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系统测试与评价3网络测试方法ppt课件.ppt
-
资源ID:32855661
资源大小:243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网络系统测试与评价3网络测试方法ppt课件.ppt
4.2 端系统的测试方法端系统的测试方法1 1、由于网络系统为分层结构,因此,对网络系统的、由于网络系统为分层结构,因此,对网络系统的测试因测试观察点的不同而异。根据对协议的观察点测试因测试观察点的不同而异。根据对协议的观察点组合,组合,ISO 9646ISO 9646定义了四种抽象测试法定义了四种抽象测试法单层单层/ /多层多层协议实现协议实现下服务访问点SAP上服务访问点SAP单层单层/ /多层多层协议实现协议实现服务访问点SAP测试系统测试系统被测系统被测系统图图4 41 1 对(单层或多层)协议实现的观察点对(单层或多层)协议实现的观察点4.2 端系统的测试方法 ISO 9646定义了四种抽象测试法 本地测试法LTM 远端测试法RTM 分布式测试法 DTM 协同测试法CTM下服务访问点SAPITUITU上服务访问点SAP被测系统被测系统上测试器上测试器下测试器下测试器上上下下测测试试器器间间的的协协调调A.A. 上下测试器直接对上下测试器直接对ITUITU的上下服务界的上下服务界面的服务访问点进面的服务访问点进行观察;行观察;B.B. 测试器置于被测系测试器置于被测系统之中;统之中;C.C. 测试功能最强,但测试功能最强,但实现该法难度大。实现该法难度大。图图4-2 4-2 本地测试法示意图本地测试法示意图 在被测协议对象在被测协议对象 (IUT Implementation Under Test)的上、下服务访问点直接进行观的上、下服务访问点直接进行观察的方法察的方法本地测试法本地测试法(LTM Local Test Method)LTM的优缺点的优缺点n上下测试器直接对上下测试器直接对ITU的上下服务界面的服务访问的上下服务界面的服务访问点进行观察;测试器置于被测系统之中。点进行观察;测试器置于被测系统之中。n优点优点: 测试功能最强,能够全面测试测试功能最强,能够全面测试ITU对正常事对正常事件的反应和异常时间的反应;上、下测试器之间件的反应和异常时间的反应;上、下测试器之间同步与协调容易。同步与协调容易。n缺点:由于必须将上、下测试器全部在被测系统缺点:由于必须将上、下测试器全部在被测系统中实现,因此,必须为每个被测系统实现一个测中实现,因此,必须为每个被测系统实现一个测试系统,工作量太大。因此,只能作为系统开发试系统,工作量太大。因此,只能作为系统开发时的内部测试系统使用,难以作为第三方测试的时的内部测试系统使用,难以作为第三方测试的使用技术。使用技术。 能否简化?能否将测试器移出被测系统?能否简化?能否将测试器移出被测系统? 仅在被测系统外部对被测系统的仅在被测系统外部对被测系统的IUT的下服务界面的下服务界面间接观察的方法间接观察的方法远端测试法(远端测试法(RTM - Remote Test Method)ITU的上层协议实现的上层协议实现?与与ITU支撑层支撑层的对等实体的对等实体与与ITU支撑层支撑层的对等实体的对等实体ITU的的下服务下服务访问点访问点SAPITUITUITU的的上服务上服务访问点访问点SAP被测系统被测系统下测试器下测试器与与ITU的下服的下服务访问务访问点对应点对应的的SAP外部测试系统外部测试系统图图4-3 ISO的抽象测试法的抽象测试法远端测试法(远端测试法(RTM)RTM的优缺点:的优缺点:n 优点:在测试系统内部不需要实现任何测试部件,因此,实优点:在测试系统内部不需要实现任何测试部件,因此,实现一个只有下测试器的测试系统就能够对不同系统中的同类现一个只有下测试器的测试系统就能够对不同系统中的同类IUT进行测试,而且系统设计与实现都相对简单。进行测试,而且系统设计与实现都相对简单。n 缺点:缺点: 测试能力有限:由于仅能够通过在被测系统外部与测试能力有限:由于仅能够通过在被测系统外部与IUT下服下服务界面上的服务访问点间接地访问务界面上的服务访问点间接地访问ITU,因此只能在,因此只能在IUT下下界面测试界面测试IUT的正常协议交互情况,不能测试违背协议的异的正常协议交互情况,不能测试违背协议的异常情况常情况IUT的应答与活动情况。