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技施设计报告6-199.doc
*局*市*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技施设计报告院长: 总工: 项目负责人: * *设计院*年*月*审 定: 审 核: 校 核: 编 写: 目 录1 综合说明11.1工程概况11.2水文11.3地质61.4工程除险加固内容及规模12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41.6施工组织设计161.7水土保持201.8工程管理212 工程级别及工程布置232.1工程级别232.2工程布置233 大坝工程243.1坝体设计243.2排水设计253.3坝体、坝基防渗设计253.4观测设施设计263.5左岸坡处理273.6渗流及渗透稳定计算283.7结构稳定分析314放水涵洞设计344.1放水涵洞总体布置344.2放水涵洞的水力计算344.3放水涵洞的基础换填深度确定364.4放水涵洞的出水渠垫层厚度确定384.5放水涵洞总体布置及结构尺寸394.6金属结构414.7砼及钢筋砼防腐蚀设计415施工组织设计435.1施工条件435.2施工导流445.3施工交通运输455.4施工附属设施455.5施工总布置465.6主体工程施工465.7施工机械485.8施工总进度496施工要点506.1土方工程506.2浆砌石工程516.3砼及钢筋砼526.4钢筋加工566.5模板596.6施工安全606.7土工膜施工612前 言*水库位于*市西北约*km,南距*市*镇*km,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从县城到水库设有简易公路,交通方便。*水库总库容*万m*,兴利库容*万m*,死库容*万m*,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的规定,本工程规模为小型、等别为等,主要建筑物为*级,次要建筑物为*级。水库枢纽由大坝和放水涵洞组成。*水库始建于*年*月,年底竣工,*隶属于*。*是*局所属*公司下属*,属*企业,总人口*人,总占地面积近*万亩。*水库基础资料缺乏,施工时没有必要的质检体系,施工质量无法保证,运行*年来,水库存在坝后渗透破坏,大坝及放水涵管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亟待除险加固。受*局*委托,*地区*设计院于*年*月完成了*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工作。*地区水利局组织专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三类坝。*年*月水利厅*组织专家对*水库安全评价报告进行预审并提出专家组意见,*年*月*地区*设计院按专家组意见修改完成了*水库安全评价报告。*年*月水利厅组织专家进行核查,并进行了现场勘察,同意鉴定为三类坝。受*局*委托,*局于*年*月完成水文分析计算工作,*设计院地勘队于*年*月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阶段的地质工作, *年*月*地区*设计院组织技术人员,对该水库的水文、地质等进行分析复核,根据水利厅对安全评价进行鉴定、复查的意见及建议,依据现行的设计标准、相关规范、规程,于*年*月完成了*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年*月我院完成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技施设计。621 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市位于*西南缘,地理位置为东经*北纬*,西与*为邻,南至*山分水岭与*相接,东以*为界与*县隔河相望,北至*市、*县。