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ppt
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轮复习,一、考纲落实,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2、能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 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了解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二、考情分析,1.化学常用计量是化学计算的基础贯穿于高中化学始终,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的形式出现,高考主要考查对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相互关系及计算应用 2溶液是高考的热点内容,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常渗透到其他类型的计算中,并根据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解决题目中的实际问题,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尽管胶体的内容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不多,但也时有涉及,内容相对简单,应引起同学们的重视,三、基本知识落实,(一)、基本概念,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体。符号为n,单位是 mol ,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简称摩,符号mol)。适用于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2 g 12C所含有的原子个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符号:NA,单位: ,数值约6.021023,公式: (N代表微粒个数)。,mol-1,3.摩尔质量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 ,单位: ;数值等于(以克为单位)该粒子的 ,表达式: 。,g/mol,相对分子(原子)质量,M,4.气体摩尔体积 (1)概念:一定温度、压强下,单位 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为 。 (2)常用单位L/mol(或 )m3/mol(或 )。 (3)数值:在标准状况下(指温度为 ,压强为 )约为 。 (4)计算公式: (5)影响因素: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是固定不 变的,它决定于气体所处的 和 。,物质的量,Vm,m3mol-1,0,101 kPa,22.4 L/mol,温度,压强,Lmol-1,5.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 和 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 。 6、分散系 及其分类。 7、溶液组成、饱和溶液、溶解度。,温度,压强,相同数目的粒子,分散系,溶液,浊液,胶体,分散质粒子的大小,1 nm,100 nm,1 nm100 nm,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巨大数目分 子的集合体,高分子或多 分子集合体,8、溶质含量表示: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式中n为物质的量,单位为mol;m为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M 为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V气为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单位为L;Vm为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Lmol1;N 为粒子个数;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 mol1;Q 为物质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单位为kJ;H为反应热,单位为kJ/mol(注意应用时与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相对应);c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1;V为溶液体积,单位为L.,四、知识应用,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N2+3H2 2NH3 物质的量之比 13 2 气体体积之比 13 2 物质的分子数之比 13 2 物质的质量之比 286 34,1、(1)20 g A 物质和14 g B物质完全反应,生成8.8 g C物质、 3.6 g D物质和0.2 mol E物质,则E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 (2)12.4 g Na2X含有0.4 mol Na+,Na2X的摩尔质量为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练习1,2、某气体的摩尔质量是M g/mol,分子数为X,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是V L,质量是m g。某元素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 g/mol,原子个数是Y。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试说明下列各式表示的意义。 (1) 。 (2) 。 (3) 。 (4) 。 (5) 。,一个气体分子的质量,原子的物质的量,气体的密度,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密度,3、 在20时一钢性容器内部有一个不漏气且可滑动的活塞将容器分隔成左右两室。左室充入N2,右室充入H2和O2,活塞正好停留在离左端的1/4处(如图甲所示),然后点燃H2和O2,反应完毕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活塞恰好停在中间(如图乙所示),水蒸气的体积可忽略,则反应前H2和O2的体积比可能( ) 图甲 图乙 34 45 62 72 A. B. C. D.,4、 氨气具有还原性,在铜的催化作用下, 氨气和氟气反应生成A和B。A为铵盐,B在标准 状况下为气态。在此反应中,若每有1体积氨气 参加反应,同时有0.75体积氟气参加反应;若 每有8.96 L氨气(标准状况)参加反应,同时 生成0.3 mol A。 (1)写出氨气和氟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标准状况下,每生成2.24 L B,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0.6,4NH3+3F2 3NH4F+NF3,要点二 、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高考命题角度分析 1).状况条件和单位:考查气体时经常给出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等。用到22.4 L/mol时,必须注意到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 2).物质的状态: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态;SO3在标准状况下是固态,常温常压下是液态;在标准状况下,碳原子数为516的烷烃是液态。,3,3).物质结构:(1)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物质中含有粒子数(分子、原子、电子、中子、离子等),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等双原子分子,及O3、P4、18O2、D2O、Na2O2等特殊物质。