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锅炉设备测验 .pdf
1-1 电站锅炉的作用和基本工作原理分别是什么? 答:作用:使燃料燃烧放热,加热水和蒸汽,产生足够量的,参数和品质合格的过热蒸汽。原理:由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蒸汽的热能,然后由蒸汽的热能转变为汽轮机的机械能,最终将机械能通过发电机的励磁转变为电能。1-2 简述锅炉两大系统的工作任务和设备组成。1燃烧系统;组成;燃烧器、燃烧室,点火装置、空气预热器、风道、烟道2 汽水系统;组成:省煤器、汽包,下降管,水冷壁,集箱,过热器,再热器。1-3 简述锅炉主要规范(De,Dmax,Pe,te,) 的概念。1 De 额定容量 BRL Dmax锅炉每小时的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 2 Pe额定蒸汽压力MPA-工程大气压1-5 熟悉电站锅炉型号的表示方法,并说明各项所代表的含义。 DG - 670/140 540/540 140表示的是工程大气压,13.7MPA 锅炉类型电厂锅炉:。自然循环锅炉强制循环锅炉直流循环锅炉蒸汽参数超高压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2-1 煤的元素分析成份和工业分析成份分别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可燃的,哪些是有害的1 元素:煤元素分析:碳(C)、氢 (H) 、氧 (O) 、氮 (N) 、硫 (S) 、灰分 (A) 、水分 (M)。 2 工业:水分( Mad )、挥发份 (Vad) 、灰分( Aad)、固定碳 (FCad) 。3 可燃的:碳( C)、氢 (H) 、硫 (S) 、挥发份 (Vad) 、固定碳 (FCad) 。4 有害:氮 (N) 、硫 (S) 、灰分 (A) 、水分 (M)。2-2 何谓煤的挥发份,其数值大小对锅炉工作有什么影响?1 挥发分:把失去水分的煤样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煤中有机物的分解而析出的气体。2-4 何谓煤的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何谓标准煤和标准煤耗率?1 高位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它包括煤完全燃烧所生成的水蒸汽全部凝成水释放出的汽化潜热,称为高位发热量Qgr2 低位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它不括煤完全燃烧所生成的水蒸汽全部凝成水释放出的汽化潜热,称为低位发热量Qnet.2-5 何谓煤灰的熔融性?如何表示灰的熔融性?1 灰的熔融性:灰渣在高温下的融化特性。(煤灰有多种成分组成,没有固定的由固态转为液态的熔融温度,煤灰熔融有较大的温度区间。熔融部分发生反应形成复合晶体,熔化温度将更低。)2 a 变形温度 DT:灰锥顶端开始变圆或弯曲时的温度。b 软化温度 ST;灰锥椎体顶点弯曲至锥底面或锥体变成球形或高度等于或小于底长时对应的温度。灰熔点。c 流动温度 FT:灰锥椎体熔化成液体并能在底面流动或厚度在1.5mm以下时对应的温度。2-6 灰熔点是指哪个温度?灰熔点高低对结渣程度有何影响?软化温度 ST;影响:较高时,灰不易软化,不易结渣,有利于固态排渣。较低时易熔化,有利于液态排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影响灰熔点的高低因素?1、灰成分的组成2、灰所处的环境介质分类介质,若还原介质3、灰的含量富氧燃烧2-7 动力煤一般分为哪几类?