的应答与活动情况。 由于无上测试器,只能以由于无上测试器,只能以IUT上层协议上层协议“代替代替”。即使该实。即使该实现经过测试符合相关协议,该现经过测试符合相关协议,该“上测试上测试”只能发送和对只能发送和对IUT的正常行为作应答,不能测试的正常行为作应答,不能测试IUT上面的协议异常应答情况。上面的协议异常应答情况。 能否综合能否综合LTMLTM和和RTMRTM的优缺点,对上述测试法进行改进的优缺点,对上述测试法进行改进? ? 对上服务访问点直接访问,对下服务访问点对上服务访问点直接访问,对下服务访问点通过外部测试系统的下服务访问点间接访问通过外部测试系统的下服务访问点间接访问的观察的方法的观察的方法分布式测试法分布式测试法 (DTM - Distributed Test Method)与与ITU支撑层支撑层的对等实体的对等实体与与ITU支撑层支撑层的对等实体的对等实体ITU的的下服务下服务访问点访问点SAPIUT(ImplementationUnder Test)ITU的的上服务上服务访问点访问点SAP被测系统被测系统上测试器(上测试器(UT)下测试器下测试器(LT LowerTester)与与ITU的下服的下服务访问务访问点对应点对应的的SAP外部测试系统外部测试系统图图4-4 ISO的抽象测试法的抽象测试法分布式测试法(分布式测试法(DTM)n上测试器上测试器UT的实现问题的实现问题 由于上测试器必须在被测系统中实现,因此,上测由于上测试器必须在被测系统中实现,因此,上测试器的实现由两部分组成:与测试过程控制有关的试器的实现由两部分组成:与测试过程控制有关的部分部分IUT接口适配器(或称接口适配器(或称IUT接口部分)。图接口部分)。图4-5为为UT内部结构示意图:内部结构示意图:UT测试控制部件(即测试状态测试控制部件(即测试状态控制及控制及UT主动测试控制数据与主动测试控制数据与生成测试应答数据生成及收发)生成测试应答数据生成及收发)IUT上界面内部服务接口适配区上界面内部服务接口适配区IUT (Implementation Under Test)UT图图4-5 上测试器(上测试器(UT)的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内部结构与功能分布式测试法的优、缺点分布式测试法的优、缺点n 优点:下测试器被移至被测系统之外,因此,在被优点:下测试器被移至被测系统之外,因此,在被测系统内需要实现的软件复杂度降低。测系统内需要实现的软件复杂度降低。n 缺点:缺点:由于对由于对ITU的下服务访问点只能进行间接访问,对的下服务访问点只能进行间接访问,对下界面异常情况的控制能力下降(较难制造异常情下界面异常情况的控制能力下降(较难制造异常情况)。况)。为了减少在被测系统中实现的上测试器(为了减少在被测系统中实现的上测试器(UT)的难的难度,尽量减少其复杂度,部分牺牲测试效率,将度,尽量减少其复杂度,部分牺牲测试效率,将LT与与UT的工作模式改为主从模式,的工作模式改为主从模式,LT为主,为主,UT主要主要以应答为主,改称测试应答器(以应答为主,改称测试应答器(TR -Test Responder)。由于上下测试器分别在两个系统之中,因由于上下测试器分别在两个系统之中,因此同步困难。此同步困难。 实例:美国实例:美国NBS的分布式测试系统的使用的分布式测试系统的使用说明中特别强调,使用该测试系统必须配说明中特别强调,使用该测试系统必须配备异地专用通信工具备异地专用通信工具电话,出现问题电话,出现问题时,通知被测系统方重新启动被测系统。时,通知被测系统方重新启动被测系统。 如何解决如何解决LTLT与与UTUT间的协调同步问题间的协调同步问题? 在在DTM基础上增加上下测试器间的协调同步基础上增加上下测试器间的协调同步功能的方法功能的方法协同测试法(协同测试法(CTM Coordinated Test Method)与与ITU支撑层支撑层的对等实体的对等实体与与ITU支撑层支撑层的对等实体的对等实体ITU的的下服务下服务访问点访问点SAPIUTITU的的上服务上服务访问点访问点SAP被测系统被测系统上测试器上测试器(TR)+TDRP下测试器下测试器(LT -Lower (LT -Lower TesterTester与与ITU的下服的下服务访问务访问点对应点对应的的SAP外部测试系统外部测试系统图图4-6 ISO的抽象测试法的抽象测试法协同测试法(协同测试法(CTM)TDRP TDRP ( Test Driver TestResponder Protocol)协同测试法的优缺点协同测试法的优缺点n优点:具有与分布式测试法同样的测试功能,优点:具有与分布式测试法同样的测试功能,同时又较好解决了分布式测试法上下测试器同时又较好解决了分布式测试法上下测试器之间的同步问题。