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docx

    • 资源ID:33206634       资源大小:31.73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docx

    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三国演义人物评价 篇一:三国演义人物评价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 董卓残暴、不顾他人性命 人物简介: 性别:男 籍贯: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临洮 容貌: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太师 郿侯 家族资料:父亲 董雅 母亲:未知 配偶:未知 兄弟姐妹:董擢 董旻 子女: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牛辅 吕布 王允 人物特点其一: 残暴 原文:坚大怒,叱曰:“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吾不斩汝,汝当速去,早早献关,饶你性命!倘若迟误,粉骨碎身!(P29 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 人物特点其二: 不顾他人性命 原文:卓临行,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庭,尽为焦土。又差吕布发掘先皇及后妃陵寝,取其金宝。军士乘势掘官民坟冢殆尽。董卓装载金珠缎匹好物数千余车,劫了天子并后妃等,竟望长安去了。 事件点击: 董卓为什么可以当上官呢,因为在阅读同时了解到了,因为董卓拿大笔的钱来贿赂官员,在一个故事中主要写董卓收买了朝中很多人,欺负无辜,非常残暴。糊涂的吕布认董卓做义父。 语言评析:董卓恼羞成怒,恶狠狠地说:“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总体评价: 阶段评价:(115回)董卓是一个十分奸诈、残暴和好色的一个人,在他的眼中,官职、金钱和地位是最重要的,因为王允利用了董卓和吕布是好色的人,而让他们两个打斗,最后把董卓除掉了。 曹操报复心强、奸诈 人物简介: 中文名: 曹操 别国民 名 籍族: 曹: 孟 德 ,东汉 阿 瞒 汉 族 出生地: 出 生 日 期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 155 年 7 月 18 日 逝职 世业 日: 期军 :事 220家 , 年政 3治 月家 , 15诗 日 人 主要成就: 实行屯田制,统一北方,开创建安文学 代表作:诗观沧海、龟虽寿等 谥庙 陵墓: 高陵 人物特点其一: 奸诈 最能体现曹操这个人奸诈的例子,是在他和袁绍战争中发生的一件事。当时两军对峙相持不下,而曹军快要断粮了,一筹莫展。这个时候袁绍阵营里面有一个谋士叫做许攸的突然来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大喜过望,“跣足而出”。摸着手掌哈哈大笑,说子远你来我的事情就好办了,然后把许攸请到军帐里坐下。许攸就问了,说曹公,“军粮尚有几何”?曹操说,只够一个月。接着曹操说了一句刘邦最爱说的话,“为之奈何”,怎么办吧?许攸说:“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机之日也。”说你带着一支军队,孤军深入,粮草已经没有了,这是非常危险的,怎么办呢?我告诉你,在某某地方袁绍藏了一批粮食,有一条什么样的小路你可以过去,你赶紧率轻骑到那个地方焚其粮草,不出三日,袁军必乱。曹操说太好了,然后自己亲自率领五千骑兵,连夜抄小路过去,换上袁军的服装,碰上沿路的岗哨说是袁公让我们来干什么什么事的,冲到袁营。袁营一看,来了曹 号 :号 武: 王 、 武太 皇 帝 祖 军烧粮食,当然也拼死奋战,当时情况非常地紧张。曹操左右的人跑过来说,曹公,敌人来了。曹操说,慌什么?敌人到我背后以后再说这话,上。