各类煤的燃烧特性有何不同?1 无烟煤: Vdaf403-1 理论空气量、过量空气系数、漏风系数的概念;过量空气系数和漏风系数的计算方法2 过量空气系数: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的比值。=(出) - (入) =V/V01 在炉膛出口测量=21/ (21-O2)=21/(1+ )RO2过量空气系数简化公式3 漏风系数:某烟道(风道)区段的漏风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3-39 3-50 QR低位发热量 +外来热源(暖风器) 3-53 3-54 3-55 锅炉损失分析大标题都记最佳空气系数 Q2+Q3+Q4= 之和最小P63(8) 237 吨(呵呵,还没有找到过程)煤粉细度:R90越大,煤粉越细低速磨煤机转速主要是撞击原理中速磨煤机转速挤压和碾磨类型全集辊碗式和辊环式常用最佳磨煤通风量:制粉总电耗P78磨煤出力图出力增加,风量增加出力在 40% 以下,一次风高于庞风,出力增加,入风增加,庞风减少在 40 以上,出力增加,总分增加,入风增加,庞风减少中间储仓式全集,系统图,设备分析题乏气适合挥发分高的热风适合挥发分底的直吹式同上分析题单相多相5-3 动力区,增加燃料。提高炉温扩散区送风量增加,氧气浓度大实现煤粉良好燃烧供应合适的空气量?1、2、3、4、一次温度小于二次一次量小于二一次速度小于2 强化煤粉的措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直流燃烧器均等配风分级配风适合无烟煤和贫煤旋流燃烧器概念 特性布置3-2 烟气分析的概念,烟气成份(容积百分数RO2和 O2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负压烟道中的变化趋势,烟气分析数据的用途?1 烟气分析 :取样测定烟气中气相成分容积比例的定量分析。2 烟气成份: 指 1 千克燃料燃烧生成的干烟气容积为基础,测出烟气中各气体成分分容积占干烟气容积的百分数。3 用途: a 计算干烟气的体积。 B 确定烟气成分与燃料特性之间的关系(燃烧方程式)。c 评定燃烧的完全程度(计算热损失q3)。 d 确定供风情况(计算过量空气系数 )。e 确定漏风情况(计算漏风系数 )。f 确定燃烧工况。3-3 锅炉运行中,送风量大小可通过什么数值来判断?过量空气系数3-4 确定锅炉热效率的方法有哪两种?各有何特点?a正平衡求效率。 b 反平衡求效率。2 正平衡求效率特点:a 对于大型锅炉,燃料量较大难于测量。b 测量汽水参数时,要求长期(大于4 小时)保持运行工作稳定,控制较困难。3 反平衡求效率特点:a 可以不测量燃料量,能用于大型锅炉。b 有利于利用计算结果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寻求改进工作的措手。 c 测量的工程较多,误差相对较大。3-5 燃料输入热量、锅炉有效利用热量的概念、组成和确定方法;1 燃料输入热量Qr:随同单位数量燃料进入锅炉的热量。组成 :燃料收到基的低位发热量Q、燃料的物理显热Qrx、外来热源加热空气时带入的热量Qwr、雾化燃油用蒸汽带入的热量Qwh。2 锅炉有效利用热量Qyx:单位时间内工质在锅炉中吸收的热量 .组成 :过热蒸汽的吸热、再热蒸汽的吸热、排污水吸热、自用汽吸热。3-6 主要热损失(q2、q3、q4)的概念(产生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排烟温度高低对锅炉工作的影响?为减轻各主要热损失可采取的措施?q2排烟热损失 :离开锅炉时烟气温度高于外界空气温度,排烟带走一部分锅炉热量所造成的损失。 q3气体(化学)不完全然烧损失:排烟中含有未燃尽的可燃气体CO,H2,CH4 等可燃气体未燃烧所造成的热损失。 q4固体(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指由于灰中含有未燃尽的碳造成的热损失。