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pdf
浅论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王浩 张立伟 申奇飞摘要: 本文结合工程案例,详细的论述了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并提出了相关施工要点,以完善其施工工艺的技术应用,保证工程质量。关键词 : 高层建筑 , 转换层 , 模板, 混凝土一、工程概况某小区 , 地上 31 层, 建筑占地面积 37 235 m2 , 总建筑面积 270 465. 79 m2 。住宅楼为混凝土剪力墙体系, 部分楼层采用转换层形式 , 地下室部分剪力墙为一级抗震等级 , 框架为二级抗震等级。该楼在9. 950 m 处设有 1. 6 m 厚的转换板, 属大体积混凝土 , 此处的模板支撑方法及混凝土的浇筑是关键。二、转换板 ( 9. 95 m处) 模板支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1模板及支撑选型转换板厚度为 1. 6 m ,选用普通 18 mm 厚九层板作为转换板的底模及侧模。底模板背杨采用 100 mm 150 mm 木杨 , 间距 250 mm ,侧模为 18 厚九层板 , 用 50 mm 100 mm 木杨 , 间距 200 mm ,两侧用2支撑的构造措施21 工字钢支撑措施1) 工字钢水平横杆与竖向立杆之间焊接牢固, 焊缝饱满 , 水平工字钢放置平稳 ,水平工字钢之间用钢管焊接牢固, 形成一个整体。2) 竖向工字钢之间间距均匀, 与满堂脚手架横杆连成整体, 钢管与工字钢之间焊接成整体。扫地杆与工字钢底部焊接形成整体, 保证工字钢的整体稳定性。2. 2 立柱构造措施1) 接头采用对接扣件对接。2) 立柱上的对接扣件交错布置, 两个相邻立柱接头均不在同一步距内, 两相邻立柱接头在高度方向上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 mm ,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应不大于步距的 1/ 3 。3) 脚手架底座上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不大于200 mm 处的立柱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柱上。2. 3 水平杆构造措施1) 纵向水平杆设于横向水平杆之下, 固定在立柱的内侧 , 并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柱扣紧, 纵向水平杆与立柱的连接采用双扣件固定, 以防滑脱。2) 纵向水平杆一般采用对接扣件开口向上连接。相邻纵向水平杆对接接头应交错布置 , 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 , 相邻接头水平错开距离不应小于500 mm ,并应避免设在纵向水平杆的跨中; 搭接接头长度不应小于1 m , 并应等距设置不少于3 个旋转扣件固定 , 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 mm 。3) 每一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 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纵向水平杆上, 该杆轴线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 mm 。三、转换板 ( 9. 95 m处)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该工程中 , 楼房在 9. 950 m 处设有 1. 6 m 厚的转换板 , 属大体积混凝土 , 此处混凝土的施工方案尤为关键。1混凝土施工方案设计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宜在低温条件下进行, 而本工程转换板的施工正在冬季, 而且是在 2007 年 12 月底, 故本工程的混凝土采用了水平分层浇筑, 即每层浇筑厚度为 500 mm ,浇至与板底平后 , 与板一起浇筑。分层振捣密实, 移动间距为振动棒作用半径的 1. 5 倍, 上下层搭接插入下层混凝土中深度大于5 cm。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 , 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极易产生非结构性裂纹, 因此混凝土宜两次收光扫毛 ; 第一次在初凝前 3 h , 主要是把底部的水拍出表面; 第二次在终凝前 , 一边收光一边用塑料薄膜覆盖, 然后再用干麻袋、草袋覆盖, 上面再加上彩条布覆盖 , 完毕浇水养护。2温度监测及后期养护21 混凝土的养护转换板高为 1. 6 m ,故混凝土的养护十分重要, 只有充分湿养护才有利于混凝土膨胀效能的发挥 ,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设立了专职养护人员, 建立严格的混凝土养护制度。混凝土终凝后保湿养护14 d 。混凝土收平后 , 再洒水润湿 , 混凝土表面采用两层草袋、一层干麻袋另加一层薄膜养护, 在养护期间喷洒雾状水保持环境相对温度在 80 %以上, 以减小混凝土干缩。22 混凝土的温度监测1) 温差监测预警值以混凝土内外温差接近25 或温度陡降大于10 为准 , 在转换板混凝土内外温差接近25 时 , 温控检测人员将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准备实施应急处理措施。2) 埋设测温元件时 , 将元件按照测点纵向布置用扎丝固定在钢筋上, 钢筋按照测区竖向固定在转换板的钢筋上, 绑扎过程中应保证测温元件和钢筋不发生位移。3) 在埋设元件后 , 派专人负责施工和温度检测过程中元件和线路的保护工作。4) 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 或温度陡降大于10 时, 为保证转换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 可在侧面和顶面加盖麻袋等保温措施; 如果仍然出现温差过大或温度陡降的情况 , 可在混凝土表面架设碘钨灯。根据转换板的形状、尺寸和标高,1 ,2 号楼各布置 6 个测温区 ,3 ,4 号楼各布置 5 个测温区 , 各测区沿竖向布置3 个测温点 , 这里对 2 号楼进行研究。测温所用的仪器主要有手持式数字温度测量仪和温度传感器。测温点的布置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沿浇筑的高度, 应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垂直测点间距一般为500 mm 800 mm;平面则应布置在边缘与中间, 平面测点间距一般为 2. 5 m 5 m。由于转换板的长度和宽度均远大于厚度, 所以从边缘和角点向内进去2 倍厚度以上区域的散热条件都比较一般, 主要是靠上表面的辐射、对流和基底传导方式散热, 因此有着极其相近的温度场分布; 而边缘和角点区域由于散热途径的增多, 可能是 3 面甚至 4 面散热 , 温度场分布趋于复杂。根据这一特点 , 并考虑矩形板的对称性 , 在转换板内 , 沿平面共布置 (1 6) 6 个测点 ; 厚度方向 , 在每个平面测点上下表面及中间分别布置3 个测点。这样 , 共6 3 =18 个混凝土温度测点 , 外加 1 个大气温度测点 , 就能比较准确的监测整个转换板内混凝土温度场的分布变化情况。23 温度控制的内容1) 控制混凝土内最高温度 , 使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 以防混凝土内部因温度过高 , 温差过大而产生贯穿性裂缝; 2) 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与大气的温差, 使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 , 以防混凝土产生表面裂缝。结 语结构转换层的施工难度大,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高。本工程采用了上述措施后, 工程结构施工效果良好 , 经过两年的时间观察是安全可靠的。-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