之间的同步问题。n缺点:尽管与分布式测试法类似将缺点:尽管与分布式测试法类似将LT与与UT间间的对等关系改变为主从关系,使的对等关系改变为主从关系,使TR有所简化,有所简化,但由于上测试器内必须实现但由于上测试器内必须实现TDRP协议,因协议,因此,其上测试器比分布式测试法的上测试器此,其上测试器比分布式测试法的上测试器复杂。复杂。2、ISO定义的四种抽象测试法小结定义的四种抽象测试法小结 本地测试法测试功能最全面但实现困难,本地测试法测试功能最全面但实现困难,难以作为第三方测试的技术;难以作为第三方测试的技术;远测法实现远测法实现简单,但测试能力太弱,只能作被动测试简单,但测试能力太弱,只能作被动测试(监测)或简单测试的手段;改进后的分(监测)或简单测试的手段;改进后的分布式测试法,即协同测试法,功能居中,布式测试法,即协同测试法,功能居中,但上测试器的复杂性使系统间移至有一定但上测试器的复杂性使系统间移至有一定的难度。的难度。 新的出路在何方?新的出路在何方?4.3 中国人提出的测试方法中国人提出的测试方法1 1、对、对ISO四种抽象测试法的分析四种抽象测试法的分析 要能够对被测协议实现进行全面的测试,要能够对被测协议实现进行全面的测试,就必须能够直接对就必须能够直接对IUT的上下服务接口进行直的上下服务接口进行直接的访问,直接在服务访问点注入测试控制数接的访问,直接在服务访问点注入测试控制数据和观察被测对象的应答,以此全面评估据和观察被测对象的应答,以此全面评估IUT的协议活动是否符合相关协议标准。而长期以的协议活动是否符合相关协议标准。而长期以来人们的认识是:要这样做就只有将全部测试来人们的认识是:要这样做就只有将全部测试系统放置在被测系统之中。系统放置在被测系统之中。 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工作期间,在分析各类测试方法工作期间,在分析各类测试方法和实现各方法的典型系统的基础上,和实现各方法的典型系统的基础上,Zeng意意识到应当将复杂的测试功能与服务接口适配识到应当将复杂的测试功能与服务接口适配功能分离,将数据传回外部的测试系统进行功能分离,将数据传回外部的测试系统进行复杂的处理。这就是复杂的处理。这就是“渡船渡船”(Ferry)概念概念提出的背景。受人或汽车借用提出的背景。受人或汽车借用“渡船渡船”过河过河的简单实事的启发,提出在测试系统与被测的简单实事的启发,提出在测试系统与被测系统间利用系统间利用“渡船通道渡船通道”将外测试系统向将外测试系统向IUT注入测试控制数据和将注入测试控制数据和将IUT应答信息返回应答信息返回外测试器进行复杂处理的问题。外测试器进行复杂处理的问题。2、“渡船渡船”测试法测试法(Ferry Test Approach) 早期的早期的“渡船测试法渡船测试法”是针对协同测试法提出来的是针对协同测试法提出来的与与ITU支撑层支撑层的对等实体的对等实体与与ITU支撑层支撑层的对等实体的对等实体ITU的的下服务下服务访问点访问点SAPIUTITU的的上服务上服务访问点访问点SAP被测系统被测系统下测下测试器试器 (LT)外部测试系统外部测试系统图图4-7 用渡船测试法取代协同测试法用渡船测试法取代协同测试法上测试器上测试器 (UT)主渡口主渡口从渡口从渡口接口适配区接口适配区上上测测试试器器收收发发的的数数据据渡船通道渡船通道 “钳形渡口钳形渡口”(Ferry Clip)与用与用“钳形渡口测试法钳形渡口测试法”(Ferry-Clip Test Approach)替代四种抽象测试法。替代四种抽象测试法。下接口适配区下接口适配区与与ITU支撑层支撑层的对等实体的对等实体ITU的的下服务下服务访问点访问点SAPIUTITU的的上服务上服务访问点访问点SAP被测系统被测系统下测下测试器试器 (LT)外部测试系统外部测试系统图图4-8 用钳形渡口测试法取代用钳形渡口测试法取代ISO四种测试法四种测试法上测上测试器试器 (UT)主主“钳形钳形”渡口渡口从从“钳形钳形”渡口渡口上接口适配区上接口适配区上上、下下测测试试器器收收发发的的数数据据渡船通道渡船通道 渡船测试法和钳形渡口测试法后被渡船测试法和钳形渡口测试法后被ISO相关工作组相关工作组列入端系统的测试方法。