4影响因素; a 排烟热损失 :排烟的体积。排烟的温度(受热面清洁程度:受热面发生积灰、结渣、结垢现象时,传热减弱,升高, q2 增大)。b 化学不完全然烧损失:送风量、风粉混合均匀性、燃料挥发份。c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燃烧方式、煤质、煤粉细度、炉膛结构、炉内送风量、风煤混合均匀性、炉内温度。d 排烟温度高低对锅炉工作的影响:a过高时热损失增大,锅炉热效率降小b 过低时传热效果减弱,增大钢耗,阻力增大c过低还将造成尾部烟道的低位腐蚀。措施 :a确定合理的过量空气系数。b 合理的炉膛结构。c 保持受热面内外清洁,使传热良好。d 使煤粉磨得较细。3-7 炉膛过量空气系数L对有关热损失(q2、q3、 q4)的影响趋势及其原因,最佳炉内过量空气系数概念。1 L越大, q2越大;原因,增大了排烟体积。2 L越大, q3 越小;原因,过量的空气与可燃气体混合,使可燃气体燃烧。3 L越小, q4越大;原因,煤粉不能较好的与空气混合,使煤粉燃尽程度减小。4 最佳炉内过量空气系数概念;在实际燃烧下,使煤粉刚好完全燃尽的过量空气系数3-8 锅炉正、反平衡热效率、实际煤耗量、标准煤耗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a 正平衡求效率:测定输入热量和有效利用热量计算锅炉热效率。b 反平衡求效率:计算锅炉的各项热损失计算锅炉热效率。c实际煤耗量: 每小时实际耗用的煤粉量。d 标准煤耗率: 电厂或机组生产1kw.h 的电能所消耗的标准煤称标准煤耗率4-1.何谓煤粉的自燃性和爆炸性?可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 a 煤粉自燃性 :煤粉遇空气后发生氧化,积蓄热量后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后自行燃烧。b 煤粉爆炸性 :空气与煤粉混合物,遇火源后形成爆燃,使压力突然增高(可达到0.20.3Mpa)c 主要防范原则:a.控制煤粉温度 磨煤机出口温度b.控制氧气比例在干燥剂中掺入氧气。c.防止煤粉沉积系统布置时,尽量采用垂直管道。运行中对煤粉仓定时降粉。系统停运时,对煤粉管进行吹扫。d.消除火源防止煤粉自燃;不在运行的设备上动焊。e.装设防爆门在爆炸时自动打开,释放压力,避免设备损坏。4-2.如何表示煤粉细度?煤粉细度值的大小对锅炉工作有哪些影响?何谓煤粉经济细度? a 煤粉细度表示方法:按规定方法用标准筛所分开的煤粉量占总煤粉量的百分比。Rx 为剩余量, Rx 多,则煤粉较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b 煤粉细度对锅炉的影响:1.煤粉粗 :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4 增大 2.煤粉细 :制粉单位电耗Ezf 和制粉时的消耗量Ems 增大。c经济煤粉细度R90j:对应于( q4+Emf+Ems)之和为最小时的煤粉细度d-3.何谓低速磨煤机的最佳转速、最佳充球系数、最佳通风量、最佳载煤量?a 低磨的最佳转速:钢球跌落高度Hd 最大时的转速。b 最佳充球系数 :对应于( Em+Etf)为最小时的充球系数。c最佳通风量 :Vtfzj对应于制粉总电耗(Em+Etf )为最小的通风量。d 最佳载煤量 :磨煤出力最大时的载煤量。4-4.何谓磨煤出力、磨煤电耗、通风电耗、制粉电耗?a 磨煤出力Bm:每小时能磨制的原煤量。b 磨煤电耗 Em:每磨制一吨原煤,所消耗的电能。c通风电耗 Etf :每输送一吨煤产生的煤粉,所消耗的电能。 d 制粉电耗 Ezf:磨煤电耗与通风电耗之和。4-5.低速磨煤机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不适宜在低负荷下运行?a 低速磨煤机的特点:a.