(2)考查一些物质中的化学键的数目或电子对数,如:Si、SiO2、CH4、P4、CO2等。(3)氧化还原反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求算电子转移数目。如:Na2O2和H2O,Cl2和NaOH溶液反应等。(4)弱电解质的电离或盐类的水解: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及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时,常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盐类水解平衡。如NH4Cl溶液中n(NH )<n(Cl-)。,练习2,1.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A.1 mol任何气体体积都约为22.4 L( ) B.标准状况下,1 mol的SO3体积约为22.4 L( ) C.22.4 L戊烷蒸气完全燃烧生成CO2为5 mol( ) D.1 mol H2在100时体积一定比22.4 L大( ) E.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足量稀NaOH溶液反 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个( ),2、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的33.6 L氯气与27 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B.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A 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氧原子数为2NA D.1 L浓度为1 mol/L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个 CO,3、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 g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失去电子数为0.5NA B.1 L 2 mol/L的AlCl3溶液中含Al3+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11.2 L的SO3所含分子数为0.5NA D.室温下,8 g甲烷含有共价键数为2NA,D,要点三 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及气体摩尔质量的求解方法 1.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 阿伏加德罗定律可表示为同温同压下 , 据此可以推论: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 的量之比,即 (2)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 的量之比,即,(3)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之 比等于其摩尔质量或密度之比,即 。 (4)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气体的体积与其摩尔 质量成反比,即 。,2.气体摩尔质量的求解方法 (1)标况密度法:M=22.4(L/mol)(g/L)。 (2)相对密度法:A气体对B气体的相对密度 ,如对空气:M=(对空气)29。 (3)体积分数法: =M1V1%+M2V2%+ (V1%、V2%表示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也等于物质的量分数)。 (4) 基本概念推导,练习3、 1 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在以下各种情况下排序正确的( ) A.当它们的体积、温度和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密度(H2)(Ne)(O2) B.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压强p(H2)p(Ne)p(O2) C.当它们的质量、温度和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体积V(O2)V(Ne)V(H2) D.当它们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质量m(H2)m(Ne)m(O2),B,2、 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 产物都是气体。分解方程式为2A B+2C+ 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 d,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7d B.5dC.2.5d D.2d,B,3、由CO、H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60 mL,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生成物在101 kPa、120下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293,则原混合气体中H2所占的体积分数为() A. B. C. D.,4、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 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 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3H6 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 AB C D,要点四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质质量分数(w)之间的 换算 2.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3.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解度(S)的换算 4.气体溶质溶于水中制得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在标准状况下,1 L水中溶解某气体V L,所得溶液密度为(单位为g/cm3),则,物质的量浓度计算两个关键: 1.正确判断溶液的溶质并求其物质的量 (1)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如Na、Na2O、 Na2O2 NaOH SO3 H2SO4等。 (2)含结晶水的物质如CuSO45H2O CuSO4。 (3)特殊物质:如NH3溶于水后溶质为NH3H2O,但计算浓度时是以NH3分子作为溶质。 2.准确计算溶液的体积 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体积,应根据V= 求算。,特别提醒,水,水,练习4、 1、有硫酸镁溶液500 mL,它的密度是1.20 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是4.8%,则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4.0% B.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4 mol/L C.溶质和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0 D.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是19.2%,2、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的是 ( ) A.将40 g NaOH溶于1 L水所得的溶液 B.将80 g SO3溶于水并配成1 L的溶液 C.将0.5 mol/L的NaNO3溶液100 mL加热蒸发掉 50 g水的溶液 D.