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化学总复习课件(人教)系列 第四章 第5讲 氨和铵盐.ppt

    • 资源ID:3325462       资源大小:1.27MB        全文页数:9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化学总复习课件(人教)系列 第四章 第5讲 氨和铵盐.ppt

    第5讲 氨和铵盐 一、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自我诊断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说明理由。 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 实验室用浓氨水与NaOH固体制取氨气。 氨和酸反应生成铵盐,与挥发性酸相遇时能形 成白烟。,基础盘点,某晶体与NaOH共热放出一种使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晶体中含有NH 。 氨水中含氮微粒中最多的微粒是NH 。 把NH3通入稀HNO3中,当溶液的pH等于7时, 溶液中NH3和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 正确。不正确,NH3本身不导电, 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NH3+H2O NH3H2O NH +OH-而导电,故NH3不是电解质; 不正确,氨水中存在大量的NH3H2O和少量的 NH ;不正确,NH3和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 时,得到NH4NO3溶液,NH 水解使溶液显酸性, pH<7。,提示,基础回归 1.物理性质 氨气是 色 气味的气体, 液化可作制冷 剂,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 体积的 氨气。 2.分子结构 电子式: 。,无,有刺激性,易,700,3.氨的化学性质 (1)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3H2O NH +OH-,氨气溶 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 。氨水为可溶性 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 NH3H2O 。,NH3H2O、,NH3、H2O、NH 、OH-、H+,NH3+H2O,(2)氨气与酸反应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 近,其现象为 ,将浓盐酸改为 , 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为: , 。 与CO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NH3+CO2+H2O NH4HCO3或2NH3+CO2+H2O (NH4)2CO3,有白烟生成,浓硝酸,HCl+NH3 NH4Cl,NH3+HNO3 NH4NO3,(3)NH3的还原性 氨的催化氧化 化学方程式: 与其他氧化剂反应 4NH3+3O2(纯氧) 2N2+6H2O 4xNH3+6NOx (2x+3)N2+6xH2O 2NH3+3CuO 3Cu+N2+3H2O 8NH3+3Cl2 N2+6NH4Cl(白烟),4NH3+5O2 4NO+6H2O,(4)与盐溶液反应 将氨水加入下列溶液,生成红褐色 沉淀,生成白色 沉淀,Fe3+3NH3H2O Fe(OH)3+3NH,Al3+3NH3H2O Al(OH)3+3NH,4.制法 (1)实验室制法 。 (2)工业制法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N2+3H2 2NH3,二、铵盐及NH 的检验 自我诊断 某种常见的白色晶体A,与盐酸反应产生无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B;将B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若在A的水溶液中加氢氧化钡溶液,则析出白色沉淀 C和无色气体D;D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加热固体A,可生成水、 B和D,而且B和D的物质的 量之比为11。根据以上事实,可以判断出A是 , B是 ,C是 。加热固体A生成水、B 和D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NH4HCO3 CO2 BaCO3 NH4HCO3 NH3+CO2+H2O,基础回归 1.铵盐的概念 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2.铵盐的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 色固体,均易溶于水。,白,3.铵盐的化学性质 (1)受热易分解 NH4Cl (NH4)2CO3 (2)与碱反应 NH +OH- NH3+H2O 在稀溶液中不加热:NH +OH- NH3H2O 在浓溶液中不加热:NH +OH- NH3+H2O (3)水解反应:NH +H2O NH3H2O+H+,NH3+HCl,2NH3+CO2+H2O,4.NH 的检验 未知液 呈碱性 湿润 色石蕊试纸变 色,则证明含NH 。,红,蓝,要点一 氨气的三种实验室制法 1.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 一般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 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 (1)装置:“固体+固体 气体”(与用KClO3 或KMnO4制O2的装置相同)。 (2)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3)干燥:用碱石灰(NaOH和 CaO固体的混合物)。,要点精讲,(4)验满方法: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 管口,试纸变蓝色;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 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5)环保措施:收集时,一般在管口塞一团用水 或稀H2SO4浸湿的棉花球,可减小NH3与空气的对 流速度,收集到纯净的NH3,同时也可避免污染空 气。,2.加热浓氨水 (1)反应原理:NH3H2O NH3+H2O。 (2)装置如图1,图1,3.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 (1)反应原理: 浓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NH3+H2O NH3H2 O NH +OH-,加入固态碱性物质 (如CaO、NaOH、碱石灰等),使平衡逆向移动, 同时反应放热,促进NH3H2O的分解。 (2)装置如图2,图2,【典例导析1】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NH3 吸收NH3,检查装置气密性 利用排空气法收集CO2,A. B. C. D.,解析 项收集NH3装置中无棉花;项NH3通入CCl4 中,NH3不溶于CCl4,不会产生倒吸,逸出的NH3又 可被稀H2SO4吸收;项向长颈漏斗中加一定量水, 没过长颈漏斗的下端,关闭止水夹,再加一定量的 水,液面停止在某一高度不下降,可说明气密性良 好,反之,气密性不好;项,收集比空气重的气体 应长进短出。 答案 C,迁移应用1 下列仪器组合装置可以实现不同的实 验目的。,(1)甲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 。 (2)若A中盛浓氨水,B中放氧化钙,通过化学反 应可以生成氨气,反应方程式为 。 该实验中有大量氨气逸出的原因是 (说明两点)。 (3)若C中放水,通过排水法可以测量NH3体积, 则应对C装置采取何种措施,才能使排水量气法顺 利进行,且测量结果较为准确?,(4)若A中放稀硫酸,B中放镁铝混合物,用该装 置可以测定混合物中镁的质量分数,有同学提出用 如乙图装置代替原甲图A、B组合装置,从实验的可 行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来看,这样做至少有以 下两点好处: 。 (5)实验结束时,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在测量 量筒中水的体积时,应注意 , 。(至少答两点原因),解析 (2)由于NH3H2O+CaO Ca(OH)2+NH3, 且CaO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NH3在水中溶解度降 低而逸出,且因为溶液中OH-浓度增大,使平衡 NH3+H2O NH3H2O NH +OH-逆向移 动,有利于NH3逸出。(3)由于氨气的溶解度较大, 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为了避免氨气与水的接触, 可以在水的上面覆盖一层植物油。(4)两图相比, 乙图可以使液体顺利滴下,可以使误差更小些。,答案 (1)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对烧瓶外壁微微加 热,若洗气瓶中右端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且能保 持一段时间不下降,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 (2)NH3H2O+CaO Ca(OH)2+NH3 CaO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NH3在水中溶解度降 低而逸出;溶液中OH-浓度增大,使平衡NH3+ H2O NH3H2O NH +OH-逆向移动, 有利于NH3逸出 (3)在C中水面上覆盖一层植物油。,(4)有利于分液漏斗中液体顺利滴下(分液漏斗 上方和烧瓶内气压相同);防止滴下的溶液排出 相应体积的气体从而产生误差 (5)待气体温度恢复到常温;上下移动量筒, 使量筒中液面和广口瓶液面相平;读数时平放量 筒,使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要点二 喷泉实验 1.喷泉形成的原理 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这种压强差的作 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 来,即形成喷泉。 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的方法 (1)减小容器内压强 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 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被 吸收。,当外部的水或溶液接触容器内气体时,由于气体 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吸 收,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 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 喷出,形成喷泉。 (2)增大容器内压强 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 酒精等)或由于发生化学反应,容器内产生大量 气体。使容器内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 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例如喷雾器、人 造喷泉等均是利用了此原理。,3.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能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和吸收剂,4.喷泉实验成败的关键 (1)装置气密性要好; (2)烧瓶要干燥; (3)气体的纯度要高。,【典例导析2】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 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图甲中,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 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 ) A.HCl和H2OB.O2和H2O C.NH3和H2OD.CO2和NaOH溶液,(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 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 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 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 A.Cu与稀盐酸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D.NH4HCO3与稀盐酸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在图乙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 中加入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 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 )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 比较图甲和图乙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 分析,图甲 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图乙 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填“增大”或“减小”),(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 上述 (填“图甲”或“图乙”)装置的原理相似。 