煤种适应性强b.运行可靠性高c.维护方便d.单机容量大,且出力稳定e.煤粉可较细 f.磨煤单位电耗高 g.设备庞大、笨重、耗钢大,噪声大。h 适合在低负荷下运行。b 不在负荷运行原因:转动圆筒的功耗远大于载煤时的功耗,故空转时的功耗和满转时相差不多,从而低负荷时单位磨煤电耗大。4-6.中速磨煤机有哪几种类型?有哪些工作特点?对煤质有什么要求? a 速磨煤机的类型:辊 -盘式、辊 -碗式、球 -环式、辊 -环式。b 工作特点 :a结构紧凑、占地少 b 钢耗少、噪声低 c 磨煤电耗低 d 运行控制灵活 e 煤粉均匀性好 f 对煤种有限制 g 运行维护工作量大c对煤质的要求:不适合高水分和高磨损性煤。因为磨辊的更换十分麻烦4-7.制粉系统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何工作特点?粉系统的基本类型:1 作特点分直吹式( a 系统简单,设备部件少,布置紧凑,耗钢量少,输粉管道短、初投资少,运行耗电低,占地面积小。b 制约性强,供粉可靠性差,磨煤机的备用容量大,排粉机磨损影响安全工作。 c负荷变化,调节惰性大)。中间储仓式(a 系统复杂,耗钢量多,输粉管道长、初投资多,运行耗电高,占地面积大,而且煤粉易于沉积,自自燃、爆炸和漏风严重。 b供粉可靠,对锅炉运行影响小可在经济工况运行。 c炉负荷变化,供粉适应性强,调节灵敏方便)。 2 磨煤机内干燥压力分: 正压式、负压式3 按一次风来源分:热风送粉乏气送粉 4按一次风机位置分(正压系统):热一次风机系统冷一次风机系统 5. 按对乏气的处理方式分:开式系统(乏气排向大气)闭式系统(乏气燃烧)4-8.中储式制粉系统中各设备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a 给煤机 :据磨煤机或负荷的需要向磨煤机供应原煤。b 磨煤机 :制原煤,使煤粉参数达到规定值。c粗粉分离器 :过粗的煤粉分离出来送回磨煤机进行碾磨。d 细粉分离器 :煤粉从输粉气流中分离出来送入煤粉仓。e螺旋输粉机 :煤粉输送到邻炉的煤粉仓中,以提高锅炉给粉的可靠性。f 给粉机 :据锅炉燃烧需要用来调节供粉量。g锁气器 :止气流随煤粉一起通过,破坏制粉系统正常工作。4-9.比较中间储仓式系统中,热风送粉系统与乏气送粉系统在工作流程和煤种适应性方面有哪些不同? 热风送粉系统 :送粉的风来自于空预器的热风,对于煤粉的适应性强,可用于高水分、灰分,着火性能差的煤。乏气送粉系统 :乏气将煤粉送入炉膛燃烧,对煤质要求高,适用于高挥发分的煤,着火热低的煤,灰分、水分少的煤。4-9.中储式系统的特点磨煤机的工作情况不会直接影响燃烧工况)1 采用低速磨煤机,煤种适应性广 2. 锅炉工作可靠性高 3. 可不用专设备用磨煤机4.采用低速磨煤机时,可工作在满负荷下,使磨煤机单位电耗降低。b 烧调节时滞性小才c 热风送粉,扩大煤种适应性 d 用负压系统时,排粉机的磨损减轻e 利用乏气再循环(增大系统通风量,提高磨煤出力f 统复杂、设备多、管路长(耗钢大,占地多,更易发生爆炸)g 设置吸潮管5-1 何谓燃烧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1 燃烧速度Wr :单位时间内参与燃烧反应的物质的浓度变化率kmol/m3 (单位时间单位炉膛容积内烧掉的燃料量kg/m3?h /单位时间单位炉膛容积内放出的热量 kW/m3 )1 影响因素 :A 化学反应速度Whx:( 1.反应物浓度C 2.反应空间温度T(K) 3. 反应空间压力P 分析 1. 提高温度 T,可提高化学反应速度Whx 2. 温度低时,提高温度对Whx 的影响较大 3.在温度一定时,若燃料的活化能E 增大,则 Whx 降低。 4.活化能大的燃料,提高温度,Whx 提高不明显。 B 氧气扩散速度Wks(类似于对流传热,一种质量传递的过程)5-2 何谓燃料的活化能?