然后把袁绍的粮草全部烧光,从而扭转了这个局势。 人物特点其二: 报复心强 当时有一位名士,叫做边让,边让是个大学问家,也是大文学家,文章著作写得非常好的,看不起曹操。因为曹操这个人出身不好,曹操的祖父是个太监,这个东汉朝代是叫太监给搞坏的,所以那些读书人、那些文化人、那些士大夫最看不起的、最痛恨的就是太监。那么曹操的父亲是太监的养子,曹操就等于是太监养子的儿子,他们看不起,边让也看不起他,很说了一些侮辱曹操的话。所以后来曹操过去把那个地方打下来以后,毫不留情地就把边让杀了,和边让一案的还同时有好几个文化人,有的就跑掉,跑掉以后又逃不掉,然后又回来自首。其中有一个叫桓邵的向曹操自首,跪下来求,磕头,痛哭流涕,求饶,曹操怎么说呢?哼哼,哭了,怕了,下跪了,求饶了,下跪就不杀吗?拖出去,杀了。 古人对曹操的评价: 周瑜评价曹操: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刘备评价曹操: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 总体评价: 阶段评价:(1630回)曹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但他也是一个诗人,也有诗人的温情。虽然在心目中他是一个十分邪恶的人,但是,我不觉得,他的性格是十分矛盾的,一会儿宽容大度,一会儿十分小气,一会儿温情,一会儿歹毒!他是个让人琢磨不定的人。 刘备仁义善良、爱民如子 人物简介: 他身长七尺五寸,字玄德,手拿双股剑,是皇室后代,还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的手下文武双全,个个都各显神威,他的言行举止与宽宏大量成就了他的伟业,让他成为了三国时期一国的霸王,就是因为人和与民心才成就了他,是个仁义的英雄豪杰。 性格特点一:仁义善良 事例一: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刘表快死的时候,他再三要把荆州托付给他,刘表认为他的两个儿子没有宏大的前途,可刘备却再三推辞,不肯收下荆州,当他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时,诸葛亮也再三说服刘备接纳荆州,可他却再三不要荆州,还说:“我宁愿死,也决不做出违背仁义的事情,违背仁义的事情我是永远不会做的。”从此可见,刘备他非常的仁义。 事例二: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他当上徐州牧的时候,他出城了,留张飞看守徐州,因刘备走了,所以张飞喝的大醉,不料被吕布领兵来偷袭,很快吕布占领了徐州,当刘备回来时,他并没有再夺回徐州,而是对吕布说:“这徐州就给你吧,我暂时驻扎小沛。” 篇二:三国演义人物评价 刘 备 三顾茅庐安社稷,一鞭跃马跨潭溪。 安邦定国怀卓识,爱物仁民苦运机。 霸业争雄孚众望,托孤寄命结心知。 机权干略玄德梦,含恨而终也瑰琦。 曹 操 评说论道莫言空,百战曹操屡建功。 爱将重才兴魏帜,吟诗横槊见英雄。 文韬武略陈功罪,问鼎封侯记德宏。 一代豪杰千古识,华容绝处畏途穷。 诸葛亮 (一) 隆中对策定三分,成败兴亡战略心。 遗恨功名存两表,建谋蜀汉效独身。 纶巾羽扇无双士,武纬文经第一人。 济世忠贞超管乐,鞠躬尽瘁已超神。 (二) 借风筹箭雾迷深,纵火围烧仲达军。 六走祁山谋出众,七擒孟获略惊人。 盘蛇谷里蛮兵败,新野城旁魏部焚。 五丈原头星殒落,论今谈古一名臣。 (三) 胸襟气魄令人奇,失守街亭军令依。 流马木牛展秘术,登坛做法唤风驹。 一生谨慎空城计,三顾频繁立汉基 。 白帝托孤心尽瘁,中原未取业无期。 (四) 至公图业胆肝披,赤壁火烧算妙机。 八卦图中虚埋阵,二川域里巧拓畿。 征南伐北取西蜀,战魏吞吴树汉旗。 只为忠心酬几顾,英雄盖世几人及? 周 瑜 扼腕问天何生亮?病故巴丘溅柴桑。 多谋善断成大业,盛武宏文做栋梁。 妙计不成寒肺腑,奇谋屡挫冷肝肠。 常言量小非君子,勿教英才效瑾郎。 关 羽 (一) 忠义双全扶帝王,士民争拜汉云长。 五关六将寻兄节,大水七军取首强。 蜀相议牵离许地,吴将偷渡向襄阳。 绝伦精武横偃月,败走麦城泪写裳。 (二) 竟敢单刀会鲁肃,居然温酒斩华雄。 华容仗义开孟德,阵脚陈情恕黄忠。 