*水库位于*市西北约*km,南距*市*镇*km,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水库总库容*万m*,兴利库容*万m*,死库容*万m*,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的规定,本工程规模为小型、等别为等,主要建筑物为*级,次要建筑物为*级。水库枢纽由大坝和放水涵洞组成。*水库始建于*年*月,年底竣工,*隶属于*。由于当时基础资料缺乏,没有必要的质检体系,施工质量无法保证,水库枢纽包括大坝和两个放水涵管(分别位于大坝桩号*-*、*-*处,其中桩号*-*处涵管已封堵报废,桩号*-*处涵管带病运行)。运行*年来,水库存在坝后渗透破坏,大坝及放水涵管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亟待除险加固。1.2水文1.2.1气象根据*市气象站的资料分析,多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出现于*年*月*日,极端最低气温-*.*,出现于*年*月*日,最冷月为*月份,平均气温-*.*,年冻融循环次数小于*次。年降水量为*.*mm。最大年降水量为*.*mm,出现在*年,最小年降水量为*.*mm,出现在*年。多年平均最大月降水量为*.*mm,出现在*月,占年降水量的*.*%,最小月降水量为*.*mm,仅占年降水量的*.*%,连续最大*个月降水量为*.*mm,出现在*月,占年降水量的*.*%,无霜冻日数*天,多年平均最大风速*m/s,瞬时最大风速*m/s,最大冻土深*.*m。*.*.* 径流根据*市*水库工程水文分析计算,*水库入库水量包括汇通渠从*干渠的分水量及自流井泉水量,不同保证率情况下年内分配表,详见表*.*-*、表*.*-*:表*.*-* *水库平水年(P=*%)径流年内分配表月份*年径流量(*m*)典型年(*年)平均流量(m*/s)*.*.*.*.*.*.* *.*.*.*.* *.*.*典型年(*年)水量(*m*)* * * * * * * * * * * * *设计年(*%)平均流量(m*/s)*.* *.* *.* *.* *.* *.* *.* *.* *.* *.* *.* *.* *设计年(*%)水量(*m*)* * * * * * * * * * * * *表*.*-* *水库平水年(P=*%)径流年内分配表月份*年径流量(*m*)典型年(*年)平均流量(m*/s)*.*.*.*.*.*.* *.*.*.*.* *.*.*典型年(*年)水量(*m*)*设计年(*%)平均流量(m*/s)*.*.*.*.*.*.*.*.*.*.*.*.*设计年(*%)水量(*m*)*1.2.2洪水*水库地处的*,为*古河道。*年前后,*镇为了抵御洪水,人为地在*国道附近垂直于*河道修建堤坝并开挖排洪渠,使*的洪水本应沿古河道由南向北汇入*水库,但是排洪渠已将洪水改道由西向东经*大桥汇入下游*,沿*河道向下输送,最后散失在平原区。*与*相距约*km,该地地形西部高,东部低,上游产生的洪水根本已无法进入*,更进不了*水库。这样大大地减轻了洪水对*镇及其下游的影响。后来修建*国道取代了此防洪堤坝作用,至今*河道的洪水沿*国道开挖的排洪渠转向流入*向下游泄去,一般洪水已无法构成对*镇及*水库库区的威胁。但是*年发生的大洪水途经*国道处已将部份公路路基淘空,若再发生大于调查到*年的大洪水,将可能漫过或冲垮*国道,洪水有可能再次进入*镇农田,沿古河道汇入*水库,所以天然河道洪水对*水库虽构不成直接威胁,但仍有间接的影响。由于*河道的洪水沿*国道开挖的排洪渠转向流入*向下游泄去,*镇地势较高,西边地势较低,而且方圆近*km*都是耕地,一般洪水已无法构成对*镇及*水库库区的威胁。另外*调查河段满槽情况下,*国道边最大过洪能力为*m*/s。只要保持行洪通道通畅,也不会对*镇及*水库库区构成威胁。1.2.3泥沙根据实测资料计算年输沙总量,根据*河*渠站,*年一年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渠站年平均含沙量为*.*kg/m*,*水库保证率为*%可引入库水量为*.*m*,保证率为*%可引入库水量为*.*m*,分别计算得到*水库年平均入库悬移质输沙量为*.*T、*.*T。*.*.*冰情冰情特性是借用*河*水文站冰情资料进行分析。有实测资料以来,开始结冰日期一般为*月份,历年最早开始结冰日期为*年*月*日,最晚开始结冰日期为*年*月*日。