何谓动力燃烧、扩散燃烧和过渡燃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1)使分子活化所需的最低能量称为活化能。 (2) 当温度较低时,碳粒表面化学反应速度较慢,氧的供应速度远远大于化学反应的耗氧速度,燃烧速度主要决定于化学反应速度,而与扩散关系不大,这种燃烧工况称为处于动力燃烧控制区。(3)当温度很高时,碳粒表面化学反应速度很快,耗氧速度远远超过氧的供应速度,碳粒表面的氧浓度实际为零,燃烧速度主要决定于氧的扩散速度,与温度关系不大,这种燃烧工况称为处于扩散燃烧控制区。 (4)介于动力燃烧控制区与扩散燃烧控制区之间的中间温度区,氧的扩散速度与碳粒表面的化学反应速度较为接近,燃烧速度同时受化学反应条件和扩散混合条件的影响,这种燃烧工况称为处于过渡燃烧控制区。5-3 为实现良好燃烧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1 以正确的方式供应合适的空气量。2 使燃料和空气良好的混合。3 维持足够高的炉膛温度。4 保证足够的燃烧时间。5-4 煤燃烧的基本阶段有哪些?各阶段应如何进行强化?(一)着火前的准备阶段(特点:大量吸热,需及时供应着火热)强化原则: 1.减少着火所需热量(减小一次风量,提高一次风温,干燥煤粉水分) 2.加快供应所需热量(特点:加强风粉与烟气对流换热,提高炉膛温度)(二)燃烧阶段(特点:挥发分与焦炭的着火燃烧交替进行、挥发分的燃烧极快,空气量需及时供应、放热量大于传热量,温度沿程升高,达到最高温度(火焰中心)。强化原则: 1.及时供应足够空气 2.加强空气与燃料的扩散混合。(三)燃烬阶段(特点:燃烧放热量小于发热量小于传热量,温度沿程降低,达到最低温度(炉膛出口烟温)、燃烧速度减慢,燃烧时间增长)强化原则:保持足够的燃烧时间;保证有足够的空气并加强扩散混合5-5 煤粉气流着火温度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着火热大小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1 着火温度(燃料开始剧烈氧化所需的最低温度)影响因素:1. 燃料的组成成分(V高, E小,着火温度低) 2.煤的加热/ 放热条件 3煤粉气流的着火热Qzh 2 影响着火热因素:1. 燃料升温耗热 2.送粉一次风升温耗热 3.粉中水份蒸发变汽耗热4. 制粉乏气中水汽升温耗热量5-6 直流燃烧器有哪两种基本类型?各有何特点 ?直流燃烧器较常采用哪种布置方式?A 均等配风型 (1K 和 2K 喷口相互间隔排列,并且相距较近。)特点: 1K 与 2K 的混合相对较快,适合于燃烧性能较好的煤。(高V、低 M、低 A)B 分级配风型 (1K 口相对集中, 2K 喷口分层布置,并且距1K 喷口相距较远。)特点:1.1K 喷口集中,燃料放热集中,有利于保持喷口出口处的高温 2.2K 与 1K 的混合相对较迟,有利于燃料着火。3.2K 分级,分批与 1K 混合,有利于煤的后期混合。 C 布置方式 :四角布置切圆燃烧 W 型火焰燃烧5-7 直流燃烧器切圆燃烧方式有哪些特点? 特点 :1.四股气流相互作用,在炉膛中产生旋转,形成螺旋上升气流:1)气流可实现互相点燃2)可增长煤粉燃烧时间3)可提高火焰在炉膛内的充满程度2.气流相互之间会产生横向推力可能导致火焰偏斜3.气流旋转上升会使进入水平烟道中的烟气流量和温度分布不均匀5-8 旋流燃烧器一般是如何工作的?可以布置在哪些位置? 其旋流强度的大小对燃烧过程有何影响? 1 工作 :利用旋流器件使风粉气流部分或全部产生旋转的燃烧器。2 布置 :1)前墙布置(单排或多排L 型火焰) 2)两面墙布置(两侧墙或前后墙双L 型) 3)拱上布置旋流强度 n:射流的旋转动量矩M 与轴向动量K 和定性尺寸 L 的乘积之比3 影响 :旋流强度n 增大,旋转加快,扩张角增大,中心回流尺寸增大,卷吸能力增强。度衰减加快,射程缩短。