含K+为2 mol的K2SO4溶液,B,3、某温度下,将W g氢氧化钠溶于水,得到V mL饱和溶液,其密度为b g/cm3。 (1)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 ;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溶 质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 。,(2)若取氢氧化钠饱和溶液 V/10 m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所含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若将其加水稀释至V mL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要点五 溶液的稀释与混合计算 1.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 (1)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 m1w1=m2w2。 (2)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c1V1=c2V2。 (3)溶液质量守恒,m(稀)=m(浓)+m(水)(体积一般不守恒)。 2.同溶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计算 (1)混合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时,c1V1+c2V2 =c混(V1+V2)。,(2)混合后溶液体积发生改变时,c1V1+c2V2= c混V混,其中V混= 。 3.溶质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溶液混合定律同一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的两溶液混合。 (1)等体积混合 当溶液密度大于1 g/cm3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如H2SO4、HNO3、HCl、NaOH等多数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 (a%+b%)。,当溶液密度小于1 g/cm3时,必然是溶液越浓, 密度越小,(如酒精、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质量分数w1 g/cm3还是< 1 g/cm3),则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 (a%+b%)。,练习5、 1、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g/cm3, 5%氨水的密度为0.98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 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估算,C,2、 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和b 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 A.2w1=w2 B.2w2=w1 C.w22w1 D.w1<w2<2w1 ,C,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实验仪器 (1)当溶质为固体时,应选用药匙 、 、 、 、 。其中量筒用来量取蒸馏水。 (2)当溶质为液体时,应选用 、 、 、 、 ,其中滴定管用来量取液体溶质。若溶质溶液呈碱性则选用 滴定管,若溶质溶液呈酸性或具有强氧化性则选用 滴定管。量筒用来量取蒸馏水。,托盘天平,(砝码),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量筒,滴定管,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碱式,酸式,五、化学实验,(3)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容量瓶上标有刻度线、 和 ,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查漏检查方法: 使用容量瓶前用蒸馏水洗,但不能用待配溶液润洗。 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容量瓶也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温度,体积,加水倒立观察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2.配制过程 以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溶液为例。 (1)计算:需NaCl固体的质量为 g。 (2)称量:用 称量NaCl固体。 (3)溶解: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瓶中,用 适量 溶解。 (4)移液:待烧杯中的溶液 后,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注入 mL容量瓶。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 次,洗涤液 ,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5.9,托盘天平,蒸馏水,冷却至室温,100,23,都注入容量瓶,(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距瓶颈 刻度线12 cm时,改用 ,滴加蒸馏水至 。 (7)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配制流程图如下图所示:,胶头滴管,液面与刻度线相切,2.玻璃棒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有哪些作用? 1).搅拌 (1)蒸发结晶 用玻璃棒搅拌,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致使液滴飞溅出来(如图1)。,(2)固体溶解 进行固体溶解的实验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 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如粗盐的溶解。 2).引流 使液体沿玻璃棒注入容器中。 (1)过滤(如图2) (2)溶液的配制(如图3),3).测定性质 (1)点测pH 测定溶液的pH时,玻璃棒的作用是蘸取液体。 (2)检验气体性质 检验气体性质时,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湿润,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试管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误差分析 .理论依据 根据 ,若在配制一定浓度溶液时,因操作上的错误而导致nB值比实际理论值小,或V值比实际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反之偏大。 .误差分析,俯视、仰视的分析 结果:仰视时,容器内液面高于刻度线;俯视时,容器内液面低于刻度线。,注意:读液体体积和取一定体积液体的区别,练习6 1、有下列化学仪器:托盘天平; 玻璃棒;药匙;烧杯;量筒;容量 瓶;胶头滴管;细口试剂瓶;标签纸。 (1)现需要配制500 mL 1 mol/L硫酸溶液,需 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 酸 mL。 (2)从上述仪器中,按实验使用的先后顺序, 其编号排列是 。 (3)容量瓶使用前检验漏水的方法是 。,(4)若实验遇到下列情况,对硫酸溶液的物质 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 “不变”)? 用以稀释硫酸的烧杯未洗涤, 。 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 。