开始封冻日期一般为*月份,历年最早开始封冻*年*月*日,最晚开始封冻为*年*月*日,多年平均封冻天数为*天,少数年份河流冬季不封冻,封冻时间最长是*年*月*日至*月*日,长达*天,全部融冰日期一般在*月份,最早年份出现在*年*月*日,最晚年份出现在*年的*月*日。冬季最大冰厚为*cm左右。据调查*水库附近地区每年*月底初冰,*月*日左右终冰。1.2.4水质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评价,从*河引入水库的水,其有害、有毒、耗氧指标均在类水质标准以内,说明*河水质现状质量良好,可满足各种用水要求。因此汇入*水库库水的水质从地下水和地表水方面,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分别评价,水质状况均良好,可满足各方面的用水。1.2.5水温*水库水温的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水库水体水温垂直分布复杂,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水库水温分布类型属于分层型。在天气升温季节,水库表面受太阳辐射影响,水库表层水温较高,中下层水温相对较低。1.2.6蒸发水面蒸发量的空间分布与气温、湿度、风、日照有关。水面与陆面蒸发在地域分布上正好相反,在山区,由于缺少影响蒸发主要因素的有利条件,水面蒸发量较小。如位于山前丘陵区的*水文站,根据*cm口径蒸发器,多年平均蒸发量为*.*mm,在平原区,由于气温高、风大、水面蒸发量大。如位于平原区的*气象站,多年平均蒸发量*.*mm。流域内水面蒸发量分布趋势是由山区至平原区呈递增的变化规律。*水库距*气象站较近,故水库水面蒸发可以用*气象站为参证站,该站从*年观测至今,蒸发资料系列较长。观测器类型为*cm口径蒸发器,多年平均蒸发量为*.*mm,最大年蒸发量为*.*mm,出现在*年,最小年蒸发量为*.*mm,出现在*年。连续最大四个月蒸发量出现在*-*月,占年蒸发量的*%。目前,一般小型蒸发器蒸发量需换算成自由水体水面蒸发量。本流域内邻近水文、气象站无小型蒸发器的蒸发量与自由水体水面蒸发量比测资料,因此直接引用具有*年实测资料的*哈地坡蒸发实验站不同大小水面蒸发体之间的折算系数,即春夏季(*月)*cmE*折算系数为*.*.*,秋冬季(*月)*cmE*折算系数为*.*.*。E*大型水体之间折算系数为*.*。大水体蒸发量为*.*mm。1.3地质1.3.1区域地质*市位于*北麓,*西南缘。该市地域辽阔,地貌复杂多样,水平分带明显,由南向北依此可分为五类地貌单元,即侵蚀构造高山区、中部剥蚀构造中低山区、山前洪积倾斜砾质平原、冲积平原、风积沙漠。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国道以北。区内地形较平坦,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海拔高程*m左右,地形坡降*.*.*,上覆细颗粒砂土层由南至北呈逐渐增厚趋势。*水库属于该地貌单元。从冲积平原由南向北穿过的*,沟全长*km,*水库位于*中段。第四系分布最广,除小部分分布于低山丘陵区河谷及其两侧外,大部分分布于山前洪积砾石平原、冲洪积粉土平原及沙漠中。其成因类型在水平分布上从山前到缓倾细土平原具有明显的分带规律。沉积成因主要是洪积、冲积沼泽沉积,岩性结构由南向北具有颗粒由粗到细,结构由单层、双层至多层结构的分带变化。从沉积时代看,第四系在平原区内的分布也具有一定顺序性,较老的沉积物(Q*、Q*)分布在山麓及山前地带,占据较高的部位:较新的沉积物(Q*、Q*)则分布于近代沟谷或细土平原上。本区距北*山前大断裂和*大断裂两个继承性活动断裂约*km和*km,相对较远。根据中国地震动参表区划图(*年*.*版),*是属于度地区一组,故*水库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s,地震基本烈度为度。综合区域构造、地震危险性及地震基本烈度,工程区区域稳定性较好。*.*.*库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水库渗漏问题水库两岸均为冲积细土平原,水库库盘及两岸地层岩性以低液限粘土(CL)为主,厚度较大而且稳定,其渗透系数为*.