解析 图甲装置形成“喷泉”是因为烧瓶内气体极易 溶解于烧杯和滴管中的液体,使烧瓶内的压强突然 减小而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图乙装置恰恰相反, 下部锥形瓶中的物质相互反应产生气体,使锥形瓶 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压强差,将液体从下瓶中压 入到上瓶形成“喷泉”。,答案 (1)B (2)D 锥形瓶中发生反应: NH4HCO3+HCl NH4Cl+CO2+H2O,随着CO2 气体产生,锥形瓶中的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 A 浓 H2SO4 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温度 升高使锥形瓶中的酒精挥发加快,瓶内压强增大, 从而形成“喷泉” 减小 增大(3)图乙,迁移应用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氯气的喷泉实验 时(装置如下图),发现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喷入 烧瓶后溶液的红色褪去。甲、乙两位同学对此现象 分别做了如下推测:,甲:因为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使溶液碱性减弱 甚至呈酸性,所以溶液红色褪去。 乙:因为氯气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HClO,由于 HClO的氧化漂白作用而使溶液褪色。 (1)验证甲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的方法是 。 验证乙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的方法是 。 (2)如果将NaOH溶液改成酸性KMnO4溶液,把Cl2 换成SO2气体,试问用图示所给装置完成喷泉实验是 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如果认为 不合理,请说明你的理由: 。,(3)类似“褪色喷泉实验”还有多种“变色的喷泉实 验”。请你按实验要求,分别设计1个“变色喷泉实 验”并填写下列表格:,解析 本题是将教材上的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和拓 展,并与实验探究问题结合在一起。探究验证氯气 使含酚酞的氢氧化钠褪色的原因。若乙同学的说法 正确,则说明酚酞被氧化,再加入氢氧化钠不会变 红色;而如果甲同学正确,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 变红色。用高锰酸钾溶液和SO2进行喷泉实验,要 考虑药品对仪器的影响,由于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 性,会使橡胶(连接玻璃管的橡胶管、胶头滴管) 氧化腐蚀,因此,该实验不合理。无色变红色是解 题的关键,可以是含酚酞的水溶液遇氨气。红色变 无色的情况可以是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氢 气体或SO2(也就是酸性气体)相遇。,答案 (1)取烧瓶中的无色溶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 液,如果溶液恢复红色,则可证明甲同学的推测是 正确的 如果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不能恢复红色, 则说明乙同学的推测是正确的 (2)不合理 KMnO4 溶液可与橡胶塞反应,也 不能盛放在倒置的胶头滴管中,(3)(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对点训练,题组一 氨气的制备及其性质 1.有关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NH3是4核10电子极性分子,三角锥形,具有 还原性 B.NH3极易溶于水,可做喷泉实验,氨气易液化, 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C.氨气是非电解质,NH3H2O是电解质 D.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遇氨气产生的白烟为小冰晶,解析 NH3分子中氮元素呈-3价,是最低价态,因此 NH3具有还原性,A项正确;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极 性分子NH3易溶于极性溶剂H2O,液氨的汽化热很 大,可作制冷剂,B项正确;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指 化合物,氨水导电是因为NH3H2O电离出NH 与 OH-,NH3H2O是电解质,故C项正确;浓盐酸与 NH3作用产生白色晶体NH4Cl,故D项不正确。 答案 D,2.某物质化学式为NH5,常温下是固态,能与水剧烈反 应放出两种气体。在NH5中的各原子均具有稀有气体 的稳定结构,则下列对NH5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NH5属于离子化合物 B.NH5属于共价化合物 C.NH5与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NH5与NH3溶于水后均呈碱性,解析 由于在NH5中各原子均具有稀有气体的稳定 结构,根据价键理论,构成NH5的微粒为NH 和H-, 所以NH5属于离子化合物,A项正确,B项错误;由题 意NH5+H2O NH3H2O+H2,反应放热,NH3 逸出,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NH5和NH3 溶于水均得到NH3H2O,溶液呈碱性,D项正确。 答案 B,3.