刮骨疗伤知性烈,封金挂印显丰隆。 浩然大气心存汉,汉寿亭侯盖世功。 貂 蝉 歌妓也忧朝政事,江山危难系罗裙。 司徒巧用连环计,父子争风附丽人。 吕布痴情成反目,董卓恋色误伤身。 皆因粉黛积幽怨,闭月羞花涧谷音。 篇三: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点评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点评 笔者是古典名著的酷爱者,二十岁之前已将我国四大古典名著(即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通读完毕,其中三国演义(以下简称三国)是笔者最迟阅读的,也是笔者至今为止最为喜爱的古典名著,尤其对其中的人物描写、故事情节及写作方法尤其感兴趣,至今已通读不下二十遍,依然兴致盎然。在阅读之余,常与他人讨论,并对书报上对此书的有关评论倍加关注,这更使笔者受益匪浅。阅读之余,笔者也对这部名著形成了一系列自己的观点,并决定将这些观点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本文将分王者篇、谋士篇、统帅篇和武将篇对三国中的主要人物予以分别点评。当然,由于笔者并非文学科班出身,在文学修养及功底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因此对书中人物之评价必定存在不足和谬误之处,而写这篇文章的实际目的是希望专家和广大读者予以批评补充,如能达到此目的,笔者则甚感欣慰。 一、王者篇 本篇仅点评三国中三位主要领导人,即曹操、刘备和孙权。而在点评过程中会采取相互对比的方式进行论述,以下的谋士篇和武将篇也会采用同样的方法。 (一) 孙权 在三国这部小说中,孙权是出场最晚的领导人,直到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时,才登上政治舞台。而且这个人物也是三位主要领导人中被着笔最少的一位。笔者认为,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首先,孙权比曹操和刘备所经历的风浪要少,因为刘备和曹操的江山都是亲手打下的:其中刘备几乎是白手起家,几经风浪终成大器;而曹操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其成就霸业也是靠其多年的东征西讨获得的。而孙权占据江东基本上属于坐享其成,是继承了父兄的基业而获得,多年来他的疆土一直没有得到大的扩展,只是到了后来才从刘备(严格说是关羽)手中夺取了荆州,自此再未发展。有的文章认为孙权没有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笔者认为这种提法很中肯。众所周知,三国中这三位主要领导人三分天下,依靠的是不同的条件:其中曹操依仗天时,刘备依仗人和,孙权依仗地利。而地利这一优势利在坚守,对于进攻的作用就不甚明显了,而要争夺天下,就必须要进攻,就必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放弃固有的地利这一优势。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之所以取得胜利,东吴方面占据长江天堑是主要原因,由于这一仗完全是水战,因此熟悉水战的东吴战胜不熟悉水战的曹军就不足为奇了。但要看到,争夺天下过程中的大部分战争都是陆战的,也就是说,要争夺天下就要从家门口走出去,就不能长期依赖长江天堑这一优势,但久居江东的孙权早已对长江天堑这一优势有了相当重的依赖感,不仅孙权本人如此,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也都是如此,纵观东吴取胜的战争,无不是在家门口获得的。因此,不夸张的说,东吴方面的将帅都是水战内行、陆战外行之辈。有人认为,甘宁百骑劫曹营、吕蒙取荆州及彝陵之战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寨不都是陆战取胜吗?