*-*cm/s,属微弱透水性,故水库区库盘、坝体存在一定渗漏。(*)库岸稳定问题*水库利用*流域古河道地形筑坝,水库两岸坡度较缓,不易造成水库塌岸,库岸稳定性较好。(*)水库淤积问题由于进库水主要来源于周边自流井水、库区泉水及上游地区的下泄冬闲水,来水中泥沙含量较低,预计死库容约*万m*,约占设计库容*.*%,水库淤积问题影响不大。(*)水库淹没、浸没问题*水库利用*流域古河道地形筑坝,库区内无常住居民及耕地,水库不存在淹没、浸没问题。*.*.*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坝体工程地质水库坝体均由低液限粘土(CL)组成。以土黄色为主,软塑硬塑状态,上部(*.*m)稍湿,下部湿饱和状态。通过标准贯入试验(标贯数N=*击)及室内试验,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附录D“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取值”要求:坝体土的物理性质参数以试验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标准值,如干密度平均值为d=*.*g/cm*,压缩系数a*-*=*.*MP-*a,说明坝体土具中等压缩性,坝体密度偏低;土的渗透系数根据土体结构、渗流状态采用渗水试验的大值平均值作为标准值,其大值平均值为*.*-*cm/s,具微弱透水性,基本满足要求;土的抗剪强度采用试验峰值的小值平均值作为标准值,其小值平均值为: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说明土体抗剪强度偏低。对水库坝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分别进行统计见分析表*.*-*。表*.* 坝体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分析表名 称 指 标 平均值小值平均值大值平均值含水量(%)*.*.*.*天然密度(g/cm*)*.*.*.*土粒比重Gs*.*.*.*干密度d(g/cm*)*.*.*.*孔隙比e*.*.*.*饱和度Sr(%)*.*.*.*液限L(%)*.*.*.*塑限p(%)*.*.*.*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渗透系数K(cm/s)*.*-*.*-*.*-*压缩系数a*-*(MP-*a)*.*.*.*压缩模量Es(MPa)*.*.*.*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度)*.*.*.*(*)坝基工程地质条件水库坝体坐落于*流域一古河道上,坝基地层为第四纪全新统冲洪积层(Q*al+pl),岩性主要为高液限粘土(CH)和局部为低液限粘土(CL),上部多为厚*.*.*m的黑色具臭味有机质土及腐殖质土。高、低液限粘土,土黄色,湿饱和,软塑硬塑状态,为巨厚层,揭露厚度*.*m,未穿透。该坝基土层物理性质指标平均值为天然密度()平均值为*.*g/cm*,天然含水量()为*.*%,干密度(d)*.*g/cm*,塑性指数(IP)*.*.*,塑限(p)平均值为*.*%,压缩系数(a*-*)平均值为*.*MPa-*,具可塑性和中等偏低压缩性。渗透系数大值平均值为*.*-*cm/s,具微弱透水性。液限平均值L=*.*%,塑限平均值p=*.*%,塑性指数Ip=*.*;抗剪强度小值平均值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标贯击数N=*击,抗剪强度偏小,承载力特征值为*kpa。*.*.*放水涵管工程地质条件水库放水闸位于*-*处,最大放水量*.*m*/s。放水闸坐落于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高液限粘土层上,该粘土层土黄色,湿饱和,硬塑软塑状态,为巨厚层。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平均值:天然密度()*.