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 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 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 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中含酚酞)/红色喷泉 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解析 CO2在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不 能形成喷泉;NH3极易溶于水生成NH3H2O,NH3 H2O发生电离生成OH-,遇酚酞使之显红色;H2S和 CuSO4反应生成CuS黑色沉淀;HCl极易溶于水,且 和AgNO3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A不正确。 答案 A,4.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 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1)从上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氮气 、氢气 。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 将气体混合外,还可以 、 。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乙装置 的水中吸收氨, (“会”或“不会”)发生倒吸, 原因是 。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 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 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 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 (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OH-、 、 (填离子符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NH3的实验室制法、仪器的选 择以及实验安全问题,同时也考查具体处理实验 问题的能力。 (1)由题意知,制取N2应选固(液)+液加热装 置a,制取氢气选简易启普发生装置。 (2)甲装置中的浓H2SO4可用于干燥气体,另外 还可通过观察两导管口气泡的快慢,调节N2和H2 的流速。,(3)因NH3的合成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 到底,故从合成器中出来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N2 和H2,不可能发生倒吸。 (4)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可观察到 铂丝保持红热,氧化生成的NO与O2反应又生成NO2, 故可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生成的NO2与水反 应生成HNO3,HNO3与氨水反应得到硝酸铵。,答案 (1)a b (2)干燥气体 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 (3)不会 因为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 氮气、氢气两种气体 (4)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有红棕 色气体产生 (5)4NH3+5O2 4NO+6H2O (6)NH NO,题组二 铵盐 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共热: NH +SO +Ba2+OH- BaSO4+NH3+H2O B.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 NH +OH- NH3H2O C.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共热: NH +OH- NH3+H2O D.碳酸铵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 CO +CO2+H2O HCO,解析 A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H +SO + Ba2+2OH- BaSO4+2NH3+2H2O; B项,反应原理正确,且符合离子方程式书写要 求;C项,反应物均为固体,不能书写离子方程 式;D项,电荷不守恒。 答案 B,6.如图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 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甲:NaOH;乙:稀盐酸 B.甲:水;乙:氢氧化钠溶液 C.甲:氢氧化钠溶液;乙:水 D.甲:稀盐酸;乙:氯化钠溶液 解析 由物质分析的流程图可知:加入试剂甲, 有氨气生成,说明甲为碱性物质;加入试剂乙, 有气体生成,可区分NH4HCO3与NH4Cl,可知 乙为酸,综上分析,A正确。 答案 A,7.下图中各物质均由常见元素(原子序数20)组 成。已知A、B、K为单质,且在常温下A和K为气 体,B为固体。D为常见的无色液体。I是一种常用 的化肥,在其水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有不溶于 稀HNO3的白色沉淀产生。J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 干燥剂。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 反应条件未列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I的化学式为 ;J的电子式为 。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F的水溶液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解析 根据I是一种常用的化肥,且向其水溶液中 加入AgNO3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可推出I为 NH4Cl,从而逆推E和H分别为NH3和HCl中的一 种,由于H与F可以制J(常用干燥剂),从而推知 E为NH3,H为HCl,进而推出J为CaCl2,并能逆推,F为Ca(OH)2,D为H2O,由B和D(水)反应生成K 和F,且A和K反应生成E(NH3)知K为氢气,则A 为N2,再由F为Ca(OH)2(已推出)推知C中含有Ca 元素,从而推知C为Ca3N2、B为Ca,至此可以做出 答案。 答案 (1)NH4Cl (2)Ca3N2+6H2O 3Ca(OH)2+2NH3 (3)Cl2+2OH- ClO-+Cl-+H2O,8.A、B、C、D、E是含有同一种元素的常见物质。 C物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在1个C分子中形成共 价键的电子数与分子中所含电子数之比为37。 