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材料之调研报告 .doc

    • 资源ID:3307556       资源大小:45.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9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9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材料之调研报告 .doc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材料之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难题与应对策略脱贫攻坚即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脱贫之后需要建立一个长效稳定的机制来继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的成果,而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对于脱贫攻坚成果进行有效巩固的一个重要战略。乡村振兴是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涉及工作人群目标衔接、工作任务目标衔接、治理体系的衔接、经济产业体系的衔接、社会支持体系衔接等诸多方面,需要我们本着问题意识、大局意识认真研究克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存在的一些现实难题,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难题 (一)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工作目标人群的数量更大、差异也更大脱贫攻坚工作主要涉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主要是要瞄准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特别是贫困户,要精准到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最多的时候也就是不到 1 亿人口,仅涉及农村的一少部分人。从空间区域上看,国家层次的脱贫攻坚 工作集中在中西部 22 个省市区,东部没有国家扶贫任务,而脱贫攻坚的难点是“三区三州”和中西部地区 169 个深度贫困县是中央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而乡村振兴涉及到所有省份、所有农村、所有农民、所有农业,所以它的要求人群目标范围是全局性的整体性的。从东部一些省份来说这些的工作重心其实就已经是乡村振兴,2020 年前后工作对象的范围变化不大。对中西部地区来讲,脱贫攻坚期间主要聚焦贫困村贫困户,2020 年以后乡村振兴的工作面会扩大,工作面的扩大肯定会带来工作中的一些难题(包括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比如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一些到村到户的精准工作方式能否继续坚持下去。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是脱贫攻坚的主要工作目标群体,也应该乡村振兴工作的主要目标群体,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应该是两项工作衔接有效性的基础部分。脱贫攻坚期间对老病残群体的帮助都比较具体到位,市场经济下“弱”的群体问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会成为突出问题,欠发达地区的家庭和个人的风险具有脆弱性和不确定性,难免会出现有些脱贫户返贫、乃至产生新的绝对贫困的现象。乡村振兴工作的目标群体设定中,如何解决好“面”与“点”的平衡是一个现实问题。“贫困边缘人群”是另外一个脱贫攻坚后期提出的目标群体,这一群体收入状况略高于建档立卡群体,但得到的支持很少,而且确实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应该成为重要的目标群体。(二)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的工作任务目标在区域之间有更大的不平衡 乡村振兴是一个中长期的全国性的宏大战略,其任务目标包括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等多方面。脱贫攻坚作为一个阶段性的战略任务,其核心任务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等民生方面的目标。尽管脱贫攻坚也包括贫困地区区域性发展的一些任务,脱贫攻坚过程中也提出扶志扶智的要求,应该看到脱贫攻坚任务总体上是对贫困户贫困村为的生计改善和支持。在时间的节点上,脱贫攻坚的要求很明确,就是 2020年必须坚决完成。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各地尽管实现了脱贫攻坚,但脱贫攻坚以后的现实状况是不一样的,这种现实状况与乡村振兴的目标距离也不一样。乡村振兴包含了文化、生态、治理等多方面任务,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基础部分,但乡村振兴更全面、层次更高,乡村振兴应该说要伴随整个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长过程。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的区域差异更大,或者说欠发达地区的压力更大。脱贫攻坚的工作目标也存在区域间差异,但中央反复强调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因而各地的工作目标基本一致。乡村振兴工作的起点因全国农村的区域差异而存在很大差别,东部地区早已起步,西部地区刚刚脱贫,如何合理地设立不同地区的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和实践问题。乡村振兴不可能像脱贫攻坚一样设立全国统一标准,理想的做法应按照全国农村的不同类型设立“相对的”乡村振兴任务目标,既能引领各地工作,又能测度各地的工作进展和成效。(三)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同的治理体系之间的转换难 题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得力与全国脱贫攻坚的治理体系的建立。脱贫攻坚首先是成功地建立了社会共识,从任务目标来说,脱贫攻坚话语体系是与小康社会相联系的,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话语表述容易得到社会共识,脱贫攻坚是一个 6-8 年时间的短时期内的资源调动,是一场攻坚战,为了打赢这场攻坚战,全国上下建立了一个脱贫攻坚治理的响应体系,包括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五级书记抓扶贫和跨党政军的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制度、定点扶贫和东西对口扶贫制度、各个部门形成的行业扶贫计划、财政涉农资金县级整合制度、最后一公里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制度和最严格的考核制度,这一系列的专门的贫困治理制度安排保证了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流化和顺利实施。一个现实的问题是脱贫攻坚中形成治理框架,能否转换成为或者经过一定的再创新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治理体系。乡村振兴不同于脱贫攻坚,其几个中心治理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平行,部门之间的动员难点较多。农业部改为农业农村部并不能形成类似“大扶贫”格局一样的“大乡村振兴”格局。