后作为实现列入端系统的测试方法。后作为实现ISO四种抽象四种抽象测试方法的通用实现方法。测试方法的通用实现方法。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在两项国家自然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在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七五七五”攻关项目、一项中科攻关项目、一项中科院院长基金项目和两项四川省应用基础项目的支持院院长基金项目和两项四川省应用基础项目的支持下,经过下,经过7年的努力,以钳形渡口测试法为基础研年的努力,以钳形渡口测试法为基础研究发的究发的OSI传送层协议测试系统获中国科学院科技传送层协议测试系统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进步一等奖。5.1 中继中继/中间系统层次模型与内部组织结构中间系统层次模型与内部组织结构 中继中继/中间系统层次结构模型中间系统层次结构模型 按照按照OSI/RM,OSI/RM,中继中继/ /中间系统是由多组多层结构通过中继中间系统是由多组多层结构通过中继/ /转发机制互转发机制互联而成的系统,按照带内或带外信令传输概念可分别描述为图联而成的系统,按照带内或带外信令传输概念可分别描述为图5-15-1和和5-2 5-2 所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因此,用户数据的传输过程将在输入单元经多层结构示的层次结构模型。因此,用户数据的传输过程将在输入单元经多层结构的协议处理和选择输出端口后转发至相应输出单元的。这一转发机制常采的协议处理和选择输出端口后转发至相应输出单元的。这一转发机制常采用交换矩阵的方式。用交换矩阵的方式。 图图5-1 用带内信令的观点看用带内信令的观点看Internet的通信子网与路由器内部结构的通信子网与路由器内部结构 网络中继网络中继 relay网络层网络层网络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物理层物理层物理层用户数据流用户数据流控制、管理流控制、管理流三三层层平平台台图图5-2 用带外信令的观点看用带外信令的观点看Internet的通信子网与路由器内部结构的通信子网与路由器内部结构用户数据平面用户数据平面 网络中继网络中继 relay高层高层: : 路路由协议、由协议、SNMP + UDP/TCP网络层网络层高层高层:路路由协议、由协议、SNMP + UDP/TCP网络层网络层数据链数据链路层路层数据链数据链路层路层物物理层理层物理物理层层信控信控平台平台信控信控平台平台五层五层信控信控管理管理平台平台带内信令控制观点可解释范围带内信令控制观点可解释范围三三层层用用户户数数据据平平台台带外信令控制观点覆盖范围带外信令控制观点覆盖范围带内信令观点带内信令观点无法解释部分无法解释部分。用户数据流用户数据流控制、管理流控制、管理流 路由器是多个多层结构互联而成的设备,是多个输路由器是多个多层结构互联而成的设备,是多个输入输出间的数据转发设备入输出间的数据转发设备,出于以下的考虑,对路,出于以下的考虑,对路由器的测试不采用分层测试:由器的测试不采用分层测试:n 标准化机构未对中继系统中继功能(标准化机构未对中继系统中继功能(Relay Function) )提供任提供任何规范,而由产品生产厂家自己决定,因而对该功能的测试何规范,而由产品生产厂家自己决定,因而对该功能的测试缺乏依据。例如,路由器是缺乏依据。例如,路由器是NN的转发设备,与传统交换的转发设备,与传统交换层相关的协议协议的描述为层相关的协议协议的描述为11关系。关系。n 尽管路由器涉及多个多层结构的实现,出于转发效率的考虑尽管路由器涉及多个多层结构的实现,出于转发效率的考虑个层间界面不清晰,很难找到可直接访问的界面。个层间界面不清晰,很难找到可直接访问的界面。n 从使用者的角度,更关心中继层从使用者的角度,更关心中继层PDUPDU实际转发效率实际转发效率( (也即设也即设备性能),因此可从设备外部进行观测。