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册《可爱的草塘》语文教案 .doc
-
资源ID:3328362
资源大小:38.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9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册《可爱的草塘》语文教案 .doc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册可爱的草塘语文教案 教材解读可爱的草塘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围绕草塘的“可爱”,描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课文情景交融,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语言优美,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在叙事和写景过程中,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先写“我”初到北大荒,由于足不出户,不了解草塘,觉得没意思;接着写 “我”经过目睹耳闻感受到草塘的美丽和物产丰富;最后写自己下水泡子逮鱼和看到倒映在小河里的草塘美景,深深地爱上了这北大荒的草塘。教学重点:了解草塘的可爱,体会“我”思想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教学难点:透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懂得在本文中的意思。2.学生通过读文章想画面、观看视频、讲故事等方法了解北大荒草塘的可爱和作者感情发生的变化,增强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故乡的感情。3.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体会本课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动静结合的表达特点。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理念1.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重视学生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使学生经历阅读实践。在师生与文本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预设一、创境激趣 了解学情1.利用旧知,激趣导入。同学们,本学期我们曾欣赏了伟大壮观的海上日出,秀美温柔的夕阳晚照,游览了雄姿万千的天门山、庐山和迷人的张家界。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刘国林到北大荒的草塘去走一走,看一看吧。2.交流感受,初步体验草塘的可爱。同学们,昨天已经预习了课文,说一说草塘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教师引导学生谈初读后的感受。3.了解预习情况,识记生字。出示本文含有生字的词语和易读错的词语,学生认读。(课件出示词语,生字套红)情不自禁 瓢舀鱼 掺假 逮野鸡水泡子 萝 卜 画卷 清凌凌正音。 学情预设学生在读词语时易把“情不自禁”的“禁”读成“jn”、“水泡子”的“泡”读成“po”,“萝卜”的“卜”读成“b”。教学策略若学生出现读错的现象,教师引导其他同学为其正音。正形。套红的生字乃是本课要求同学们学会的生字,请注意观察,看哪几个字容易写错,同学们互相提个醒。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发现“舀”字的下半部,“逮”字中的“隶”,容易出错。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注意易错部分的笔画笔顺,如“逮”字中“隶”的下半部为“点、提、撇、长点”。若学生有困难,可采取加偏旁和换偏旁的办法识记,如用“稻、滔、蹈” 等字来准确识记“舀”字。4.读课题,质疑问难。齐读课题,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自己想解决的问题。学情预设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问题:草塘在什么地方?草塘是什么样子的?草塘到底可爱在哪儿?为什么以“可爱的草塘”为题,而不以“美丽的草塘”为题?作者为什么要写可爱的草塘? 教学策略教师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如草塘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对那些要通过阅读理解才能够搞明白的问题,将其逐一梳理。引导学生明确遇到问题要通过自己读文思考,请教同学、老师等办法解决。【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加强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既复习了旧知,又导入了新课;既了解了预习情况,又解决了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的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想学生之所想,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想了解的内容,洞察学情,便于以学定教,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意识。】二、抓住重点 顺学而导在下面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书,逐一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到顺学而导。1.足不出户,腻草塘。(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第1小节,体会作者初到北大荒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不习惯”“没意思”“呆腻”体会作者此时对草塘是一种不喜欢、腻烦之情。(板书:腻)(2)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带去的几本书看完了”得出他“腻”草塘是由于他足不出户,对草塘一无所知。(板书:足不出户)(3)抓住“腻”字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2.目睹耳闻,赞草塘。(1)学生默读第5小节中描写草塘美景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2)学生交流阅读后的感受,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情预设学生在交流阅读感受时,感受比较强烈,交流比较顺畅。教学策略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学情预设学生在交流阅读感受时,感受不够强烈,交流受阻。 教学策略(出示描写草塘的三句话)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体验。