*g/cm*为,天然含水量()为*.*%,干密度为*.*g/cm*,塑性指数(Ip)为*.*,土粒比重(Gs)为*.*,压缩系数(a*-*)为*.*MPa-*,压缩模量(Es)为*.*MPa,土具中等偏高压缩性;凝聚力(C)为*.*kpa,摩擦角()为*.*,土体抗剪强度偏低;渗透系数为*.*-*cm/s,属微弱透水层,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为N=*-*击,承载力特征值为*(kpa)。*.*.*环境水、土腐蚀性评价勘察库坝区地下水埋深较浅,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有关规定,将场地所属环境类别划分为类。土对混凝土具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中等腐蚀性。据水质分析结果,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可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类型为结晶类硫酸盐,腐蚀等级为中等腐蚀性,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性具弱腐蚀性,地表水对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中钢筋无腐蚀性。*.*.*天然建筑材料(*)该水库土料场位于坝址东南*m处,该料场长*m,宽*m,北西向展开,勘探间距*m,料场所处地形平坦、开阔,地面高程*.*.*m,均由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Q*al+pl)组成,岩性主要为低液限粘土、局部有高液限粘土和粉砂粒,厚度*.*m,稍湿,硬塑,上部无用土层厚*.*m,含盐分和少量植物根系,料场地下水埋深较大,未揭露到地下水。该料场土层天然密度为*.*.*g/cm*,天然含水量为*.*.*%,天然干密度为*.*.*g/cm*,紧密密度为*.*.*g/cm*,最优含水量为*.*.*%,储量为*.*万m*。(*)砂砾石料:经调查勘察,砂砾石料场位于*市东南方向的*河大桥处,距*水库约四十公里,该砂砾石料场隶属*市水利局下属水电建筑公司,为专业砂砾石料场,各项质量技术指标符合要求,可根据需要及用量进行购买。*.*.*结论(*)*水库所在区域位于*西南缘,水库区无规模较大断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地震基本烈度度,工程区地震危险性不大,工程区区域稳定性较好。(*)水库位于*西南缘冲洪积细土平原区,地势整体南高北低,西南东低,地形较平坦。库区出露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al+pl)低液限粘土和第四系全新统沼泽(Q*f)低液限粘土(CL)及局部高液限粘土(CH)。(*)库区主要分布微弱透水性的低液限粘土(CL),其渗透系数大值平均值为*.*-*cm/s,水库存在少量渗漏问题。进库水主要来源于周边自流井水、库区泉水及上游地区的下泄冬闲水,来水中泥沙含量较低,水库淤积问题影响不大,水库利用*流域一古河道地形筑坝,可盘两岸坡度较缓,不易造成水库塌岸,库岸稳定性较好。库区其它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坝体无开裂、变形等不良地质现象。但坝体西头局部有滑动坍塌等不稳性破坏。(*)坝体土渗透系数大值平均值为*.*-*cm/s,具微弱透水性,经计算坝体年渗漏量约*.*万m*。(*)水库坝体土由低液限粘土(CL)组成,试验得到的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平均值:湿密度()*.*g/cm*为,干密度为*.*g/cm*,含水量()为*.*%,这几个指标,按坝体土击实试验得到的最优含水量op=*.*.*%,最大干密度dmax=*.*.*g/cm*,以及料场土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dmax=*.