备性能),因此可从设备外部进行观测。5.2 ISO9646定义的路由器测试方法定义的路由器测试方法 回绕测试法回绕测试法(LTM - Loop-back Test Method)测试器测试器测试器测试器图图5-3a 5-3a 回绕测试法示意图回绕测试法示意图被测路由器被测路由器(RUT Router Under Test)(N)-PDU测试器控测试器控制部件制部件 测试支撑层(测试支撑层(N-1N-1层服务提供者)层服务提供者)N层协议实现N-中继功能(N-1)-SAP图图5-3b 回绕测试法控制观察点回绕测试法控制观察点被测路由器被测路由器(RUT) PCO测试器回绕测试法(回绕测试法(Loop-back Test Method)的利弊的利弊n 优点:实施简单优点:实施简单n 缺点:测试功能不全面,只测到单个端口的自转发行为,缺点:测试功能不全面,只测到单个端口的自转发行为,N个端口设备必须分个端口设备必须分N次进行;且不能测试端口间的相互影响。次进行;且不能测试端口间的相互影响。 测试器测试器测试器测试器5-4 5-4 穿越测试法示意图穿越测试法示意图测试支撑层(测试支撑层(N-1层服务提供者层服务提供者)测试控制PCO1测试控制PCO2(N)-PDU(N)-PDU中继功能(路径选择)择)IP协议IP协议(N-1)-SAP(N-1)-SAP测试器测试器1 1测试器测试器2 2被测路由器被测路由器测试同测试同步手段步手段 穿越测试法(穿越测试法(TTM - Transverse Test Method)穿越测试法(穿越测试法(Transverse Test Method)的利弊分析的利弊分析n优点:能够模拟路由器一对端口间的正常工作状况,包括中优点:能够模拟路由器一对端口间的正常工作状况,包括中继功能;一对测试器在同一双端口测试系统中容易实现。继功能;一对测试器在同一双端口测试系统中容易实现。n缺点:不能同时测试多个端口间的相互影响;尽管可以用多缺点:不能同时测试多个端口间的相互影响;尽管可以用多个双端口测试系统性能测试同时测试,但多个双端口测试器间个双端口测试系统性能测试同时测试,但多个双端口测试器间的同步控制困难;现代路由器的同步控制困难;现代路由器/交换机可能有数十,上百个端口,交换机可能有数十,上百个端口,很难在同一系统中实现。很难在同一系统中实现。 四川省网络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针对这一困难,提出了四川省网络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针对这一困难,提出了“路由器多端口并发穿越测试法路由器多端口并发穿越测试法”(MPC-TTM - Multi-Port Concurrent Transverse Test Method )并正在开发并正在开发分布式多端口分布式多端口并发测试系统并发测试系统 (DMC-TS - Distributed Multi-port Concurrent Test System)。)。 5.3“路由器多端口并发穿越测试法路由器多端口并发穿越测试法”(MPC-TTM - Multi-Port Concurrent Transverse Test Method )被测路由器(被测路由器(RUTRUT)双端口测试器双端口测试器双端口测试器双端口测试器双端口测试器双端口测试器多端口测试管理器多端口测试管理器发送测试命发送测试命令令/ /接收响应接收响应发送测试命发送测试命令令/ /接收响应接收响应发送测试命发送测试命令令/ /接收响应接收响应发送测试命发送测试命令令/ /接收响应接收响应发送测试任发送测试任务务/ /接收中间接收中间结果结果发送测试任发送测试任务务/ /接收中间接收中间结果结果发送测试任发送测试任务务/ /接收中间接收中间结果结果MPC-TTM的要点 多端口测试多端口测试 多个测试器间可交叉穿越多个测试器间可交叉穿越 由多端口测试管理器与多个分布式双端口由多端口测试管理器与多个分布式双端口测试系统共同组成两级测试结构,配置灵测试系统共同组成两级测试结构,配置灵活,易扩展。活,易扩展。 测试法以多端口并发测试为背景定义同步测试法以多端口并发测试为背景定义同步管理与协调机制。管理与协调机制。 