不错,这确实是陆战取胜,但要看到,这些战役的取胜,无不存在着一定的 侥幸成分:甘宁劫营成功的前提是曹军未加防范;吕蒙取荆州在于关羽轻敌大意而偷袭得手;而陆逊取得彝陵之战的胜利更是因为刘备在排兵布阵中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就连陆逊本人也说:“若孔明在此,他定能识破我计”并心悦诚服地感慨道:“孔明真卧龙,我不能及也。”也就是说,就连陆逊本人都认为此战的胜利有着相当侥幸的成分。更何况这几战的胜利正象笔者前面所提到的,都是在家门口获得的,换句话说,这几战的胜利同样仰仗于地利。而要争夺天下,就必须要走出去,决不能只依靠地利这一优势,更不能只靠偷袭的手段取胜,因为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都不是泛泛之辈,这两方无论哪一方,只要在作战中谨慎小心并且严加防范,都不会轻易给敌人以可乘之机的,这样以东吴将帅之能力是很难取胜的。从三方的领导上看,曹操和刘备,无论是在雄心壮志方面还是在能力韬略方面,均胜于孙权。而孙权所倚仗之人也是孙策临终前所嘱托之人,即“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后来虽然又出现了吕蒙陆逊等人,但这些人的智谋还不及张昭和周瑜;而曹操手下则谋士众多,如郭嘉、荀彧等,更何况曹操本人就是足智多谋之人;而刘备手下仅诸葛亮一人之智慧就足以胜过东吴所有谋士,更不用说刘备还曾得过庞统及后来的法正等人的协助。在武将方面,孙权手下能征善战之人更是少得可怜,仅有太史慈、甘宁等有限几人,甘宁百骑袭曹营后,孙权曾言道:“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匹敌也。”但要看到,曹操手下决非只有张辽一员大将:论武艺,典韦、许褚及后来的庞德,都在张辽之上;而夏候惇、夏候渊、徐晃、张颌、曹仁、曹洪等人,无论是统帅才能还是武艺,均不在张辽之下,而李典、文聘、于禁等人,也决非等闲之辈,而甘宁可以说是孙权手下顶尖的武将,其能力也仅仅是刚可以与张辽一人相抗衡,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因此,在武力方面,对比曹操而言,孙权无疑就处于劣势了;与刘备相比,也可以看到孙权的劣势:刘备手下的战将虽然不如曹操多,但其勇猛程度却在众曹将之上:其中五虎上将关羽关云长、张飞张翼德、赵云赵子龙、马超马孟起、黄忠黄汉升个个有万夫不挡之勇,其武艺在当时仅次于吕布,曹操手下能与之抗衡的只有许褚及很早就在宛城之战中战死的典韦;更何况刘备手下的魏延、周仓、廖化、关平等将,也都是一等一的上将,其整体实力决不在曹操之下,更不用说孙权了。曹操虽曾有过“生子当如仲谋”及“东吴决非甘于久居人下之辈”的言论,但那也仅是看到一个方面而已。总体而言,孙权在宽厚方面莫如刘备,在机谋方面又在曹操之下,因此,即使孙权有争夺天下之心,也无有与曹操刘备抗衡之力,这一点是勿庸臵疑的。 以上部分是笔者对孙权及东吴方面的分析,那是不是说孙权就毫无可取之处呢?当然不是。客观的说,孙权决不是一个无道的昏君,更不是一个凶残的暴君。在他统治东吴期间,广施仁政于江东百姓,使江东一带国富民安,老百姓安居乐业,孙权是居功至伟的。再者,孙权也不完全是一个胆小怕事懦弱的人,虽然孙权占据地利的优势,但要保住这片疆土,没有一定的胆识和韬略也是办不到的。在赤壁之战前东吴的形势危如累卵,双方不仅兵力悬殊,而且荆州也由于刘琮的不战而降被曹操兵不血刃的得到,要知道,长江天堑是东吴唯一的资本,而得到荆州的曹军,意味着已经与东吴共同拥有地利这个优势,起码表面上如此。众文臣皆劝孙权投降,而孙权最初的反应是反感,后来听了鲁肃和诸葛亮及众武将尤其是周瑜的分析后,下定决心与曹操战斗到底,这一点就远胜于荆州群臣。他先调集了三万精兵供周瑜调遣,并陆续为周瑜发援兵、补充粮草,使周瑜无后顾之忧,还嘱咐周瑜:“卿前军倘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亲与曹贼决战,更无 他疑。”最后终于取得了赤壁这战的胜利。这些事实,说明孙权还是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的。 总而言之,笔者对孙权的评价是:太平时期可为造福一方之父母官,战乱时期可为割据一方之诸候,但其不具备统一天下之能力。 (二) 刘备 与孙权不同,刘备是三国中最早出现的领导人,也是罗贯中着笔最多的人物之一。