续深造 ,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 继续深造 ,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 非风险化 .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 不容乐观 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 自我发展 、 自我实现 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 学校或科研机构 、 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调查结果见图3).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 工资福利待遇 、 实现自我价值 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 自我 而非 社会 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 经验及实践能力 为最重要的因素.而 学历 、 毕业院校或专业 、 应聘技巧 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 理论基础 、 师范技能 .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 实践能力 、 竞争与风险意识 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 创新能力 、 实践*作能力 、 专业知识与技能 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 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 不太满意 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见图5). (2)学生 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 时, 学生们有48.96%选择 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而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和 注重社交能力指导 也占据一定的分量(详见图6).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 培养自主创业精神 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 加强高校就业指导 与 其他因素 也占很大的份量(详见图7).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 书到用时方恨少 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2019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报告(五) 前言 作为大二的学生在不久以后即将踏入社会,开始我们人生中的又一个旅程.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随着时间的发展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严峻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兴趣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断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 2010 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10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10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主体:问卷的设计 制作问卷时,我们力求所选题目确切、简洁、针对性强,并遵守以下几点:问卷主题明确,所有设问都必须与主题有关;言语简明准确,以免影响理解和答问;问卷项目由浅入深,并注意期间的来联系,使被调查者可以连贯做答;设问切合实际,充分考虑被调查人的差异.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详见附卷一) 一、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心情、就业服务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管理类的文科学生,也有技术应用类的理工科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78%,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2010届毕业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为了让我们的调查问卷更真实有效,所以我们在人员学历的选择上针对不同学历的人都选了30%左右的人.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0%的人是来自农村,剩下30%是来自城市和县镇.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 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 ,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 形势正常 和 不了解 ,而认为 形势较好,就业容易 的有1.3%.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毕业生则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56.4%,20.5 %的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的调查者则表示不知道.对此的解释可能有两种,一是毕业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高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高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 2、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择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择上,79.5%的调查者选择工作,11.5%的人选择升学,而2.6%的调查者选择考公务员,还有7.7%的调查者选择了回家创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的压力,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3、关于就业的影响 在就业决策时,有39.8%的调查者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有3.8%的调查者表示会受老师的影响,还有5.1%的调查者比较相信自己的朋友, 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 的调查者占51.3%.可见,现在的毕业生在做选择时还是比较慎重的. 4、关于就业地点的选择 调查表明, 66.7%的调查者选择就业地点时,格外青睐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较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大学生择业首选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择业地点过于集中,势必导致人才的闲置与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10.3的调查者喜欢到国外和内地的盛会城市去工作.而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有23%的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就业和参加志愿服务的优惠政策,但毕业生的积极性仍显不足.这表现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功利性和短视,他们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奉献意识与锻炼意识不强.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奉献意识的培养,对毕业生的择业中的功利和短视心态要适时加以引导. 5、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毕业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这一档上,35.9%的调查者选择1200-xx元之间,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表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相关文章:1.2019大学生就业计划书范文2.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3.大学生社会实践2019调查报告4.精选2019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5.2019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7篇6.2019大学生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