C、E均可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A。请回 答以下问题: (1)常温下将气体B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生成A和 D,则D的化学式为 。 (2)E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 写出E与氧气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工业合成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若使该平衡向生成E的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 有 (填字母序号)。 A.升高温度B.增大压强 C.使用催化剂D.液化分离E (4)D和E生成的化合物在某温度下加热分解,同 时生成两种氧化物。且在此过程中,若有0.5 mol 该化合物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 mol。写出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由C物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1个C分子中形 成的共价键的电子数与分子中所含电子数之比为 37,则C为N2,又A、B、C、D、E均含同一种 元素,则这种元素为氮元素,C、E均可以与氧气 在一定条件下生成A,则A为NO,E为NH3。 (1)气体B通入水中可以生成NO和D,推出B为 NO2,D为HNO3;(2)NH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 NH3与O2反应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3)工业上合成氨的化学方 程式为:N2+3H2 2NH3;若要使平衡向,正向移动,则可用降温、加压和及时液化分离NH3 等方法,故选BD;(4)NH4NO3受热分解的产物 比较复杂,不同温度下分解得到不同产物。由题 意,0.5 mol该化合物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且转 移2 mol电子,即1 mol化合物分解转移4 mol电子, 则N的化合价从+5价降为+1价,由-3价升为+1价, 则产物为N2O,另一产物应为H2O,化学方程式为: NH4NO3 2H2O+N2O。,答案 (1)HNO3 (2)三角锥 4NH3+5O2 4NO+6H2O (3)N2+3H2 2NH3 BD (4)NH4NO3 2H2O+N2O,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共60分) 1.(2009宁夏理综,7)将22.4 L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 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1.2 L (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 化学式为 ( ) A.NO2 B.N2O3C.N2OD.N2O4,定时检测,A,解析 设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xOy 2NxOy+2yCu xN2+2yCuO 2 x 22.4 L 11.2 L x=1,利用排除法,可知本题选A。,2.(2009全国理综,6)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 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 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 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A.14B.15C.23D.25 解析 2 mol Zn与稀硝酸反应转移4 mol e-,1 mol HNO3被还原为N2O转移4 mol e-,故被还原的硝 酸为1 mol,未被还原的HNO3为4 mol,两者之比 为14。,A,3.烧瓶中放入铜片和稀硝酸,来制取较纯净的一氧化 氮,反应开始后发现烧瓶中充满棕红色气体,这时 的操作应是 ( ) A.立即接上收集容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 C.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排水法收集 D.立即用排水法收集 解析 3Cu+8HNO3(稀) 3Cu(NO3)2+2NO +4H2O,NO因与空气中的O2反应产生红棕色的 NO2,同时还含有N2,所以想得到较纯净的NO, 必须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为C。,C,4.把SO2通入Fe(NO3)3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 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 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 最终被还原的是 ( ) A.SO2B.Cl-C.Fe3+D.NO 解析 SO2通入Fe(NO3)3溶液中时,+4价的S将+3 价铁还原为Fe2+,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是SO2通入溶液时,溶液呈酸性与溶液中的NO 构成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紧接着将Fe2+、SO 氧 化为Fe3+、SO ,NO 被还原,故立即又变棕黄色,滴入BaCl2溶液,产生BaSO4白色沉淀。,D,5.顺式Pt(NH3)2Cl2(式量为300)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抗 肿瘤药物。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5种元素组成 B.含有NH3分子 C.Pt的化合价为+4 D.Pt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5% 解析 根据分子式和其式量可以推知A错D正确。Pt(NH3)2Cl2分子中不可能包含NH3分子,在 Pt(NH3)2 Cl2中Pt应显+2价,B、C错误。,D,6.已知NH3难溶于CCl4,如下图所示,下列装置中, 不宜用于吸收氨气的是 ( ),解析 NH3极易溶于水,所以导管直接插入水中 吸收NH3时易产生倒吸现象,A项、D项有效地 防止倒吸现象的产生;NH3难溶于CCl4,所以C 项也避免了倒吸现象的产生;而B项易产生倒吸 现象,故B项不宜用于NH3的吸收。,B,7. 