应该说,刘备这个人很了不起,他出场时已然二十八岁,并且在当时众诸候中起点最低,开始只是一个卖草鞋的小贩,在赤壁之战前甚至没有自己固定的领地和基业,他所拥有的仅仅是汉室宗亲即“汉景皇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这一空白头衔。据史学家考证,当时类似刘备这样的汉室宗亲多如牛毛,其中也不乏有比刘备起点高得多的人(如荆州刘表、西川刘璋等),但最终只有刘备成了气候,与曹操和孙权长期对垒,的确有其独到之处。 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笔者认为,客观的说,应该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结果。首先,刘备虽然起点低,但常以抱国救民、兴复汉室为己任。他的一片致诚,首先赢得了关羽、张飞之心,使二人愿为其效死命;也是他的一片致诚,使天下的一些英雄(如赵云、魏延等)贤才(如孙乾、糜竺等)纷纷主动前来投奔;更是他的一片致诚,打动了原本不打算出头的诸葛亮,使其为自己开辟基业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其次,刘备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如刘备助陶谦解除了曹操的威胁,陶谦想将徐州让与刘备,经过三次相让刘备方肯接受;再如刘表在病入膏肓之际,想将荆州之地让与刘备,而刘备则坚决不受都说明了刘备是一个看重信义的正人君子。而当关羽父子命丧江东后,刘备又以倾国之兵杀向东吴,决心为关羽报仇雪恨,说明了刘备是一个重情之人。总之,从为人的角度而言,刘备是应该受到肯定的。 但刘备能在诸候并起、群雄争霸之时在两手空空的情况下占据一席之地并长期矗立不倒,仅靠以上优点显然是不够的。首先,他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每当他介绍到自己时,常会重点提及自己是“汉景皇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这一点,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是非常看重人的出身背景的:有一位研究三国的日本同仁说过这样一句话:“诸葛亮之所以投奔刘备,就是看中了皇叔这块金字招牌。”此言可以说有相当的道理,按当时人们的观念,只有汉王朝也就是刘氏家族才是苗红根正的统治者,其余欲取天下者皆为乱臣贼子。而整部三国的主导思想之一便是褒刘贬曹,也正是源于此。其次,刘备非常会笼络人心,这一点与其说是为达到其政治目的,不如说是源于其仁厚的性格。他所到之处,无不受老百姓称颂:如在曹操攻打新野县城之时,刘备宁可放慢行军速度,也要带上百姓同行。须知“兵贵神速”,更何况当时刘备是在自身难保的前提下去逃难的,有人因此便认为刘备这是多此一举,他们的依据是曹操此行的目的是追杀刘备,不是屠杀百姓,而刘备当时如果抛弃百姓,便可顺利脱离危险。笔者认为此言差矣:首先,曹操曾杀掉吕伯奢一家,不久后又因徐州牧陶谦的部下杀了其父而兴兵攻打徐州,在此过程中大肆屠杀百姓以泄私愤,在百姓心目中已留下了残暴的印象。更何况即使曹操并非是为杀老百姓而来,在进军过程中也难保不伤及百姓。而且从老百姓都愿意跟随刘备这一点也说明,刘备确实和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更为重要的是,刘备争夺天下必须依靠人和,因为天时和地利已分别被曹操和孙权所占据,而人和则是刘备争夺天下的唯一资本,一旦失去人和,灭 亡便是刘备唯一的结果了。因此,刘备此举虽然使行军速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换回的却是更为重要的人心。而当时诸葛亮就在刘备身边,也是他出主意让刘备张贴告示号召老百姓随军同行的,而其手下的关羽、张飞等人也没有太多异议,可见这是一种长远之见。诚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也。 文中还有一个片段令笔者倍受感动:长坂坡一战,赵云为救刘备家眷杀奔曹营,有人误认为赵云是去投降曹操了,连张飞都信以为真,只有刘备坚信赵云不会降曹。