5-9 “ W ”火焰燃烧方式是如何实现的?这种燃烧方式对锅炉工作有哪些有利之处和不利之处? 1 实现 :将燃烧器布置在拱上,射流向下喷出进行燃烧,然后在下炉膛的下部发生转折后折向上流动。2 对锅炉燃烧:优点1.喷口附近区域温度高,有利于燃料着火2.助燃空气可沿火焰行程逐级加入,形成分级送风分段燃烧3.火焰行程较长 4.火焰炉膛下部转弯向上流动时,使部分飞灰分离,可减少烟气中的飞灰量 5.炉拱可减少向外辐射热量 6.火焰平行于前后炉墙流动,有三次风向炉膛中央吹送,降低结渣可能 7.不旋转,进入水平烟道的烟气较均匀 8.上下炉膛的截面设计比较灵活问题 :1.下炉膛平均温度水平较低(可能增加q4,必须在下部炉膛敷设卫燃带)2.水冷壁及其汽水系统较复杂 3.煤粉管道布置困难 4.制造工作量大,造价较高5-10 哪些情况下需采用液态排渣方式?(低挥发分和低灰熔点的煤种)煤的挥发分低并且灰熔点低如无烟煤,ST1350 灰渣最好具有长渣特性:FTDT2005-1 何谓煤粉炉的一次风、二次风和三次风?分别起什么作用? 1 一次风 :输送煤粉进入炉膛的风(首先与燃料接触的风)作用 :A 输送煤粉 B 保证挥发分燃烧所需氧气2 二次风 :直接进入炉膛助燃的风作用 :A 满足焦炭燃烧所需氧气 B 组织风粉进行扩散混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3 三次风 :除一、二次风以外的送入炉膛的风作用 :烧掉制粉乏气中的煤粉B 控制火焰中心位置C 抑制氧化氮的生成D防止结渣和高温腐蚀5-2 为强化煤粉气流的着火,可采取哪些措施?5-3 煤粉锅炉的燃烧设备一般包括哪几部份?各部份分别承担什么任务? 1 燃烧器 (喷燃器、主火嘴):将燃料和空气按规定的方式送入炉膛2 燃烧室 (炉膛):提供燃烧和传热的空间3 点火助燃装置 (油枪):在锅炉启动或低负荷时提供点燃煤粉的热量5-4 固态炉、液态炉及W 火焰锅炉的炉膛结构有哪些不同?试画图表示。5-5 何谓炉膛断面热强度和容积热强度?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特性1 断面热强度qA:单位时间内,反映炉膛横断面积得平均放热量(反映燃料着火稳定性) 2 容积热强度qv:单位时间内,单位炉膛容积的平均放热量(反映燃料燃烬性)5-6 何谓锅炉的结渣现象?锅炉结渣后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结渣 ? 1 结渣现象 (结焦):在固态排渣煤粉炉中,熔融的灰黏结并积聚在受热面或炉壁上的现象。2 危害 :a 受热面上结渣时,会使传热减弱,工质吸热量减少,排烟温度升高,排烟热损失增加,锅炉效率降低。 b 受热面结渣时,容易使烟气通道局部堵住,3 预防 :a 防止壁面及受热面附近温度过高。b 防止炉内生成过多还原性气体;c 做好燃料的管理,保持合适的煤粉细度和均匀度等; d 加强运行监视,及时吹灰除渣;e做好设备检修工作f 避免锅炉超负荷运行。6-1 自然循环锅炉的蒸发设备由哪几部份组成?各部份分别起什么作用? 1 汽包: A 连接蒸发设备,构成循环回路。B 组织汽水流动。C 安装蒸汽净化装置,保证蒸汽品质。D 安装监控装置,保证设备安全。 E储存一定汽水,适应负荷突变。 2 下降管: 将锅筒中的水输送给下联箱,供给水冷壁。 3 联箱 :a 汇集、混合、分配汽水。b 连接不同管数和管径的设备。4 水冷壁 :a 保护炉墙。 b 产生水蒸气(蒸发受热面)。c 冷却烟气防止结渣。 5 导气管 : 将汽水混合物导入汽包,减少汽包的开口,在蒸汽进入汽包之前进行均温混合。6-2 何谓锅炉的储(蓄)热能力?它的大小对锅炉工作有何影响? 单位压力变化引起锅炉蓄热量变化的相对大小称为锅炉的蓄热能力。 作用 ;越大,锅炉在运行过程中气压越稳定,能迅速的适应外界负荷变化,负荷调节特性好。6-3 锅炉的自然水循环是如何形成的?自然循环的推动力叫什么?