三氟化氮(NF3)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可由氨气和 氟气反应得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F2 NF3+3NH4F。下列有关NF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F3中N呈+3价B.NF3是共价化合物 C.NF3的氧化性比F2强 D.NF3分子呈三角锥形,解析 NF3的结构与NH3相似,呈三角锥形,是共价 化合物。F的非金属性比N强,所以NF3中N呈+3价。 根据题目所给反应知,反应中F2为氧化剂,NF3为氧 化产物,所以NF3的氧化性比F2弱。,C,8.从某些性质看,NH3与H2O相当,NH 与H3O+相 当,NH 与OH-相当,NH2-(有时也包括N3-)与 O2-相当。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 A.NH4Cl与KNH2反应:NH4Cl+KNH2 KCl+2NH3 B.二价活泼金属M与液氨反应:M+2 M(NH2)2+H2 C.盐酸与MNH反应:2HCl+MNH MCl2+NH3 D.NH4Cl与MO反应:2NH4Cl+MO 2HCl+M(NH2)2+H2O,解析 跟NH4Cl+KNH2 KCl+2NH3相对应的是 H3OCl+KOH KCl+2H2O,正确; 跟M+2NH3 M(NH2)2+H2相对应的是 M+2H2O M(OH)2+H2,正确; 跟2HCl+MNH MCl2+NH3相对应的是 2HCl+MO MCl2+H2O,正确; 而2NH4Cl+MO M(NH2)2+2HCl+H2O和 2H3OCl+MO MCl2+3H2O并不相似。 答案 D,9.研究发现,空气中少量的NO2能参与硫酸型酸雨 的形成,反应过程如下: (1)SO2+NO2 SO3+NO (2)SO3+H2O H2SO4 (3)2NO+O2 2NO2 NO2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与H2SO4在下述变化中 的作用相似的是 ( ) 潮湿的氯气通过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 硫化氢通入浓H2SO4中 浓H2SO4滴入萤石中,加热 加入少量H2SO4使乙酸乙酯水解,A. B. C. D.,解析 由于反应(1)SO2+NO2 SO3+NO (2)SO3+ H2O H2SO4 (3)2NO+O2 2NO2,可见NO2 反应前后没有改变,起催化作用,但从SO2SO3 H2SO4可见NO2又起了氧化剂作用。因H2SO4在硫化 氢通入浓H2SO4中起氧化剂作用,H2SO4在乙酸乙 酯水解中起催化剂作用,因此答案应选D。 答案 D,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pH=7时, c(SO )c(NH ) 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 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 C.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 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 D.向0.1 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 溶液中 增大,解析 A中当pH=7时c(NH )c(SO ),错误; B项中因为醋酸是弱电解质,pH相差1时浓度相差值 大于10倍,错误;C项中醋酸是弱酸,pH相当等体 积相混,谁弱谁剩余,显酸性,故滴入石蕊溶液呈 红色,正确;D项中氨水中加入(NH4)2SO4固体 抑制NH3H2O的电离,故 减小。 答案 C,11.有9.7 g Cu和Zn的合金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还 原产物只有NO气体,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 将溶液稀释为1 L,测得溶液的pH=1,此时溶液中 NO 的浓度为 ( ) A.0.3 mol/LB.0.4 mol/L C.0.5 mol/LD.0.6 mol/L 解析 n(NO)=0.1 mol,根据氧化还原 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相等可知:n(Cu、Zn) =0.15 mol,那么Cu2+、Zn2+对应的NO 为0.15 mol2=0.3 mol,溶液中NO 的浓度为 =0.4 mol/L。,B,12.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 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NO和NO2,NO2和 O2,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 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 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V1V2V3B.V1V3V2 C.V2V3V1D.V3V1V2,解析 NO不与水反应,设原有NO、NO2各3体 积,则3体积的NO2与水反应后,体积变为1体积, 此时剩余NO的总体积与原来气体的体积比为46。 由反应4NO2+O2+2H2O 4HNO3,可知等体 积的NO2和O2混合溶于水时O2过量,若二者皆为4 体积则剩余3体积氧气,与原来总体积的比为38。 N2不与水反应,NH3完全溶于水,气体剩余体积 为原来的一半。显然有V1V3V2。 答案 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13.(12分)(2008北京理综,27)X、Y、Z、W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均由原子序数小于 10的元素组成,X有5个原子核。通常状况下,W 为无色液体。 已知:X+Y Z+W (1)Y的电子式是 。 (2)液态Z与W的电离相似,都可电离出电子数 相同的两种离子,液态Z的电离方程式是 。 (3)用图示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有下 列主要操作:,a.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溶液,将盛有铜片 的小烧杯放入瓶中。 b.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好胶塞。 c.待红磷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 塞,向烧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步骤c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 。 