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 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2、 实验室配制500 mL 0.2 mol/L的FeSO4溶液,实 验操作步骤有:在天平上 称出27.8 g绿矾,把它放在 烧杯里,用适量的蒸馏水使 它完全溶解 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注入500 mL容量瓶中 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1 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 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 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 。 (2)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有 。 (3)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图所示,对所配溶 液浓度有何影响?会 (填“偏高”、“偏 低”或“无影响”)。 (4)若出现如下情况,所配溶液浓度将偏高还是 偏低:,没有进行操作步骤,会 ;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会 。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应如何处理?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应 ; 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不慎有 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面,应 。,实验探究 气体的质量和体积的 测定原理与方法,1.气体体积的测定 (1)原理:对于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或无 法用试剂直接吸收)的气体(如H2、O2等)通 常采用排水量气法测量它们的体积,根据排出 的水的体积来确定气体的体积。 (2)量气装置,其中图(a)会因集气瓶至量筒之间的那段导管内 的液体无法读出,而使测得的气体体积偏小 ;如 果选用图(d)的装置就可以避免这样的误差,其 实验步骤为: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收集 装置后,在量气筒内注满水,上下移动乙管,使 甲管内的液面处在“0”刻度;反应完毕,上下 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内的液面保持相平,再读,出甲管内气体体积数。这套装置的好处是成功的 避免了装置(a)的不足,利用反应前装置内外的气 压相等,反应后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内 的液面保持相平,从而保持反应后装置内外的气 压相等,这样测得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但这套装 置也有不足,操作复杂。 (3)读取体积: 读数时注意:冷却至室温;调节两液面相平; 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2.气体质量的测定 (1)原理:气体的质量一般采用间接的方法来 测定,对一些可用试剂直接吸收的气体根据气 体的某些性质(如酸碱性或溶解性)采用合适的 吸收剂(如浓硫酸、碱石灰)和实验装置(如洗 气瓶、干燥管)来吸收,通过吸收装置吸收前后 的质量差得到气体的质量。 (2)测量装置,练习7 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证明在同温 同压下,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不同强度的一元 酸与足量镁带反应时,生成氢气的体积相同而 反应速率不同,同时测定实验室条件下的气体 摩尔体积。设计的简易实验装置如下图。该实 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配制浓度均为0.5 mol/L H2SO4溶液和H2C2O4溶液;用 量取10.00 mL 0.5 mol/L H2SO4和H2C2O4溶液分别加入两个锥形瓶中;分别称取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并系于铜丝末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广口瓶中装满水,按 图连接好装置;将铜丝向下移动,使足量镁带浸入酸中(铜丝不与酸接触),至反应完全,记录 ;反应结束后,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为y mL。,.请将上述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用密度为1.84 g/cm3 98%的浓H2SO4配制250 mL 0.5 mol/L的H2SO4溶液,所需要的主要仪器有 、 、烧杯、玻璃棒、酸式滴定管。(2)以下是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时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使乙、丙中液面相平;将装置冷却至室温;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3)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时,若丙中液面高于乙中液面,使乙、丙中液面相平的操作是 。 (4)简述速率不等的原因是 , 铜丝不与酸接触的原因是。,2、 碳酸钠样品中往往含有少量NaCl,现欲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把一定质量的样品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采用下图所示装置,通过称量反应前后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质量,利用其质量差求算样品的纯度。,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有: 在U型管内填满碱石灰,质量为m g 取n g样品装入广口瓶中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再称量U型管质量为w g 关闭止水夹 打开止水夹缓慢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写序号): 。 (2)若去掉装置A,测定结果 ;若去掉装置B,测定结果 ;若去掉装置C,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题组一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1.下列对“摩尔(mol)”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摩尔是一个单位,用于计量物质所含微观粒 子的多少 B.摩尔既能用来计量纯净物,又能用来计量混 合物 C.1 mol任何气体所含的气体分子数目都相等 D.用“摩尔”(而不用“个”)计量微观粒子 与用“纳米”(而不用“米”)计量原子直 径,计量思路都是扩大单位,对点训练,解析 本题考查用“摩尔(mol)”的意义。“摩尔”(而不用“个”)计量微观粒子与用“纳米”(而不用“米”)计量原子直径,计量思路不一样,用“纳米”(而不用“米”)是缩小单位。 答案 D,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标准状况下,0.2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均为4.48 L 若1 mol气体的体积为22.4 L,则它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 标准状况下,1 L HCl和1 L H2O的物质的量相同 标准状况下,1 g H2和14 g N2的体积相同 28 g CO的体积为22.4 L 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A.B. C.D.,D,3.(1)2 mol O2和3 mol O2的质量之比 ,分子 数之比 ,同温同压的密度之比 ,含氧原子 数之比 ,同温同压的体积之比 。 (2)O3与Cl2具有相似的性质,均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已知二者在消毒时均被还原为最低价态,则相同状况下10 L O3与 L Cl2的消毒能力相当。 (3)气体化合物A分子式可表示为OxFy,已知同温同压下10 mL A受热分解生成15 mL O2和 10 mL F2,则A的化学式为 ,推断的依 据为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量的应用,根据物质的量与其他量的关系把物质的量转化成要求的量,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运用,运用时注意所处的条件。 (2)此过程为氧化还原反应,O3与Cl2消毒后分别转化为 、 ,若设Cl2的体积为x 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则10 L30-(-2)=x L20-(-1),解得x=30。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写出 分解方程式为2OxFy 3O2+2F2,则A化学式为O3F2。 答案 (1)23 23 11 23 23 (2)30(3)O3F2阿伏加德罗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题组二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4.设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3nA B.1.5 mol NO2与足量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 为0.5nA C.常温常压下,46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 有的原子数为3nA D.0.10 mol Fe粉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 子数为0.10nA,解析 Cl2和Fe反应生成FeCl3,根据Cl的化合价变 化,求得1 mol Cl2最多转移2 mol电子,即2nA; NO2和H2O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3 O2+H2O 2H O3+ O,根据方程式可知3 mol NO2转移 2 mol电子,因此1.5 mol NO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 数为nA;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 为3nA,与条件无关,与NO2和N2O4的相对多少无 关,因为它们的最简式相同;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 的是Fe3O4和H2,根据电子守恒,0.1 mol Fe转移 mol电子,而产生1 mol H2转移2 mol电子,因 此生成H2 mol。综合上述分析可知C正确。 答案 C,5.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 常温常压下,17 g甲基(-14CH3)所含的中子数为9NA 常温常压下,22.4 L NO气体的分子数小于NA 64 g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定失去2NA个电子 常温常压下,100 mL 0.5 mol/L的乙酸溶液中,乙酸的分子数目小于0.05NA 标准状况时,22.4 L二氯甲烷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 常温常压下,1 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A A. B. C.D.,解析 1 mol 14CH3中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14-6) mol+(1-1)3 mol=8 mol,17 g 14CH3即为1 mol,不正确;常温常压下,22.4 L NO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则正确;铜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可生成+1价或+2价两种化合 物,1 mol Cu可失去1 mol或2 mol电子,不正 确;由于CH3COOH为弱电解质,可发生电离,则 正确;CH2Cl2在标准状况时为液体,不正 确;氦气为单原子分子,1 mol He含有2 mol 电 子,不正确;故本题答案为C项。 答案 C,6.同温同压下,x g的甲气体和y g的乙气体占有 相同的体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判断,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 A.xy等于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B.xy等于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 C.xy等于同温同压下甲与乙的密度之比 D.yx等于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压 强之比 解析 T、p一定的气体,因V甲=V乙,n甲=n乙,B,题组三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综合计算 7.某同学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某混合物进 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相等):,则下列分析推理不正确的是 ( )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 mol/L B.根据表中数据能计算出混合物中NaHCO3的质 量分数 C.加入混合物9.2 g时盐酸过量 D.15.7 g混合物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 解析 由题意可知:9.2 g混合物与50 mL盐酸反 应时盐酸过量,而27.6 g混合物与50 mL盐酸作 用时盐酸不足;由反应H+HCO CO2+H2O 知,盐酸的物质的量为n(HCl)=n(CO2)=0.15 mol, 设9.2 g混合物中NaHCO3、KHCO3的物质的量分 别为x和y,则有:,x+y=0.1 mol 84x+100y=9.2 g 解得:x=0.05 mol,y=0.05 mol 所以c(HCl)=0.15 mol/0.05 L=3 mol/L, w(NaHCO3)= 100% =45.65% 又由n(NaHCO3)=n(KHCO3),84n(NaHCO3)+100n(KHCO3)=15.7 g,解得n(NaHCO3) =0.085 mol,所以15.7 g混合物完全反应消耗HCl 的物质的量为0.17 mol0.15 mol,故不能恰好完 全反应。,答案 D,8.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O2中恰好完 全反应:XY2(l)+3O2(g) XO2(g) +2YO2(g),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为672 mL,密度为2.56 g/L,则: (1)反应前O2的体积是 mL; (2)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 ; (3)在XY2分子中,X、Y两元素质量比为316,则X、Y两元素分别为 和 (填名称)。,解析 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反应前氧气体积为672 mL。 m(O2)= =0.96 g,n(XY2)= =0.01 mol。 生成物总质量=67210-3L2.56 g/L=1.72 g,m(XY2)=1.72 g-0.96 g=0.76 g,所以M(XY2) = =76 g/mol,由XY2中X、Y质量比为 316得M(X)2M(Y)=316 M(X)+2M(Y)=76 由得M(X)=12,M(Y)=32,所以X为碳元素,Y为硫元素。 答案 (1)672(2)76 g/mol(3)碳 硫,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09广东,6)设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B.