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孔雀东南飞教案3篇.doc
最新孔雀东南飞教案3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孔雀东南飞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孔雀东南飞教案一 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个单元的话题是爱的生命乐章,本单元这几篇文章,都是纯洁爱情的美丽赞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爱情美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分析这首诗歌的教法通常是:从词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题的提炼,再到艺术手段的分析.同时扩展阅读空间进行比较阅读,在不同的形式转换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艺术特征.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1)互动教学(2)启发探究式教学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此类诗歌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其中讨论探究,作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和焦仲卿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的心理揭示比较细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为本篇的学习奠下感情基调. (二)课前检查字词 (三)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全文,结合刚才的孔雀东南飞歌曲,谈谈你对整个故事的感受?并用一两个字概括你的读后感. (四)重点突破 1、大家读了文章,都认为刘兰芝是本故事的主角,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仔细阅读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写到了刘兰芝?她有何特点? 点拨:文章第二段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 当兰芝离开刘家时: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组细步,精妙世无双. :一连串夸张性动作的铺张,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 精妙世无双 这一点,既体现兰芝之美,坚强,也是对她命运不公谴责. 兰芝离家时:善良 兰芝的再嫁:所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从侧面烘托了她的美 . 2、(讨论)兰芝如此之美,她却被休了,难道是她的丈夫的原因吗?她的丈夫又是怎样得人呢? 点拨: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一直到 自挂东南枝 . 说明:焦仲卿钟情,叛逆 3、(讨论)如此美丽的爱情怎没延续呢,是谁制造了这场爱情悲剧?他们有什么特点起到什么作用? 点拨:焦母蛮横无理兰芝的兄长不近人情作用:衬托 (五)难点突破 1、刘兰芝是那样的美丽善良,刘焦的爱情是那样的完美,焦母为什么要把兰芝休了呢?礼记本命中载: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有人据 共事二三年 还没子嗣,俗话说: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所以兰芝被休.你有什么感悟,各抒己见. 2、阅读下面文字,寻找原因. _兰芝: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_焦母: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其得自由. _兰芝: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谴,何言复来还 点拨:真是 不顺父母 吗?当然不是,这只是 莫须有 的罪名,是封建礼教在作怪,一段美丽的爱情,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在封建礼教的摧残下夭折了,封建礼教才是罪魁祸首. 3、被休后的兰芝被太守家看中,为什么还要 举身赴清池 呢?起到什么作用? 点拨:以死向封建礼教抗争 更是她反抗性格的升华,完成了她完美人格. (六)小结 因此,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结尾,正像梁祝.放乐曲 作业:了解陆游与唐琬的故事 孔雀东南飞教案二 一、 教学重点 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二、教学难点 几个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 导语 (由复习诗经和离骚开始)我们学习过了诗经三首和离骚的节选,在这两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古典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诗经的四言体、楚辞的骚体;诗经开创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屈原的骚体诗开创了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那么,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孔雀东南飞一诗,来了解这一问题. 1、解有关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读课后有关 汉乐府 的资料,了解有关汉乐府的常识. 3、朗读诗文,整体感知 4、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 1本诗大概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 学习本诗的侧重点应是什么? 3 读本诗你将最关注什么? 四、诵读全诗,把握故事情节: 1教师范读,学生给生字注音;了解故事梗概;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或难懂的句子划下来. 2学生朗读,学生自由读或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3学生复述故事梗概,注意复述的要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4请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此诗的情节. 学生概括的标题不必拘泥于教参的答案,如果学生有更好的概括则选用学生的概括. 五、文言常识积累 1、归纳本诗出现的 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意义偏 姥 昼夜勤作息:意义偏 作 我有亲父母:意义偏 母 逼迫有弟兄:意义偏 兄 . 2、归纳整理本诗出现的 古今异义 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同情;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没有束缚;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失败的经验;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今义,处罚;便可作婚姻:古义,结为亲家;今义,结为夫妻;叶叶相交通:古义,交接;今义,与运输有关. 3、归纳本诗出现的 谢 、 相 、 见 、 迎 的一词多义 六、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分组改编成课本剧,分角色演出.(主人公的语言尽量用原文) 2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3思考此诗的思想内容. 板书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案三 一、 教学重点 本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二、教学难点 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 四、课本剧表演 1请同学分组表演课本剧孔雀东南飞(如时间有限,可分别表演不同的片段) 2讨论评析同学的表演(注意从文中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 主人公的形象特征感知 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具有叛逆精神,请结合具体诗句,感知他们的个性特征. 3、可让学生找出能够触动他们的诗句,读给大家,然后做简要的分析.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可. 4、歌的艺术特色感知 通过学生对他们所喜欢的诗句的诵读,体会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五、延伸阅读 阅读几首汉乐府诗,体会汉乐府的艺术特色.可以在学生诵读完后,师生共同总结汉乐府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案点评: 从诗经、离骚至孔雀东南飞,从四言体、骚体至汉乐府,整个单元的学习都定位在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起源发展及特点上.因而教学孔雀东南飞一诗,亦将重点放在了解汉乐府常识及本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及本诗的艺术特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