事实果然未出刘备所料,赵云非但没有降曹,还救回了甘夫人、简雍和阿斗,刘备倍受感动,感激之情一时无以言表,将儿子阿斗掷于地上,言道:“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感动得赵云这样一位万夫难当的英雄泪流满面:“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此段文字被有的人认为是刘备收买人心之举,不过是作作样子而已,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者倒宁肯相信这是刘备当时一种真情的表露,试想一下,有谁会为了一个手下人而将自己的亲生骨肉掷于地上?而当时刘备除此之外又能以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赵云的感激之情?正如文中有诗云:“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 此外,客观的说,刘备还是一个聪明的领导人,他清醒的认识到,论个人能力,他是不如曹操的,于是他理贤下士,到处求教于高人,并充分利用和挖掘手下人的才能:先是重用毛遂自荐的单福(即徐庶),委以军师重任,单福果然不负刘备所望,几次击败曹兵;尤其是其三顾毛庐求见并聘请诸葛亮一段,更是将其求贤若渴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得本不愿出山的诸葛亮感动于刘备的真诚,终于同意辅佐刘备,并助刘备成就了一番霸业。 说到这,有人可能会有疑异:当时才能不在诸葛亮之下的庞统投奔刘备,一开始并未受到重用,这又如何说明刘备的礼贤下士呢?其实这并不奇怪,关键在于刘备当时并不了解庞统的才能,虽然庞统手中握有诸葛亮的亲笔举荐信,但庞统更想通过自己的实际才能得到刘备的认可,因此并未向刘备出示这封信。即使是当初聘请诸葛亮,也是先通过徐庶的推荐,而后又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一番分析,认为诸葛亮的见解确实高明,才决定聘请诸葛亮的。更何况当刘备对庞统的才能有所了解后,立即对庞也委以军师的重任。可见刘备也是有相当的主见的。 有人认为刘备爱哭是软弱的表现,笔者认为此言有失偏颇。试想,刘备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白手起家,通过多年的作战成就一番伟业,没有刚强的性格能做到吗?笔者举几个例子来表现刘备的英勇刚强之处:一、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张飞和关羽合力也仅与吕布战了个平手,这时刘备出马,兄弟三人合力终于战胜了吕布,在描述此战的长诗中有:“枭雄玄德掣双锋,抖擞天威施勇烈”这样一句;而在京剧小宴中吕布的唱腔中也有:“刘玄德舞双剑浑如天神降”这样的评价,这都体现了刘备英雄的一面;二、赤壁之战时,周瑜言道:“刘备乃世之枭雄,不可不除。”可见周瑜将刘备与曹操并列为东吴的两大威胁,而眼前的是曹操,长远的则为刘备,因此想假借刘备过江议事之机欲加害刘备。而刘备明知此行有险,但出于全局考虑,依然应邀赴约,但同时他带上关羽同往,做了较为周密的安排。当诸葛亮听说刘备过江时都吃了一惊,慌忙前去察看,发现关羽在旁护驾时,方才长出一口气。在关羽的威慑下,周瑜始终未敢轻动。这段文字表现了刘备的胆识及处事的周密。而最能体现刘备雄才大略的描写莫过于“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一段了:曹操见树上结满青梅,便请刘备来到小亭来品梅饮酒,借机试探刘备,在席间曹操请刘备试举天下英雄,刘备举出了袁术、袁绍、刘表、孙策等人,皆被曹操一一否定,最后曹操认为:“今天下英雄,惟刘使君 与操耳。”要知道曹操是非常善于识人的,以曹操当时的地位、能力,尚把刘备与自己并列,可见刘备确非等闲之辈。当时刘备闻言大吃一惊,手中的匙箸不禁落地,此时恰巧天空打了一个惊雷,刘备从容地拾起匙箸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言:“丈夫亦畏雷乎?”刘备道:“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巧妙地把自己惊慌的神情掩视过去了。