第一句,抓住“第一次”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初次见到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时的激动心情。第二句,教师动情范读,学生交流听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语言文字,来感受草塘的生机与活力,及作者看到草塘后的愉悦心情。指导学生读出感受,读出情感。第三句,教师运用手势的变化,指导学生读书,读出绿得有层次,有变化,以及草塘的茫茫无边。(3)读作者赞美草塘的话,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之所以赞美草塘,是因为他亲眼目睹了草塘的美丽。(板书“目睹”“赞”)(4)自读课文7-9节,交流读小丽介绍草塘春冬两季景象后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和“追狍子、逮野鸡、瓢舀鱼”三件趣事来体会草塘物产丰富,有趣好玩。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其中的情趣。(5)分角色读7-9小节,生读小丽的话,师读“我”的话,在读中体会小丽作为北大荒人的那种自豪之情。重点抓住第8小节中的省略号来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省略号在此的作用。教师相机小结:“我”在小丽的带领下,不仅亲眼目睹了草塘的美丽景象,还亲耳听到小丽有关草塘的介绍,对北大荒的草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草塘景美物丰,“我”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地方。(板书“耳闻”)3.亲身实践,爱草塘。教师相机过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下面就让我们随他们一起下水泡子逮逮鱼吧。(1)学生自读课文第14小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引导学生抓住这段话中的“波光粼粼”“挤挤挨挨”“连忙”“不住”“抛”等词语,感受鱼之多,逮鱼之有趣,同时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对“波光粼粼”“挨挨挤挤”体会得不够深刻。 教学策略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水面波光粼粼的原因,来感受水面的波光荡漾和鱼的多。通过换词的方法来体会“挨挨挤挤”的含义,感受水泡子的鱼多。教师相机小结:作者通过亲身实践下水逮鱼,切身感受到了“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真是名不虚传。(板书“亲身实践”)(3)自读18小节,引导学生体会小河的特点,并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重点指导读“啊,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的出现在我的眼前”一句。教师可以变换语气来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我”看到小河那一刹那间的又惊又喜、激动不已的心情。(4)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初步感受排比句的特点。并相机指导学生背诵写小河的句子。(5)自读19小节,体会作者对草塘的眷恋之情。引导学生抓住“生怕”,用换词的方法,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作者珍爱草塘的情感。(6)回归整体,相机指导学生解决刚开始学习时提出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读中感受“美”、在读中感受“趣”、在读中感受“情”,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加强读书的指导,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和想象画面,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得有滋有味。在阅读中,注意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情感的变化和作者表达的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三、深化情感 拓展延伸1.结合板书,小结全文。引导学生将板书上的内容连成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了解认识事物的方法。教师相机小结:本文的作者是通过耳闻目睹、亲身体验来认识草塘的,不仅亲眼见到了草塘的美,而且亲耳听到和切身感受到了草塘的物产丰富,妙趣横生。随着作者对草塘认识的不断加深,感情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看来要想全面地了解一个地方或一个事物,不仅要看,要听,还要用心地去感受,去实践。 2.拓展延伸,读练结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像北大荒的草塘一样可爱的地方,这些地方也一定以它特有的风光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使我们留恋忘返。你都到过哪些可爱的地方?这个地方可爱在哪里?学生交流自己认为可爱的地方及这个地方的可爱之处,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把话说得更清楚更生动一些。教师相机小结:同学们,我们的身边不仅有可爱的地方,还有可爱的事物、可爱的人,就让我们像本文的作者刘国林一样用心去发现它们的“可爱”,感受它们的“可爱”,用笔去勾勒、描述它们的可爱吧!这样我们的生活也将变得更加的可爱!【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文,还要教学生做人,教学生本质地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这节课,教师注意挖掘语文教材中可供进行辩证思维教育的因素,帮助学生了解全面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规律。语文源于生活,还要回归生活,学生身边就蕴藏着许多像文本一样可爱的地方、可爱的事物和可爱的人,这是语文教育的“活教材”。教师注意为学生提供熟悉的事物和情景,作为学生继续探索的对象和内容,使学生感到语文就在身边,学了语文确实有用。】课后实践请同学们从下面的几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实践:1.从文中找出描写草塘和小河景色的部分,多读一读,选择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2.本文只写了春、夏、冬三季草塘的风光及特有的景象,请你以秋到草塘为题,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个小片段。3.学习本文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自己也来写一个可爱的地方、可爱的事物或可爱的人。板书设计足不出户 腻 可爱的目睹耳闻 赞 草塘亲身实践 爱第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