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大班数学认识圆柱体教案.docx

    • 资源ID:33274178       资源大小:29.68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班数学认识圆柱体教案.docx

    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大班数学认识圆柱体教案大班数学认识圆柱体教案1 1.萌发探索几何形体的兴趣。 2.能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分球体和圆柱体。 3.认识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特征。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圆柱体。 难点:区别球体、圆柱体。 活动准备: 圆纸片和球体物体(乒乓球、皮球、篮球)若干;球体、圆柱体的积木每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圆柱体薯片盒、露露盒、电池等各一。 活动过程: 导入 出示圆纸片和球体物体,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咱们一起来玩吧”。(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动手操作。) 展开 1.认识球体。 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受球体的特点。 操作一:引导幼儿分别转动圆纸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体),通过观察感知两者的不同。 操作二:引导幼儿摸一摸乒乓球的表面,感受球面的特点。 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球体的特征。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它摸起来怎么样?” 小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无论怎么转动看上去都是圆形的,表面摸起来到处都是鼓鼓的、圆溜溜的、光滑的,像这样的物体就是球体。 联系实际,请幼儿说说日常生活中玩过的、吃过的、看见过的哪些东西像球体。 2.认识圆柱体。 出示圆柱体学具,幼儿操作比较。 师:“这是什么形状呢?请小朋友来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朋友说一说!” 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圆柱体的特点。 提问: “你有什么发现?他摸起来怎么样?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吗?上下两个圆一样大吗?” 小结: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是平面的,四周都是圆圆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样的物体,我们叫他“圆柱体”。 经验拓展。 请幼儿在筐子里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引导幼儿了解这些物体尽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圆柱体。 启发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形状像圆柱体。 3.游戏活动:“赶小猪” 玩法:球体、圆柱体的物体制作成“小猪”状,幼儿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驱赶“小猪”,体会求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的道理. 结束 1. 教师评价活动。 2. 延伸:区域内投放各种球体、圆柱体供幼儿自由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巩固对球体、圆柱体的认识。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大班数学认识圆柱体教案2 一、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发现孩子对电线杆、饮料罐等类似圆柱体的东西颇感兴趣,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识是模糊的,常常把它称做棒。因此,在大班幼儿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进行了认识圆柱体的教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比较认识圆柱体的特征(像柱子一样,圆圆的,直直的,上下圆面一样大)。 2、 提供多种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并用语言表达操作结果,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加深幼儿对圆柱体的认识。 3、 培养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易拉罐 一次性杯子 毛线 彩带 橡皮泥 铅笔 白纸等 四、过程活动 (一)、组织教学 1、 教师:(出示罐子和杯子)看看它们长的一样吗?我要把它们放在地上滚一滚,用手轻轻一推,它们滚动的轨迹怎样的? 2、 幼儿尝试,发现轨迹。 在你们的椅子下面也放着两样和张老师手上形状相似的物品。请你们拿出来也和老师一样,放在地上滚一滚,看看你们滚动的轨迹是怎样的? 3、小结:一个直着往前滚,一个绕着圆圈滚。(并在黑板上画出两种轨迹的方向) (二)、引出概念“圆柱体”,在操作中感知圆柱体的具体特征。 1、 请幼儿找出两个物体的不同之处:请你们把直着滚的放在左边的桌子上,把绕着圆圈滚的放在右边的桌子上。再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为什么这边的东西都是直着往前滚的?而另一边却都是绕着圆圈滚的?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2、 幼儿结论:杯子的一个圆面大一个圆面小,而罐子的两个圆面是一样大的 3、 通过测量,引出圆柱体的具体特征:你们凭什么说罐子的上下两个圆面是一样大的?今天刚好带来了绳子,我来测量一下。(教师测量)你们真棒,说的一点儿都没有错。杯子的圆面一大一小,而罐子的圆面是一样大的。要不我再到小朋友直着往前滚的地方随机抽取一个来检测,看看结果还是不是一样的。(教师边演示边和幼儿一起说) 4、 数学里面,这种象柱子一样,圆圆的、直直的,上面圆面和下面圆面一样大的形状就叫做圆柱体 5、 判断圆柱体与非圆柱体。 1)出示小鼓:这是圆柱体吗?为什么? 2)出示圆面一样大而中间凹进去的实物:这是圆柱体吗?为什么? 6、 提供材料让幼儿在众多的物体中,寻找圆柱体: 1) 老师的桌上有很多的材料,我提供了毛线、彩带、橡皮泥、纸和笔。请你利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测量并将是圆柱体的物品找出来放在箩筐中。 2) 教师每组抽样检验,小结:这是谁测量出来的?你是用什么材料测量的?测量的结果是什么?所以,它是圆柱体。 (三)、自制手拉车,并在游戏中结束活动 教师:圆柱体还可以变成好玩的手拉车呢,看!我用绳子一穿。手拉车就完成了。绳子一拉它就跟着我们走了。哦,出发喽! 五、反思 数学,是一门逻辑学很强的学科,但它又无时无刻的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一片树叶、五个好朋友、马路边的广告牌是方形的、小朋友的铅笔很多都是圆柱体的既然它如此贴近我们,我们为何就不能让孩子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其中能自己解答的奥秘呢?因此,我设计了认识圆柱体这活动。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圆柱体,但对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的意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杯子和罐子之间的比较,让孩子在自由扩展的玩当中寻找其中的特殊性,从而来认识圆柱体的具体特征。