同时给了曹操一个假象,使曹操认为刘备是一个胆怯懦弱的人,放松了对刘备的戒备,为自己以后逃离虎穴创造了先决条件。这段文字不仅通过曹操之口表现了刘备的雄心壮志,更直接地表现了刘备的机敏。而后来事态的发展也正应验了曹操的预言,刘备果真成了曹操欲统一天下的最强劲的对手。 写到这,有人不禁要问:“刘备本身有这么多优点,而且论谋士,得一而安天下的卧龙凤雏(即诸葛亮和庞统)都在其帐下为其出谋划策;论武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及魏延等,皆有万夫不当之勇;论兵力,占据西川时的刘备要强过孙权,而与曹操不相上下,为什么他没有统一天下呢?”这正是笔者下面将要提到的刘备的缺点:笔者前面曾言,刘备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但成语“过犹不及”正是刘备致命的弱点。作为一个普通人,重情重义是优点;但作为一个领导人,过分的看重情义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且看以下几个片段:片段一:刘备帮助陶谦保住了徐州,于是陶谦想将徐州交付与刘备,但刘备却坚辞不受,直到第三次陶谦临终前再次托付,刘备方才领受。其实前两次陶谦的托付也是十分挚诚的,如果刘备在陶谦第一次托付时就接受,以徐州为自己的根据地来发展,想来会在以后的斗争中主动得多。虽然最终刘备接受了徐州,但也错过了治理的最佳时期。他之所以迟迟不受,无碍乎一个“义”字,其实,他这是对“义”字的理解过于狭隘了。作为争夺天下之人,应该妥善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必要时就应该舍小义而取大利,刘备显然忽略了这一点;片段二:刘备暂居刘表处,刘表欲将荆州托付于刘备,诸葛亮以眼神示意刘备接受,而刘备出于感情用事未与答应。后来蔡氏姐弟违背刘表临终前欲将荆州传于长子刘琦之意,私立次子刘琮为荆州之主,并欲将荆州献与曹操,刘琦派伊籍去找刘备商量对策,伊籍建议刘备以吊丧为名智取荆州,诸葛亮也认为此计甚妙,而刘备认为此乃不义之举,不肯听从。这再次表现了刘备对“义”字理解的狭隘性:首先,蔡氏姐弟私改刘表遗嘱,并欲将荆州献与曹操,此为不忠,刘备伐之此乃代兄讨逆,这才是大义之举;何况,刘备夺取荆州之后,完全可以把荆州交与长子刘琦,要知道,刘琦是与刘备同心的,而且刘琦自身又缺乏主见,必会对刘备言听计从,从而使刘备掌握荆州的实权,这既不违背忠义之道,又得以实惠,又何乐而不为呢?而刘备偏偏目光短浅,放弃了这一良机。要知道,当时荆襄九郡不仅地域辽阔,而且兵精粮足,拥有“马军五万、步军十五万,水军八万共二十八万。大小战船七千余只”(蔡瑁语),如此雄厚之实力,已大大超过了只有三万水军的东吴。而在赤壁之战时,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这其中荆州的降兵就超过了三分之一,而这部分军队又是占据地利,以逸待劳的精锐之师。如果刘备当时掌握了荆州,甚至不与东吴联合,就有击败曹操的可能,而且也可以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这一大好良机被其放弃,造成了后来处处被动的形势。若非后来孙刘联盟,集周瑜、诸葛亮及庞统等数位高人之合力,加之曹操自身用兵出现失误,恐怕当时天下就被曹操统一了。由此足见感情用事这弊端。 写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及刘备最重大的失误,即为给关羽报仇而兴兵东吴,引发历史上著名的彝陵之战。其实,刘备在此之前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庞统命丧西川后,他派关平送信给荆州的诸葛亮,请诸葛亮前来救援。信中虽未明言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第 31 页 共 31 页

    注意事项

    本文(三国演义人物评价.docx)为本站会员(33****8)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