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docx
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 篇一: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整理资料 U1绪论 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 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 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客观性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 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 的规律。 (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经济背景,主要是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人口和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 (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水平、社会、资源和环境) (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 (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在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 的社会经济状况肥西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区域 发展的方向,指定区域发展的策略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 U2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2、什么是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答:(1)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 部分生态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 (2)内容: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 (3)评价方法: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 7、自然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2)自然资源的评价方法: 1质的评价;目的自然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和对生产部门的适合程度 对象各自然资源的质量构成因素 内容:技术上的可能性 经济上的合理性 需求上的迫切性 2量的评价;目的确定开发规模和对生产部门的保证程度 内容:绝对数量确定优势资源 相对数量对需求的保证程度、服务年限、 人均占量 3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 4可能开发利用的方式或方向,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前提的评价; 5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 8、说明如何合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 答:(1)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技术经济条件下,以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 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 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 U3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1、区域经济特色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区域经济特色是由区域差异、区域优势、产业布局指向、劳动地域分工规律 和区域利益所决定的,主要表现为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和区域产业布局特色。产业 结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构成 ,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设施 ;产业布 局: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下,自然资源指向、分散布局;以二、三产业为主的 产业结构下,工业、基础设施,集中式布局。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 主导产业:带动性、经济特色、经济地位 ; 支柱产业: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大量劳动力、就业 2、区域市场化水平时如何印象区域经济发展的? 答:1市场对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是促进区域优势发挥,增强区域 生产专业化协作,促成区域具有个性特色的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2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以及经济合理性; 3市场地域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4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5市场意识是形成经济活动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3、通过实例说明社会文化背景对区域发展的决定作用. 答: 例:改革开放以来,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与外资引进相结合,造成 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4、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1)区域人口结构: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民族构成; 影响因素 性别构成:出生婴儿性比例 男女分龄死亡率 移民 战争; 年龄构成: 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迁移 措施 年龄构成: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公共基础设施 服务型产业规划 5、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 市场结构对商品服务的需求种类、规模、购买能力 收入水平主要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 消费观念提前消费(社会、传统、 文化) 6、基础设施(为保障生产、方便生活而建设的区域性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配 置水平反应区域社会发展的程度 7、文化本土化 :基于本地文化资源秉赋而强化文化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关键位置 的产业发展。 8、政策对人们生活的连锁式影响 U4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1、 简述技术进步的概念和类型,说明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 答:(1)技术进步:是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 使之更好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技术激进步包 含两层含义:一是技术本身的变革、发展;二是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 (2)技术进步的类型: 1狭义的主要包括:改造旧设备,应用新设备;改进旧工艺,应用新工艺;采 用新能源和新材料;改进老产品,提高其性能和质量;降低各种生产消耗;提高 劳动者技能。 2广义的包括:生产要素质量的变化;劳动者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 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合理应用;提高规模经济;政策的影响;管理水平的提高;提 高资金利用效率。 2、产出增长的构成:资本边际生产力、劳动力边际生产力、技术进步 3、如何评价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条件?