2019 年的一号文件提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是一种扶贫治理方式的平行转移,从这一转移中也许能看出一些端倪,但完全的平行转移难度还是很大。这些制度安排问题,不仅是涉及乡村振兴一个将来时的问题,也是涉及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完成时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贫困地区非常关心的问题。在具体的制度安排方面,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哪些好的脱贫攻坚政策的值得复制、拓展与推广,有哪些好的暂时性政策的需要机制化、制度化,又有哪些好的做法要主流化。(四)贫困地区脱贫前后经济发展政策的不平衡难题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脱贫攻坚的对象本质上具有“贫中之贫”的特征,为了解决他们的发展问题,脱贫攻坚战中采用了一些超常规帮扶举措,如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等,这些措施在当前的氛围下,包括其他的辅助性手段如电商扶贫、消费扶贫等,产生了一定的帮扶效果,但长远来看,他们的稳定的高质量的脱贫仍面对市场经济中必然存在的障碍和风险。在讨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话题,短板或者核心的关切还是应该在贫困地区、贫困小农。如何实现脱贫攻坚的政策向乡村振兴政策的平稳发展,既要抓好梯度跟进、又要抓好优化升级,利用脱贫攻坚形成的坚实基础,形成包容性的经济发展环境,积极促进乡村经济的“质性”转化和发展。几个现实问题需要尽快出台明确的政策,一是金融扶贫的 政策的延续与否、以及拓展与否的问题,脱贫攻坚中投向贫困户的信贷金融支持已经陆续进入还贷期,是延续特惠的扶贫信贷金融支持,还是创新出乡村振兴框架下的普惠信贷金融支持。二是异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中资金投入最大的项目,确实需要在“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上持续下功夫,确保后续就业支持、产业扶贫等方面的政策能够跟上。三是如何让产业扶贫的产能持续发挥效益,要在传统的对种养业产业直接支持之外,重点解决加工、销售、品牌建立、产业融合等环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四是光伏扶贫等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在脱贫攻坚以后如何规范管理并产生合理的收益分配效应。乡村产业振兴要妥善解决当前贫困地区面临的几个不平衡问题,一是贫困户和非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之间的关系不平衡问题,聚焦解决利益联结机制的创新方面的问题;二是贫困村和非贫困村之间的不平衡问题,这方面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问题。(五)社会政策的实施中兼顾不同群体的诉求与需求的现实难题 脱贫攻坚政策具有显著的福利性特征,重视对贫困群体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发展机会的赋予。在脱贫攻坚中为了确保解决“三保障”问题,形成了一系列面向建档立卡人口的特惠性政策,这样的政策设计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社会政策的“福利悬崖”效应。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实践过程中,合理兼顾不同群体利益诉求和需求是一个现实难题,需要在普惠与特惠之间、在特定瞄准与普遍福利之间、在不断提高帮扶水平与防止产生福利依赖之间解决好平衡的问题。社会政策支持上有几个难点,一是在强化社会救助的同时,激发被救助对象的内生动力问题。二是当前农村已经实现社会保障主要项目的制度全覆盖,但保障水平仍然不够,因病之贫等威胁始终存在,如何建设一个广覆盖的有效的可持续的社会保险保护网络、有效预防贫困,是脱贫攻坚给乡村振兴留下的一个重大挑战;三是在政策选择上,既要考虑瞄准性质的社会救助政策,又要考虑普惠性质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政策;既要考虑短期的“救急难”性质的政策,又要考虑长远的“社会投资”性质的社会发展政策。过去扶贫中的一些做法比如“以工代赈”和脱贫攻坚中形成的一些做法比如“公益性岗位”应该考虑如何从公共财政角度形成长效机制。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应对策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效性应该体现为:一方面,脱贫攻坚从全国特别是贫困地区来讲要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既包括各种投入和基础建设,也包括治理的经验),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和优先任务;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防贫反贫长效机制方面要发挥持续性的作用。(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但首先需要解决的理念和认识问题。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首先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工作理念和态度一以贯之地予以重视。无论是“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还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体现的执政理念是一致的、也是现实的,反映了民生问题和“三农问题”等仍然是小康社会建设和国家现代化的短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质上就是要解决我们国家存在城乡、区域和不同人群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个发展大局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把在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精气神和各种好的做法切入到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二)尽快考虑村社治理的结构创新问题,形成长效机制 在脱贫攻坚中,各类扶贫政策、资源、项目下达以及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长、帮扶干部的下派承担了大量的政府职能工作,带来了政府工作中心和重心下移的态势,更加贴近受众并能够及时回应和了解农民的切实需求,但在积极发挥第一书记(驻村队长)、帮扶干部对村干部的作用的同时,要始终注重把村两委主要领导作为脱贫攻坚中主要的领导者和践行者,充分培养、调动村集体领导班子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乡村干部的能力建设和乡村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本社区化”的乡村基层治理队伍,提升村社治理水平。同时,在村一级可以设立一个政府隶属的综合服务办公室,承担村一级的部分基本公共服务,也能促使有关政府服务部门应把工作重心下移,更加贴近受众。关于村社治理创新,目前各地已经有一些经验探索,要加快研究总结。(三)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力度,补齐幼儿养育和敬(养)老机构建设的短板 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口数量增速较快,很多地区的养老服务和资源供需失衡,农村老人容易成为后扶贫时代的易贫群体。