*.*g/cm*的要求,基本不合格。存在局部含水量偏大,干密度偏小,不能满足不合格干密度不得低于设计干密度的*%的要求。坝体其它指标:粘聚力小值平均值为C=*.*kpa,内摩擦角=*.*说明土体抗剪强度局部坝段偏低。渗透系数大值为K=*.*-*cm/s,可满足不大于*.*-*cm/s要求。坝体土压缩性指标,压缩系数平均值a*-*=*.*MPa-*,压缩模量Es=*.*MPa,具中等压缩性。(*)为保证坝体的填筑施工质量,一般用干密度进行填筑质量控制,压实系数要求达c=*.*以上,由此,在坝体土样*组进行击实试验得到最优含水量op和最大干密度值(见后附表)现场坝体填筑质量保证的干密度在试验的最大干密度基础打一个折扣,按坝体土击实后的平均最大干密度试验值为dmax=*.*g/cm*,施工现场控制填筑质量的干密度则为:d=dmaxc=*.*.*=*.*g/cm*。相应这个干密度所对应的坝体土击实后得到的其它指标进行折减,其施工现场掌握的数字为含水量=*.*.*%,渗透系数K=*.*.*-*cm/s,湿密度=*.*.* g/cm*,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压缩系数a*-*=*.*.*MPa-*,压缩模量Es=*.*.*MPa。即现场填筑施工质量干密度用大于*.*g/cm*进行控制。另对料场深*.*m左右低液限粘土,取*个土样进行击实试验分析,所得重塑后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基本与坝体土重塑后的物理力学指标相近,详见附表及料场土颗分曲线。工程设计所用物理力学指标也应按用于施工现场控制的以上指标进行设计。(*)该水库工程坝基土的液限L=*.*.*%,塑限p=*.*.*%,塑性指数Ip=*.*.*,即液限L值超过*%,塑性指数Ip达*以上,根据塑性图查出,该坝基土为高液限粘土(CH)。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平均值:天然密度=*.*g/cm*,含水量=*.*%,干密度=*.*g/cm*,压缩系数a*-*=*.*MPa-*,具中等偏高压缩性;抗剪强度下值平均值,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标贯击数N=*击,土体抗剪强度偏小,承载力特征值为*kpa,坝基土渗透系数大值平均值为K=*.*-*cm/s,具微弱透水性,经计算坝基年渗漏量约*.*万m*。占总库容的*.*%,渗漏量较小。(*)坝体、坝基土中易溶盐含量为*.*.*%,大于盐渍土含盐量标准,为盐渍土。在类环境类型下。根据土样化学分析和水质分析(见附表)场地土土质和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具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中等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无腐蚀性。(*)坝体、坝基土均为粘土,坝基土层在深度范围内无饱和砂土、粉土,坝体、坝基土可不考虑其地震液化问题。(*)从颗粒分析曲线可判定,坝体、坝基土为低液限粘土(CL)和高液限粘土(CH),如果发生渗透变形破坏,其破坏类型主要应为流土,局部为管涌。在水库正常运行条件下,坝体、坝基低液限土层和高液限粘土层实际水力比降小于其允许水力比降,不会产生流土、管涌类型渗透变形破坏。*.*工程除险加固内容及规模*.*.*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坝顶高程不能满足抗风浪要求,大坝施工质量差,压实极不均匀,坝顶凸凹不平,严重影响坝体运行。(*)大坝上游坝坡*:*.*,下游坝坡*:*。其中坝桩号*-*+*段为砼护坡,护坡厚*cm,护坡砼板有损坏、塌脱落现象;大坝背水坡坡面植被稀少,满库期大坝下游坝脚有湿润现象,坝桩号*-*-*上游坝坡均无衬砌处理,上游坝坡*:*:*.*,在风浪淘蚀作用下,随处可见浪击陡坎,并有向前发展的趋势,且出现少许冲沟。