试对你熟悉的区域的技术条件做一评价。 答: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技术引进: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式、提供服务 的系统知识的转让,但不包括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赁。它是从国家的角度看技术 转让。技术转移:从地区的角度来看技术转让。 4、技术引进需考虑的因素:适应当地的技术基础和生产力水平; 适应当地的自然资源特点,提高资源利用率; 适应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习俗; 适应当地人力资源基础,满足劳动就业需要; 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同时考虑市场容量; 考虑投资收益期及技术先进性水平; 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 U5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 1、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如何计算?用它来评价区域发展有何优缺点? 答:(1)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反映所有常驻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 标。在价值形态上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 (3)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国家富裕程度 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是用来描述经济结构,是描述接个总水平变化的重要指标 缺点:不能全面反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什么是绿色GDP?我国绿色GDP核算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为何要用它来评价 区域发展水平?答:绿色GDP=传统GDP-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 (1)绿色GDP:在传统GDP基础上,把资源和环境成本计算在内,既能反映一 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否,又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状况的 GDP。狭义理解为扣除自然资产随时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总量指标 (2)在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注入更多的环保成分,以科学衡量一个国家和 地区的实质性进步。 (3)现多国为粗放型增长模式。绿色GDP可以理解为“真实GDP”,不但反映 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反映了质量,能更为科学地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真实发 展和进步。 7、什么是区域竞争力?结合实例谈谈要提高一个区域的竞争力,应该从哪些方 面入手? 答:(1)区域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具 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 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2)1地方政府承担着组织培育区域竞争力的职能; 2实施人在战略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关键; 3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 4扶持优势企业,鼓励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内在竞争力。实例略。 ( 政府 市场 素质 创新提高 ) 12、什么是霍夫曼定理?了解它有何作用? 答:霍夫曼定理: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演变的规律,霍夫曼定理又被称作“霍 夫曼经验定理”是指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消费资 料工业所占比重。 通过设定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系数,对各国工业化过程中消费品和资本品工 业(即重工业)的相对地位变化作了统计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各国工业化无论 开始于何时,一般具有相同的趋势,即随着一国工业化的进展,消费品部门与资 本品部门的净产值之比是逐渐趋于下降,霍夫曼比例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 就是著名的“霍夫曼定理”。 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总产值/资本资料工业总产值;(反映工业化程度) 基尼系数=不平均分配的收入/总收入*100% U6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1、区域分工(劳动地域分工)的主要理论有哪些? 答:(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3)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要素密集:一个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如果其某一要素与其他要素的比率较 高,则该国是该要素充裕的 要素充裕:一种产品某一要素投入占其价值的份额比其他产品同一生产要素占其 价值的份额大,则称该产品是该要素密集型的。 U7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 3、何为主导产业?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有哪些? 答:(1)主导产业: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 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是 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 (2)区域比较优势基准(资源密集度,重点发展那些可以充分利用相对优势的工 业部门)、产业关联基准(选择能对较多产业产生带动和推动作用的产业为主导 产业)、筱原两基准(生产率上升的快为主,需求收入弹性最大化成为主导产业 选择的重要基准。Ei越大,市场容量越大,发展机遇、效益越好,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越高)。 4、你所在的省或市的主导产业是什么?你依据什么作出判断? 答:1对区域发展目标的贡献: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影响、对区域资源的有效利 用、对区域就业的作用、增加价值、出口潜力、环境影响; 2竞争能力:技术先进程度、产品质量水平、劳动生产率、市场占有率、利税 效果。 5、偏离份额分析法:rij=(bij,tbij,0)/bij,0 Rj=(Bj,tBj,0)Bj,0 bij,0=bi,0·(Bj,0B0) GijNij十Pij十Dij Nijbij,0·Rj Pij(bij,0bij,0)* Rj Dijbij,0·(rijRj) Gijbij,tbij,0 (N代表在宏观条件下的发展机遇,P代表产业基础,D代表创新力, P+D代表自身的区域特色) U8区域规划及其发展 1、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基本概念: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 发展和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2)主要内容:区域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城镇体系和 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基础设施规划、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环境治 理和保护规划、区域空间管制、区域发展政策。 