建议面向农村老人群体建立经济困难补贴,鼓励乡镇敬老院向社会人士有偿开放,使老人在家庭照料客观缺失的情况下有解决晚年基本生活的途径,要重点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改善敬老院的养老服务水平。同时,还可以鼓励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和人员与敬老院合作,探索医养结合的实践。或者开拓基层老年医疗服务,将农村老人照料缺失和基层医疗服务对象减少的问题相结合,探索“基层医疗+养老”模式,既缓解农村老人缺乏照料的困境,也增加基层医疗服务内容和收入来源。由于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的数量较多,留守儿童一直以来都是农村的重点问题,建议将以救助为导向的教育帮扶政策转变为一项基本的国民人力投资制度,增加学前教育的保障水平。(四)积极促进贫困地区中心集镇的建设,作为与乡村振 兴衔接的节点和载体,发展和完善服务农村产业发展设施支持和服务体系以农村中心集镇为枢纽,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产业设施支持。由国家财政和地方政府出资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建立完善全产业链的基本公共服务,解决农产品储运、加工、销售的各种困难。加强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要继续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生产运输成本和损耗,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农产品流通转型升级,提升农村产业的增加值。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服务机构的带动作用,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同时加强对服务主体的监管,保护农民利益。(五)在类型化和精准化基础上,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衔接优化 以解决相对贫困和乡村振兴为目标,对脱贫攻坚中的一些政策支持进行优化和制度化。一是合理调整扶贫资金的适用范围,除了财政扶贫资金外,其他渠道的扶贫资金,在脱贫攻坚后期应适度放宽条件考虑支持条件较差的非贫困村和贫困边缘群体;二是及时制定管理办法,延续既有针对贫困地区的金融帮扶政策和资产收益扶贫政策,优化政策扶持对象,适当提升此类政策的经济竞争性,适度覆盖部分有经营能力的贫困边缘群体;三是把指向新型经营主体的乡村振兴政策适度下移拓展,形成包含普通农户发展的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四是推动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关口前移,减少医疗报销待遇的群体差异;五是加大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的普惠性的福利保障和社会服务水平,普遍提升农村人口的获得感。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正处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叠加期和历史交汇期,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区上下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思想,坚持把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最重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实事、最强的发展动力,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聚焦“三个落实”,脱贫攻坚始终保持决战决胜状态 创新“七看七帮”工作法,实施精准帮扶,确保扶在点上、 扶在根上、扶在效上。2014 年至 2019 年 6 年时间,全区共减贫9741户29917人(未脱贫10户38人,均为2019年新识别), 贫困发生率从 2.9 下降到 0.01。一看居住环境,帮家园美化,深入推动“三清一改”,实现厕所、供水、厨房、圈舍、院坝、排污排水设施“六个建好”,引导农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促户户清洁、村村“清爽”。二看农房质量,帮住房安全,实施农房全面筛查、户户比对,全面推进贫困户 C、D 级危房改造,同步研究推动解决一般户唯一住房安全隐患,确保农户住上安全房、舒心房。三看就业状况,帮吃穿无忧,打造返乡创业园 6 个、扶贫车间 6 个,贫困对象转移就业 1756 人,公益性岗位安置 1047名,对确无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实施政策兜底,做到应兜尽兜。四看子女入学,帮教育成长,建立教委、公安、镇村、帮扶责任人、学校、家庭六位一体“控辍保学”机制,通过“分段资助”“送教上门”等方式,对 9146 名贫困户子女落实教育帮扶政策,实现零辍学、零失学。五看健康状况,帮诊疗到位,探索建立实施“四个百分百”医疗扶贫模式,全区所有贫困户全覆盖享受医疗保障,确保小病不出村、大病不耽误。六看水源水质,帮饮水安全,投入资金 3842 万元建成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86处,“一户一策”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实现水量、水质、供水保证率、用水方便程度四达标,让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七看产业发展,帮收入稳定,统筹资金 2100 余万元,落实产业补助政策;选派 523 名产业技术员全程指导帮带,培育壮大草蔸萝卜、糯玉米、蜂蜜等 10 个主导产业;全方位联通生产、流通、销售环节,从土地出租、投工投劳、保底分红等方面建立贫困户与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促进长效增收、稳定脱贫。(二)聚焦“五大振兴”,乡村振兴统筹推进任务落实落 地以“两镇七村”为示范带动,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永城镇中华村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市乡村振兴重点村。一是以三产融合为抓手,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綦江区入选辣椒优势区、早熟梨优势区、生态畜牧功能区、花椒功能区、甜糯玉米功能区,26 个产油大县之一,赶水草蔸萝卜基地获批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峰镇成功创建全国中蜂成熟蜜示范基地,农户承包地确权颁证、农村“三变”、“三社”融合等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区农村经营管理站荣获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二是以培训培育为重点,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6900 人,组织开展各类乡村技能培训 186 期 7191 人,打造市级充分就业村5 个,建成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2 个。三是以宣传发动为手段,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移风易俗为工作切入点,确定 4 镇 9 村(社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修订完善 381 个村(社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并登记备案,建立村民议事会 130 个、道德评议会 94 个、红白议事会 160 个,全区无事酒大幅下降。