乙烯和环丙烷(C3H6)组成的28 g混合气体中 含有3nA个氢原子 C.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将0.1 mol氯化铁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 0.1nA个Fe3+,定时检测,解析 A中SO 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为2nA;B中乙烯和环丙烷的最简式相同,28 g气体中含4nA个氢原子,B错误;Cl2和NaOH反应时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Fe3+在水溶液中水解,D错误。 答案 C,2.(2009江苏,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 含有的OH-的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过量稀NaOH溶 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 C.室温下,21.0 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 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A D.标准状况下,22.4 L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 为1.0NA,解析 pH=13的Ba(OH)2溶液中c(OH-)=0.1 mol/L, n(OH-)=c(OH-)V=0.1 mol/L1.0 L=0.1 mol= 0.1NA,A错误;Cl2与NaO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l2+2NaOH NaCl+NaClO+H2O,标准状况下 2.24 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 数为0.1NA,B错误;乙烯、丁烯的最简式均为CH2, 故21.0 g混合物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 1 mol=1.5NA,C正确;标准状况下甲 醇为液体,故22.4 L甲醇的物质的量并非1 mol, D错误。 答案 C,3. (2008海南,3)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 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 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 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小 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解析 由公式m=V得出,甲 V甲=乙V乙,则 ,因为甲乙,则V甲n甲。 得M乙<M甲,因此B正确。 答案 B,4.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标准状况下,NO和O2各11.2 L相混合,所得 混合气体的分子总数为0.75NA B.25时,1 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 OH-的数目为0.1NA C.1 mol C30H62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 91NA D.2.8 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碳原子的数目 为0.2NA,解析 NO和O2混合反应生成NO2后,还存在2NO2 N2O4,使混合气体的分子总数小于0.75NA,A项错;25时,pH=13的溶液中c(OH-)=0.1 mol/L, 1 L此溶液中含OH- 0.1 mol,B项对;烷烃CnH2n+2 分子中共价键数目为3n+1,据此判断C项对;乙烯和 丙烯的实验式均为CH2,2.8 g混合物含碳原子数为 NA=0.2NA,D项对。 答案 A,5.下列选项中所涉及的两个量一定相等的是 ( ) A.等物质的量的Al分别与足量盐酸、烧碱反应 转移的电子数 B.36 g H2O和1.2041024个O2在标准状况下 所占的体积 C.pH相等的氨水与醋酸钠溶液中由水所电离出 的OH-浓度 D.pH相等的H2SO4和CH3COOH稀释相同倍数之 后溶液的pH,A,6.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摩尔质量及摩尔 体积,下列物理量中尚不能全部计算出其近似 值的是 ( ) A.固体物质分子的大小和质量 B.液体物质分子的大小和质量 C.气体物质分子的大小和质量 D.气体物质分子的质量,C,7.标准状况下以下3种物质18 g H2O 11.2 L H2S气体 0.5 mol苯,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 是 ( ) A.密度: B.体积: C.质量: D.氢原子数:,A,8.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气体的质量比是1714。若乙气体是CO,则甲气体可能是 ( ) A.H2SB.HClC.NH3D.Cl2,A,9.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合物X受热分解:2X A+2B+4C测得反应后生成的混合气体对 H2的相对密度为11.43,在相同条件下,X的相对 分子质量是 ( ) A.11.43B.22.85 C.80.01D.160.02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 mol X生成7 mol 混合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 =80.01 g/mol。,C,10.标准状况下,a L气体X2和b L气体Y2恰好完 全反应生成c L气体Z,若2a=6b=3c,则Z的化 学式为 ( ) A.XY2B.X2YC.X3YD.XY3 解析 由 知3X2+Y2 2XmYn, m=3, n=1。,C,11.现有A、B、C三种化合物,各取40 g相混合, 完全反应后,得18 g B、49 g C,还有D生成。 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现将22 g A和 11 g B反应,能生成D ( ) A.1 molB.0.5 mol C.0.275 molD.0.25 mol,D,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烯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 标准状况下,a L的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 6.021023 7.1 g氯气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约为0.26.021023,1 mol乙醇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约为76.02 1023 500 mL 1 mol/L的硫酸铝溶液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数约为1.56.021023 A. B. C. D.,解析 标准状况下己烯为液体;7.1 g Cl2为0.1 mol,与NaOH反应时只有全部变为Cl-时,转移电子数才为0.26.021023,而Cl2与NaOH反应时不可能全部变为Cl-;乙醇的结构式为 HCCOH,应含有86.021023个共价 键;正确。 答案 B,H H | |,| | H H,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13.(8分)(1)在同温、同压下,实验测得CO、 N2和O2三种气体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H2的14.5 倍,其中O2的质量分数为 。若其中CO 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混合气体中氧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