(*)水库左岸存在局部淘刷问题,对库区左岸陡直边坡在库水位陡涨、骤降时将会加速塌岸过程,水库在高水位期运行时近坝库岸不稳定,对大坝有不利影响,严重影响坝体安全运行和库岸稳定安全。(*)坝后缺少反滤、排水设施。(*)在紧急情况下,闸阀不能保证正常开启,闸阀室需检修。*.*.*除险加固的内容根据*局*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及专家组提出的除险加固的意见和建议,本水库除险加固内容有:(*)增加坝高或增设防浪墙提高大坝抗风浪能力;(*)增设大坝桩号*-*-*段上游护坡,改建大坝桩号*-*+*段上游护坡,避免冲刷;(*)对库岸不稳定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大坝下游增设排水、反滤设施,增强大坝稳定性;(*)增设大坝观测设施,利于大坝安全监测。(*)对大坝桩号*-*处的放水涵管进行拆除,在*-*处新建放水涵洞。(*)对大坝桩号*-*处进行涵管进行拆除,并按坝体填筑指标进行回填。*.*.*工程规模:死库容:V死=*m*;兴利库容:V兴利=*m*;总库容:V总=V死+V兴利=*+*=*m*。相应水位如下:死水位:H死=*.*m;正常蓄水位:H正=*.*m;*.*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工程布置本次除险加固设计对建筑物布置位置基本未作调整,坝轴线为原坝轴线,大致呈东西方向,除险加固后大坝全长*m,最大坝高*.*m,坝顶宽度*.*m,防浪墙顶高程*.*m,坝顶高程*.*m。放水涵洞为拆除重建,位于大坝桩号*-*处,洞轴线与坝轴线夹角为*。涵管由进口段、闸室段、洞身段、消力池和扭面段组成,进口底板高程*.*m,洞身段纵坡i=*.*。*.*.*大坝(*)坝体轮廓设计本次设计尽可能地利用原坝体填筑方量,在坝顶增设防浪墙,在保证原设计库容不变的情况下,使坝顶高程满足风浪爬高要求。大坝桩号*-*-*段,长*m,宽*.*m,坝顶高程*.*m,上游坝坡为*:*.*,设网格预制砼护坡(预制砼护坡为现有砼板的拆除料)。坝顶上、下游侧均设置路沿石,路沿石顶高程为*.*m。下游坝坡为*:*。大坝桩号*-*-*段,长*m,坝顶高程*.*m,宽*.*m,上游坝坡为*:*.*,上游坝坡将原大坝*cm砼护坡拆除,采用*cm厚C* F*现浇砼板护坡,结构尺寸为*.*.*m,下设*.*m厚砂砾料垫层。坡脚设置倒梯形C*F*W*现浇砼阻滑墙,阻滑墙底宽*cm,两边*:*的边坡,顶坡*:*,阻滑墙整体高*cm。坝顶铺设*cm厚砂砾石路面,坝顶上、下游侧均设置C*F*砼路沿石,横断面尺寸为*cm*cm,路沿石高出坝顶*cm,以*%的坡度倾向下游,路沿石顶高程为*.*m。下游坝坡为*:*。大坝桩号*-*+*段,长*m,坝顶高程*.*m,宽*.*m,最大坝高*.*m,上游坝坡为*:*.*,下游坝坡为*:*。上游坝坡将原大坝*cm砼护坡拆除,采用*cm厚C* F*现浇砼板护坡,结构尺寸为*.*.*m,下设*.*m厚砂砾料垫层,坡脚设置倒梯形C*F*现浇砼阻滑墙,阻滑墙底宽*cm,两边*:*的边坡,顶坡*:*,阻滑墙整体高*cm。坝顶铺设*cm厚砂砾石路面,坝顶设钢筋砼防浪墙,钢筋砼防浪墙顶高程为*.*m,结构形式为“L”型,采用C*F*钢筋砼现浇,每隔*.*m设置一道伸缩缝。坝顶下游侧设置C*F*砼路沿石,横断面尺寸为*cm*cm,路沿石高出坝顶*cm,以*%的坡度倾向下游。下游坝坡设贴坡排水,贴坡排水顶高程高出渗流计算的逸出点,贴坡排水材料为砂砾石。在大坝桩号*-*、*+*处设横向排水。桩号*+*+*段,长*m,结构设计同大坝桩号*-*-*段。*.*.*左岸坡处理(*)左岸坡存在的问题水库左岸存在局部淘刷问题,对库区左岸陡直边坡在库水位陡涨、骤降时将会加速塌岸过程,水库在高水位期运行时近坝库岸不稳定,对大坝有不利影响,严重影响坝体安全运行和库岸稳定安全。(*)处理措施*水库左岸存在不稳定问题,本次设计采取岸坡填筑并设土缓坡的措施。*水库左岸存在不稳定问题,本次设计采取将大坝废弃土料倒置左库岸以达到稳定。废弃土料于填筑水库左岸坡,将水库左岸坡迎水面按要求削坡整平后填筑成*:*土缓坡,解决水库左岸存在局部淘刷及库水位陡涨、骤降时造成塌岸问题,彻底消除大坝有不利影响,增强库岸稳定安全。*.*.*放水涵洞放水涵洞位于大坝桩号*-*处,与坝轴线正交。