因此,孩子会比较感兴趣。我们班孩子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因此,差异性比较大。能力较强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好,回答问题完整,并且善于观察。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却相差比较大。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这种情况。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强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强的孩子带着相对较差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他们去相互学习。我的这个活动也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并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圆柱体。最后,孩子们在愉快地“手拉车”游戏中结束活动。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经过各位专家的指点和不断的试教修改反思。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已经幸福的感受到了。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带班时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很难有跳出来思考的时间。观摩却给了我们更客观、更冷静地了解我们的工作环境,甚至了解自己的机会。今天作为一名学习者的我,觉得自己拥有这样的机会而感到庆幸。庆幸的是有那么多的名师和同盟姐妹给我指点弥经,望各位多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大班数学认识圆柱体教案3 活动内容:数学活动“认识圆柱体和球体”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比较球体和圆柱体,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2、让幼儿初步体验并能区分平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 活动准备: 教具皮球1个,圆片纸1张,圆柱体积木1块。 学具幼儿人手一个乒乓球和若干大小不一的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1、认识球体。 (1)出示皮球“这是什么?”“皮球是什么样子的?” (2)比较圆片纸和皮球,了解球体特征。 “你们看,这张纸是什么形状的呢?”“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玩乒乓球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请小朋友在桌上玩一玩乒乓球,不要让球离开桌面,你发现了什么?” (4)说出球体的主要特征。 “球是什么样子的?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你见过的东西中有哪些象球体?” 2、认识圆柱体。 (1)出示圆柱体积木。 “它是不是球体?为什么?” (2)比较上下两个圆,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上面和下面这两个圆一样吗?老师这里有一个和上面的圆一样大的圆片,我们用这个圆片和下面的圆片比一比,看看它们是不是一样大?” (3)说出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象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请小朋友在盒子里找一找,哪些积木是圆柱体?能不能把你找到的圆柱体变成一个。” (4)幼儿寻找圆柱体并拼接。 “你找到的圆柱体能不能变成一个长的圆柱体?为什么?” 结论:只有一样粗的圆柱体才能变成一个长长的圆柱体。“你见过的东西中还有哪些象圆柱体?” 3、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球体是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圆柱体是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相同大小的圆柱体可以接成一个长圆柱体。” 大班数学认识圆柱体教案4 设计思路: “认识圆柱体”是大班下学期的内容,我把它放在上学期进行教学,在内容的选取上主要侧重于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我班孩子在蒙氏工作中对圆形、球体已经有所认识。于是,我利用圆形的叠合自然地引出了“圆柱体”,然后通过与球体的对比,在游戏“滚”和“叠”中,感知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整个教学活动,在环节的安排上,从实物图形,从具体抽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遵循幼儿的认知特征。 活动目标: 1、认识圆柱体,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2、在“滚”“叠”游戏中,发展观察、比较及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 1元硬币人手6枚,球人手一只,多媒体课件,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叠一叠,引出圆柱体 1、出示硬币,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把这么多圆形的硬币叠起来会怎么样呢? 2、交代操作要求:硬币要叠得整齐;双面胶放在圆盘里 3、交流:圆形的硬币叠起来变成了什么? 4、小结:我们把上下两个面都是一样大小的圆,上下一样粗的物体叫做圆柱体。 (二)辨一辨,区别球体与圆柱体 1、滚一滚,说说它们滚起来有什么不一样?(交代要求:在桌 上滚动) 2、小结:球体可以向不同的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前后两个方向滚动。 球体滚得快;圆柱体滚得慢。 球体可以在用任何一个面滚动;圆柱体只能用侧面滚动。 球体碰到障碍物会换方向滚动;圆柱体碰到障碍物就停止了。 3、叠一叠,看谁叠得高,为什么? 4、小结:球体不能叠起来,而圆柱体可以叠起来。 (三)想一想,寻找生活中的球体与圆柱体 1、出示课件:找找幼儿园里的圆柱体 2、生活中还有许多圆柱体,你也可以在家里、公园里、超市里、广场上,继续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的圆柱体。 (四)延伸活动:寻找图片中的球体与圆柱体(幼儿用书) 把圆柱体涂上绿色(大班上册幼儿数学用书P22) 活动反思: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圆柱体,但对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的意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杯子和罐子之间的比较,让孩子在自由扩展的玩当中寻找其中的特殊性,从而来认识圆柱体的具体特征。因此,孩子会比较感兴趣。我们班孩子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因此,差异性比较大。能力较强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好,回答问题完整,并且善于观察。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却相差比较大。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这种情况。