U9区域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模式:自主发展战略、高速度增长战略、变通经济发展战略、初 级产品出口战略、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出口替代发展战略、信息化发展战略 空间发展战略模式:集中式发展、分散式发展、集中和发散整合发展 4、简述空间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答:空间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明确开发的重点城市、地 区和开发的时序或推进的层次关系,要体现区域和区内各部分空间开发上的问题 和未来开发策略,要体现区域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 战略重点是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任务,它是关系到区域全局性的战略目标能 否达到的重大的或薄弱的部门或项目。 战略重点通常在如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竞争中的优势领域。 二是区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三是经济转折时期的关键问题或扭转区域局面的关键因素。 * 战略重点具有阶段性,这是规划工作需要注意的。 * 战略重点可以有多个。 15个新兴产业: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移动通信、 生物、激光、新动力汽车、软件及服务外包、动漫、地球空间信息、数控机床、 新材料等 1+6:主城区基本控制在三环线以内,重点沿两江四岸开发建设,二环线以内城 中村、中心城区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远城区各集中规划建设一座中等 城市规模的新城,重点沿轨道交通、快速路开发建设,基本形成“1+6”(主城+ 新城组群)和“主城区为核、多轴多心”的城市空间总体构架。 一带四区:重点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功能组团构成的环城工业带(沿三环线至 外环线区域); 光电子信息及生物产业集聚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洪山江夏)、汽车及机电 产业集聚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蔡甸汉南)、钢铁化工及装备制造业集聚 区(青山武汉化学工业区阳逻)、食品轻工产业集聚区(吴家山经济技术开 发区黄金口黄陂)等四大产业集聚区 6个千亿产业集群(武汉):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钢铁、石油化工、食 品 U12区域产业规划布局 1、分析区域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及农业产业化布局要求。 答:(1)在生产组织上,按照农业经济再生产的规律,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 后诸多产业链通过利益纽带链接为一个完整产业系统; (2)在经营方式与内容上,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 一体化经营; (3)在经营目的上,要在提高产业化组织整体经营利润的基础上,使农业的增 值能力和比较效益得到提高,逐步形成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经济 机制,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加的目的; 篇二: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课后答案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崔功毫 魏清泉 刘科伟 编著) 课后答案 U1绪论 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 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 (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 (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 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 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 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U2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2、什么是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答:(1)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 (2)内容: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 (3)评价方法: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 3、简述生态破坏经济损失估算的方法。 答:(1)成本效益分析是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各种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的基础。目前与之相关的评估方法主要有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实验评价法和成果参照 法。 4、说明生态补偿的对象、补偿主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 答:(1)补偿对象: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者 (2)补偿主体:那些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获 益的单位和个人,可将其分为三大类:政府补偿、市场补偿和社会补偿。 (3)补偿标准:既切合实际又合理的生态建设的成本补偿,因时、地而异,因程度而异。 (4)补偿方式:经济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基金、押金和执行保证金制)、非经济补偿(实物补偿、技术(智力)补偿、政策补偿)。 5、何为外部性?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 答:(1)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外部性指的是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 (2)解决措施:外部效果内部化。政府的直接管制、基于市场的经济激励(价格控制、数量控制、责任制度)、源于科斯定理的自愿协商、社会准则与良心效应。 6、试述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1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3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2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3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7、自然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 1明确评价目标,有的放矢; 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 3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 4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评价方法: 1质的评价; 2量的评价; 3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 4可能开发利用的方式或方向,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前提的评价; 5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 8、说明如何合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 答:(1)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技术经济条件下,以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为前提,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 力。 (2)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分配:自然资源的代际分配;自然资源的代内分配:自然资源在 不同国家之间分配的公平性;同一国家内部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先分析,再分配,调整产业结构 U3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1、区域经济特色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区域经济特色是由区域差异、区域优势、产业布局指向、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和区域利益 所决定的。 