红磷充分燃烧的产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是: 。 步骤c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一定温度下,将1 mol N2O4置于密闭容器中, 保持压强不变,升高温度至T1的过程中,气体由 无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温度由T1继续升高到T2的 过程中,气体逐渐变为无色。若保持T2,增大压 强,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气体的物质的量n随温 度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温度在T1T2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温度在T2T3之间,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保留1位小数) 。,解析 由题目中X有5个原子核,W为无色液体(H2O) 且发生了X+Y Z+W的反应可知X为NH ,Y为 OH-,Z为NH3,W为H2O。 (1)OH-电子式为 。 (2)2NH3(1) NH +NH (3)因实验目的中要求验证NO的还原性,而a、 b、c三个步骤只是制NO并没有完成该目的,故应 该打开止水夹,通入少量空气看是否产生红棕色气 体。,因为适量红磷、热NaOH溶液过量,则反应产物 为Na3PO4。可以先写化学方程式: P2O5+3H2O 2H3PO4 H3PO4+3NaOH Na3PO4+3H2O 合写可得:P2O5+6NaOH 2Na3PO4+3H2O,改 写即得。 气、液、固的三方面变化要答全。 3Cu+8H+2NO 3Cu2+2NO+4H2O,(4)据题图分析:T1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 mol, 则必定是NO2 2 mol,T2时刻气体的物质的量变为了 3 mol,据所学知识只可能发生2NO2 2NO+O2 的反应。 T2T3之间无论反应与否,质量为1 mol N2O4的质 量为92 g,物质的量为3 mol,则平均摩尔质量为 =30.7 g/mol,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0.7。,答案 (1)(2)2NH3(l) NH +NH (3)打开止水夹,通入少量氧气 P2O5+6OH- 2PO +3H2O Cu片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 为蓝色 3Cu+8H+2NO 3Cu2+2NO+4H2O (4)2NO2 2NO+O2 30.7,14.(12分)下图甲和乙是某学校王老师制备NH3并进 行性质实验时的改进装置:,()按图甲把仪器安装好,称取2 g固体氯化铵 装入试管底部,再快速称取2 g氢氧化钠覆盖在氯 化铵上方;立即用带有滴管的塞子塞紧(滴管预 先吸入约2 mL浓氨水);烧杯内盛滴有酚酞试液 的水;把浓氨水滴入试管里,可立即观察到试管 内发生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 ()将()中收集满NH3的圆底烧瓶取下,改 装成图乙所示的装置,胶头滴管内事先预吸入2 mL H2O,此时小气球系在玻璃棒上呈自然松弛状态; 将滴管内的水慢慢滴入烧瓶中,轻轻晃动烧瓶,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便可以验证NH3的某个性质。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中学化学教材中是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加热 制取NH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图甲中的NH4Cl与NaOH固体混合能否用CaO 固体代替? (填“能”或“不能) (3)如何判断图甲中烧瓶已收集满NH3? 。 (4)乙中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观察到的 现象是 ,它说明了NH3 。,解析 CaO吸水放热,解释同用NaOH固体。 答案 (1)Ca(OH)2+2NH4Cl CaCl2+2NH3 +2H2O (2)能 (3)烧杯内的溶液变红 (4)气 球逐渐变大 极易溶于水,15.(10分)下图中AJ分别代表相关反应的一种物 质。已知A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B、C、D,图 中有部分生成物未标出。,请填写以下空白: (1)A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J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在反应中,当生成标况下2.24 L G时,转 移电子数为 mol。,答案 (1)NH4HCO3 (2)2Mg+CO2 2MgO+C 4NH3+5O2 4NO+6H2O (3)NH +HCO +2OH- NH3+CO +2H2O (4)C+4HNO3(浓) CO2+4NO2+2H2O (5)0.2,16.(6分) 在50 mL a mol/L的硝酸溶液中,加入6.4 g Cu,全部溶解,假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2和NO,将反应后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100 mL时测 得c(NO )=3 mol/L。 (1)求稀释后的溶液pH=。 (2)若a=9,则生成的气体中NO2的物质的量为 mol。 (3)治理氮氧化物污染的方法之一是用NaOH溶液 进行吸收,反应原理如下: NO2+NO+2NaOH 2NaNO2+H2O 2NO2+2NaOH NaNO2+NaNO3+H2O,若将上述的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1 mol/L的 NaOH恰好被吸收,NaOH溶液的体积为 mL。 解析 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c(H+)+2c(Cu2+)=c(NO ) c(Cu2+)=1 mol/L c(NO )=3 mol/L c(H+)=1 mol/L pH=-lgc(H+)=0,(1)HNO3,氧化剂:生成NO、NO2 酸性:生成Cu(NO3)2 余酸:HNO3,(2)设生成气体中NO2的物质的量为x,NO的物质的 量为y,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相等得出 解得:x=0.125 mol y=0.025 mol (3)由方程式知1 mol N对应1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化学总复习课件(人教)系列 第四章 第5讲 氨和铵盐.ppt)为本站会员(Sak****ara)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