推动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形成 :由重位压差造成的循环动力克服了上升系统和下降系统的流动阻力,从而推动工质在循环回路中流动。运动压头 -影响 :a 回路高度 b 上升管含气率 c 锅炉工作压力(自然循环 =19MPa) d 下降管工作情况(是否受热,是否含气)6-4 大型锅炉常用水冷壁和下降管的类型是什么?膜式水冷壁有哪些特点?内螺纹管水冷壁有何好处?模式水冷壁、大直径集中型特点 :a 对炉膛的保护作用好。 b 不易结渣。 c 炉强气密性好。 d 课节省刚耗量。 e 可减少安装工作量 -焊接成片后出厂,并需先将炉墙敷上。 f 要求相邻管子之间温差小于50 度- 避免膨胀不均匀产生热应力。好处 :使管内工质形成旋转流动。 a 增强管内扰动,强迫气泡膜脱离管壁,减少热阻,降低壁温。 b 推迟或防止膜态沸腾的发生。6-5 汽包、水冷壁在运行中可能有哪些不安全现象?汽包 :压力过高而爆管、受热不均产生热应力、水位过高使蒸汽带水、水位过低而干锅。水冷壁 :管内结垢腐蚀、循环停滞倒流、下降管含气、传热恶化、管外腐蚀。6-6 发生下降管含汽的原因有哪些?在运行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原因; a 入口汽化。 b 入口形成漩涡斗。注意;维持正常的汽包水位6-7 保证蒸发受热面安全工作的前提是什么?有哪些基本原则和要求?金属的最高气温所用金属的最高允许温度。原则 :a 受热弱,管不发生停滞到、倒流。 b 受热强,管不发生传热恶化。 c 循环具有自补偿能力。 d 下降管不含汽。 e 循环倍率和循环流速足够高要求: a 减少并列上升管的受热不均 b 热负荷 q临界热负荷qlj 含汽率 X临界含汽率qlj c含汽率 X界限含汽率Xjx 或循环倍率K界限循环倍率Xjx d W0.4m/s K5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6-8 蒸汽含杂质(被污染)有哪些危害? a 妨碍传热。 b 使蒸汽做工能力下降,压力损失增大。c 使阀门卡涩或动作迟缓。 d 使汽机效率和出力下降。6-9 何谓蒸汽的机械携带和溶解携带? 机械携带 :锅筒中饱和蒸汽携带含盐水滴使蒸汽被污染的现象。溶解携带 :锅筒中部分盐类直接在饱和蒸汽中溶解使蒸汽被污染的现象6-10 提高蒸汽品质的基本途径和相应的设备分别有哪些? a 提高给水品质,降低给水含盐量。b 进行汽水分离,减少蒸汽带水。c 安装蒸汽清洗装置,减少蒸汽含盐。d 连续排污,控制炉水含盐量。e 投放化学药品,减少炉水含盐6-11 锅炉的两种排污的目的分别是什么?排污位置分别在何处?定期排污: 目的定期排出炉水中的水渣- 水冷壁下联箱。连续排污 :连续不断的排出一部分炉水,以保证蒸汽品质-汽包正常水位线以下200300mm 处。6-12 锅炉运行中为何要控制锅筒水位不过高或过低? 水位过高;蒸汽湿度增大、出现虚假水位时,使水位猛涨。水位过低;入口形成漩涡斗,使下降管含汽7-1 简述过热器和再热器的作用,主要类型及其布置位置:过热器作用 :将饱和蒸汽加热成具有一定温度的过热蒸汽,并保证变工况时蒸汽温度在一定范围变动。类型 :对流式,炉对流烟道中。辐射式,炉膛内。半辐射式,炉膛出口。再热器作用 :将汽轮机高压缸的排汽加热成具有一定温度的再热蒸汽,并在锅炉变工况运行时,保证再热蒸汽参数在允许的范围内变动 。类型 :对流式,对流过热器之后烟气温度较低处。7-2 过热器和再热器分别有哪些工作特点?为什么说再热器的工作条件比过热器更差? 过热器特点 :1、管壁温度高,金属可能过热。2、对于工质流动的压降有限制。3、工质流速应合理。4、管外烟速应合理。5、出口气温随锅炉变化。6、在启停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安全现象。7、随锅炉压力升高,所需面积增大。再热器特点 :1、蒸汽对管壁的冷却作用较差。