2、区域市场化水平时如何印象区域经济发展的? 答:1市场对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是促进区域优势发挥,增强区域生产专业化 协作,促成区域具有个性特色的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2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以及经济合理性; 3市场地域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4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5市场意识是形成经济活动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3、通过实例说明社会文化背景对区域发展的决定作用. 答: 1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着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 2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 3区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 4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例:改革开放以来,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与外资引进相结合,造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 社会的快速发展。 4、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1)区域人口结构: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民族构成; (2)人口增长分析:人口的自然增长分析、人口的机械增长分析(迁入迁出)。 5、选择某一地区,试分析其人口自然增长类型。(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答:(1)人口增长类型:原始型、年轻型、成年型、衰老型 6、教育成本与收益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1)教育成本:是为了培养一定熟练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 素质而耗费的教育费用,包括教育的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 (2)教育收益:是教育对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知识与技巧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种种有益效 果,也称教育的经济收益。包括个人收益(直接:收入增加;间接:较大的职业适应性和更 多的就业机会、由于较强的能力而实现的消费支出的节省、较健康的身体、世代影响)和社会收益(直接社会收益:劳动生产率提高和间接社会收益:政治、道德)。 7、试比较说明适度人口、人口承载力、人口容量、土地承载力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答:(1)适度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 超过或少于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便是最合适的人口。 (2)人口容量: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时期内,利用该地区的能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及智 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人口承载力:一定时空范围内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 (4)土地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以及土地生产价值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 (5)四者的区别与联系:适度人口和人口容量因地而异、因人口的消费标准而异、因经济 生产力和技术水平而异、因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而异。人口容量和适度人口就是指人口承 载力。土地承载力是各项指标的最基本条件 8、试论区域政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如何进行区域政策效应评价? 答:(1)关系: 1区域政策是区域战略的支撑,因而,在确定区域政策前,一般需要明确 区域政策战略; 2区域政策是为解决区域问题和促进区域发展而生的工具; 3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区域政策,好的政策可以促进区域快速发展,不好的政策则会抑制发 展。 (2)评价就是对具体的区域政策和发展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分段的定性描述和对某 项具体的区域政策进行系统、定量的分析。(定性、定量) 9、结合实例论述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1)制度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最深刻的动因。所谓制度创新是指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制度创新主体为获得潜在收益而进行的制度安排。分为诱致性制度创新(招商引资)和强 制性制度创新(省级政府 强 家庭联产承包制)。 比如某市实施的十五“农业创新计划”,包括六大工程:农业良种、优质农产品生产、农业产 业化、生态效益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示范和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区等。 U4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1、 简述技术进步的概念和类型,说明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 答:(1)技术进步:是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 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技术激进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技 术本身的变革、发展;二是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 (2)技术进步的类型: 1狭义的主要包括:改造旧设备,应用新设备;改进旧工艺,应用新工艺;采用新能源和 新材料;改进老产品,提高其性能和质量;降低各种生产消耗;提高劳动者技能。 2广义的包括:生产要素质量的变化;劳动者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资源的重 新配置和合理应用;提高规模经济;政策的影响;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3)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技术进步与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2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3技术进步与区域劳动就业: 2、 索洛余值法预算技术进步的经济贡献的依据是什么? 答:利用增长率方程可以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和劳动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索洛余值法把总产出看作是资本、劳动、技术三个投入 要素的函数,从总产出增长中扣除资本、劳动带来的总产出的增长,余值作为技术进步的作 用,有一定的科学性。余值法计算的技术进步是广义的概念,包括提高装备技术水平、改革 工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等,从而能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有用的依据。 3、如何评价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条件?试对你熟悉的区域的技术条件做一评价。 答:技术扩散:指的是技术的创新通过市场传播的过程。从地理角度看,技术扩散是技术在 空间上的流动和转移,它是由新技术的供方、受方、传递渠道组成。 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技术引进: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式、提供服务的系统知识的转 让,但不包括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赁。