5.4 分布式多端口并发测试系统分布式多端口并发测试系统 (DMC-TS - Distributed Multi-port Concurrent Test System)多端口并发测试器用户接口多端口并发测试器用户接口模块模块(MPCT-UIM):用户操作用户操作界面图形化测试过程动态界面图形化测试过程动态显示模块显示模块+ +系统初始化模块系统初始化模块) )多端口并发测试协多端口并发测试协调管理协议模块调管理协议模块MPCT-CMPMPCT-CMPTPT可执行测试可执行测试集集/ /组组/ /例例(单测试例执行器、单测试例执行器、编解码器都被联编解码器都被联合编译后成可执合编译后成可执行测试例的一部行测试例的一部分。分。单测试例执行器单测试例执行器(STCE - Single Test Case Executor)被测层与支撑层间的适配模块被测层与支撑层间的适配模块(被测层(被测层PDUPDU进行装载与卸载进行装载与卸载)被测层网络硬软件支撑平台被测层网络硬软件支撑平台TPT测试结果分析与测试结果分析与测试报告生成模块测试报告生成模块MPR-CTM与与TPT之间的之间的控制管理接口控制管理接口命令、应答、显命令、应答、显示数据、同步信息等示数据、同步信息等多端口并发测试管理软件多端口并发测试管理软件(MP-CTM Multi-Port Concurrent Test Manager)MP-CTDL描述的多端描述的多端口测试集口测试集/ /组组/ /例例MP-CTDL编编译器译器MPR-CTM测试控制终端测试控制终端发测试过程发测试过程与测试结果与测试结果记录,测试记录,测试报告生成报告生成测试记录数据流测试记录数据流操作员命令与显示数据操作员命令与显示数据TPT用户接口模用户接口模块(块(TPT-UIM)双端口双端口测试管理软件测试管理软件(TPT-TM)测试过程与测试测试过程与测试结果记录,测试结果记录,测试报告生成报告生成TPT测试控制终端测试控制终端操作员命令与显操作员命令与显示数据示数据被测层下界面被测层下界面待记录数据待记录数据C C编译程序编译程序TTCN-3/CTTCN-3/C编译程序编译程序TTCN-3描述描述的抽象测试集的抽象测试集/ /组组/ /例例MPR-CTM与TPT单测试例执行过程的显示数据、同步信息等多端口并发测试多端口并发测试协调管理协议模协调管理协议模块块单测试例执单测试例执行模块:测行模块:测试主控试主控测试管理(测试测试管理(测试集集/ /组组/ /例静例静/ /动动态选择)态选择)多端口并多端口并测试控制数据支撑工具测试控制数据支撑工具测试执行部件测试执行部件双端口测试管理双端口测试管理软件软件(TPT-TM)MPCT-CMP的具体的具体实现实现双端双端口测口测试器试器TPT多端多端口并口并发测发测试器试器MPCT 单测试例执行器单测试例执行器(STCE) ) 编解码器(编解码器(E/D) 支撑层适配模块支撑层适配模块(装拆被测层PDU) TPT-TM: 路由路由器双端口测试管器双端口测试管理器理器A. 用户接口模块用户接口模块 (User Interface Module): 用户操作界面图形化测试过程动态显示模块+系统初始化模块可执行测试集:可执行测试集:ETS Executable Test Suite + Encoder/DecoderB. .测试例测试例/ /组管理组管理模块:模块:静态与动态测试例、组选择)测试集、测试组选择测试例选择与测试例选择与测试同步信息、测试同步信息、测试例指派与测试例指派与分发、测试例分发、测试例结论结论单测试例执行器(STCE)和编解码器(E/D)概念上隶属于TPTM,但在实现上已经与测试例一道编译成可执行代码。C . 测 试结 果 分析 与 测试 报 告生 成 模块 测试支撑层协议实现:测试支撑层协议实现:测试IPv6:为IPv4或数据链路层测试应用层:UDP信控平面与用户平面联合测试:都需要并发测试配置并发测试配置命令、同步、命令、同步、测 试 中 间 结测 试 中 间 结果果被测被测PDU流、命令流、命令流和测试流和测试结论记录。结论记录。支撑层支撑层PDU数据数据流记录模流记录模块:测试块:测试后进行分后进行分析用。析用。至多端口并发测至多端口并发测试系统试系统抽 象 测 试 集(用TTCN-3语言描述)1、TTCNC编译2、C机器代码编译DE双端口测试器执行部双端口测试器执行部分(分(TPT-TE)测试集支撑工测试集支撑工具具D. MPCT-CMP模块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