2、对压力损失有限制,存在最佳再热压力。3、热偏差较大。4、管内可能无蒸汽,使管子“干烧”。原因 :(1)中压蒸汽放热系数比高压蒸汽小(1/5),导致管壁金属温度高,(2)中压蒸汽比热小,对热偏差更加敏感;(3)阻力损失要求严格;(4)起动中及汽轮机甩负荷时的保护问题;7-3 何谓过热器的热偏差?为减轻热偏差可采取哪些措施? 过热器、再热器及锅炉其它受热面都由许多并联管子组成,其中每根管子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工质焓增不同,这种现象称为热偏差 。 措施 :1、使受热面设计成多级串联的形式。2、各级通过单管、多管左右交错及联箱端头左右交错等方式连接起来。 3、均匀布置管束,避免形成烟气走廊。4、减少管束前烟气空间深度。5、改善屏式过热器外圈管的工作条件。6、增大联箱直径减小附加压力,加装节流圈。7、合理操作燃烧器工作,健全吹灰制度。7-5 何谓锅炉的汽温特性?各类过热器的汽温特性(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蒸汽温度与锅炉负荷的关系,称为气温特性。对流式过热器随负荷的增加,出口蒸汽温度升高。辐射影响越小,变化趋势越大。辐射式过热器随负荷的增加,出口蒸汽温度降低。半辐射式位于两者之间7-6 汽温调节设备的任务是什么?运行中为什么要控制汽温(汽温过高或过低分别有哪些危害)? 任务 :控制出口气温在规定的范围内。原因 :1、气温升高,超过金属允许温度将使金属热强度、热稳定性下降。 2、气温降低,将得不到设计的热效率,热损失增大。3、在热气温下降将增加汽轮机末级叶片蒸汽湿度。4、气温过大波动,会:加速部件疲劳损伤,严重时使汽轮机发生剧烈的振动。7-7 喷水减温器一般布置在什么位置?分别起什么作用?7-8 再热蒸汽采用喷水调温有何不利?再热汽设喷水的位置和目的? 不利: 将降低机组循环热效率。位置: A 微量喷水:置于两级再热器之间(用于细调再热汽温)B 事故喷水:置于再热器进口目的: 作为再热气温的微量调节或事故降温读图 7-2,说明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汽包顶棚过热器包墙管过热器低温对流过热器一级喷水辐射过热器二级喷水半辐射过热器三级喷水过温对流过热器高压缸8-1 省煤器作用: 利用低温烟气热量,加热入炉的给水采用的意义是:1节省燃料量2延长汽包的使用寿命布置在锅炉的位置: 1 卧式布置 2 使水自下向上流动 3 横向布置(轴线平行于锅炉前墙)4 纵向布置(轴线垂直于锅炉前墙)5 大容量锅炉多采用双进面进水空预器的作用:利用低温烟气热量,加热入炉的空气。采用的意义: 1有效降低排烟温度2提高进入炉膛的风温布置在锅炉的位置:立式布置8-2 省煤器类型 :结构分:铸铁式,钢管式加热程度分:非沸腾式,沸腾式空预器类型: 管式,回转式,热管式现代大型锅炉较多采用 钢管式和非沸腾式省煤器级回转式空预器8-4 在什么情况下空预器需要采用双级布置?第二级(高温段)空预器的进口烟温高于500 度时8-5 热风再循环管连接在:暖风器布置在:汽轮机与空预器之间作用: 减少凝汽器凝结热损失,提高热力系统的热经济性8-6 烟气流速与管壁磨损程度关系:烟速提高时,磨损增强(磨损量与烟速的三次方成正比)为减轻管壁磨损方法:控制烟速、降低烟速和飞灰浓度的分布不均匀、加装防磨装置、增强管子的耐磨性能、合力设计结构、加强运行管理8-7 锅炉的低温腐蚀:当壁温低于烟气露点时,烟气中有硫酸酐(SO3)的水蒸气在壁面上凝结所造成的腐蚀减轻低温腐蚀方法: 1减少烟中的SO3(对燃料脱硫、采用低氧燃烧、加吸附剂、控制炉温不过高)2控制受热面壁温(采用热风再循环、加装暖风器、管式空预器采用卧式布置、采用回转式空预器、减少漏风、加强吹灰)3 采用耐腐蚀材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