四是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绘好乡村振兴“底色”。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四好农村路”列入全市分类示范县(区)。五是以乡村善治为目标,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开展“1+5+N”社会治理现代化队伍建设,推动“枫桥经验”在社会治理工作中深化创新,全覆盖开展村规民约“法律体检”,打造“分钟法律诊室”93 个,新华社等国家级主流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对标中央部署,对表市委要求,对照群众期盼,我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仍有一些不足,如:基础设施还需完善。綦江以低山丘陵为主,山地占全区总面积的 67.6、丘陵占 32.4,有 156 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资金投入还需倾斜。在财力十分吃紧的前提下,虽然扶贫资金投入纵比增幅大,但与重点区县相比仍有差距。稳定增收还需长效。扶贫特色主导产业规模不够大、效益仍需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仍有难度。扶志力度还需加大。个别贫困户仍有“等、靠、要”思想,内生动力还需持续激发。三、几点建议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要深入贯彻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精神,一鼓作气,乘势而上,以乡村振兴战略激发全区各镇村的内生动力和外在活力,助力破解相对贫困,确保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胜利。(一)做好观念衔接,为乡村振兴奠定思想基础 一是注重理论指导的连续性,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精神实质,继承“精准”理念,总结脱贫攻坚先进理论和优秀经验,指导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二是要加强工作衔接,强化减贫工作与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的统筹协调,建立完善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试点,进一步提升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的能力,实现“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二)做好规划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指导路径 要精准对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统筹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规划应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编制衔接好区镇村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专业规划,统筹考虑乡村人口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因素。(三)做好政策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要完善和优化政策体系,促进相关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转变,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具体的指导方案。一是按照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梳理现行扶贫政策,总结提炼脱贫攻坚中成熟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用于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框架。二是促进特惠性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政策的转变。逐步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常规性社会保障措施。深化完善激活农村“人、地、钱”要素的政策措施,制定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拷入、公共服务“四个优先”专项政策,均衡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避免“政策悬崖”问题的出现。 以“五大结合”促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融合我县幅员面积 2414 平方公里,辖 27 个乡镇,总人口 91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67.6 万人。2019 年,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 35.8亿元,增长 3.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5 万元,增长 10,增速排名全省中高收入组第一位。我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资源优势突出、农业基础厚重、产业特色鲜明,加之经过去年成功脱贫摘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一、脱贫攻坚与乡村发展现状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我县 2019 年顺利通过了脱贫 摘帽省级考核验收,贫困人口减少至 9469 人,贫困发生率降至 1.24,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必要条件、重要支撑。一是产业发展提质明显 通过实施“三个一”工程,已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 56 个、 家庭农场 48 个,规模化发展的荔枝、真龙柚、金钗石斛三大特 色产业实现综合收入 19.4 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 2130 元。搭建“园区+乡镇+贫困户”就业平台,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设立“扶贫基地”,集中解决 6700 余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加快发展旅游业,直接带动 10 余个乡镇整体脱贫,让旅游产业成为富民产业,为乡村振兴打下了牢固的经济基础。二是基础保障更加坚实 脱贫攻坚以来,筹集 73.7 亿元集中投向贫困村、贫困户, 新建公路 537.1 公里、供水管网 4958 公里,新改建乡镇中小学 99 所、乡镇卫生院 20 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 27 个、村卫生室 271 个、村文化室 274 个、通讯基站 287 个,农村基础设施和公 共服务有了质的飞跃。实施贫困户住房安全项目 11325 户、非 贫困户住房安全项目 11470 户,重点打造 14 个聚居点,补齐了乡村振兴的短板弱项。三是乡风民风积极向上 始终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深入开展“尊法守法、感恩奋进、习惯养成”三大主题教育;创新“农民夜校+”模式,开展教育培训 7800 余场次、受益群众 40 余万人。