涵洞进口底板高程*.*m,水库死水位为*.*,正常蓄水位*.*m,纵坡为*.*,设计流量为*.*m*/s。放水涵洞由进口段、洞身段、闸室段、消力池段、出水渠组成,全长*m(不含出水渠),其中洞身段长*.*m。 放水涵洞进口段为八字墙,桩号为*+*+*.*,长*.*m;闸室段桩号*+*.*+*.*段为闸井,长*m,纵坡i=*,从上往下依次由启闭机室、竖井和闸室三部分组成;洞身段桩号*+*.*+*,长*.*m,纵坡i=*.*,断面型式为城门洞型,断面尺寸为*.*(宽)*.*m(高),采用C*F*W*钢筋砼结构,衬砌厚度为*.*m;消能段桩号*+*+*,长*m,消能段由陡坡段、消力池段和扭面段组成。*.*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条件(*)交通条件*水库位于*地区*市西北约*km,南距*市*镇*km,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从县城到水库设有简易公路,交通方便。(*)用水、电、燃料条件施工期,施工用水可直接从水库来水中引取,水库施工期可就近架设输电线路至坝址处,施工单位配备备用发电机组,可满足施工及生活用电,燃料可直接从*市运到水库。(*)建筑材料经过天然建筑材料调查,选定了土料场及砂砾料场位置,现将各种材料开采条件、运距、质量和储量分述如下:土料该水库土料场位于坝址东南*m处,该料场长*m,宽*m,北西向展开,勘探间距*m,料场所处地形平坦、开阔,地面高程*.*.*m,均由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Q*al+pl)组成,岩性主要为低液限粘土,厚度*.*m,稍湿,硬塑,上部无用土层厚*.*m,料场地下水埋深较大。该料场土层天然密度为*.*.*g/cm*,天然含水量为*.*.*%,天然干密度为*.*.*g/cm*,经击实试验,紧密度*.*g/cm*,最优含水量为*.*%,储量为*.*万m*。砂砾石料经调查勘察,砂砾石料场位于*市东南方向的*河大桥处,距*水库约四十公里,该砂砾石料场隶属*市水利局下属水电建筑公司,为专业砂砾石料场,各项质量技术指标符合要求,可根据需要及用量进行购买。*.*.*施工导流(*)导流标准根据*水库水文分析计算报告知该水库无洪水,因此,施工导流标准按平水年(P=*%)最大径流考虑,导流流量为*.*m*/s。(*)导流方式及导流建筑物布置导流建筑物包括围堰、原放水涵管、新放水涵洞。一期导流:径流汇集后经原放水涵管泄向下游。一期导流完成大坝工程和放水涵洞的重建。二期导流:水库开始蓄水,径流汇集后经新放水涵洞泄向下游,完成老放水涵管的拆除和此段大坝填筑工程。(*)导流建筑物导流建筑物包括导流围堰、原放水涵管、新建放水涵洞。导流围堰:导流围堰横断面呈梯形,顶高程为*.*m,长*m,顶宽*m,上下游边坡均为*:*.*。设计流量*.*m*/s。原放水涵管位于大坝桩号*-*处,涵管采用*根*钢管,钢管厚*mm,涵管进口底高程*.*m,出口高程*.*m,管长*.*m,设计流量*.*m*/s,最大水流量*.*m*/s,涵管在坝后出口由*放水闸阀控制。新建放水涵洞位于大坝桩号*-*处,与坝轴线正交。涵洞进口底板高程*.*m,水库死水位为*.*,正常蓄水位*.*m,纵坡为*.*,设计流量为*.*m*/s。放水涵洞由进口段、洞身段、闸室段、消力池段、出水渠组成,全长*m(不含出水渠),其中洞身段长*.*m。*.*.*主体工程施工*水库为均质土坝,其主要工程量为:阻滑墙及砼护坡、防浪墙浇筑、砂砾石护坡填筑。放水涵洞首先进行土方开挖,再进行进口段、闸室段、洞身段、消能段等砼浇筑。在主体工程施工前,应先进行三通一平的施工准备工作,即解决施工道路、施工用电、施工用水、生产、生活区的临时住房,施工机械、设备材料的调迁、准备工作完成后进行测量放线,建立主要建筑物基线控制点,然后进行建筑物施工。(*)大坝工程施工大坝土方开挖土方开挖:大坝桩号*-*处放水涵管开挖边坡为*:*,土梁土方开挖后平整在左岸坡,开挖后倒在左岸坡,解决水库左岸存在局部淘刷问题,减缓库区左岸陡直边坡在库水位陡涨、骤降时将会加速塌岸,彻底消除大坝有不利影响,增强库岸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