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强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强的孩子带着相对较差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他们去相互学习。我的这个活动也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并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圆柱体。最后,孩子们在愉快地“手拉车”游戏中结束活动。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经过各位专家的指点和不断的试教修改反思。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已经幸福的感受到了。 大班数学认识圆柱体教案5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巩固走线,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圆柱体。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CD,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一、走线 1、幼儿倾听音乐,请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线。 2、教师从旁提醒幼儿注意重点,双手张开,脚尖顶脚跟,目视前方。 二、摸一摸 1、幼儿人手一个圆柱体积木,问:这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 2、幼儿左手拿圆柱体积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问:积木有几个底?是什么形状的? 3、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积木的底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三、找一找 请小朋友找找看,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圆柱体的? 固体胶,灯管小鼓 四、活动总结 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里有什么东西是像圆柱体的,第二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让小朋友认识圆柱体,先要让幼儿了解圆柱体是立体图形的,与平面的圆形是有区别的。然后通过摸让幼儿知道圆柱体的的组成,初步了解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圆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来的,让小朋友只是看着这个积木,小朋友会感觉枯燥,让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像圆柱体,很好的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对圆柱体的认识。 大班数学认识圆柱体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它们的特征。 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事先认识了圆形、长方形 (材料准备)手表、1圆硬币若干、钥匙圈、皮球、木珠、画有圆形的纸、电池、小鼓、杯子、药瓶、胡萝卜、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球体: 1、出示手表、1圆硬币、钥匙圈,让幼儿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圆形) 2、转转将1圆硬币竖起在桌上快速转动思考:这圆圆的硬币在转动时象什么?(象球) 重点:3、摸摸硬币:平平的木珠:鼓鼓的 4、滚滚将硬币扔在桌上,发现它不会滚动将木珠、皮球扔在桌上,发现它会滚动 5、说说小结,归纳:平平的圆是圆形;立体的圆,会滚动的圆,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形的是球体。 6、找找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形? 7、添添画画出示画有圆形的纸,引导幼儿思考,添画几笔,看看象什么?其中几个圆形变成球体了? 二、认识圆柱体: 1、叠叠出示1圆硬币,引导幼儿说出其形状 将硬币叠起来,让幼儿观察硬币叠起来后像什么形状?(圆柱体) 2、看看圆柱体是怎么样的?让它躺下,会怎么样?(滚动) u小结:两端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是圆柱体。 3、找找教师出示全部实物,让幼儿寻找哪些是圆柱体? 重点:讨论:药瓶和胡萝卜是圆柱体吗?(不是,因为它们两端不一样大,中间部分不一样粗。) 4、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体? 5、做做出示长方形的图画纸,引导幼儿思考:能把它变成圆柱体吗?(讨论) 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注意将它制成两头一样大小,中间一样粗的'圆柱体(望远镜)。 三、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认识圆柱体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2、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若干,篓子两个。 2、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每名幼儿一个。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探索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1、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这里有什么?它们中哪些东西能滚动,哪些东西不能滚动?请小朋友玩一玩,试一试,把能滚动的东西和不能滚动的东西分开,各放一个篓子。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 观察教师出示的物体。 玩一玩教师出示的物体。 通过观察和玩一玩,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这些能滚动的物品都是哪些东西?它们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把一样的放一起。 2、请个别幼儿把能滚动的物体按形状进行分类,把球体和圆柱体分开。 3、教师分别出示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结: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我们就叫它球体。上下一样粗,两头都是圆形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4、滚一滚 (1)教师:球体和圆柱体都会滚,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2)幼儿人手一个球体和圆柱体进行滚动,操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方向滚动球体和圆柱体,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3)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4)师生共同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不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回答教师提问。 