它是从国家的角度看技术转让。技术转移:从地区的 角度来看技术转让。 技术选择的原则:(1)有利于提高当地的技术水平;(2)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3)新技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并同时考虑市场容量问题;(4)应 满足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要求。 发展中国家技术短缺,加快区域发展,节约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培养人才。我国:技术引进,与设备相结合,与投资相结合 4、谈谈技术扩散和技术引进对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影响。 答:技术引进是落后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这一点已为世界经济发展史所证实。我 国1979年以前的技术引进方式是以成套设备进口为主,单纯技术引进为辅助,这种引进方 式可以使我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批骨干企业,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技术引进后会进行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但只有通过扩散,才能够创造出规模效益。主要通 过企业间的技术扩散,社会科研部门与企业间的技术知识扩散,通过人员流动进行技术扩散。 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将国外先进技术成果融入自己的产业体系之中并在发展本来的新一 代工业体系方面在世界前列。 U5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 1、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如何计算?用它来评价区域发展有何优缺点? 答:(1)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反映所有常驻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2)计算方法:1生产法: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平入手,剔除生产 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增加值=总产出 中间投入 2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对常驻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 算。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支出法:从最终使用角度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去向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货物 和服务的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内容。增加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 进口 (3)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国家富裕程度和人民生活 水平高低,是用来描述经济结构,是描述接个总水平变化的重要指标 缺点:不能全面 反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什么是绿色GDP?我国绿色GDP核算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为何要用它来评价区域发展 水平? 答:(1)绿色GDP:在传统GDP基础上,把资源和环境成本计算在内,既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否,又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状况的GDP。狭义理解为 扣除自然资产随时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总量指标 (2)在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注入更多的环保成分,以科学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实质 性进步。 (3)现多国为粗放型增长模式。绿色GDP可以理解为“真实GDP”,不但反映了经济增长 的数量,更反映了质量,能更为科学地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真实发展和进步。 3、什么是人类发展指数?它是如何计算的? 答:(1)人类发展指数是测算人类发展水平的概要指标,它衡量了一个国家在三个人类发展 的基础方面的发展水平,这三个方面包括: 1健康状况 2受教育程度 3生活标准 (2)GDP指数为实际数值取对数后计算,计算公式是: GDP指数=(log实际数值log最小值)/(log最大值log最小值) 4、利用实际资料,对近期我国人类发展指数在世界的的排名进行分析。 答:略。 5、什么是竞争力?竞争力分析应包含那几个层次? 答:(1)竞争力是指一个行为主体与其他行为主体竞争某种(些)相同资源的能力。 篇三: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提纲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提纲 第一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 自然资源的概念 2, 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的赋存条件(地下 地表) 国民经济用途(农 工 旅游) 利用方式(直接生活 劳动资料) 是否可生(再生 不可再生 可更新) 3自然资源的特征 (有限 区域 整体 多用途 社会) 4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自然资源区域社会 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生产力 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科学技 术发展 范畴扩大 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 (2) 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量规模质量效益 地域组合产业结构) 5自然资源的评价方法 (1) 质的评价(可利用价值 一定生产部门的适合度可为人们利用的自然资源只有达到一 定的质量标准才有开发价值 技术可能 经济的合理性 需求上的迫切性) (2) 自然资源的量的评价(自然资源的开发规模 自然资源对一定的生产部门或区域经 济发展布局的保证程度服务年限 资源的愿景的需求量) (3) 自然资源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评价(产业结构 ) (4)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方向,以及开发利用技术前提评价 (5)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 6资源承载力概念 (1) 内涵(时空 社会经济 课持续内涵) (2) 特征(有限 动态性 增长性) 第二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第一节: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分析 1,区域经济特色形成原因(区域差异 区域优势) 第二节:区域人口劳动力分析 1, 人口对区域发展作用 (1) 人口数量 (2) 人口质量 (3) 人口迁移 2, 区域劳动力供应分析 (1) 质和量(求业人口属于已开发人口 (2) 区域劳动力的就业与失业 我国就业的压力来源三个方面 3, 适度人口和人口容量 (1) 适度人口: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最大值的人口规模 (2) 适度密度:居民获得高生活水平的人口密度。 (3) 人口容量:(因地 阶段 消费 技术) 第四章:区域技术支持分析 第一节:技术条件与区域发展 1, 技术进步与区域发展 (1) 技术进步的2个含义: (2) 技术进步的类型(有可能多选题出现)狭义 与广义 (3) 英国希克斯 节约资本型技术 中性技术 节约劳动型技术(判断 选择) (4) 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资源 区域发展 就业) 第二节: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1, 技术扩散 (1),技术扩散的概念(熊彼特梅特卡夫) (2)技术扩散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