通过“四好创建”带动法,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28 个、市级“四好村”55 个、县级“四好村”90 个;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选树县乡村三级星级文明户 2.4 万户;发动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形成“脱贫靠大家”的强大正能量,为乡村振兴筑牢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通过几年脱贫攻坚,我县已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较好的基础条件,但如何形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体制机制方面 一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互支撑、整体联动、协调推进的系统性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导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衔接度、同步度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断链,加强组织保障、加大督查考核、加快项目推进等方面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二是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操作细则、相关配套政策需进一步研究细化,“三权”的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还未充分发挥,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格局还未完全形成。项目规划方面 脱贫攻坚仅仅是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实现广大贫困村、贫困户基本达标,没有做到脱贫攻坚项目规划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统筹安排、一体部署。要素保障方面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但目前我县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缺口较大,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还不够完善,加上受体制机制壁垒、信息渠道不畅等原因影响,专业人才引进困难,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块“短板”。同时,长期居住农村人口多为留守妇女和老人,文化程度低、观念更新慢、致富意识弱、劳动技能差,培育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十分困难,成为制约农业产业优质高效提升的一大因素。文明风尚方面 一是部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愿不强,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二是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在部分农村地区仍然盛行。三是个别地区群众矛盾纠纷还比较突出,部分乡村还存在“乡村恶霸”,甚至个别地区宗族势力较为庞大,基层治理的有效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三、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五大结合” 我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以及“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正确指示,坚持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以脱贫摘帽成果为基石,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融合。第一,做好组织保障的有机结合 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其余县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和县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两大办”,统筹日常工作,确保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盘棋、一体化”式推进。第二,做好体制机制的有机结合 将推动攻坚、助推摘帽一整套有效机制办法与乡村振兴“打包配套”使用,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暨脱贫攻坚月工作清单制、季度考核制、督查督办制。积极研究建立乡村振兴战略暨脱贫攻坚决策议事机制、统筹协调机制、项目推进机制、事项跟踪办理机制等,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有序推进。第三,做好战略规划的有机结合 精准编制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编制好县级攻坚“路线图”“施工图”“任务书”,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第四,做好项目包装的有机结合 坚持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统筹结合,将脱贫攻坚需提档升级的工业产业、农业产业、旅游扶贫、生态建设等发展项目,以及电力建设、水利建设、交通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基础建设项目,打捆编入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划,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第五,做好要素保障的有机结合 一是解决好人的问题。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继续深化实施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工作,完善返乡农民工创业支持政策,激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二是解决好地的问题。推广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继续深入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具体操作细则,并加大土地规划调整,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三是解决好钱的问题。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市域、县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建立封闭运行的乡村振兴贷款风险金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规范工商资本下乡,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第 9 页

    注意事项

    本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材料之调研报告 .doc)为本站会员(长青)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