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把球体和圆柱体分类。 幼儿回答。 回答教师提问。 操作,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交流。 通过提问、比较、分类等方法,进一步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让幼儿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三、分组活动 1、引导幼儿将收集的物品分类。 2、尝试用揉、捏、团、搓、压等方法塑造球体和圆柱体,发展泥塑能力。 分类。 操作。 通过让幼儿自己制作,充分的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大班数学认识圆柱体教案8 1、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一、出谜语,请幼儿猜。 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圆球) 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二、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四、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五、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六、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平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平面,可以重叠。 七、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教学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相混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成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活动上述目标。 从设计这次活动,到实践这次活动,让我对教材的设计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在科学领域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我会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课后通过反思,我发现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利用准备的材料探索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自己想办法来区别二者,但是,在教学时,我却疏忽了。直接让幼儿用滚、看、摸的办法来区别。因而,对幼儿学习方法的培养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动中,能放手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这样既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又能达到活动目的。 2、在指名让幼儿说说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过于急噪,没有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时间,没有顾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动感受,给幼儿语言的组织及发展的空间太小。 3、为给幼儿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我准备了很多的活动材料,但各种材料没有最大可能的发挥出作用来。比如:在让幼儿通过摸、看、滚来区别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有一部分幼儿只是做到了看和滚,摸的很少,尤其是我准备了小的乒乓球,用拳头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体的特征,我没能及时的提醒幼儿。 4、在让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球体物品时,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这一环节给孩子的时间不够,过于急噪。 5、我发现部分幼儿参与活动不够积极,只能跟着老师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性。另外,还有一些幼儿操作速度过于慢。 在幼儿经历了探索、发现感知、体验发展的全过程中,作为教师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我们的角色定位应是组织者、点拔者,我们更应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和评价,才能促使幼儿获得一次又一次新的发现,充分地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数学认识圆柱体教案9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2、感受和体验平面下立体图形的不同。 活动准备: 皮球、乒乓球、茄子、萝卜、易拉罐、水杯(有把的)、笔等实物,圆形纸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球体 1、请每一个幼儿取一些圆形纸片和一只乒乓球,让幼儿分别观察、比较。运转圆片及乒乓球时形状怎么样?发现了什么? (幼儿运转圆片发现有时看上去是圆形,有时不圆,有时成一条线。拨动乒乓球时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 2、小结:这些圆片,正面看是圆形,转动后有时看上去是椭圆,再转动成一条线,继续转动又成了圆形,而乒乓球就不一样,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因为它是球体。(让幼儿知道球体名字) 3、请幼儿将各种球和茄子、萝卜等玩一玩,转一转,滚一滚,并组织幼儿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东西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有的东西转得慢,时间短,滚不远。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的是球体。 4、请幼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球体? (如皮球、弹子、篮球等,凡举到麻球、西瓜、土豆时教师应肯定:“对,像球体。”) 幼儿说不出时教师可以把已准备好的球体物品让幼儿观察,启发引导。 二、认识圆柱体 1、请幼儿将铅笔、易拉罐、水杯滚一滚,玩一玩。 2、组织幼儿讨论并帮助幼儿总结:你发现了什么? 如:有的东西可以滚动,有的东西滚不了,铅笔、易拉罐可以滚动,水杯(有把的)不能滚动。 3、请幼儿观察并说出,铅笔、易拉罐的共同特征。 4、教师小结:上面是圆形,下面也是圆形,二个圆形一样大,中间一样粗的物体是圆柱体。 5、厨师大小,高度不同的圆柱体实物,让幼儿知道凡是符合以上特征的都是圆柱体。 6、请幼儿想一样,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 三、游戏:奇妙的口袋 让幼儿逐个摸出袋中的物体,摸出后按圆柱体,球体分类。 活动结束: 由圆形过渡到球体,对幼儿来说较有难度,应让幼儿在充分的操作和比较中感知球体和圆形的区别。第 25 页 共 25 页

    注意事项

    本文(大班数学认识圆柱体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33****8)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